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验证及应用
知识点一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1.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这种连续3次抓取小球的组合都是DD的概率是( )
A.1/64 B.1/16
C.1/8 D.1/4
2.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
C.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模拟了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
D.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3.下图表示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下列操作中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
B.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同
C.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4.下列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的是( )
A.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
C.在生物的配子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D.在生物的受精卵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5.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B.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比例
D.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
6.以下关于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用F1作母本,即对F1进行去雄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2种,且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测交实验也可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D.孟德尔在做测交实验前,预测了结果
7.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遗传因子的组成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知识点三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8.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不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的是(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9.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a)控制的一类遗传病。现有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丈夫的母亲和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其余家庭成员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
A.1/6 B.1/4
C.3/4 D.5/6
10.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如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可能是( )
亲本 后代
杂交 雌×雄 灰色 白色
Ⅰ 灰色×白色 82 78
Ⅱ 灰色×灰色 118 39
Ⅲ 白色×白色 0 50
Ⅳ 灰色×白色 74 0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1/2是灰色 D.1/4是白色
11.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①不可推知花色的显隐性关系
B.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C.F1中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D.F2中开白花与开黄花的南瓜的理论比是5∶3
12.(多选)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比例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13.(多选)老鼠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有三组交配组合,①丙(黑色)×乙(黑色)、②甲(黄色)×乙(黑色)、③甲(黄色)×丁(黑色),其中①②得到的子代表现类型如图所示,③全部为黑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交配组合①可判断显性性状是黑色
B.甲、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bb、BB
C.亲本中属于纯合子的有甲和丁
D.第②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
14.(2024·江苏镇江中学高一月考)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金定鸭♂ 金定鸭♀×康贝尔鸭♂ 第1组的F1自交 第2组的F1自交 康贝尔鸭♂×第2组的F1♀
产蛋 情况 青色(枚) 26 178 7 628 2 940 2 730 1 754
白色(枚) 109 58 1 050 918 1 648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 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近 。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方式称为 。
(4)第1、2组少数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杂合子。
(5)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第2课时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验证及应用
1.A 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两个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某同学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每次抓取DD组合的概率都是1/2×1/2=1/4,连续3次抓取小球的组合都是DD的概率是1/4×1/4×1/4=1/64,A正确。
2.C 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内,以保证每次抓取不同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每个布袋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一对遗传因子,因此从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C错误;取出的小球代表雌、雄配子,因此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3.B 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雌、雄配子,A正确;甲、乙两袋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同,只要保证每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即可,B错误;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否则两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不再是1∶1,D正确。
4.C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孟德尔分离定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5.C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不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实验现象,不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比例,这是测交实验,是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C符合题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不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6.D 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F1无论是作母本还是父本,结果都与预测结果相符,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2种,但一般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测交实验是在已知显隐性的前提下做的验证性实验,不可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C错误;孟德尔在做测交实验前,先进行了推理和预测,测交实验是验证,D正确。
7.C 鉴定某一生物是否为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采用自交或测交的方法,自交法最简便,但对于动物则常用测交法。要区分某种生物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后代表现的性状即显性性状。连续多代自交可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合度。测交可鉴定显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8.C C项是孟德尔曾经做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9.D 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妻子的遗传因子的组成可能是AA或Aa,是Aa的可能性为2/3,所以这对夫妇生一个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为1/4×2/3=1/6,生一个肤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6=5/6。
10.A 根据杂交Ⅱ灰鼠杂交出现白鼠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假设灰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A和a控制,则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杂交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它们交配,后代为AA、Aa,表现类型全为灰色,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11.D ③过程中,白花南瓜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该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同时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黄花是隐性性状。在F2中开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2)×(3/4)=3/8,开黄花所占的比例为1/2+(1/2)×(1/4)=5/8,所以开黄花与开白花的理论比为5∶3。
12.ABD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该部分亲本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所以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F1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两种玉米(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比例,不能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比例,说明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13.AC 由①黑色与黑色杂交,后代黑色∶黄色=3∶1可知,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A正确;乙、丙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Bb,由③黄色与黑色杂交,后代全为黑色可知,甲与丁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b、BB,B错误,C正确;②中甲(bb)×乙(Bb),后代中黑色(Bb)∶黄色(bb)=1∶1,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占1/2,D错误。
14.(1)1、2、3和4 青 (2)性状分离 3∶1 (3)1/2 测交 (4)金定鸭 (5)分离
解析:(1)1、2、3、4组的后代均表现为青色鸭蛋壳明显多于白色,且3、4组的实验结果都是青色∶白色≈3∶1,故青色为显性性状。(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不同性状,为性状分离,比例都接近青色∶白色=3∶1。(3)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结果显示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1/2。(4)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5)根据表中各种杂交组合的产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F1自交后产蛋比例接近3∶1,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的产蛋比例接近1∶1,可以确定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 3第2课时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验证及应用
导学 聚焦 1.完成“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孟德尔演绎推理与验证过程。 3.阐明分离定律,掌握其应用。 4.归纳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点(一)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每组1号、2号小罐 雌、雄生殖器官
小罐内的黑子和白子 (黑子A、白子a)
随机抓取两个小罐的棋子 的随机结合
3.操作步骤
小提醒: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原来的小罐,摇匀,按上述方法重复做2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棋子组合类型数量比代表的是遗传因子组成比:AA∶Aa∶aa≈ 。
(2)棋子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 。
5.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小罐代表生殖器官,黑子、白子代表配子。( )
(2)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小罐内两种颜色的围棋子的数量必须相同。( )
(3)每次抓取黑或白棋子后,记录完结果后要放回原罐内。( )
(4)为了让统计数据足够大,可以将全班同学统计的结果作为样本。( )
探讨 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每个小罐中放入数量相等的两种围棋子的含义是两种围棋子分别模拟含有 、 两种遗传因子的配子,且F1产生的两种配子数量相等。
(2)实验中,1号、2号两个小罐内的围棋子数量都是10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3)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分别从两个小罐内随机抓取一个棋子并放在一起代表的含义是 和 的过程。
(4)为什么每次抓出的棋子放回原罐并重新混合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5)重复20次并归纳结果,其结果中遗传因子组合AA∶Aa∶aa一定等于1∶2∶1吗?假如当年孟德尔只统计了20株豌豆,他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选择的围棋子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要相同,以免造成人为误差;盛放围棋子的容器最好采用小圆罐或圆柱形容器,不要采用方形容器,以便摇动棋子时能充分混合。
(2)抓棋子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免造成人为误差。
(3)两个小罐中围棋子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罐中代表A和a的围棋子数量一定相等,因为F1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但雌配子中A∶a=1∶1,雄配子中A∶a=1∶1。
(4)每次抓棋子前,必须摇动小罐中的棋子,使其充分混合。每次抓出的两个棋子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原来的小罐,以保证概率的准确。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2.(多选)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某同学在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两种不同颜色各20个的玻璃球、两种不同颜色各50个的玻璃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他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增大
B.两个小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C.每次从罐中抓出来的玻璃球不能再放回罐内
D.玻璃球数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2.分离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小提醒:分离定律的细胞基础是在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性状比是1∶1。( )
(2)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 )
(3)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4)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
(5)真核生物的所有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6)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探讨 分析测交实验及其应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为什么测交必须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请总结测交实验的作用。
(1)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 。
(2)测定F1的 。
(3)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 (根本目的)。
3.纯合子、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1)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如何鉴定该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2)已知羊的白毛对黑毛是显性,现在有一只白毛公羊,如何鉴定其遗传因子组成是纯合还是杂合?
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
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2024·宿迁高一月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性状表现比例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为1∶1
2.(多选)(2024·江苏南通中学高一月考)控制猫尾长短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亲本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
B.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
C.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
D.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
知识点(三)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
①豌豆是严格的 、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为 。
②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 的相对性状,而且成熟后的豆粒(种子)会留在豆荚中一段时间,有利于实验者的 和 。
(2)采取由 的研究方法:孟德尔开始只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后,再进行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
(3)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 。
(5)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小提醒: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流程图解
2.分离定律的应用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2)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3)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运用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是成功的关键。( )
(4)在育种工作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出现后就可作为优良品种利用。( )
(5)正常双亲生一患先天性聋哑遗传病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
探讨 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现有两种小麦,分别具有一种优良性状(如矮秆、抗病等),可采用下列育种程序进行作物育种:
PF1X
(1)如果培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则图中X如何操作?
(2)如果优良性状中是显性,则图中X如何操作?
2.一对正常夫妇生有一患白化病女儿,而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那么再生一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分离定律的应用
(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某些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如果患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①如果选用的品种是隐性性状,则该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
②如果选用的品种是显性性状,需通过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经过5~6代的选育。
③若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3)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①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例如,人类的多指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如果双亲的一方为多指AA(或Aa),他们的子女中患多指的概率为1(或1/2)。
②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每人都可能是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的携带者。近亲结婚的双亲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隐性遗传因子的概率增加,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因此要禁止近亲结婚。
1.(多选)(2024·盐城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B.数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规律
C.提出假说是在豌豆的测交实验之后
D.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2.糖原贮积病Ⅰ型是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糖原贮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贮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理论上生育一个患糖原贮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 )
A.1/12 B.1/8
C.1/6 D.1/3
(1)测交法是 。
(2)分离定律是指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采取 的研究方法,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 ,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第2课时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验证及应用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2.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
4.(1)1∶2∶1 (2)3∶1
5.(1)√ (2)√ (3)√ (4)√
互动探究
(1)显性 隐性
(2)提示: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3)雌雄配子形成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
(4)提示:为使代表A和a的黑白棋子被抓出的概率相等。
(5)提示:由于实验重复次数较少,遗传因子组合AA∶Aa∶aa不一定等于1∶2∶1。如果孟德尔只统计了20株豌豆,则不能正确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学以致用
1.D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为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2.ABC 虽然两个小罐中的玻璃球数量不同,但只要每个罐内两种颜色的玻璃球的数量相等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B错误;每次抓取的玻璃球在统计后一定要再放回原来的小罐内,这样可以保证每次抓取每种配子的机会相等,C错误;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因此玻璃球数量少的小罐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玻璃球数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测交 隐性纯合子 D d Dd dd
1∶1 杂合子 D ⑩d
2. 遗传因子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配子
一对相对性状
3.(1)√
(2)× 提示: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是个数。
(3)× 提示: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也能用于检测F1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4)√
(5)× 提示:真核生物细胞质内的遗传因子的传递不遵循分离定律。
(6)√
互动探究
1.提示:测交时隐性个体(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控制该性状的隐性遗传因子,故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能真实地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2.(1)种类和比例 (2)遗传因子组成 (3)行为
3.(1)提示:让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高茎豌豆,则该豌豆是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豌豆是杂合子。
(2)提示:让该白毛公羊和多只黑毛母羊交配,子代如果出现黑毛羊,则该白毛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若子代全为白毛羊,则该白毛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纯合。
学以致用
1.B F2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B正确;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C错误;测交后代比例为1∶1,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的,不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2.ABC 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甲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B正确;测交后代的性状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相同,因此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C正确;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
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
1.(1)豌豆 ①自花传粉 纯合子 ②容易区分 观察 计数 (2)单因子到多因子 (3)数学 (4)实验程序
2.育种工作 发病概率
3.(1)√ (2)√ (3)√
(4)× 提示:若选择的优良性状是显性,则子代中出现该性状后,后代仍有可能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需要连续自交,直至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5)× 提示:若患者双亲都表现正常,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互动探究
1.(1)提示: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即可留种。
(2)提示: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提示:男孩患病是指后代所有男孩中患白化病的占多少,不用考虑男女比例1∶1,故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患病男孩是指后代所有孩子中患白化病的男孩占多少,要考虑男女比例1∶1,所以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应为1/4×1/2=1/8。
学以致用
1.ABD 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应用统计学即数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规律,B正确;提出假说是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之后,C错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即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D正确。
2.A 设致病遗传因子为a,根据题述分析可知,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他们的正常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贮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Aa)结婚,则子代为aa的概率为2/3×1/4=1/6。因此他们理论上生育一个患糖原贮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1/6×1/2=1/12。
【过程评价·勤检测】
思维启迪
(1)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由单因子到多因子 数学 实验程序
7 / 7(共88张PPT)
第2课时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分离定律的内容、验证及应用
导
学 聚
焦 1.完成“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2.分析测交实验,理解孟德尔演绎推理与验证过程。
3.阐明分离定律,掌握其应用。
4.归纳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1.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
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 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每组1号、2号小罐 雌、雄生殖器官
小罐内的黑子和白子 (黑子A、白子a)
随机抓取两个小罐的棋子 的随机结合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
3. 操作步骤
小提醒: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原来的小罐,摇匀,按上述方法重复做
20次,重复的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4.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棋子组合类型数量比代表的是遗传因子组成比:
AA∶Aa∶aa≈ 。
(2)棋子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比代表的是性状分离比:显性∶隐
性≈ 。
1∶2∶1
3∶1
5.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小罐代表生殖器官,
黑子、白子代表配子。 ( √ )
(2)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每个小罐内两种颜色的
围棋子的数量必须相同。 ( √ )
(3)每次抓取黑或白棋子后,记录完结果后要放回原罐内。
( √ )
(4)为了让统计数据足够大,可以将全班同学统计的结果作为 样本。 ( √ )
√
√
√
√
探讨 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相关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
(1)每个小罐中放入数量相等的两种围棋子的含义是两种围棋子分
别模拟含有 、 两种遗传因子的配子,且F1产
生的两种配子数量相等。
显性
隐性
(2)实验中,1号、2号两个小罐内的围棋子数量都是100个,这符合
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提示:不符合。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
的数量。
(3)与豌豆杂交实验相比,分别从两个小罐内随机抓取一个棋子并
放在一起代表的含义是 和
的过程。
雌雄配子形成
雌雄配子随机结
合形成受精卵
(4)为什么每次抓出的棋子放回原罐并重新混合均匀后才可再次
抓取?
提示:为使代表A和a的黑白棋子被抓出的概率相等。
(5)重复20次并归纳结果,其结果中遗传因子组合AA∶Aa∶aa一定
等于1∶2∶1吗?假如当年孟德尔只统计了20株豌豆,他能正确
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
提示:由于实验重复次数较少,遗传因子组合AA∶Aa∶aa不一
定等于1∶2∶1。如果孟德尔只统计了20株豌豆,则不能正确解
释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选择的围棋子大小要一致,质地要统一,抓摸时手感
要相同,以免造成人为误差;盛放围棋子的容器最好采用小
圆罐或圆柱形容器,不要采用方形容器,以便摇动棋子时能
充分混合。
(2)抓棋子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免造成人为 误差。
(3)两个小罐中围棋子总数可以不相等,但每个小罐中代表A和a的
围棋子数量一定相等,因为F1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
配子的数量,但雌配子中A∶a=1∶1,雄配子中A∶a=1∶1。
(4)每次抓棋子前,必须摇动小罐中的棋子,使其充分混合。每次
抓出的两个棋子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原来的小罐,以保证概率
的准确。
1.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
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
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均为Aa,因为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
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
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A、B、C错误,D正确。
2. (多选)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某同学在两个小罐
中分别放了两种不同颜色各20个的玻璃球、两种不同颜色各50个的
玻璃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他的这种做法一定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从而导致实验结果误
差增大
B. 两个小罐中玻璃球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
C. 每次从罐中抓出来的玻璃球不能再放回罐内
D. 玻璃球数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
解析: 虽然两个小罐中的玻璃球数量不同,但只要每个罐内两种颜色的玻璃球的数量相等就不会影响配子出现的概率,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A、B错误;每次抓取的玻璃球在统计后一定要再放回原来的小罐内,这样可以保证每次抓取每种配子的机会相等,C错误;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因此玻璃球数量少的小罐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玻璃球数量多的小罐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D正确。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
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2. 分离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小提醒:分离定律的细胞基础是在体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随着同
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
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性状比是1∶1。
( √ )
(2)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
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 ( × )
提示: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是个数。
√
×
(3)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 × )
提示: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
组成,也能用于检测F1形成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4)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 √ )
(5)真核生物的所有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 × )
提示:真核生物细胞质内的遗传因子的传递不遵循分离定律。
(6)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 )
×
√
×
√
探讨 分析测交实验及其应用,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1. 为什么测交必须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提示:测交时隐性个体(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控制该性状的隐
性遗传因子,故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能真实地反映F1产生的配子
种类和比例。
2. 请总结测交实验的作用。
(1)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 。
(2)测定F1的 。
(3)预测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 (根本目的)。
3. 纯合子、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
(1)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如何鉴
定该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提示:让该高茎豌豆自交,若后代全为高茎豌豆,则该豌豆
是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豌豆是杂合子。
种类和比例
遗传因子组成
行为
(2)已知羊的白毛对黑毛是显性,现在有一只白毛公羊,如何鉴
定其遗传因子组成是纯合还是杂合?
提示:让该白毛公羊和多只黑毛母羊交配,子代如果出现黑
毛羊,则该白毛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杂合,若子代全为白
毛羊,则该白毛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纯合。
1. 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测交法(已知显、隐性性状)
(2)自交法(已知或未知显、隐性性状)
2. 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 (2024·宿迁高一月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
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说明分
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性状表现比例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 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为1∶1
解析: F2性状表现的比例为3∶1,属于性状分离,A错误;F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B正确;F2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
1∶2∶1,是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属于结果而不是实质,
C错误;测交后代比例为1∶1,是检测F1遗传因子组成的,不能说
明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
2. (多选)(2024·江苏南通中学高一月考)控制猫尾长短的遗传因
子遵循分离定律,某杂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A. 甲中,亲本长尾猫的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
B. 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
C. 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
D. 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1/2
解析: F1长尾猫之间相互交配,F2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发生性状分离),说明F1长尾猫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即猫的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长尾猫与短尾猫杂交,F1中有长尾猫和短尾猫,说明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与F1中长尾猫的相同,A正确;甲中,亲本长尾猫为杂合子,亲本短尾猫为隐性纯合子,所以甲杂交过程属于测交过程,B正确;测交后代的性状及其比例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相同,因此可用测交法判断F2中长尾猫是否是纯合子,C正确;F2长尾猫中的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F2中长尾猫相互交配,其后代中短尾猫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D错误。
知识点(三)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1.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
①豌豆是严格的 、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
下豌豆一般为 。
②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 的相对性状,而且成
熟后的豆粒(种子)会留在豆荚中一段时间,有利于实验者
的 和 。
豌豆
自花传粉
纯合子
容易区分
观察
计数
(2)采取由 的研究方法:孟德尔开始只研究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后,再进行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
(3)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4)科学地设计了 。
(5)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单因子到多因子
数学
实验程序
小提醒: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流程图解
2. 分离定律的应用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豌豆的不同品种之间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 √ )
(2)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
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 )
(3)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运用测交实验验证假说是成
功的关键。 ( √ )
√
√
√
(4)在育种工作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出现后就可作为优良品
种利用。 ( × )
提示:若选择的优良性状是显性,则子代中出现该性状后,
后代仍有可能发生性状分离,因此需要连续自交,直至后代
不发生性状分离。
(5)正常双亲生一患先天性聋哑遗传病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
子患病的概率为1/2。 ( × )
提示:若患者双亲都表现正常,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他
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
×
探讨 分析分离定律的应用,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1. 现有两种小麦,分别具有一种优良性状(如矮秆、抗病等),可采
用下列育种程序进行作物育种:
P F1 X
(1)如果培育的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则图中X如何操作?
提示:选出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即可留种。
(2)如果优良性状中是显性,则图中X如何操作?
提示: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 一对正常夫妇生有一患白化病女儿,而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
制的遗传病,那么再生一男孩患病和患病男孩的概率分别是多少?
提示:男孩患病是指后代所有男孩中患白化病的占多少,不用考虑
男女比例1∶1,故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患病男孩是指后
代所有孩子中患白化病的男孩占多少,要考虑男女比例1∶1,所以
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应为1/4×1/2=1/8。
分离定律的应用
(1)正确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根据性状分离现象,判断某些遗传病的显隐性关系,如果患病
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
遗传病;如果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
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①如果选用的品种是隐性性状,则该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稳定
遗传。
②如果选用的品种是显性性状,需通过连续自交的方法选育,
直到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一般要经过5~6代的选育。
③若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就
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指导农作物的育种实践
(3)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①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例如,人类的多指是受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如果双亲的一方
为多指AA(或Aa),他们的子女中患多指的概率为1(或1/2)。
②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每人都可能是5~6种不同的隐性致病遗传因子的携带者。近亲
结婚的双亲从共同祖先获得相同隐性遗传因子的概率增加,后
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加,因此要禁止近亲结婚。
1. (多选)(2024·盐城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B. 数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规律
C. 提出假说是在豌豆的测交实验之后
D. 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解析: 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A正确;应用统计学即数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规
律,B正确;提出假说是在豌豆的杂交实验之后,C错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即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原因,D正确。
2. 糖原贮积病Ⅰ型是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
夫妇生了一个患糖原贮积病Ⅰ型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
儿子与一个糖原贮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理论上生育一
个患糖原贮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 )
A. 1/12 B. 1/8
C. 1/6 D. 1/3
解析: 设致病遗传因子为a,根据题述分析可知,双亲的遗传
因子组成均为Aa,他们的正常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
2/3Aa。若这个儿子与一个糖原贮积病Ⅰ型携带者的女性(Aa)结
婚,则子代为aa的概率为2/3×1/4=1/6。因此他们理论上生育一个
患糖原贮积病Ⅰ型女儿的可能性是1/6×1/2=1/12。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测交法是 。
(2)分离定律是指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
(3)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采取
的研究方法,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
进行处理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 ,持之以恒的探
索精神和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由
单因子到多因子
数学
实验程序
1. 某同学利用黑棋(表示D)和白棋(表示d)进行“模拟动物性状
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罐中放入两色棋子各50个,在代表雄性
生殖器官的小罐中放入两色棋子各100个
B. 用不同棋子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
C. 每次抓取之前摇匀小罐中的棋子,抓取之后将抓取的棋子放回原
来的小罐中
D. 统计40次,棋子组合中DD、Dd、dd的数量应为10、20、10
【教师备用栏目】
解析: 统计数量较少时,不一定符合DD∶Dd∶dd=1∶2∶1,
所以统计40次,棋子组合中DD、Dd、dd的数量不一定为10、20、
10,D错误。
2.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孟德尔获得成
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 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是从多对到一对
C. 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D.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解析: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是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因为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且有多
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研究是从一对到多对,B符合题意;孟德尔科学设计了实验程序,
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并且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D不
符合题意。
3. 一匹家系来源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匹雌性红马杂交,生出20匹红
马和22匹黑马,你认为这两种亲本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A. 黑马为显性纯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B.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C. 黑马为隐性纯合子,红马为显性纯合子
D. 黑马为杂合子,红马为隐性纯合子
解析: 显、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显性纯合子与杂合
子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显、隐性之
比为1∶1。
4. (多选)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且与性别无关。某对正常
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
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
他们?( )
A. “虽然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但你们的孩子仍会有患病的风险。”
B. “你们俩只是该致病遗传因子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 “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 “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囊性纤维化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遗传因子用A、a表示),且与性别无关。据“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的双亲都是杂合子(Aa),所以这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2/3Aa,因此他们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2/3×2/3×1/4=1/9。
5. (2024·江苏盐城响水中学高一期中)为选育光反应效率高、抗逆性强的甜瓜品种,科研人员用正常叶色甜瓜和黄绿叶色甜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叶色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解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题目中正常叶色甜瓜与黄绿叶色甜瓜杂交后代全表现正常叶色,据此可知正常叶色为显性性状。
显性
(2)实验二为 实验,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
。
解析:实验二为测交实验(后代1∶1),可检测实验一产生子代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和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测交
遗
传因子组成(或配子类型及比例)
(3)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推测控制该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如果用G、g代表控制叶色的遗传因子,则实验一
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分
离
GG
解析:实验二的结果为正常叶色与黄绿叶色的比例近似为1∶1,可推测控制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若控制叶色的遗传因子用G、g代表,实验二正常叶色甜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由于实验一的子代全为正常叶色甜瓜,则实验一的亲本中,正常叶色甜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GG。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
1. 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
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这种连续3次抓取小球的组合都是DD的概
率是( )
A. 1/64 B. 1/16
C. 1/8 D.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两个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
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某同学在模拟动物性状
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中,每次抓取DD组合的概率都是1/2×1/2=
1/4,连续3次抓取小球的组合都是DD的概率是1/4×1/4×1/4=
1/64,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在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
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 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
C. 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模拟了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
D. 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
的随机结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
雄配子,A正确;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
原布袋内,以保证每次抓取不同小球的概率均为1/2,B正确;每个
布袋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一对遗传因子,因此从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
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C错误;取出的小
球代表雌、雄配子,因此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
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如图表示模拟动物性状分离比的杂交实验,下列操作中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的配子
B. 甲、乙两袋中小球的数量一定要相同
C. 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每次抓完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甲、乙两袋中的小球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产生
的雌、雄配子,A正确;甲、乙两袋中的小球数量可以不相
同,只要保证每袋中两种“配子”的比例为1∶1即可,B错
误;该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每次抓完
小球记录后,需将小球放回原袋,否则两袋中两种“配子”的
比例不再是1∶1,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4. 下列不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的是( )
A.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发生分离
C. 在生物的配子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D. 在生物的受精卵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出现
解析: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
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
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
孟德尔分离定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 )
A.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B.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C.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比例
D.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这属于假
说的内容,不是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证据,A不符合题意;杂合子
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实验现象,不是验证分离
定律假说的证据,B不符合题意;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
出现1∶1的性状比例,这是测交实验,是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
最重要的证据,C符合题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也要分离,这是假说的内容,不是验证分离定律
假说的证据,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以下关于孟德尔测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必须用F1作母本,即对F1进行去雄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2种,且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 测交实验也可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D. 孟德尔在做测交实验前,预测了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在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中,F1无论是作母本还是父
本,结果都与预测结果相符,A错误;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2种,
但一般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B错误;测交实验是在已知显
隐性的前提下做的验证性实验,不可用于判断性状的显隐性,C错
误;孟德尔在做测交实验前,先进行了推理和预测,测交实验是验
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子一代遗传因子的组成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鉴定某一生物是否为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采用自交或
测交的方法,自交法最简便,但对于动物则常用测交法。要区分某
种生物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用不同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后
代表现的性状即显性性状。连续多代自交可明显提高生物品种的纯
合度。测交可鉴定显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知识点三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分离定律的应用
8.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
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下面各项中不是他
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的是( )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
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 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 应用了数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解析: C项是孟德尔曾经做出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a)控制的一类遗传病。现有一对
肤色正常的夫妇,丈夫的母亲和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其余家
庭成员均正常。则这对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1/6 B. 1/4
C. 3/4 D. 5/6
解析: 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丈夫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妻子
的遗传因子的组成可能是AA或Aa,是Aa的可能性为2/3,所以这
对夫妇生一个白化病孩子(aa)的概率为1/4×2/3=1/6,生一个肤
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1/6=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
果如表,如果杂交Ⅳ亲本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亲本中的灰色雄
鼠杂交,结果可能是( )
亲本 后代
杂交 雌×雄 灰色 白色
Ⅰ 灰色×白色 82 78
Ⅱ 灰色×灰色 118 39
Ⅲ 白色×白色 0 50
Ⅳ 灰色×白色 74 0
A. 都是灰色
B. 都是白色
C. 1/2是灰色
D. 1/4是白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根据杂交Ⅱ灰鼠杂交出现白鼠可知,灰色为显性性状,
假设灰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A和a控制,则杂交组合Ⅳ中的灰
色雌鼠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杂交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的遗传因
子组成为Aa,它们交配,后代为AA、Aa,表现类型全为灰色,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
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
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类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由①不可推知花色的显隐性关系
B. 由③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
C. F1中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
D. F2中开白花与开黄花的南瓜的理论比是5∶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③过程中,白花南瓜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
该白花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同时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黄花是
隐性性状。在F2中开白花所占的比例为(1/2)×(3/4)=3/8,
开黄花所占的比例为1/2+(1/2)×(1/4)=5/8,所以开黄花与
开白花的理论比为5∶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多选)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
对遗传因子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
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
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比例为3∶1,则可验证分
离定律
D.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则可验证分
离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该部分亲本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所以可验证分离定律,A正确;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说明F1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可验证分离定律,B正确;两种玉米(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杂交,后代不可能出现3∶1的性状比例,不能验证分离定律,C错误;让籽粒饱满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比例,说明显性性状的个体为杂合子,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 (多选)老鼠的毛色有黑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
制,有三组交配组合,①丙(黑色)×乙(黑色)、②甲(黄
色)×乙(黑色)、③甲(黄色)×丁(黑色),其中①②得到
的子代表现类型如图所示,③全部为黑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交配组合①可判断显性性状是黑色
B. 甲、丙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bb、BB
C. 亲本中属于纯合子的有甲和丁
D. 第②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①黑色与黑色杂交,后代黑色∶黄色=3∶1可知,
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性状,A正确;乙、丙的遗传因子
组成都是Bb,由③黄色与黑色杂交,后代全为黑色可知,甲与丁
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b、BB,B错误,C正确;②中甲(bb)
×乙(Bb),后代中黑色(Bb)∶黄色(bb)=1∶1,能稳定遗
传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占1/2,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4·江苏镇江中学高一月考)鸭蛋蛋壳的颜色主要有青色和白色两种。金定鸭产青色蛋,康贝尔鸭产白色蛋。为研究蛋壳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利用这两个鸭群做了五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康贝尔鸭
♀×金定
鸭♂ 金定鸭
♀×康贝
尔鸭♂ 第1组的
F1自交 第2组的
F1自交 康贝尔鸭
♂×第2
组的F1♀
产蛋 情况 青色
(枚) 26 178 7 628 2 940 2 730 1 754
白色
(枚) 109 58 1 050 918 1 6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请回答问题:
(1)根据第 组的实验结果可判断鸭蛋壳的
色是显性性状。
解析:1、2、3、4组的后代均表现为青色鸭蛋壳明显多于白色,且3、4组的实验结果都是青色∶白色≈3∶1,故青色为显性性状。
1、2、3和4
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 现象,比例都接
近 。
解析:第3、4组的后代均表现出不同性状,为性状分离,比例都接近青色∶白色=3∶1。
(3)第5组实验结果显示产青色蛋的概率接近 ,该杂交方
式称为 。
解析:康贝尔鸭(白色)是隐性纯合子,第5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种杂交称为测交,用于检验F1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结果显示产青色蛋的概率约为1/2。
性状分离
3∶1
1/2
测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第1、2组少数产白色蛋,说明双亲中的 鸭群混有
杂合子。
解析:康贝尔鸭肯定是纯合子,若亲代金定鸭均为纯合子,则所产蛋的颜色应该均为青色,不会出现白色,而第1组和第2组所产蛋的颜色有少量为白色,说明金定鸭鸭群中混有少量杂合子。
金定鸭
(5)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鸭蛋壳颜
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解析:根据表中各种杂交组合的产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F1自交后产蛋比例接近3∶1,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的产蛋比例接近1∶1,可以确定鸭蛋壳颜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