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羚羊木雕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5 羚羊木雕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08:17:39

文档简介

5 羚羊木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化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懂得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学会沟通的道理。
2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前,进行问题化预习,较集中的问题是:
(1)妈妈的态度是怎样的?(严厉)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妈妈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随便)
(2)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平静、不可抗拒);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爸爸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3)从我跟父母的冲突中,看出我的态度是怎样的?(难过、委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怎么样,感叹什么?
(4)在写我和万芳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万芳个怎样的人(仗义),她对我要回木雕的态度是?最终万芳的心态是怎样的?
(5)文章交代的一段回忆:运动裤事件;可以看出我把羚羊木雕送出去的原因是?(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 )
(6)对于“我”被逼去要回木雕,我最终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3重点难点
通过问题化学习,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4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集中通过问题化学习来分析记叙性文章。今天,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新的文章《羚羊木雕》(书题)。
2、第一阶段:审题质疑:
教师的问题:看到文章题目(出示题目),同学们会提哪些问题?
学生的问题:
(1)羚羊木雕是个怎么样的东西?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从非洲带回来的,贵重。
(2)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后,父母却逼“我”要回,“我”只得无奈要回。“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不光彩、最伤心)
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
送木雕
追问木雕————要回木雕
插叙
逼(冲突)
3、第二阶段:梳理感知:
针对本文的矛盾冲突,出示学生的预习问题:
(1)妈妈的态度是怎样的?(严厉)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妈妈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随便)
(2)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平静、不可抗拒);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爸爸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3)从我跟父母的冲突中,看出我的态度是怎样的?(难过、委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怎么样,感叹什么?
(4)在写我和万芳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万芳个怎样的人(仗义),她对我要回木雕的态度是?最终万芳的心态是怎样的?
(5)文章交代的一段回忆:运动裤事件;可以看出我把羚羊木雕送出去的原因是?(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 )
(6)对于“我”被逼去要回木雕,我最终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归纳学生问题,出示教师的核心问题:
(1)速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在本文的冲突中,主要人物:妈妈、爸爸、万芳和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体现了各人怎样的态度和心态?(见表格)
A、先请三组同学分角色朗读1至16节中,妈妈、爸爸、我三人的对话,旁白不用读,试着读出各人的态度。………
同学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他们读出了——
妈妈的态度是:严厉;还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表明妈妈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随便)
爸爸的态度是:平静、不可抗拒;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爸爸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自作主张)
我的态度是:难过、委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怎么样,感叹什么?(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B、在写我和万芳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万芳个怎样的人(仗义),他对我要回木雕的态度是?最终万芳的心态是怎样的?
而我呢,文章交代的一段回忆:运动裤事件;可以看出我把羚羊木雕送出去的原因是?(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 )所以现在,妈妈要我要回木雕,我感到(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4、好,刚才我们对文本条理进行了梳理,同学们对文本理解还有什么问题?请再读课文,质疑全文,将题注的内容,小组交流一下。用提问回答的方式打擂台。
第三阶段:质疑精析(学生的问题)
5、第四阶段:归纳总结:
教师的问题:那么,造成这次冲突的,究竟是什么原因?(文中有没有依据?)
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没有沟通。
依据:“随便”、“自作主张”、“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6、教师的问题: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懂得了什么?又学会了哪些?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学会沟通。
7、第五阶段:巩固延伸(作业):
(1)、练习册:《羚羊木雕》
(2)、用同样的方法预习《百合花开》
四、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提问、答题要进行即时反馈;要立足内容、结构、中心的角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
课件11张PPT。羚羊木雕张之路一、审题质疑:一只 木雕
从非洲带来的用黑色硬木雕成的珍贵的2、文章围绕羚羊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好友万芳后,父母却逼“我”要回,“我”只得无奈要回。“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1、文中写了一只怎么样的木雕?看到题目《羚羊木雕》,同学们想提哪些问题?二、梳理感知:归纳同学针对文章的矛盾冲突,集中提的预习问题:
(1)妈妈的态度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妈妈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2)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爸爸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3)从我跟父母的冲突中,看出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怎么样,感叹什么?
(4)在写我和万芳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万芳个怎样的人?她对我要回木雕的态度是什么?最终万芳的心态是怎样的?
(5)文章交代的一段回忆:运动裤事件;可以看出我把羚羊木雕送出去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
(6)对于“我”被逼去要回木雕,我最终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二、梳理感知:速读全文,圈画出关键词句,完成表格: 在本文的冲突中,主要人物:妈妈、爸爸、万芳和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体现了各人怎样的态度和心态?二、梳理感知:同学的预习问题:
(1)妈妈的态度是怎样的?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妈妈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2)爸爸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表明爸爸认为我这件事做得怎样?
(3)从我跟父母的冲突中,看出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心态怎么样,感叹什么?严 厉随 便平静、不可抗拒自作主张难过、再也受不了了他们不知道万芳多仗义二、梳理感知:针对本文的矛盾冲突,归纳同学的预习问题:
(4)在写我和万芳的交往中,可以看出万芳个怎样的人?她对我要回木雕的态度是什么?最终万芳的心态是怎样的?
(5)文章交代的一段回忆:运动裤事件;可以看出我把羚羊木雕送出去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
(6)对于“我”被逼去要回木雕,我最终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 )(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严 厉随 便平静、不可抗拒自作主张难过、再也受不了了他们不知道万芳多仗义仗义、满不在乎还是好朋友不 光 彩最伤心奇怪、楞、不见了三、质疑精析:同学们对文本理解还有什么问题?请再读课文,质疑全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打擂台。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互相理解、尊重,没有沟通。 造成这次冲突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四、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懂得了什么?又学会了哪些?
五、巩固延伸:
1、《第一作业》:《羚羊木雕》课外练习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预习《在那颗星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