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4:29:5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知识点一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B.两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要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2.如图为二倍体生物(2n=4)性腺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染色体上共含有3个DNA分子
B.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该细胞发生的变异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引起的
D.该细胞继续分裂,图中的2条染色体将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3.如图所示的4个细胞中有3个来自同一个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最终产生的4个子细胞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B.乙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2对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内有4个中心粒
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或精细胞
4.(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若图m表示某精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2个四分体
B.c细胞含有4个核DNA分子和2对同源染色体
C.d细胞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
5.(2024·江苏扬州高一月考)如图为果蝇精原细胞(2n=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染色体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③时期发生DNA复制
B.④⑤时期表示着丝粒分裂
C.⑤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16条或8条
D.基因重组发生在③④时期
6.如图表示某昆虫体内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c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核DNA分子
B.该细胞减数分裂的顺序为Ⅱ→Ⅲ→Ⅰ→Ⅳ
C.该昆虫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D.Ⅳ时期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知识点二 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7.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形成后会进行有丝分裂
B.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D.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8.图甲为某种动物雌性和雄性的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有关图乙四个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可以表示卵细胞,不能表示精细胞
B.②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受精卵
C.③可以表示精细胞或极体
D.④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9.(2024·江苏淮安高一月考)高等动物进行的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图中①②分别为(  )
A.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10.(2024·江苏射阳中学高一期中)如图表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分子变化的相对值。下列有关a~c段(不含a、c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之比由1∶2变为1∶1
D.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
11.(2024·江苏苏州高一月考)通过观察某动物睾丸细胞分裂装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表示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
B.BC段着丝粒分裂导致核DNA数目加倍
C.FG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D.HI段的细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12.(多选)(2024·盐城高一质检)对高等动物某一器官进行组织检测时,观察到了三种细胞,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题干中“某一器官”应该是指雌性动物的卵巢
B.图乙中含有2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C.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含有4个四分体
D.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是次级精母细胞
13.(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月考)下面两组图像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分裂图像(上)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据图分析回答:
(1)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名称是    ,丁是         细胞。
(2)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的有    ,曲线图A~I段中      段的部分细胞图像可能符合这个比例。
(3)曲线图A~I段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    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等,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成    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4)曲线图中BC变化的原因是                           ,GH变化的原因是                                。对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          过程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1.A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胞质,B错误;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除精子需要变形外,还有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C错误;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才能形成100个受精卵,D错误。
2.C 该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A错误;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错误;图中显示有一条染色单体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引起的,C正确;该细胞继续分裂,图中的2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将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D错误。
3.C 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最终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3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剩下一个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A错误;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内有2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因此有4个中心粒,C正确;由于有3个细胞来自同一个体,结合甲、乙细胞可知该个体为雌性,因此丁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则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极体,不可能为精细胞,D错误。
4.B 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细胞内含有2个四分体,即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c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和4个核DNA分子,B错误;d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中期Ⅱ,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图中b细胞处于后期Ⅰ,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D正确。
5.C ②③时期发生DNA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变为2,A正确;④⑤时期表示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变为1,B正确;⑤⑥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8条或4条,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③④时期,D正确。
6.D 分析题图可知,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A正确;Ⅰ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Ⅱ时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Ⅳ时期表示减数分裂所得的子细胞,该细胞减数分裂的顺序为Ⅱ→Ⅲ→Ⅰ→Ⅳ,B正确;据图可知,该昆虫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C正确;Ⅳ时期的细胞是卵细胞或极体,D错误。
7.D 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
8.D 图乙①中含一条黑色染色体,①可能表示卵细胞,也可能表示精细胞,A错误;②中含两条白色染色体,所以②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但不可以表示受精卵,B错误;③中含一条白色染色体,③可以表示精细胞,不能表示极体,C错误;④中含两条黑色染色体,所以④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受精卵,D正确。
9.A 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②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③生物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中①②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故选A。
10.A a~c段(不含a、c点)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为1∶2,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A正确,B、C、D错误。
11.C 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因此图示过程表示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A错误;图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BC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说明染色体数目也加倍,故BC段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核DNA数目不变,B错误;图中FGHI属于减数分裂,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降为0,故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而后期、末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错误。
12.ACD 图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出现此细胞分裂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的器官一定是雄性动物的睾丸,A错误;图乙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处于中期Ⅱ,B正确;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2个四分体,处于前期Ⅰ,C错误;图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后期Ⅰ,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13.(1)卵巢 次级卵母 (2)甲、乙 CD和HI (3)FG 4 (4)着丝粒分裂(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同源染色体分离(或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解析:(1)根据各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丙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丙为初级卵母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可见,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此器官名称是卵巢。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依据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推知,丁是次级卵母细胞。(2)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说明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存在,因此细胞甲、乙、丙、丁中符合条件的是甲、乙。在曲线图A~I段中,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段属于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分别对应于图中的CD段和HI段。(3)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曲线图A~I段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FG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该生物体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成22=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4)在曲线图中,BC段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增加一倍,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GH段同源染色体的对数降为零,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因而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4 / 4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导学 聚焦 1.阐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简述受精作用的过程。 3.举例说明有性生殖及其意义
知识点(一)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1.精子的形成
2.卵细胞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
(2)形成过程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1个体积较大的卵细胞,3个体积较小的极体(不久就会消失)。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2)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均发生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现象。(  )
(3)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  )
(4)1个精原细胞和1个卵原细胞所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比为1∶1。(  )
(5)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本相同。(  )
探讨一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提高理解能力
1.下图是某种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图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像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像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3)A中发生的现象叫什么?C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4)F细胞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5)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活动旺盛,却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据此分析,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最终只产生一个卵细胞的意义是什么?
探讨二 分析配子的多样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及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可自由组合。下图中的A、a和B、b表示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情况1最终产生的精子有几种类型?情况2最终产生的精子有几种类型?若将精原细胞换为卵原细胞,则两种情况下最终产生的卵细胞有几种类型?
(2)据此推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为多少种?
(3)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要比上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探讨三 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模型,提高模型建构能力
3.下图为根据减数分裂过程绘制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2)DE段和GH段,核DNA数目都减半,原因分别是什么?
(3)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哪一段?
(4)染色体数目的第一次减半发生在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哪一段?原因是什么?
(5)ff'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什么?
1.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识别
小提醒:(1)在动物的性腺(睾丸、卵巢)中有许多性原细胞[精(卵)原细胞],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数相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依靠有丝分裂完成的;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依靠减数分裂完成的。
(2)若减数分裂后期Ⅰ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若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3)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极体,极体体积小,所含营养物质少,无生殖功能,最后退化消失。
(4)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两两互补(互为同源染色体)。
2.总结产生配子多样性的规律
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等片段的交换)
项目 配子个数 配子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个 2种
一个雄性个体 - 2n种
一个卵原细胞 1个 1种
一个雌性个体 - 2n种
3.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对上图曲线的解释:
A→B B→C C→D D→E
减数分裂对应时期 减数分裂前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对应时期  有丝分裂前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 末期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的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分的
B.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
C.精子的形成要经历变形过程;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
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2.(多选)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
B.甲、丙两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四个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
D.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卵细胞
3.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表明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B.图甲CD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粒的分裂
C.图甲BC段细胞内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据图乙可以确定动物性别一定是雄性,其时期对应在图甲的DE段
方法技巧
减数分裂过程中引发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四大原因
4.(2024·宿迁高一月考)下列叙述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知识点(二) 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1.受精作用
2.有性生殖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膜的融合。(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4)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
(5)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
探讨 分析受精作用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1.如图所示为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结合细胞质膜的成分,讨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什么特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分析原因。
(3)为什么只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在结合时是否整个精子都进入卵细胞?
2.下图是细胞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哪一段?表示受精作用的是哪一段?
(2)DE段的含义是什么?
(3)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1.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使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能够相互识别。
(2)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2.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在受精作用进行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且卵细胞体积大,细胞质含量多,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1)曲线A→B,染色体经历了2N→4N→2N的变化过程,表示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
(2)曲线B→C,染色体经历了2N→N→2N→N的变化过程,表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量减半的有性生殖细胞。
(3)曲线D→E,染色体由N→2N,表示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量又恢复正常。
1.下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中
B.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量的恒定
2.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B.b过程着丝粒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
D.d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有                                            
                       。
(2)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               ,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
(3)            共同维持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4)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或    的结合成为    (如受精卵),再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精子  精  次级精母  初级精母  精原  有丝
2.(1)卵巢 (2) 初级卵母细胞  极体  卵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3.(1)√ (2)√
(3)× 提示: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中。
(4)× 提示:1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所以个数比为4∶1。
(5)√
互动探究
1.(1)提示:D次级卵母细胞和E初级卵母细胞。
(2)提示:B初级精母细胞和G精子。
(3)提示:联会;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4)提示: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5)提示:形成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便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
2.(1)提示:情况1最终产生的精子有2种类型:AB、ab。情况2最终产生的精子有2种类型:Ab、aB。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故两种情况下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均各有一种类型。
(2)提示:2n种。
(3)提示: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3.(1)提示: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2)提示:DE段,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核DNA数目减半;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核DNA数目减半。
(3)提示:cd段。
(4)提示:发生在de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5)提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学以致用
1.A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细胞质的均分,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分裂形成两个极体时细胞质均等分裂。
2.AB 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A正确;甲中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乙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丁不均等分裂,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四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C错误;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错误。
3.D 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可以为有丝分裂,也可以为减数分裂,A正确;图甲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B正确;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该阶段的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据此可推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该时期对应图甲的BC段,D错误。
4.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不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而在前期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以及在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细胞核  阻止  受精卵  卵母细胞质膜
雌原核  卵母  染色体数量  体细胞  精子 ⑩卵细胞  减数  受精  染色体数量
2. 有性生殖  配子  两性生殖  配子  合子
合子  新个体  双亲  生存 ⑩进化
3.(1)× 提示: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部留在细胞外。
(2)× 提示: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核与卵核的融合。
(3)× 提示: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4)√ (5)√
互动探究
1.(1)提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膜表面的糖蛋白。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提示:不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3)提示:在受精时,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中后,卵细胞的细胞质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从而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在结合时精子只是头部进入,而尾部留在外面。
2.(1)提示:AB段表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受精作用。
(2)提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3)提示: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汇合在一起。
学以致用
1.A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后期Ⅰ,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过程Ⅰ中,C错误;过程Ⅰ和Ⅱ共同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量的恒定,D错误。
2.C 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之前,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由于a过程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b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着丝粒数目减半,但是在b过程的后期,着丝粒分裂,使着丝粒数目出现暂时性加倍,B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发生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所以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C正确;d过程是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思维启迪
(1)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
(2)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4)配子 配子 合子 合子
8 / 8(共92张PPT)
第2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学 聚
焦 1.阐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简述受精作用的过程。
3.举例说明有性生殖及其意义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1. 精子的形成
2. 卵细胞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 。
卵巢 
(2)形成过程
(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形成1个体积较大的
卵细胞,3个体积较小的极体(不久就会消失)。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
两相同。 ( √ )
(2)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均发生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现象。 ( √ )
(3)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初级卵母
细胞中。 ( × )
提示: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中。


×
(4)1个精原细胞和1个卵原细胞所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个数比为
1∶1。 ( × )
提示:1个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
生1个卵细胞,所以个数比为4∶1。
(5)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基本相同。
( √ )
×

探讨一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提高理解能力
1. 如图是某种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的部分图像,请分析回答
下列问题:
(1)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图像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
什么?
提示:D次级卵母细胞和E初级卵母细胞。
(2)一定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图像有哪些?细胞的名称分别是
什么?
提示:B初级精母细胞和G精子。
(3)A中发生的现象叫什么?C中有无同源染色体?
提示:联会;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无同源染
色体。
(4)F细胞的具体名称是什么?
提示: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5)胚胎发育早期分裂活动旺盛,却不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据
此分析,卵母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最终只产生一个卵细胞
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形成的卵细胞体积较大,便于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
探讨二 分析配子的多样性,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及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
可自由组合。如图中的A、a和B、b表示精原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
色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情况1最终产生的精子有几种类型?情况2最终产生的精子有
几种类型?若将精原细胞换为卵原细胞,则两种情况下最终
产生的卵细胞有几种类型?
提示:情况1最终产生的精子有2种类型:AB、ab。情况2最
终产生的精子有2种类型:Ab、aB。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
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故两种情况下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均
各有一种类型。
(2)据此推断,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
为多少种?
提示:2n种。
(3)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要比上
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探讨三 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模型,
提高模型建构能力
3. 如图为根据减数分裂过程绘制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变化曲
线,请分析回答:
(1)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提示: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减数分裂前间期;原因是
DNA分子的复制。
(2)DE段和GH段,核DNA数目都减半,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DE段,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
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核DNA数目减半;GH段,减
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核DNA数目减半。
(3)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哪一段?
提示:cd段。
(4)染色体数目的第一次减半发生在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哪一
段?原因是什么?
提示:发生在de段,即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原因是同源染
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减半。
(5)ff'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什么?
提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
数目暂时加倍。
1. 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识别
小提醒:(1)在动物的性腺(睾丸、卵巢)中有许多性原细胞[精
(卵)原细胞],其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数相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
依靠有丝分裂完成的;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依靠减数分裂完成的。
(2)若减数分裂后期Ⅰ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
胞;若减数分裂后期Ⅱ细胞质出现均等分裂,则可能是次级
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
(3)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极体,极体体积小,所
含营养物质少,无生殖功能,最后退化消失。
(4)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两两相同,两两互补(互
为同源染色体)。
2. 总结产生配子多样性的规律
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不考虑同源
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等片段的交换)
项目 配子个数 配子种类
一个精原细胞 4个 2种
一个雄性个体 - 2n种
一个卵原细胞 1个 1种
一个雌性个体 - 2n种
3. 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A→B B→C C→D D→E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减数分裂
前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全过程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前期、
中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后期 减数第二次
分裂末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有丝分裂
前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 末期
对如图曲线的解释:
1.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的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分的
B.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卵细胞
C. 精子的形成要经历变形过程;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变形
D.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解析: 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有细胞
质的均分,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分裂形成两个极体时细胞
质均等分裂。
2. (多选)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
B. 甲、丙两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 四个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
D. 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可产生两个卵细胞
解析: 四个细胞中甲、乙、丙含有染色单体,A正确;甲中
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正确;据
题图分析可知,乙均等分裂,属于初级精母细胞,丁不均等分裂,
属于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四个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个体,C错
误;丁细胞完成分裂后形成一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D错误。
3. 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动物某个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表明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B. 图甲CD段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粒的分裂
C. 图甲BC段细胞内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 据图乙可以确定动物性别一定是雄性,其时期对应在图甲的DE段
解析: 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可以为有丝分裂,也可以为减
数分裂,A正确;图甲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B正确;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
分子,说明该阶段的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图乙细
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
胞,据此可推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该时期对应图甲的BC段,
D错误。
方法技巧
减数分裂过程中引发相关物质含量变化的四大原因
4. (2024·宿迁高一月考)下列叙述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
是(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着丝
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不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的
原因;而在前期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以
及在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
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点(二) 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1. 受精作用
2. 有性生殖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 × )
提示: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部留在细胞外。
(2)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膜的融合。
( × )
提示: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核与卵核的融合。
×
×
(3)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
提示: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
母方。
(4)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量保持相对的稳定。 ( √ )
(5)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和进化。 ( √ )
×


探讨 分析受精作用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1. 如图所示为生物体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结合细胞质膜的成分,讨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
基础是什么?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什
么特性?
提示: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质膜表面的
糖蛋白。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是否意
味着父、母双方各为后代提供一半的遗传物质?分析原因。
提示:不是。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
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3)为什么只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在结合时是否整个精子
都进入卵细胞?
提示:在受精时,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中后,卵细胞的细胞
质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从而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在结
合时精子只是头部进入,而尾部留在外面。
2. 如图是细胞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过程中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哪一段?表示受精作用的是哪
一段?
提示:AB段表示减数分裂。CD段表示受精作用。
(2)DE段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3)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
体汇合在一起。
1. 受精作用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质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使同种生物的两性生殖细胞能
够相互识别。
(2)细胞质膜的流动性——使两性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受精卵。
2.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
胞;在受精作用进行时,只有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且卵细
胞体积大,细胞质含量多,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
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
(1)曲线A→B,染色体经历了2N→4N→2N的变化过程,表示
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
(2)曲线B→C,染色体经历了2N→N→2N→N的变化过程,表
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染色体数量减半的有性生殖细胞。
(3)曲线D→E,染色体由N→2N,表示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
染色体数量又恢复正常。
1. 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中
B. 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 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量的恒定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后期Ⅰ,A正确;受精卵中的细胞
质主要来自卵细胞,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过程Ⅰ中,
C错误;过程Ⅰ和Ⅱ共同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量的恒定,D错误。
2. 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a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B. b过程着丝粒数目不变
C. 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
D. d过程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解析: a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之
前,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
裂,由于a过程后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b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即
着丝粒数目减半,但是在b过程的后期,着丝粒分裂,使着丝粒数
目出现暂时性加倍,B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
细胞发生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所以c过程
发生受精作用,C正确;d过程是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
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有


(2)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 ,但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
(3) 共同维持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
间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 
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4)有性生殖是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 ,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或 的结合成为 (如受精卵),再
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配子 
配子 
合子 
合子 
【教师备用栏目】
1. 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相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
C. 都形成四个大小相同的生殖细胞
D. 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解析: 动物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的形成都是减数分裂的过程,
该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减数第一
次分裂后期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
分裂形成的四个精细胞大小相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体积较大的卵细胞和三个体积较小的极体,C错误;在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期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D正确。
2. 某动物产生AB、Ab、aB、ab 4种类型的精子(无交换和基因突
变),这4种精子(  )
A. 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B. 可能来自三个精原细胞
C. 可能来自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D. 可能来自三个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 在无交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只能产生2种精子,A错误;题述4种精子可能来自三个精原细胞,
B正确;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种精子,则要产生4
种精子至少需要四个次级精母细胞,C、D错误。
3.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Ⅱ
B. 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解析: 该细胞处于后期Ⅱ,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
细胞,A错误;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
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后期Ⅱ,而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后期Ⅰ,C错误;该细胞
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正确。
4. (多选)下面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体细胞染色体数=
2N),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 此时期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解析: 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b~c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中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a~b段为减
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d段为减数第二次分
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间期形成的染色体都含有两
条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消失,则a~c段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a~c段细胞中着
丝粒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c~d段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C
错误;a~b段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b~c段
的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错误。
5. (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如图甲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
示意图,图乙是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周期图解(2N、N表示染色
体数)。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物体的性别为 性,其A细胞内有核DNA分
子 个。
雌 
8 
解析:A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出现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推知该个体为雌性。A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共4条染色体,因此共有8个核DNA。
(2)图甲中C细胞的名称为 ,其所处的分裂时期是

解析:图甲中C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出现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为极体。
极体 

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3)图乙中A、B两过程对于生物体遗传的重要意义是


维持了每
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或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的稳定
性),也实现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解析:图乙中A过程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为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B过程是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和亲代体细胞中的一样,因此两个过程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也实现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
1. 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B. 两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两者所含遗传物质均
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要变形,卵细胞不
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D.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
一半,而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细胞质中的遗传
物质多于正常体细胞细胞质中遗传物质的一半,精子则几乎不含细
胞质,B错误;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除精子需要变形外,还有
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分裂结果不同等,C错误;1个精原细胞
产生4个精子,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才能形成
100个受精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图为二倍体生物(2n=4)性腺中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染色体上共含有3个DNA分子
B.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C. 该细胞发生的变异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引起的
D. 该细胞继续分裂,图中的2条染色体将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该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
子,A错误;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
错误;图中显示有一条染色单体发生了变异,可能是同源染色
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引起的,C正确;该细胞继续分
裂,图中的2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将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
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如图所示的4个细胞中有3个来自同一个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细胞最终产生的4个子细胞均能参与受精作用
B. 乙细胞内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2对同源染色体
C. 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内有4个中心粒
D. 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或精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甲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最终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
体,3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剩下一个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
A错误;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
体,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
内有2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2个中心粒组成,因此有4个中心
粒,C正确;由于有3个细胞来自同一个体,结合甲、乙细胞可知
该个体为雌性,因此丁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则丁细
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极体,不可能为精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若图m表示某精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 a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2个四分体
B. c细胞含有4个核DNA分子和2对同源染色体
C. d细胞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
D. 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细胞内含有2个四
分体,即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c细
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故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和4个核DNA分子,B错误;d细胞中不
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中期Ⅱ,可以是极体
或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图中b
细胞处于后期Ⅰ,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不属
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江苏扬州高一月考)如图为果蝇精原细胞(2n=8)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染色体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②③时期发生DNA复制
B. ④⑤时期表示着丝粒分裂
C. ⑤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16条或8条
D. 基因重组发生在③④时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②③时期发生DNA复制,导致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
1变为2,A正确;④⑤时期表示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
DNA含量由2变为1,B正确;⑤⑥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
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为8条或4条,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③④时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如图表示某昆虫体内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c分别表示染色体和核DNA分子
B. 该细胞减数分裂的顺序为Ⅱ→Ⅲ→Ⅰ→Ⅳ
C. 该昆虫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D. Ⅳ时期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核DNA分子,A正确;Ⅰ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Ⅱ时
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
Ⅳ时期表示减数分裂所得的子细胞,该细胞减数分裂的顺序为
Ⅱ→Ⅲ→Ⅰ→Ⅳ,B正确;据图可知,该昆虫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
条染色体,C正确;Ⅳ时期的细胞是卵细胞或极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7.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形成后会进行有丝分裂
B.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C.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D. 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解析: 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
胞,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图甲为某种动物雌性和雄性的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有关图乙四个
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可以表示卵细胞,不能表示精细胞
B. ②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受精卵
C. ③可以表示精细胞或极体
D. ④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图乙①中含一条黑色染色体,①可能表示卵细胞,也可
能表示精细胞,A错误;②中含两条白色染色体,所以②可以表示
次级精母细胞,但不可以表示受精卵,B错误;③中含一条白色染
色体,③可以表示精细胞,不能表示极体,C错误;④中含两条黑
色染色体,所以④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
受精卵,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2024·江苏淮安高一月考)高等动物进行的生理过程如图所示,
则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B.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解析: 图中①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
用;②成熟的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③生物的个
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多细胞个体,所以图
中①②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江苏射阳中学高一期中)如图表示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
体、核DNA分子变化的相对值。下列有关a~c段(不含a、c点)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
B. 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C. 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之比由1∶2变为1∶1
D. 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a~c段(不含a、c点)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
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减数第二
次分裂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
比为1∶2,此时期表示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A正确,
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2024·江苏苏州高一月考)通过观察某动物睾丸细胞分裂装片,
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示过程表示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
B. BC段着丝粒分裂导致核DNA数目加倍
C. FG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
D. HI段的细胞中都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图中ABCDE属
于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
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因此FGHI属于减数分裂,因此
图示过程表示一次有丝分裂和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A错误;图
中ABCDE属于有丝分裂,BC段同源染色体对数加倍,说明染色
体数目也加倍,故BC段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核
DNA数目不变,B错误;图中FGHI属于减数分裂,GH段同源染色体对数降为0,故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而后期、末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多选)(2024·盐城高一质检)对高等动物某一器官进行组织检
测时,观察到了三种细胞,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题干中“某一器官”应该是指雌性动物的卵巢
B. 图乙中含有2条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C. 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含有4个四分体
D. 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是次级精母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图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出现此细胞分裂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的器官一定是雄性动物的睾丸,A错误;图乙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存在,处于中期Ⅱ,B正确;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2个四分体,处于前期Ⅰ,C错误;图丙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后期Ⅰ,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月考)下面两组图像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细
胞分裂图像(上)及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下),
据图分析回答:
(1)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此器官名
称是 ,丁是 细胞。
卵巢 
次级卵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根据各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甲→乙是有丝分裂,乙→丙→丁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丙的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配,丙为初级卵母细胞。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可见,若细胞甲、乙、丙、丁均来自该动物的同一器官,则此器官名称是卵巢。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依据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推知,丁是次级卵母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细胞甲、乙、丙、丁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
1∶1的有 ,曲线图A~I段中 段的部
分细胞图像可能符合这个比例。
甲、乙 
CD和HI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细胞内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说明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存在,因此细胞甲、乙、丙、丁中符合条件的是甲、乙。在曲线图A~I段中,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段属于减数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其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1,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分别对应于图中的CD段和HI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曲线图A~I段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
是 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
换等,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
成 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FG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曲线图A~I段中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是FG段。若细胞分裂过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该生物体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则在染色体正常分离的情况下,该生物最终可形成22=4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曲线图中BC变化的原因是
,GH变化的原因是
。对有性生殖的
生物而言, 过程保证了每种生物前
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着丝粒分裂(或姐妹染色单体
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同源染色
体分离(或细胞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在曲线图中,BC段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增加一倍,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GH段同源染色体的对数降为零,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因而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