1
祖父和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了解以童稚的视野与心理观察事物、展现纯真童趣的写作方法。
二、理解文章通过后花园播种、锄草等情节的描绘所表现的祖孙间欢乐的浓浓亲情。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进入中学的小学毕业生,对于童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篇课文正可以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童年。
3重点难点
1.祖孙俩在后花园的言行所呈现的欢乐亲情:
跟随祖父干农事——栽花、拔草、下种、铲地
体现童稚的细节——踢飞菜籽、误识谷子。
2.由后花园的动植物的描写反映作者充满童心的感受。
落实措施: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加以领会与理解。
了解本文以情景描绘、人物对话展现人物亲情的写法。
解决方法:教师的点拨以及结合文意的理解加深领会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了解背景
关于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原名张乃莹,曾用笔名悄吟、萧红等,与萧军合称为文坛“二萧”,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天才的短命女作家,以三十一岁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留下了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情和创作活力。
她的作品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以独特的超常规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语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活动2【讲授】逐层分析抽丝剥茧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大花园的昆虫和花草树木
——充满童趣的欢乐
2.祖孙两人在后花园干活的欢乐情景
——洋溢祖孙的亲情
3.后花园的阳光、花鸟、庄稼与云彩
——展现纯真的活力
▲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归纳并口述,只要大致意思正确即可,不必强求,教师应随即点拨引导,并明确答案。
活动3【活动】讲学结合小组合作
回顾上课时导入新课
题目是否可以改成《我的童年》是否可以改成《我和祖父》呢
?
(3-7;29-33段四五岁孩子看景物,自在玩耍,自由想象。"我的故事"
8-28段"祖父和我的故事")
二,重点朗读分析8-28段,
1、讨论写了哪些故事?
2、默读8-28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用"某人在什么情况下做某事")
学种菜,学铲地,辨认谷子和狗尾巴草,学浇菜
3、圈画有关语句,说说祖父和我分别是怎样的人
用几个词概括祖父和我的特点:
祖父:慈爱,慈祥,
孙女:活泼,幼稚,顽皮
4、本文的主题:本部分写出了浓浓的祖孙情。
5、小组分角色朗读,注意年龄差异,语气,语调有区别,老人苍老,低沉有力宜用降抑调,平直调,小孩活泼,清脆高昂宜用高升调。
活动4【练习】实际操作知行合一
理解课文的内容
㈠.大花园的昆虫和花草树木
1、昆虫
蜂子:满身绒毛、胖圆圆的、嗡嗡地飞
蝴蝶:白蝴蝶、黄蝴蝶——极小、不好看
大红蝴蝶——满身带金粉、好看
蜻蜓:金的
蚂蚱:绿的
——花园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花木
从前是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种果树→又喜欢养羊
→羊啃果树→果树死了
只剩樱桃、李树:因不大结果子而觉得并不存在
只觉得就有一棵大榆树(就:起强调作用)
▲作者以平静的语调,展示了充满童趣欢乐的花园。
㈡.祖孙两人在后花园干活的欢乐情景。
1.随着祖父干农活:栽花、拔草、下种、铲地
笑话:用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野草
把狗尾草当谷穗子
2.祖父教我辨谷子:谷子有芒针、狗尾草没芒针
▲作者以详尽的内容,渲染了洋溢祖孙情的氛围。
㈢.后花园的阳光、花鸟、庄稼与云彩
1.阳光:
特大,光芒四射,亮得人睁不开眼、蚯蚓不敢钻出地、蝙蝠不敢飞出来
拍一拍——大树会发响、叫一叫——土墙会回答
2.花鸟:
花开——像睡醒似的、鸟飞——像上天似的、
虫子——像说话似的(构成排比句,然非比喻句)
蝴蝶——随意飞,飞来一对黄的、又飞走一个白的
3.庄稼:
一切都活了、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长上天也没人管
4.云彩:
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比喻句)、低低的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
▲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充分展现自然界纯真的活力。
活动5【测试】深化主题领悟主旨
㈠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腻(
)
贰(
)
谎(
)
慌(
)
瓢(
)
剽(
)
昨(
)
蚱(
)
倭(
)
逶(
)
2、以夏天夜晚天空的情景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
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请你摘录两个你最欣赏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⑴、句子:
理由:
⑵、句子:
活动6【作业】课外拓展情感培育
1、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写童年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2个画面。可以借助照片或亲人讲述来回忆。书面稿一个故事100字,下节课口头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