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题型一 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类型的相互推断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子代表现类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角度一: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
角度二: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子代性状表现 亲本
全为显性 AA×AA、AA×Aa、AA×aa
显性∶隐性=3∶1 Aa×Aa
显性∶隐性=1∶1 Aa×aa
全为隐性 aa×aa
【典例1】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 组 亲本性 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 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典例2】 (多选)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表的杂交实验中得出的推论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3∶1
A.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B.红花为显性性状
C.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题型二 概率计算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100%。
2.根据分离比计算
如Aa1AA∶2Aa∶1aa
(1)如果没有明确子代的性状表现,那么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1/4,Aa出现的概率是1/2。
(2)如果明确了子代的性状表现是显性,那么AA出现的概率是1/3,Aa出现的概率是2/3。
3.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2)根据题目要求将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的概率。
如Aa自交时,含A、a的雄配子各占1/2,含A、a的雌配子也各占1/2,由此可列出下表:
♀ ♂ 1/2A 1/2a
1/2A 1/4AA 1/4Aa
1/2a 1/4Aa 1/4aa
(3)计算性状表现概率时,再将相同性状表现的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典例3】 (2024·盐城高一月考)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
A.2/3 B.1/3
C.1/6 D.1/12
【典例4】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某植物的叶形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且宽叶对窄叶为完全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与窄叶杂交,子一代中的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例为7∶1,则亲本宽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 )
A.1∶1 B.2∶1
C.3∶1 D.4∶1
题型三 自交与自由交配
1.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强调的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的交配,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遗传因子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2.杂合子连续自交的相关概率计算
(1)杂合子连续自交过程分析
每一代中,PAA=Paa,且PAA+PAa+Paa=1;
由于F1中PAa=1/2,F2中PAa=1/4,F3中PAa=1/8,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可知:
Fn中,PAa=,PAA=Paa=/2。
(2)根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所占比例 1- -
Fn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 + -
(3)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4)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过程分析
每一代中,PAA+PAa=1;
由于F1中PAa=2/3,F2中PAa=2/5,F3中PAa=2/9,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可知:
Fn中,PAa=2/(2n+1),
PAA=1-2/(2n+1)=(2n-1)/(2n+1)。
3.自由交配常用分析方法——配子法
(1)实例:某生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1∶2,雌雄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所占比例。
(2)分析过程:首先计算A、a的配子比例,然后再计算自由交配情况下的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含A或a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配子) ♂(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由表可知,后代中AA=2/3×2/3=4/9。
【典例5】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曲线b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曲线b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曲线c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典例6】 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1/2 B.2/3
C.4/9 D.5/9
题型四 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1.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如成对的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2.致死现象
(1)合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挥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幼体夭折的现象。
①显性致死: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若为显性纯合致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隐性=2∶1。
②隐性致死: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的白化遗传因子(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2)配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挥作用,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是雄配子(或花粉)致死。
3.复等位基因
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数目为两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B、i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型(性状)的关系如下表:
表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注: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指遗传因子组成,遗传因子后称基因。
4.从性遗传
(1)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上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在性状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性控遗传。比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蝴蝶颜色的遗传等。
(2)从性遗传的本质: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性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等)。
【典例7】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不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B.F2中粉红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
C.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完全显性
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典例8】 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在开花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花粉不育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可育,卵细胞不论含显性还是隐性遗传因子都可育。现取自然情况下多株单瓣凤仙花自交得F1,让F1再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中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2∶1
B.亲本单瓣凤仙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
C.F2中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3
D.F2的单瓣中纯合子占
【典例9】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型如表所示,若APAS与ASa杂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AA 红色 A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aa 纯白色 AP与AS、a 红斑白花
ASAS 红条白花 AS与a 红条白花
APAP 红斑白花
A.3种,2∶1∶1 B.4种,1∶1∶1∶1
C.2种,1∶1 D.2种,3∶1
【典例10】 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类型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现用无斑雌蝇与有斑雄蝇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雌蝇、②无斑雄蝇、③无斑雌蝇、④有斑雄蝇。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有斑为显性性状
B.①与有斑雄蝇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C.亲本无斑雌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6
1.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下列关于判断一只黑毛雄兔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B.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用多只褐毛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该黑毛兔自交后代若出现褐毛兔,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2.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B_),其甲、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眼(bb),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B.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C.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
D.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3.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4.某动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5.(2024·扬州高一月考)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其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个体为红色,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分别是( )
A.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5∶1
B.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1
C.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2∶1
D.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5
6.(2024·宿迁高一月考)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下图中①②③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C.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D.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7.某长翅和残翅昆虫相互杂交,F1出现长翅和残翅,F1长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2∶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昆虫翅形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B.长翅昆虫显性纯合致死
C.F2中长翅昆虫全为杂合子
D.F1长翅昆虫测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为1∶1
8.(2024·河北正定一中高一月考)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的相对性状。现将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连续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性状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B、b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2∶1,则可能是B遗传因子纯合致死导致的
C.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5∶1,则可能是杂合单瓣致死导致的
D.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1∶1,则可能是含B遗传因子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
9.(多选)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常见的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与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血型 遗传因子组成
A IAIA、IAi
B IBIB、IBi
AB IAIB
O ii
A.决定ABO血型的遗传因子有IA、IB、i
B.A型、B型和O型血个体都为纯合子
C.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
D.利用血型检测一般不能准确地进行亲子鉴定
10.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遗传因子组成 HH Hh hh
公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无角 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微专题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典例1】 C 由实验3可知,双亲都为红果,后代出现红果∶黄果≈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后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实验1的后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红果∶黄果≈1∶1,故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红果Aa、黄果aa。实验2的后代均为红果,说明亲本红果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典例2】 ACD 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为RR,A错误;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B正确;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都是Rr,C错误;白花为隐性性状,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D错误。
【典例3】 B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女儿患病,则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Aa),则正常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1/3AA或2/3Aa,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3,A、C、D错误,B正确。
【典例4】 C 若亲代宽叶植株是纯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植株;若亲代宽叶植株是杂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的比例为1∶1,由于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例为7∶1,可以拆分成6∶0与1∶1,所以亲代宽叶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3∶1,C正确。
【典例5】 C Aa个体自交,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0.5,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曲线b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变化。
【典例6】 D 依据题意可知,F1为杂合子,其自交得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1/3AA和2/3Aa随机交配,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所占比例为2/3A、1/3a,则子代中纯合子AA所占比例为4/9,aa所占比例为1/9,故选D。
【典例7】 D 亲本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F1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为Rr,性状表现为粉红花,说明为不完全显性遗传。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一种遗传因子组成对应一种性状表现,F2的性状表现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成,A错误;F2中粉红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B错误;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D正确。
【典例8】 C 由于含遗传因子A的花粉不育,则亲本单瓣凤仙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花粉为a,卵细胞为A∶a=1∶1,自交得F1,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1,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1,A、B错误;F1中有Aa、aa,花粉为a,卵细胞为A∶a=1∶3,因此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3,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3,C正确;F2的单瓣中遗传因子组成全为Aa,无纯合子,D错误。
【典例9】 C APAS与ASa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PAS、APa、ASAS和ASa。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1∶1∶1∶1。因此,APAS与ASa杂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及比例是红斑白花∶红条白花=1∶1。
【典例10】 B 根据题表可知,有斑为显性性状;无斑雌蝇(_a)与有斑雄蝇(A_)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雌蝇(AA)、②无斑雄蝇(aa)、③无斑雌蝇(_a)、④有斑雄蝇(A_),则亲本无斑雌蝇和有斑雄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①有斑雌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与有斑雄蝇(A_)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斑雌蝇(Aa);③无斑雌蝇(_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2/3Aa、1/3aa,②无斑雄蝇(aa)与③无斑雌蝇(_a)杂交,后代产生有斑雄蝇的概率为2/3×1/2×1/2=1/6,没有有斑雌蝇。
针对练习
1.C 褐毛兔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其与多只褐毛兔交配的后代全为黑毛兔,可判定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C正确;动物不能自交,D错误。
2.A 由题意可知,B_(褐眼)×B_(褐眼)→F1中出现bb(蓝眼),因此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乙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8,C错误;通过题干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丙中哪一个为非亲生的,D错误。
3.C 菜豆为自花传粉植物,故在自然状态下全为自交;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其自交一代后花色的性状在第二年表现出来,因此可推知,第四年的花色表现应为杂合有色花菜豆连续自交三代所表现出的性状,则Cc所占比例为=,CC与cc所占比例相同,为(1-)×=,即有色花菜豆∶白色花菜豆=9∶7,故选C。
4.B 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中,AA占,Aa占,因此A配子的比例为+×=,a配子的比例为,由于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所占比例为×=,Aa所占比例为2××=,aa所占比例为×=,因此AA∶Aa∶aa=4∶4∶1。
5.C 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1/3AA、2/3Aa,雌∶雄=1∶1,自交的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占1/3×1+2/3×1/4=1/2,Aa占2/3×1/2=1/3,aa占2/3×1/4=1/6;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有1/2为红褐色(雄牛),1/2为红色(雌牛),因此子代中红褐色个体占1/2+1/3×1/2=2/3,则红色占1/3,即红褐色∶红色=2∶1。求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时,可利用配子的概率求解,亲本1/3AA、2/3Aa产生的雄配子中A占2/3,a占1/3,雌配子中A占2/3,a占1/3,则自由交配产生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AA=2/3×2/3=4/9,Aa=2×2/3×1/3=4/9,aa=1/3×1/3=1/9,在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有1/2为红褐色(雄牛),1/2为红色(雌牛),可推知子代中红褐色个体占4/9+4/9×1/2=6/9,红色个体占1/9+4/9×1/2=3/9,因此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2∶1。综上所述,C正确。
6.B 图③所示,F1中红花∶白花∶紫花=1∶1∶2,说明紫花萝卜为杂合子,红花和白花萝卜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均为紫花萝卜,A、C正确,B错误;萝卜的花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紫花萝卜为杂合子,因此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D正确。
7.A 该昆虫翅形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由于F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2∶1,说明长翅昆虫显性纯合致死,所以F2中长翅昆虫全为杂合子,A错误,B、C正确;F1长翅昆虫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为1∶1,D正确。
8.C 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B、b遗传因子组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A正确;若B遗传因子纯合致死,则单瓣个体均为杂合子,其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2∶1,B正确;若杂合单瓣致死,则单瓣个体均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若含B遗传因子的雄配子不育,则不存在遗传因子组成为BB的个体,即单瓣个体均为杂合子,单瓣个体自交,由于含B遗传因子的雄配子不育,故每代的性状分离比均为单瓣∶重瓣=1∶1,D正确。
9.ACD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型血个体为纯合子,但A型血和B型血个体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B错误;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有IAi、IBi、IAIB、ii四种,对应血型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C正确;利用血型检测一般只能“排除”亲子关系,不能确定是否一定有亲子关系,D正确。
10.C 双亲无角,如果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公羊中可能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如果公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Hh的母羊无角,B错误;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Hh,则子代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母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且公羊与母羊数量相等,所以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
8 / 8(共58张PPT)
微专题二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拓展应用
题型一 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类型的相互推断
1. 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 子代表现类型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1∶1 全为显性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 AA∶Aa∶aa= 1∶2∶1 显性∶隐性=3∶1
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
aa×aa aa 全为隐性
2. 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
角度一: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
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
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
角度二: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子代性状表现 亲本
全为显性 AA×AA、AA×Aa、AA×aa
显性∶隐性=3∶1 Aa×Aa
显性∶隐性=1∶1 Aa×aa
全为隐性 aa×aa
【典例1】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
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性状表现 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 511 508
A. 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1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AA,黄果为aa
C. 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Aa或AA
解析: 由实验3可知,双亲都为红果,后代出现红果∶黄果≈3∶1
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红色为显性性状,后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可
能是AA或Aa。实验1的后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为红果∶黄果≈1∶1,
故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红果Aa、黄果aa。实验2的后代均为红
果,说明亲本红果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中红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典例2】 (多选)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是一对
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表的杂交实
验中得出的推论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白花B 全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白花=3∶1
A. 红花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B. 红花为显性性状
C. 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D. 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
解析: 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红花和白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红花A为纯合子,其遗传因子组成为RR,A错误;分析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B正确;红花C与红花D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都是Rr,C错误;白花为隐性性状,白花B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D错误。
题型二 概率计算
1. 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 ×100%。
2. 根据分离比计算
如Aa ∶1aa
1AA∶2Aa
(1)如果没有明确子代的性状表现,那么AA、aa出现的概率各是
1/4,Aa出现的概率是1/2。
(2)如果明确了子代的性状表现是显性,那么AA出现的概率是
1/3,Aa出现的概率是2/3。
(2)根据题目要求将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
可得出某一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的概率。
如Aa自交时,含A、a的雄配子各占1/2,含A、a的雌配子也
各占1/2,由此可列出下表:
♀ ♂ 1/2A 1/2a
1/2A 1/4AA 1/4Aa
1/2a 1/4Aa 1/4aa
3. 根据配子概率计算
(1)先计算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3)计算性状表现概率时,再将相同性状表现的个体的概率相加
即可。
【典例3】 (2024·盐城高一月考)白化病是由一对隐性遗传因子控
制的。如果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
这个儿子如果与患有白化病的女人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孩子
的概率为( )
A. 2/3 B. 1/3
C. 1/6 D. 1/12
解析: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a,女儿患病,
则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Aa),则正常儿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1/3AA
或2/3Aa,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婚后生育出患有白化病孩子的
概率为2/3×1/2=1/3,A、C、D错误,B正确。
【典例4】 (2024·连云港高一月考)某植物的叶形受一对遗传因子
控制,且宽叶对窄叶为完全显性。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与窄叶杂
交,子一代中的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例为7∶1,则亲本宽叶中纯合子
与杂合子的比例是( )
A. 1∶1 B. 2∶1
C. 3∶1 D. 4∶1
解析: 若亲代宽叶植株是纯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
是宽叶植株;若亲代宽叶植株是杂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
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的比例为1∶1,由于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
植株的比例为7∶1,可以拆分成6∶0与1∶1,所以亲代宽叶植株中,
纯合子∶杂合子=3∶1,C正确。
题型三 自交与自由交配
1. 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
(1)自交强调的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的交配,如遗传因子
组成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遗传因子
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群体
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
(♂)、Aa(♀)×AA(♂)。
2. 杂合子连续自交的相关概率计算
(1)杂合子连续自交过程分析
每一代中,PAA=Paa,且PAA+PAa+Paa=1;
由于F1中PAa=1/2,F2中PAa=1/4,F3中PAa=1/8,利用不完全
归纳法,可知:
Fn中,PAa= ,PAA=Paa= /2。
(2)根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合子
所占比例 1- -
Fn 隐性纯合子 显性性状个体 隐性性状个体
所占比例 - + -
(3)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可用曲线表示如下
(4)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过程分析
每一代中,PAA+PAa=1;
由于F1中PAa=2/3,F2中PAa=2/5,F3中PAa=2/9,利用不完全
归纳法,可知:
Fn中,PAa=2/(2n+1),
PAA=1-2/(2n+1)=(2n-1)/(2n+1)。
3. 自由交配常用分析方法——配子法
(1)实例:某生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1∶2,雌雄
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AA所占比例。
(2)分析过程:首先计算A、a的配子比例,然后再计算自由交配情况下的某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1/3AA个体产生一种配子A,2/3Aa个体产生含A或a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A配子所占比例为2/3,a配子所占比例为1/3。
♀(配子) ♂(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
由表可知,后代中AA=2/3×2/3=4/9。
【典例5】 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按所占的比例得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a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曲线b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曲线b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D. 曲线c可代表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变化
解析: Aa个体自交,子一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aa=1∶2∶1,纯合子的比例由0变成了0.5,若再次自交还会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所以自交代数越多,纯合子占的比例越高。其中AA与aa的比例是相同的,所以曲线b也可以表示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变化。
【典例6】 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
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
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
A. 1/2 B. 2/3
C. 4/9 D. 5/9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F1为杂合子,其自交得F2,F2中有芒小麦
随机交配,即1/3AA和2/3Aa随机交配,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所占比例
为2/3A、1/3a,则子代中纯合子AA所占比例为4/9,aa所占比例为
1/9,故选D。
题型四 特殊情况下的性状分离比
1. 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
的现象。如成对的遗传因子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
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
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1∶2∶1。
(1)合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挥作用,
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幼体夭折的现象。
①显性致死: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若为显性纯合致
死,杂合子自交后代显性∶隐性=2∶1。
②隐性致死: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植物
中的白化遗传因子(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而死亡。
2. 致死现象
(2)配子致死: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挥作用,不能形成
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较为常见的是雄配子(或花粉)
致死。
3. 复等位基因
控制某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数目为两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
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B、i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
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
性,所以基因型与表型(性状)的关系如下表:
表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注: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指遗传因子组成,遗
传因子后称基因。
4. 从性遗传
(1)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与性别无关的染色体)上遗传因
子控制的性状,在性状表现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又称
性控遗传。比如牛、羊角的遗传,人类秃顶,蝴蝶颜色的遗
传等。
(2)从性遗传的本质: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性
激素种类及含量差异等)。
【典例7】 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的性状表现不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
B. F2中粉红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
C. 遗传因子R对遗传因子r为完全显性
D. 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解析: 亲本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F1的遗
传因子组合类型为Rr,性状表现为粉红花,说明为不完全显性遗传。
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一种
遗传因子组成对应一种性状表现,F2的性状表现能反映它的遗传因子
组成,A错误;F2中粉红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B错误;遗传因
子R对遗传因子r为不完全显性,C错误;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
定律,D正确。
【典例8】 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遗传因子A和a
控制,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在开花时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花粉不育
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可育,卵细胞不论含显性还是隐性遗传因子
都可育。现取自然情况下多株单瓣凤仙花自交得F1,让F1再相互交配
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F1中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2∶1
B. 亲本单瓣凤仙花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
C. F2中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3
D. F2的单瓣中纯合子占
解析: 由于含遗传因子A的花粉不育,则亲本单瓣凤仙花的遗传
因子组成为Aa,花粉为a,卵细胞为A∶a=1∶1,自交得F1,F1的遗
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1,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1,A、
B错误;F1中有 Aa、 aa,花粉为a,卵细胞为A∶a=1∶3,因此F2
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3,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1∶3,
C正确;F2的单瓣中遗传因子组成全为Aa,无纯合子,D错误。
【典例9】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控制,纯合子和杂
合子的表型如表所示,若APAS与ASa杂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及比例分
别是( )
纯合子 杂合子
AA 红色 A与任一等位基因 红色
aa 纯白色 AP与AS、a 红斑白花
ASAS 红条白花 AS与a 红条白花
APAP 红斑白花
A. 3种,2∶1∶1 B. 4种,1∶1∶1∶1
C. 2种,1∶1 D. 2种,3∶1
解析: APAS与ASa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
型,分别是APAS、APa、ASAS和ASa。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
的表型分别是红斑白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
1∶1∶1∶1。因此,APAS与ASa杂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及比例是红斑
白花∶红条白花=1∶1。
【典例10】 果蝇的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其表现类型与
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现用无斑雌蝇与有斑雄蝇进行杂交,
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雌蝇、②无斑雄蝇、③无斑雌蝇、④有斑雄蝇。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项目 AA Aa aa
雄性 有斑 有斑 无斑
雌性 有斑 无斑 无斑
A. 有斑为显性性状
B. ①与有斑雄蝇的杂交后代不可能有无斑果蝇
C. 亲本无斑雌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 ②与③杂交产生有斑果蝇的概率为1/6
解析: 根据题表可知,有斑为显性性状;无斑雌蝇(_a)与有斑
雄蝇(A_)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有①有斑雌蝇(AA)、②无斑雄
蝇(aa)、③无斑雌蝇(_a)、④有斑雄蝇(A_),则亲本无斑雌蝇
和有斑雄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①有斑雌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AA,与有斑雄蝇(A_)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无斑雌蝇(Aa);③无
斑雌蝇(_a)的遗传因子组成为2/3Aa、1/3aa,②无斑雄蝇(aa)与
③无斑雌蝇(_a)杂交,后代产生有斑雄蝇的概率为2/3×1/2×1/2=
1/6,没有有斑雌蝇。
1. 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下列关于判断一只黑毛雄
兔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
子组成为Aa
B. 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
子组成为AA
C. 用多只褐毛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遗传因子
组成为AA
D. 该黑毛兔自交后代若出现褐毛兔,则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
解析: 褐毛兔遗传因子组成为aa,若其与多只褐毛兔交配的后
代全为黑毛兔,可判定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C正确;动物不能
自交,D错误。
2. 人的褐眼对蓝眼为显性,某家庭的双亲皆为褐眼(B_),其甲、
乙、丙三个孩子中,有一人是收养的(非亲生孩子)。甲和丙为蓝
眼(bb),乙为褐眼。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控制双亲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B. 控制孩子乙眼睛颜色的遗传因子是杂合的
C. 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
D. 孩子乙是亲生的,孩子甲或孩子丙是收养的
解析: 由题意可知,B_(褐眼)×B_(褐眼)→F1中出现
bb(蓝眼),因此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乙可能是杂合
子也可能是纯合子,B错误;该夫妇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
1/8,C错误;通过题干信息不能确定甲、乙、丙中哪一个为非
亲生的,D错误。
3. 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中有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
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
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
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 3∶1 B. 15∶7
C. 9∶7 D. 15∶9
解析: 菜豆为自花传粉植物,故在自然状态下全为自交;菜豆
为一年生植物,其自交一代后花色的性状在第二年表现出来,因此
可推知,第四年的花色表现应为杂合有色花菜豆连续自交三代所表
现出的性状,则Cc所占比例为 = ,CC与cc所占比例相同,为
(1- )× = ,即有色花菜豆∶白色花菜豆=9∶7,故选C。
4. 某动物种群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
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
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
的个体的数量比为( )
A. 3∶3∶1 B. 4∶4∶1
C. 1∶2∶0 D. 1∶2∶1
解析: 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和aa的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则具有繁殖
能力的个体中,AA占 ,Aa占 ,因此A配子的比例为 + × =
,a配子的比例为 ,由于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后代中AA所占
比例为 × = ,Aa所占比例为2× × = ,aa所占比例为 ×
= ,因此AA∶Aa∶aa=4∶4∶1。
5. (2024·扬州高一月考)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
制,其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个体为红色,在
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
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遗传因子组成,其比例为1∶2,且雌∶
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
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分别是( )
A. 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5∶1
B. 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1
C. 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2∶1
D. 自交后代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后代红褐色∶红色=4∶5
解析: 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1/3AA、2/3Aa,雌∶雄=
1∶1,自交的子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占1/3×1+2/3×1/4=
1/2,Aa占2/3×1/2=1/3,aa占2/3×1/4=1/6;在遗传因子组成为
Aa的个体中有1/2为红褐色(雄牛),1/2为红色(雌牛),因此子
代中红褐色个体占1/2+1/3×1/2=2/3,则红色占1/3,即红褐色∶
红色=2∶1。人群中男性的基因型及表型为XAY(视力正常)、XaY(视力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患病,B正确;该女性患者(XAXa)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如果XA来自父亲,双亲的基因型可以是XaXa、XAY,表型都正常,C错误;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且男性全正常,但女性中存在患病和正常的,因此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D正确。
6. (2024·宿迁高一月考)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白色三种,由一
对遗传因子控制。现选用紫花萝卜分别与红花、白花、紫花萝卜杂
交,F1中红花、白花、紫花的数量比例分别如图中①②③所示,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花萝卜与红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B. 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
C. 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白花萝卜
D. 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 图③所示,F1中红花∶白花∶紫花=1∶1∶2,说明紫
花萝卜为杂合子,红花和白花萝卜均为纯合子,因此红花萝卜与红
花萝卜杂交,后代均为红花萝卜;白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
均为白花萝卜;红花萝卜与白花萝卜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均为紫
花萝卜,A、C正确,B错误;萝卜的花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紫
花萝卜为杂合子,因此紫花萝卜与紫花萝卜杂交,可验证分离定
律,D正确。
7. 某长翅和残翅昆虫相互杂交,F1出现长翅和残翅,F1长翅雌雄个体
相互交配,F2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2∶1。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 该昆虫翅形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B. 长翅昆虫显性纯合致死
C. F2中长翅昆虫全为杂合子
D. F1长翅昆虫测交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为1∶1
解析: 该昆虫翅形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由于F2出现
性状分离比为2∶1,说明长翅昆虫显性纯合致死,所以F2中长翅昆
虫全为杂合子,A错误,B、C正确;F1长翅昆虫为杂合子,测交后
代性状表现比例为1∶1,D正确。
8. (2024·河北正定一中高一月考)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
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的相对性状。现将单瓣紫罗兰自交
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连续自交多
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性状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B、b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2∶1,则可能是B遗传因子
纯合致死导致的
C. 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5∶1,则可能是杂合单瓣
致死导致的
D. 若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为单瓣∶重瓣=1∶1,则可能是含B遗传因
子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
解析: 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B、b遗传因子
组成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A正确;若B遗
传因子纯合致死,则单瓣个体均为杂合子,其自交每代性状分离比
为单瓣∶重瓣=2∶1,B正确;若杂合单瓣致死,则单瓣个体均为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错误;若含B遗传因子的
雄配子不育,则不存在遗传因子组成为BB的个体,即单瓣个体均
为杂合子,单瓣个体自交,由于含B遗传因子的雄配子不育,故每
代的性状分离比均为单瓣∶重瓣=1∶1,D正确。
9. (多选)血型检测是亲子鉴定的依据之一。人类常见的ABO血型
系统的血型与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血型 遗传因子组成
A IAIA、IAi
B IBIB、IBi
AB IAIB
O ii
A. 决定ABO血型的遗传因子有IA、IB、i
B. A型、B型和O型血个体都为纯合子
C. 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子代可能出现四种血型
D. 利用血型检测一般不能准确地进行亲子鉴定
解析: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O型血个体为纯合子,但A型血和B型血个体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B错误;遗传因子组成为IAi和IBi的个体孕育的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有IAi、IBi、IAIB、ii四种,对应血型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C正确;利用血型检测一般只能“排除”亲子关系,不能确定是否一定有亲子关系,D正确。
10. 已知绵羊角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遗传因子组成 HH Hh hh
公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有角 无角
母羊的性状表现 有角 无角 无角
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若双亲有角,则子代全部有角
C. 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解析: 双亲无角,如果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
公羊中可能会出现有角,A错误;双亲有角,如果公羊的遗传
因子组成是Hh,母羊的遗传因子组成是HH,则子代中遗传因
子组成为Hh的母羊无角,B错误;若双亲遗传因子组成为
Hh,则子代公羊中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3∶1,母羊中有角
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3,且公羊与母羊数量相等,所以子代有
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C正确;绵羊角的性状遗传遵循孟
德尔的分离定律,D错误。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