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散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把握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2、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感受亲情,懂得孝顺长辈,理解中年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
2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刚上初中两周的六年级学生,而且由于是公办学校,学生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样年龄层的孩子们,该借助这个文本,告诉他们什么?让他们领悟什么?学到什么?怎样既上出“语文味”又不拘泥于此?对文本的解读怎样对来年的中考进行有益的指导?在教学设计时,我要综合以上的想法,根据预备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难点: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理解中年人身上的责任感和生命传承的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散步
平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小事,但这些小事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比如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步》这篇课文中所写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散读,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
(从文中圈划出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把握概括的要素)
——春天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一家人决定一起走小路。
活动3【活动】三、细读课文,把握主旨
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从文中找出依据,品读语言,感受主旨)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我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句话中“太迟,太迟了”是春天真的比往年晚吗?显然不是,文章要表达的是一家人对春天的期盼,而“总算”则显露一家人对母亲挺过冬天盼来春天的欣喜如释重负,一个“熬”字不仅体现了母亲在严冬里身体上所受的苦痛更间接写出了儿女的孝顺。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是希望,是生命的延续,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同时渲染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5、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他们走得小心、认真,惟恐有闪失,人到中年的“我们”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母亲给我们生命,儿子是这生命的延续、生命的传承。血脉相连的三代人构成家庭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6、穿插对对仗语句的品读
这样的语句不仅句式整齐,而且富有韵律,相映成趣,并能揭示主题。
7、过渡小结
课文描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田野散步的小事,展现了他们身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中年人身上背负的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讴歌了生命世代更替、代代相传的意义。
活动4【讲授】四、读写启示,总结课文
从这篇文章中,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可以运用到你的写作中呢?
1、语句对仗,富有韵律,揭示主题
2、“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以平常的小事儿,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
活动5【练习】五、课文延伸,能力迁移
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能将它讲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发现、感悟吗?
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找这样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平凡小事。
活动6【作业】六、作业布置
1、品读语句: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写一个200字的生活小事片段,并总结出这件小事反映怎样的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