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苏教版
专项04 计算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直接写出得数。
0.8+0.2= 0.65-0.25= 7+4.3= 1.6-0.4=
8×0.9= 1.5×4= 8.4÷100= 40÷1000=
2.直接写得数。
3.直接写出得数。
0.1-0.01= 9.08+0.2= 2.1-0.01= 0.99×1000=
2.4×5= 0.64-0.6= 1-0.85= 0.8+0.22=
4.直接写出得数。
8.03-0.03= 5.6+4= 4.6-0.34= 6.5÷2÷5=
0.65×6= 5.6÷8= 1000×2.4= 1.25×7×8=
5.口算。
0.25+0.5= 3.7+0.42= 1-0.09= 2×0.07= 4.56-4=
5.4-2.4= 0.8×0.1= 0.5÷0.05= 0.25×0.4= 9+0.9=
6.直接写出得数。
0.05+1.3= 3.5-0.3= 1-0.01= 0.06+0.4=
0.24×4= 6+3.4= 500×0.9= 0.7+0.3-0.7+0.3=
7.直接写得数。
8.直接写出得数。
0.6+1.39= 1.7-0.5= 0.97+0.09= 5-0.15=
128+37= 225-199= 1.49×100= 72÷9×8=
60-50÷10= 200÷25÷4=
9.直接写出得数。
6.8+0.12= 5.26-0.7= 1-0.02= 900÷4÷25=
0.79-0.2= 0.24×1000= 25×19+25= 6×6÷6×6=
10.直接写出得数。
2.8+4.2= 5.86+2.04= 5.3+4.07= 0.8-0.78=
8.3+7= 0.08×5= 168×0.01= 1-0.48=
11.直接写得数。
12×5= 55+37= 4.7-2.3= 35×2= 180÷3=
100-47= 5.46×10= 0.64+0.36= 3-1.8= 1.4+2.6×0=
12.直接写出得数。
①0.65+0.5= ②3.65+2.8= ③10-4.4= ④1-0.86= ⑤8.6+4=
⑥1.25×8= ⑦1.01×8= ⑧4.3×3= ⑨12.2×0.4= ⑩0.25×4=
13.直接写出得数。
95÷5= 3.6÷6= 2.5×4= 7.5+6= 4.8÷6=
7.8-7= 10-2.5= 8.4÷4= 1.2×4= 35×2=
14.直接写得数。
0.29×0.2= 10÷0.4= 0×12.6= 4.7×99+4.7=
4.8÷0.08= 9.7-8.9= 4.6+2.7= 3.6×8÷3.6×8=
15.直接写出得数。
128+72= 0.5×0.6= 6.09÷7= 0.35+29+0.65=
816÷8= 7.2-0.7= 2.3÷0.01= 1-0.46-0.54=
16.直接写出得数。
6.9-6= 0.9+0.6= 1-0.09= 0.9+0.1=
0.2×8= 12.5×8= 6.2+0.04= 1.41×1000=
17.直接写得数。
0.78-0.7= 8.7÷100= 5.6+4= 1.02×10= 11×0.9+0.1=
2.1×0.2= 30.8-8= 0.69÷0.3= 2.5×0.4= 0.3×0.5÷0.3×0.5=
18.算一算,比一比。
888÷8= 404÷4= 195÷13= 91÷7=
88.8÷8= 40.4÷4= 19.5÷13= 9.1÷7=
19.直接写出得数。
8-3.5= 0.17+0.73= 0.1×0.01= 5×0.16= 4×3.2=
0.84-0.48= 7.8÷0.1= 0.91+7= 2.5×0.4= 5+0.25=
20.直接写出得数。
95÷5= 3.6÷6= 2.5×4= 7.5+6= 4.8÷6=
7.8-7= 10-2.5= 8.4+4= 1.2×4= 35×2=
21.用竖式计算。
5.46-0.6= 15-3.8= 0.83+2.5=
3.24×65= 0.465÷15= 4.2÷4=
22.用竖式计算。
5.86+1.4= 20.3-7.68= 0.54÷15=0.036 4.08×0.35≈1.43(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3.用竖式计算。
7.5-3.28= 9.3+6.98= 1.05×24=
24.用竖式计算。
8.9+0.8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0-7.38(验算) 3.2×105
25.竖式计算。(带※的需要验算)
12.5×36= 9-3.59= 0.217×18=
※64.8÷18= ※2.34÷26=
26.用竖式计算。(加※号的要验算)
1.78+28.3= 45×0.24= ※100-24.75=
27.列竖式计算。
28.用竖式计算。
(1)5.32×2.5= (2)3.05×6.8= (3)4.85×0.24=
29.用竖式计算。
5.06×0.85= 80.4×0.35= 51.68-13.8=
30.列竖式计算,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5.7÷9= 69÷33= 1.66÷0.15=
31.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3.4+6.56= 2.05×6.5≈ (保留一位小数)
2.4÷0.16= ★19-9.48=
32.列竖式计算。
50.4÷0.28= 0.7÷0.035= 4÷12.5= 29.4÷0.28=
33.列竖式计算。
89.2÷45≈ (得数保留整数) 4.5÷0.14≈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6.04÷5.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89÷16≈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4.列竖式计算。
18.6÷0.3= 4.14÷0.23= 17.5÷0.7= 67.6÷2.6=
35.列竖式计算。
95.6÷4= 25.68÷6= 28.21÷13= 22.5÷15=
36.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95÷25= 25.2÷8= △1.272÷24=
3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3×0.62≈ 0.72×5.4≈
3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28×1.5= 2.9×0.25≈ ※6.5×0.24=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9.列竖式计算。
3.2×5= 4.09×2= 0.25×40= 15.1×9=
40.列竖式计算。
0.58×3.5= 5.4×1.06= 3.25×1.8= 5.5×2.6=
4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4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
4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4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82-1.5+1.08-2.46 43.5+43.5×99 60÷0.4+60÷05
45.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3.2×2.5 1.01×43 0.29×8.2+8.2×1.71 15.16-7.38-3.62+2.74
46.脱式计算,能简算的就简算。
0.8×8.7×1.25 4.83×2.34+4.83×7.66 1.89+0.26+7.11+0.74
47.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0.125×32×0.25 2.9+6.68+7.1+3.32 (0.74+0.26)÷0.8
6.48÷[(1.4-0.8)×0.9] 9.8×10.1 9.37-4.8+0.63
48.脱式计算。
(1)33.26+7.88-3.26 (2)6.09×3.7+6.3×6.09 (3)1.25×6.9×0.8
49.用简便方法计算。
0.125×97×8 (3.6+3.6+3.6+3.6)×2.5 5.6×3.4+5.6×5.6+5.6
50.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25×9.9×0.4 3.6×0.25 5.6×99+5.6 7.3×10.1
51.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使各题能简便计算。
13.75-( +0.27) 6.4×17.4-6.4×
3.94+1.58+ + 25×125×
52.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方法。
36÷(7.2-1.2×5) 7.8×1.6-1.6×5.8
5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99×3.5+3.5 170÷2.5÷4 3.6×5.8+12.25÷2.5 2.5×32×12.5
5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27+13.5+6.73-3.5 77.3-3.8-6.2
99×0.57+0.57 1.25×0.25×32
55.计算下面各题,你认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87-7.99-0.01 58.3×101-58.3 1.25×3.2×25
3.53×4.5-0.53×4.5 4.2×1.01 13÷2.5÷0.4
56.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5×0.19×4 7.02+3.9+2.98+4.1
10.75÷2.5×101-4.3 [5×(3.12+4.08)]÷2.4
57.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11×8 37.8×0.45+6.22×4.5
19.87-(13.87+5.98)
58.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52+0.55+0.45 1.16×7.3-0.16×7.3
2.5×0.96×4
59.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36.5-7.52+3.5-1.48 4.36×99+4.36
2.78÷0.25+7.22×4 5.94÷[0.8×(7.1-2.6)]
60.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16.7-4.8+6.7 (2)1.34+1.8+3.66+0.2 (3)9.6×101-9.6
(4)48÷0.4+4.8÷0.6 (5)82.5-32.17-7.83+17.5
6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62.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6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6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65.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66.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67.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68.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9.求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70.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71.求阴影部分面积。(单位:厘米)
7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73.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74.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75.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阴影部分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76.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77.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78.计算如图图形的面积。
79.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80.计算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1;0.4;11.3;1.2
7.2;6;0.084;0.04
2.9.5;380;0.09;1.2;9;
3.6;0.12;0.68;1.2;64
3.0.09;9.28;2.09;990;
12;0.04;0.15;1.02
4.8;9.6;4.26;0.65
3.9;0.7;2400;70
5.0.75;4.12;0.91;0.14;0.56;
3;0.08;10;0.1;9.9
6.1.35;3.2;0.99;0.46
0.96;9.4;450;0.6
7.4;0.9;0.3;
13;0.13;90
8.1.99;1.2;1.06;4.85;
165;26;149;64;
55;2;
9.6.92;4.56;0.98;9
0.59;240;500;36
10.7;7.9;9.37;0.02;
15.3;0.4;1.68;0.52
11.60;92;2.4;70;60;
53;54.6;1;1.2;1.4
12.①1.15;②6.45;③5.6;④0.14;⑤12.6;
⑥10;⑦8.08;⑧12.9;⑨4.88;⑩1
13.19;0.6;10;13.5;0.8
0.8;7.5;2.1;4.8;70
14.
0.058;25;0;470;
60;0.8;7.3;64
15.200;0.3;0.87;30
102;6.5;230;0
16.0.9;1.5;0.91;1;
1.6;100;6.24;1410
17.0.08;0.087;9.6;10.2;10;
0.42;22.8;2.3;1;0.25
18.111;11.1;101;10.1
15;1.5;13;1.3
【分析】观察各题目中被除数、除数的特点,然后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可快速进行作答;由题观察可知每组被除数缩小了10倍,除数不变,则商也缩小10倍,根据这个性质,求出每组第一个商后,后一个商可直接写出结果。
19.4.5;0.9;0.001;0.8;12.8;
0.36;78;7.91;1;5.25
20.19;0.6;10;13.5;0.8;
0.8;7.5;12.4;4.8;70
21.4.86;11.2;3.33;
210.6;0.031;1.05
【分析】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按照整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减起,不够减时,借一当十,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计算小数加法时,把各个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右边最末一位加起,满十进一,和的小数点要与加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需要在前面补0占位;
计算小数除法时,当除数是整数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取出,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计算除即可。
【解析】5.46-0.6=4.86 15-3.8=11.2 0.83+2.5=3.33
3.24×65=210.6 0.465÷15=0.031 4.2÷4=1.05
22.7.26;12.62;0.036;1.43
【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0,继续除。
积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是几,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即可。
【解析】5.86+1.4=7.26 20.3-7.68=12.62 0.54÷15=0.036 4.08×0.35≈1.43
23.4.22;16.28;25.2
【分析】(1)7.5-3.28:将7.5补0为7.50,小数点对齐后从低位减起,按整数加减法法则计算,最后得数对齐小数点后点上小数点。
(2)计算9.3+6.98:将9.3补0为9.30,小数点对齐后从低位加起,按整数加减法法则计算,最后得数对齐小数点后点上小数点。
(3)计算1.05×24,先忽略小数点,先计算105×24的积为2520,因为1.05是两位小数,所以2520补上小数点为25.2。
【解析】7.5-3.28=4.22 9.3+6.98=16.28 1.05×24=25.2
24.9.8;2.62;336
【分析】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应的位置点上小数点。做加法算出结果后,看结果的小数点后第二位,进行四舍五入。验算时,用差加减数,看和是否与被减数相等。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得数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一般去掉。
【解析】8.9+0.89≈9.8 10-7.38=2.62
验算:
3.2×105=336
25.450;5.41;3.906
3.6;0.09
【分析】(1)12.5×36和(3)0.217×18,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把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去掉。
(2)9-3.59,把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开始减起,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1当10去减。
(4)64.8÷18和(5)2.34÷26,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不够除的商0占位,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法的验算用除数乘商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解析】
验算: 验算:
26.30.08;10.8;75.25
【分析】(1)(3)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在小数减法中,利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2)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据此解答。
【解析】1.78+28.3=30.08 45×0.24=10.8 ※100-24.75=75.25
验算:
27.1.02;4.4;0.48
【分析】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要根据商不变规律,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
【解析】1.02 4.4
0.48
28.(1)13.3;(2)20.74;(3)1.164
【分析】(1)(2)(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出结果,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解析】(1)5.32×2.5=13.3 (2)3.05×6.8=20.74 (3)4.85×0.24=1.164
29.4.301;28.14;37.88
【分析】计算小数乘法,把数位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通常要去掉;
计算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先按照整数加减法法则算出结果,再对齐小数点打上结果的小数点。据此计算。
【解析】5.06×0.85=4.301 80.4×0.35=28.14 51.68-13.8=37.88
30.;;
【分析】小数的除法:当除数是小数时, 先把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几位( 位数不够时补0) ,使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解析】 5.7÷9= 69÷33= 1.66÷0.15=
31.9.96;13.3
15;9.52
【分析】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从低位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再看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整数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从低位减起,如果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
减法验算方法:根据减数+差=被减数或被减数-差=减数,据此解答。
【解析】3.4+6.56=9.96 2.05×6.5≈13.3
2.4÷0.16=15 19-9.48=9.52
验算:
32.180;20;0.32;105
【分析】小数除法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解析】50.4÷0.28=180 0.7÷0.035=20
4÷12.5=0.32 29.4÷0.28=105
33.2;32.1
1.10;0.37
【分析】(1)计算89.2÷45和 5.89÷16: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保留整数时,看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一个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保留两位小数时,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个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三个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
(2)计算4.5÷0.14和6.04÷5.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即可,最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保留一位小数,看小数点后的第二个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二个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保留两位小数时,看小数点后的第三个数,如果小数点后的第三个数大于或等于5,则进一,小于5,则舍去。
【解析】 89.2÷45≈2 4.5÷0.14≈32.1
6.04÷5.5≈1.10 5.89÷16≈0.37
34.62;18;25;26
【分析】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即可,最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解析】 18.6÷0.3=62 4.14÷0.23=18
17.5÷0.7=25 67.6÷2.6=26
35.23.9;4.28;2.17;1.5
【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解析】 95.6÷4=23.9 25.68÷6=4.28
28.21÷13=2.17 22.5÷15=1.5
36.3.8;3.15;0.053
【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法竖式可以用乘法验算。
【解析】 95÷25=3.8 25.2÷8=3.15
1.272÷24=0.053
验算:
37.0.81;3.89
【分析】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即把小数看成整数,忽略小数点进行相乘;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如果积的末尾有0,点完小数点后,可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 。再根据 “四舍五入” 法保留两位小数,看千分位,千分位≥55,向百分位进1,千分位<5,则直接去掉。
【解析】
38.4.92;0.7;1.56
【分析】小数乘法计算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出积,然后确定两小数的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末尾有0去掉即可。
保留一位小数,需看百分位,将百分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将十分位后的数字去掉即可。
小数乘法的验算跟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将两个乘数的位置互换即可。
【解析】
验算:
39.16;8.18;10;135.9
【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积的末尾的0一般都去掉。
【解析】
40.2.03;5.724;5.85;14.3
【分析】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 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解析】
41.13.28;3.7;36.36
5.2;14.656;0.16
【分析】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原式化为3.28+(4.3+5.7)进行简算;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原式化为3.7×(2.5×0.4)进行简算;
先把10.1拆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化为3.6×10+3.6×0.1进行简算;
根据减法的性质的逆运算把原式化为14.26-4.26-4.8进行计算;
先算乘法、除法,再算加法;
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中括号外的乘法。
【解析】
=3.28+(4.3+5.7)
=3.28+10
=13.28
=3.7×(2.5×0.4)
=3.7×1
=3.7
=3.6×(10+0.1)
=3.6×10+3.6×0.1
=36+0.36
=36.36
14.26-(4.26+4.8)
=14.26-4.26-4.8
=10-4.8
=5.2
3.6×4+6.4÷25
=14.4+0.256
=14.656
0.5×[(7.2-2.4)÷15]
=0.5×[4.8÷15]
=0.5×0.32
=0.16
42.8760;8;
10;9.2
【分析】(1)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简算;
(2)加减法是同级运算,先利用搬家的方法把原式变为,计算出加法答案后,再利用减法的性质简算;
(3)先把32变为式子(4×8),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算;
(4)利用除法的性质简算。
【解析】
=
43.5.6;0.175;65
【分析】第一小题是小数的混合运算,先计算小数除法,再进行计算小数加法得出答案;第二小题是小数的连除运算,可将两个除数相乘,即0.25×4,再计算小数除法得出答案;第三小题中可根据小数乘法的分配律的逆运算,提取公因数0.65,先计算提取公因数后剩下的,再计算小数乘法得出答案。
【解析】
0.65×102 0.65×2
=0.65×(102 2)
=0.65×100
=65
44.0.94;4350;270
【分析】(1)小数加减法属于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利用乘法分配律a×b+a×c=a×(b+c)简便计算;
(3)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计算小数除法,再计算小数加法。
【解析】(1)3.82-1.5+1.08-2.46
=2.32+1.08-2.46
=3.4-2.46
=0.94
(2)43.5+43.5×99
=43.5×(1+99)
=43.5×100
=4350
(3)60÷0.4+60÷05
=150+120
=270
45.10;43.43;16.4;6.9
【分析】1.25×3.2×2.5,先把3.2拆成8×0.4,再根据乘法结合律写成(1.25×8)×(0.4×2.5),然后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1.01×43,先把1.01拆成(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写成1×43+0.01×43,然后按照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即可解答;
0.29×8.2+8.2×1.71,根据乘法分配律写成8.2×(0.29+1.71),然后按照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再算乘法,即可解答;
15.16-7.38-3.62+2.74,根据带符号搬家,写成15.16+2.74-7.38-3.62,再根据减法的性质,写成15.16+2.74-(7.38+3.62),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解析】1.25×3.2×2.5
=1.25×8×0.4×2.5
=(1.25×8)×(0.4×2.5)
=10×1
=10
1.01×43
=(1+0.01)×43
=1×43+0.01×43
=43+0.43
=43.43
0.29×8.2+8.2×1.71
=8.2×(0.29+1.71)
=8.2×2
=16.4
15.16-7.38-3.62+2.74
=15.16+2.74-7.38-3.62
=15.16+2.74-(7.38+3.62)
=17.9-11
=6.9
46.8.7;48.3;10
【分析】(1)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0.8×1.25×8.7;
(2)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原式等于4.83×(2.34+7.66);
(3)先根据加法交换律调换0.26、7.11的位置,再根据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即(1.89+7.11)+(0.26+0.74)。
【解析】0.8×8.7×1.25
=0.8×1.25×8.7
=1×8.7
=8.7
4.83×2.34+4.83×7.66
=4.83×(2.34+7.66)
=4.83×10
=48.3
1.89+0.26+7.11+0.74
=1.89+7.11+0.26+0.74
=(1.89+7.11)+(0.26+0.74)
=9+1
=10
47.1;20;1.25
12;98.98;5.2
【分析】把32拆成8×4,利用乘法结合律,(0.125×8)和(4×0.25)凑整简便计算;
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2.9与7.1、6.68与3.32分别结合,凑整求和;
先算小括号里加法得1,再算除法1÷0.8;
先算小括号减法得0.6,再算中括号乘法0.6×0.9,最后算括号外除法;
把10.1拆成10+0.1,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分别计算9.8×10和9.8×0.1,再相加;
连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数字位置,先算9.37+0.63凑整,再算减法。
【解析】0.125×32×0.25
=0.125×(8×4)×0.25
=(0.125×8)×(4×0.25)
=1×1
=1
2.9+6.68+7.1+3.32
=(2.9+7.1)+(6.68+3.32)
=10+10
=20
(0.74+0.26)÷0.8
=1÷0.8
=1.25
6.48÷[(1.4-0.8)×0.9]
=6.48÷[0.6×0.9]
=6.48÷0.54
=12
9.8×10.1
=9.8×(10+0.1)
=9.8×10+9.8×0.1
=98+0.98
=98.98
9.37-4.8+0.63
=9.37+0.63-4.8
=10-4.8
=5.2
48.(1)37.88;(2)60.9;(3)6.9
【分析】(1)33.26+7.88-3.26利用符号搬家变为33.26-3.26+7.88,然后从左至右依次计算减法和加法;
(2)6.09×3.7+6.3×6.09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变为(3.7+6.3)×6.09,然后先算小括号内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3)1.25×6.9×0.8利用乘法交换律变为1.25×0.8×6.9,然后从左至右依次计算乘法。
【解析】(1)33.26+7.88-3.26
=33.26-3.26+7.88
=30+7.88
=37.88
(2)6.09×3.7+6.3×6.09
=(3.7+6.3)×6.09
=10×6.09
=60.9
(3)1.25×6.9×0.8
=1.25×0.8×6.9
=1×6.9
=6.9
49.97;36;56
【分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转化为进行简便计算;
(2)根据连续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用乘法,可将其转化为;再根据乘法结合律先算,进行简便计算。
(3)根据乘法分配律转为进行简便计算。
【解析】(1)
(2)
(3)
50.0.99;0.9;560;73.73
【分析】(1)利用乘法交换律a×b×c=a×c×b,交换9.9和0.4的位置,再计算;
(2)把3.6拆分为0.9×4,再利用乘法结合律(a×b)×c=a×(b×c)进行计算;
(3)把后面的5.6看成5.6×1,利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计算;
(4)把10.1拆分为10+0.1,利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进行计算;
【解析】
51. 0.73 7.4 0.06 3.42 32
【分析】根据减法的性质a-(b+c)=a-b-c,为了简便计算,我们希望13.75减去的两个数相加能凑整。因为0.73+0.27=1,所以括号里填0.73,这样计算时13.75-(0.73+0.27)=13.75-1=12.75,计算更加简便。
这里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式子中有相同因数6.4,为了简便,17.4-()的结果最好是整数。所以当()填7.4时,17.4-7.4=10,原式6.4×17.4-6.4×7.4=6.4×(17.4-7.4)=6.4×10=64,计算简便。
根据加法交换律a+b=b+a和结合律a+b+c=a+(b+c),我们要找两个数分别与3.94和1.58凑整。因为3.94+0.06=4,1.58+3.42=5,所以两个括号分别填0.06和3.42这样原式3.94+1.58+0.06+3.42=(3.94+0.06)+(1.58+3.42)=4+5=9,计算简便。
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都能得到整百、整千的数。而32=4×8,所以括号里填32,原式25×125×32=25×125×4×8=(25×4)×(125×8)=100×1000=100000,计算简便。
以上各题答案均不唯一。
【解析】由分析可知:
13.75-(0.73+0.27)
=13.75-1
=12.75
6.4×17.4-6.4×7.4
=6.4×(17.4-7.4)
=6.4×10
=64
3.94+1.58+0.06+3.42
=(3.94+0.06)+(1.58+3.42)
=4+5
=9
25×125×32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答案不唯一)
52.30;3.2
【分析】(1)按照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2)运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原式转化为1.6×(7.8-5.8)简算。
【解析】36÷(7.2-1.2×5)
=36÷(7.2-6)
=36÷1.2
=30
7.8×1.6-1.6×5.8
=1.6×(7.8-5.8)
=1.6×2
=3.2
53.350;17;25.78;1000
【分析】(1)先逆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把算式写成(99+1)×3.5,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2)根据除法的性质:a÷b÷c=a÷(b×c)把算式写成170÷(2.5×4),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3)先同时计算两边的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的顺序计算即可;
(4)先把32写成4×8,再根据乘法交换律a×b×c=a×c×b,乘法结合律(a×b)×c=a×(b×c)把算式写成(2.5×4)×(8×12.5),再进一步计算即可。
【解析】99×3.5+3.5
=99×3.5+3.5×1
=(99+1)×3.5
=100×3.5
=350
170÷2.5÷4
=170÷(2.5×4)
=170÷10
=17
3.6×5.8+12.25÷2.5
=20.88+4.9
=25.78
2.5×32×12.5
=2.5×(4×8)×12.5
=(2.5×4)×(8×12.5)
=10×100
=1000
54.20;67.3;
57;10
【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先计算(3.27+6.73)和(13.5-3.5),再相加;
(2)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减这两个数的和,把原式变为:77.3-(3.8+6.2)进行简便运算;
(3)把0.57转化成0.57×1,即99×0.57+0.57×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99+1)×0.57进行简便运算;
(4)把32转化为8×4,即1.25×0.25×8×4,再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原式变为:(1.25×8)×(0.25×4)进行简便运算。
【解析】3.27+13.5+6.73-3.5
=(3.27+6.73)+(13.5-3.5)
=10+10
=20
77.3-3.8-6.2
=77.3-(3.8+6.2)
=77.3-10
=67.3
99×0.57+0.57
=99×0.57+0.57×1
=(99+1)×0.57
=100×0.57
=57
1.25×0.25×32
=1.25×0.25×8×4
=(1.25×8)×(0.25×4)
=10×1
=10
55.19.87;5830;100;
13.5;4.242;13
【分析】(1)根据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把原式变为27.87-(7.99+0.01),据此进行简便运算。
(2)把58.3转化为,即58.3×101-58.3×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58.3×(101-1),进行简便运算。
(3)把3.2转化为,即1.25×8×0.4×25,再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原式变为(1.25×8)×(0.4×25),进行简便运算。
(4)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3.53-0.53)×4.5,进行简便运算。
(5)把1.01转化为,即4.2×(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4.2×1+4.2×0.01,进行简便运算。
(6)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把原式变为13÷(2.5×0.4),据此进行简便运算。
【解析】27.87-7.99-0.01
=27.87-(7.99+0.01)
=27.87-8
=19.87
58.3×101-58.3
=58.3×101-58.3×1
=58.3×(101-1)
=58.3×100
=5830
1.25×3.2×25
=1.25×8×0.4×25
=(1.25×8)×(0.4×25)
=10×10
=100
3.53×4.5-0.53×4.5
=(3.53-0.53)×4.5
=3×4.5
=13.5
4.2×1.01
=4.2×(1+0.01)
=4.2×1+4.2×0.01
=4.2+0.042
=4.242
13÷2.5÷0.4
=13÷(2.5×0.4)
=13÷1
=13
56.1.9;18
430;15
【分析】2.5×0.19×4,根据乘法交换律,原式化为:2.5×4×0.19,再进行计算。
7.02+3.9+2.98+4.1,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7.02+2.98+3.9+4.1,再根据加法结合律,原式化为:(7.02+2.98)+(3.9+4.1),再进行计算。
10.75÷2.5×101-4.3,先计算除法,原式化为:4.3×101-4.3,再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原式化为:4.3×(101-1),再进行计算。
[5×(3.12+4.08)]÷2.4,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计算括号外的除法。
【解析】2.5×0.19×4
=2.5×4×0.19
=10×0.19
=1.9
7.02+3.9+2.98+4.1
=7.02+2.98+3.9+4.1
=(7.02+2.98)+(3.9+4.1)
=10+8
=18
10.75÷2.5×101-4.3
=4.3×101-4.3
=4.3×(101-1)
=4.3×100
=430
[5×(3.12+4.08)]÷2.4
=[5×7.2]÷2.4
=36÷2.4
=15
57.1100;45
0.02;1.956
【分析】12.5×11×8,利用乘法交换律,先算12.5×8,再与11相乘;
37.8×0.45+6.22×4.5,将37.8×0.45转化成3.78×4.5,逆用乘法分配律,先算(3.78+6.22),再与4.5相乘;
19.87-(13.87+5.98),去括号,括号里的加号变减号,再从左往右计算;
,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解析】12.5×11×8
=12.5×8×11
=100×11
=1100
37.8×0.45+6.22×4.5
=3.78×4.5+6.22×4.5
=(3.78+6.22)×4.5
=10×4.5
=45
19.87-(13.87+5.98)
=19.87-13.87-5.98
=6-5.98
=0.02
58.6.52;7.3;
9.6;0.8
【分析】第一个:根据加法结合律即可简便运算;
第二个:根据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原式变为:(1.16-0.16)×7.3即可简便运算;
第三个:根据乘法交换律,原式变为2.5×4×0.96即可简便运算;
第四个:根据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
【解析】
=5.52+(0.55+0.45)
=5.52+1
=6.52
=(1.16-0.16)×7.3
=1×7.3
=7.3
=2.5×4×0.96
=10×0.96
=9.6
=6.4÷[6.4÷0.8]
=6.4÷8
=0.8
59.31;436;
40;1.65
【分析】36.5-7.52+3.5-1.48,交换中间减数和加数的位置,将加法进行结合,根据减法的性质,将后两个数加起来再计算;
4.36×99+4.36,逆用乘法分配律,先算(99+1),再与4.36相乘;
2.78÷0.25+7.22×4,1÷0.25=4、1×4=4,由此可知,一个数(0除外),除以0.25等于这个数乘4,因此将2.78÷0.25+7.22×4转化成2.78×4+7.22×4,逆用乘法分配律,先算(2.78+7.22),再与4相乘;
5.94÷[0.8×(7.1-2.6)],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解析】36.5-7.52+3.5-1.48
=36.5+3.5-7.52-1.48
=(36.5+3.5)-(7.52+1.48)
=40-9
=31
4.36×99+4.36
=4.36×(99+1)
=4.36×100
=436
2.78÷0.25+7.22×4
=2.78×4+7.22×4
=(2.78+7.22)×4
=10×4
=40
5.94÷[0.8×(7.1-2.6)]
=5.94÷[0.8×4.5]
=5.94÷3.6
=1.65
60.(1)18.6;(2)7;(3)960;
(4)128;(5)60
【分析】(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分别先计算1.34+3.66,1.8+0.2,再把它们的和相加。
(3)先把9.6转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原式变为进行简便运算。
(4)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
(5)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两个数的和,先分别计算82.5+17.5,32.17+7.83,再计算减法。
【解析】(1)
(2)
(3)
(4)
(5)
61.480;7000
【分析】(1)观察组合图形可知,这是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组成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0m,高为14m,根据,即可计算出面积;梯形的上底为20m,下底为30m,高为8m,根据即可算出面积;最后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即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2)观察组合图形可知,这是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图形。大长方形的长为100dm,宽为60dm;小长方形的长为50dm,宽为(80-60)dm。根据,即可分别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解析】(1)20×14=280()
()
280+200=480()
图形的面积是480。
(2)100×60=6000()
()
6000+1000=7000()
图形的面积是7000。
62.14平方厘米;18平方厘米
【分析】
(1)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红色三角形的面积-绿色三角形的面积;
(2)由图可知,阴影部分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6厘米,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1)6×6+4×4-(6+4)×4÷2-6×6÷2
=6×6+4×4-10×4÷2-6×6÷2
=36+16-40÷2-36÷2
=36+16-20-18
=52-20-18
=32-18
=14(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4平方厘米。
(2)6×6÷2
=36÷2
=18(平方厘米)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63.77平方厘米;24平方厘米;224平方厘米
【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可以看作底和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1×7=77(平方厘米)
8×6÷2=24(平方厘米)
(8+20)×16÷2
=28×16÷2
=224(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7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梯形的面积是224平方厘米。
64.(1)1300平方分米(2)192平方厘米
【分析】(1)根据题意,左侧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现在已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0分米,高是26分米,所以只需要把底和高的数值代入公式,就能算出它的面积。据此解答。
(2)根据题意,右侧图形可拆分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正方形的边长为8厘米,三角形的底为24-8=16厘米,高为8+8=16厘米。我们可以分别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来计算它们的面积,最后把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就能得到右侧图形的总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1)50×26=1300(平方分米)
(2)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因为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可得,面积为8×8=64(平方厘米)。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是24-8=16厘米,高是8+8=16厘米,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面积为
16×16÷2
=256÷2
=128(平方厘米)
计算右侧图形的总面积: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即64+128=192(平方厘米)。
65.(1)36;(2)400
【分析】(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由图可知三角形的底是9,该底所对应的高是8,由此导入公式求面积。
(2)该图形可以用分割法将它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分割图见详解,然后由梯形面积等于(上底+下底)×高÷2和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再加起来求图形面积。(方法不唯一)
【解析】(1)三角形面积
(2)如下图将图形分割成梯形和长方形,分割后梯形的上底是12,下底是30-10=20,高是18-8=10。长方形的长是30,宽是8。
梯形面积=
=
=
长方形面积=
所以原图面积=160+240=400
66.(1)6平方厘米;(2)7.5平方厘米
【分析】(1)观察可知是直解三角形,再条直角边可看成底和高,根据,代入数据计算。
(2)观察可知,图形的面积等于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与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2厘米,高是厘米的梯形的面积的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1)
(平方厘米)
(2)
(平方厘米)
67.72cm2;486cm2
【分析】(1)平行四边形18cm的底对应的高是4cm,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2)如图:图形面积=长是30cm,宽是18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底是18cm,高是(30-24)cm的三角形面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析】(1)18×4=72(cm2)
(2)30×18-18×(30-24)÷2
=540-18×6÷2
=540-108÷2
=540-54
=486(cm2)
68.(1)345cm2;(2)712.5m2
【分析】(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面积=底×高÷2,由此分别求出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再相加即可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用25m的底乘28.5m的高,即可解题。
【解析】(1)(13+21)×15÷2+15×12÷2
=34×15÷2+90
=255+90
=345(cm2)
图形的面积是345cm2。
(2)25×28.5=712.5(m2)
图形的面积是712.5m2。
69.224平方厘米;60平方厘米
【分析】第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加上三角形的面积;
第二个图形看作是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如图:。
第二个图形的面积可以看成是三角形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9×16+20×8÷2
=144+160÷2
=144+80
=224(平方厘米)
图形的面积是224平方厘米。
(12-5)×(5+5)÷2
=7×10÷2
=70÷2
=35(平方厘米)
5×5=25(平方厘米)
35+25=60(平方厘米)
图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
70.36平方厘米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阴影部分是一个面积是8平方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面积×2÷高,求出阴影三角形的底,再加上5厘米,即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阴影三角形的底:8×2÷4=4(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底:5+4=9(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9×4=36(平方厘米)
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
71.49.5平方厘米
【分析】从图中可知:阴影部分面积=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三角形的面积。已知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6厘米;三角形的底是9+6=15厘米,高是9厘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分别计算出面积,再相减即可。
【解析】9×9+6×6-(9+6)×9÷2
=9×9+6×6-15×9÷2
=81+36-15×9÷2
=117-67.5
=49.5(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面积是49.5平方厘米。
72.400平方厘米
【分析】分析给出的图形,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一个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30-10)厘米、高是(18-8)厘米的梯形和一个长是30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算出梯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再求和即可。
【解析】30-10=20(厘米)
18-8=10(厘米)
(12+20)×10÷2
=32×10÷2
=320÷2
=160(平方厘米)
30×8=240(平方厘米)
160+240=400(平方厘米)
73.22m2
【分析】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即组合图形的面积=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析】如图:
(5-2)×(6-2)
=3×4
=12(m2)
2×5=10(m2)
12+10=22(m2)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22m2。
74.26m2
【分析】据图可知,阴影部分是一个上底是5m下底是8m,高是4m的梯形,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5+8)×4÷2
=13×4÷2
=52÷2
=26(m2)
75.405平方厘米;1536平方厘米
【分析】第一个图形得阴影部分是梯形面积,用30厘米减去15厘米求出下底,高为18厘米,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得到梯形面积。
第二个图形中梯形的下底是60厘米,上底是60减去2个12,高为32厘米,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计算得出答案。
【解析】第一个图形阴影部分梯形面积:
(30+30-15)×18÷2
=45×18÷2
=405(平方厘米)
第二个图形阴影部分梯形面积:
(60-12×2+60)×32÷2
=(60-24+60)×32÷2
=96×32÷2
=1536(平方厘米)
76.(1)72cm2
(2)486cm2
【分析】(1)平行四边形18cm的底对应的高是4cm,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2)如图:图形面积=长是30cm,宽是18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底是18cm,高是(30-24)cm的三角形面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析】(1)18×4=72(cm2)
面积是72cm2。
(2)30×18-18×(30-24)÷2
=540-18×6÷2
=540-108÷2
=540-54
=486(cm2)
面积是486cm2。
77.36平方米;400平方米
【分析】(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图中的9米和8米是对应的一组底和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如下图所示,把图形分割成梯形和长方形两部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据此求出两部分的面积,再把它们加起来即可。
【解析】(1)9×8÷2=36(平方米)
则这个图形的面积是36平方米。
(2)(30-10+12)×(18-8)÷2+30×8
=32×10÷2+240
=160+240
=400(平方米)
则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78.24cm2;23cm2
【分析】图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8cm,对应的高是3cm,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图2:
如图:将多边形分成梯形和长方形两部分,已知梯形的上底是1cm,下底是7cm,高是5-1=4cm;长方形的长是7cm,宽是1cm。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面积=长×宽,分别代入数据计算,再相加即可解答。
【解析】
8×3=24(cm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cm2。
(1+7)×(5-1)÷2+7×1
=8×4÷2+7×1
=16+7
=23(cm2)
多边形的面积是23 cm2。
79.45cm2;75m2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2)由图可知,此图形是由一个长是6m、宽是5m的长方形和一个上底是5m、下底是10m、高是(12-6)m的梯形组成的,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1)15×6÷2
=90÷2
=45(cm2)
此三角形的面积是45cm2。
(2)5×6+(5+10)×(12-6)÷2
=30+15×6÷2
=30+90÷2
=30+45
=75(m2)
此组合图形的面积是75m2。
80.(1)26dm2;(2)40dm2;(3)375cm2
【分析】(1)涂色部分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涂色部分是个平行四边形,涂色部分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涂色部分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底×高÷2。
【解析】(1)(3+8)×2÷2+3×5
=11×2÷2+15
=11+15
=26(dm2)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26dm2;
(2)5×8=40(dm2)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40dm2;
(3)(30+48)×25÷2-48×25÷2
=78×25÷2-600
=975-600
=375(cm2)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375cm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