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14)3.4(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素养解码】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14)3.4(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16 23:23:5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1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3章第4节
1.机械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下列四种简单机械,一定不能省力的是(  )
A.杠杆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斜面
2.蒸食物时,常用盘子夹(如图)来夹取热盘子,既方便又安全。在夹盘子时,对该盘子夹右侧支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开瓶器 C.园艺剪刀 D.核桃夹子
4.如图所示是抛石机的简单结构示意图,长杆AB可绕O点转动,在B处放重石,抛石机在使用过程中(  )
A.可以省力 B.可以省距离
C.既省力又省距离 D.既省距离又省功
5.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甲和F乙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如图甲、乙),将其一端缓缓抬离地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因为甲图中的动力臂长
B.F甲C.F甲>F乙,因为乙图中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如图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再到位置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拉力F的大小是配重G大小的二分之一
C.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动滑轮增加的重力势能
D.将配重提升相同的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配重所做的功相等
8.在节假日悬挂灯笼营造喜庆氛围是民间传统的习俗。如图,将两个用相同材料制作的大、小灯笼分别悬挂在同一挑竿的不同挂钩下,其中固定绳索受到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9.如图是秤的杠杆原理,其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中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提纽向右移时,B端下沉
D.增大“重”时,应换用更小的“权”
10.“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骑车出行不仅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骑行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匀速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C.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不一定总是阻碍自行车前进
D.车把上的刹车把手属于费力杠杆
11.骨骼、肌肉和关节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中最基本的运动大多是由肌肉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如图所示,小科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B.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C.肱二头肌对前臂的牵引力是阻力
D.用手提起哑铃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12.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
13.如图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将(  )
A.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逐渐变小
14.如图所示,小雪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动滑轮重为0.25N,不计绳重和摩擦。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1m/s B.拉力F的大小为0.625N
C.拉力F做功为0.125J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
15.物体A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滑轮是定滑轮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4瓦
C.使用此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4N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6.如图所示,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的拉力F1=F2,则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ηB、ηC,斜面两边的摩擦力分别为fB和f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B>fC B.fB<fC C.ηB<ηC D.ηB=ηC
17.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的自重及摩擦),所用的拉力F甲和F乙,拉力的功率分别是Р甲和P乙,拉力所做的功分别是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是甲和乙,则(  )
A.甲=乙 B.F甲=F乙 C.P甲>P乙 D.W甲<W乙
18.如图所示的圆盘,第二个圆的半径为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圆的半径为第一个的3倍,以此类推。该圆盘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圆心转动。现在不同位置上同时分别挂上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相等),则可以让圆盘不发生转动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19.如图为《墨经》中记载的古代提升重物工具“车梯”,车梯工作时相当于滑轮组。假设利用此车梯匀速提升重为500牛的物体上升4米,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所指的部件相当于滑轮组中的动滑轮
B.提升物体过程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16米
C.提升物体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50牛
D.提升物体过程中人拉绳子做功2000焦
20.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
21.工人要把货物搬到汽车上,如图所示,用400牛的拉力,将重为500牛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拉上1米高的车内,木板长为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400焦 B.拉力做的总功为1000焦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200焦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牛
22.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l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23.如图所示为小区里的高层电梯工作示意图,轿厢重4500N,重为500N的小明乘坐电梯匀速上升60m,用时60s,F=3000N,忽略绳重与摩擦,电动机中的滑轮为定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的平均速度为1.05m/s
B.动滑轮A重500N
C.若乘坐电梯的乘客增多,动滑轮A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D.若轿厢匀速运动的速度增大,动滑轮A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24.如图所示,重为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物体在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移动,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内拉力做的功是 J。
25.在“测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OA:OB=2:3,物块所受重力G为1.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是2.8牛。则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
26.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50N的水平拉力F拉重力为400N的木箱,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4m,若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80N。则A点处的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为 J,此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7.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长、等高但材质不同的甲、乙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分别将质量为m和2m的A、B两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顶端。此过程中,甲、乙两斜面上的拉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W甲、W乙斜面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W甲 W乙;η甲 η乙;f甲 f乙(以上三空均选填“<”“=”或“>”)。
28.如图所示,在住宅中通常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外机。如果A处固定的螺钉脱落,则支架会倾翻造成空调外机坠落事件。已知AB长80cm,AC长50cm,室外机的重力为500N,重力作用线正好经过AB中点。
(1)在图中画出三角支架A处所受的水平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2)计算三角支架A处所受的水平作用力F为 N(支架重力不计);
(3)为了避免A处螺钉受力太大而脱落,导致支架倾翻空调外机坠落,安装师傅会将室外机向
(填“A”或“B”)靠近一些,理由是 。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0N的重物提高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若实际用力为5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推重物时,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使用的升降衣架,它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组合来方便地晾起衣服。每个滑轮重1牛,横梁和衣架总重量为10牛。当晾衣架上所挂衣服重量为60牛时,小明同学用力F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了1m,不计绳重和摩擦。
(1)该升降衣架的6个滑轮中,动滑轮有 个;
(2)小明所用拉力的大小为多少牛?
(3)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31.如图所示,GA=10N,GB=20N,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向右匀速滑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物体A的速度vA=0.2m/s,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
(1)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拉力F的功率为 W。
3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物体种类 物重G/N 斜面高h/c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cm 机械效率
1 木块 4 15 1.1 90 60.6%
2 小车 4 15 90
(1)如图所示,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 ;
(2)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约为 (结果精确到0.1%)。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 ;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约为 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3.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和绳重忽略不计)。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偏离竖直方向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1)第1次实验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如果家里安装日光灯,你认为更合理的为图 (填“甲”或“乙”)。
34.兴趣小组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个钩码重均为)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甲图所示,此时杠杆 (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
(2)同学们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分析后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②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验证哪个结论正确,他们继续进行实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动杠杆,如图丙所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的现象。由此他们得出结论②是错误的。
(3)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方法证明①结论是正确的。他们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丁所示,若已知以O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的半径关系OC=3OA,OB=2OA,则在点悬挂4个钩码,需要在D点挂上 个钩码才能使圆盘平衡。为了改变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他将挂在点的钩码先后挂在 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此发现加深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的认识。
35.现有一把刻度尺、 一个弹簧秤、一重力为G的物块从长度为S的木板、木块A。请设计一个“探究斜面的额外功(W额外)与斜面的水平长度(L)是否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某老师将弹簧测力计将重力G=5.0N的物块从长度S=0.50m的木板搭成一个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在实验中,调整斜面的高度为h=0.20m,将物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则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 。
(2)概述实验的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额外功(W额外)的表达式为 。
(3)将物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W额外与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工具所限,测量的为近似值)有如下关系:
L(m) 0.45 0.40 0.35 0.30
W额外(J) 0.90 0.80 0.70 0.60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
36.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3m。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在5秒内物体上升的高度是 m。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
(3)拉力F的功率是 W。
(4)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37.小明到某山区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如图所示),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上面,对此小明充满好奇,经主人同意后,小明借助该装置,用很小拉力1分钟就能将质量为80千克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米。
(1)该装置可简化看成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属于动滑轮的是 (选填“A”或“B”)。
(2)重物上升3米的过程中,小明对重物做的功为 焦耳。
(3)主人介绍滑轮B的质量为5千克,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过程中,求小明做功的功率。
38.如图甲是用滑轮组提升货物的示意图。在拉力的作用下,货物被匀速竖直提升。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1)如果在大小为10牛的拉力作用下,2秒内,物体上升了4米,则拉力做的功率是多少?
(2)编号为 (选填“①”或“②”)的曲线能反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货物所受重力G物的变化关系。
(3)除通过改变G物提高机械效率外,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具体方法还有: 。
(4)根据乙图中的数据,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少牛。
39.如图甲为轻质梯子,小金将梯子靠在墙上,爬至梯子中点B,手捧所需物体,此时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F如图所示。已知CD长度为3m,AD长度为1m,不计墙壁对梯子的摩擦力。
(1)以A为支点,作出力F的力臂。
(2)小金质量为45kg,物体质量为3kg,求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加F为多少牛?
(3)小金取到物体后,匀速往下走的过程中,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加F大小如何变化,请列式分析。
40.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米。人的拉力为18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41.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用来取水的机械,如图所示。若接水槽离取水处高4m,水轮上有12个取水筒,一个取水筒每次可取水4kg,筒车旋转一周所用时间为60s。(接水槽离倒水处的高度忽略不计,g取10N/kg)
(1)若筒车质量为100kg,与地面的接触面积1m ,枯水季节时,筒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少;
(2)若该筒车工作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为多少;
(3)若流水对筒车所做的功转化效率为80%.则流水冲击筒车的功率为多少。
4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在保证绳子未断的情况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动滑轮重 80牛,摩擦及绳重不计)
(1)物体重为200N,在10s内被匀速拉升1m。求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多少?(精确到 0.1%)
(2)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43.小科的质量为48千克,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是小科热爱的两项体育运动。俯卧撑时他所受的重力可视为集中在E点,静止支撑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引体向上人整体上升高度约为0.6米,如图乙所示。请分析计算:
(1)如图甲所示,静止支撑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为多少
(2)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多少焦
(3)若小科在60秒内完成10个引体向上,小科引体向上做功的功率为多少瓦
44.条凳(如图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当小朋友单侧就坐时,凳子没有翘起来;当大人单侧就坐时,另一端会翘起来造成安全事故。小科想知道最大多少质量的人坐上去是安全的?于是小科利用家里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他利用卷尺测得该条凳凳面长度为1.8m,登脚间距为1.0m,对称安装在凳面上(如图乙)。然后将电子秤放到其中一边的凳脚下,显示示数为7.2kg。(假设条凳质量均匀分布;g取10N/kg)
(1)请求出该条凳的质量为多少?
(2)估测某人臀部宽度为0.3m,假设臀部边缘与凳子边缘齐平,人对凳面的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中心。请求出在安全情况下,条凳单侧最大能够承受人的压力为多大?
(3)如果你作为安装师傅,从安全角度考虑,你将如何改进?并陈述改进的理由。
4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解码】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上册·阶段评价练(1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3章第4节
1.机械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下列四种简单机械,一定不能省力的是(  )
A.杠杆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斜面
【答案】C
【详解】A.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可以省力,故A不符合题意;
B.动滑轮相当于省力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斜面费距离,但可以省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蒸食物时,常用盘子夹(如图)来夹取热盘子,既方便又安全。在夹盘子时,对该盘子夹右侧支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用盘子夹来夹取热盘子时,盘子夹右侧支架相当于杠杆,上方是支点,手对右侧夹子支架的作用力为动力,方向向左。右侧架子支架受到盘子的力为阻力,方向向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开瓶器
C.园艺剪刀 D.核桃夹子
【答案】A
【详解】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
C.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
D.核桃夹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抛石机的简单结构示意图,长杆AB可绕O点转动,在B处放重石,抛石机在使用过程中(  )
A.可以省力 B.可以省距离
C.既省力又省距离 D.既省距离又省功
【答案】B
【详解】由图可知,抛石机在使用过程中,支点是O点,A为动力作用点,B是阻力作用点,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属于费力杠杆,但可以省距离,不能省功。
故选B。
5.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甲和F乙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如图甲、乙),将其一端缓缓抬离地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F乙,因为甲图中的动力臂长
B.F甲C.F甲>F乙,因为乙图中时阻力臂短
D.F甲=F乙,因为两图中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知道,两次抬起水泥板时的情况时,动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对于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都在其几何中心上,如图:
由图知道,两种情况下,阻力臂都等于动力臂的二分之一,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两次用的力都等于水泥板重力的二分这一,即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再到位置③。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详解】测力计在②位置时,其动力臂等于右段杆长,此时动力臂最长,由①一②一③的过程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测力计的示数先变小后变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为便于研究,某健身器材中训练拉力部分的机械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若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滑轮在装置中起的作用相同
B.拉力F的大小是配重G大小的二分之一
C.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动滑轮增加的重力势能
D.将配重提升相同的高度,用该装置与直接提升配重所做的功相等
【答案】C
【详解】A.由题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不能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A错误;
B.该滑轮组中绳子承重股数为n=2,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的大小为
是配重G和动滑轮总重的二分之一,故B错误;
CD.直接提升配重做的功是有用功,用该装置将配重提升相同高度还要对动滑轮做功,拉力所做的功等于配重和动滑轮增加的重力势能,即用该装置所做的功(总功)大于有用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在节假日悬挂灯笼营造喜庆氛围是民间传统的习俗。如图,将两个用相同材料制作的大、小灯笼分别悬挂在同一挑竿的不同挂钩下,其中固定绳索受到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图中的挑竿可以看做是一根杠杆,阻力为灯笼的重力,固定绳索的拉力为动力。该杠杆中支点和固定绳索的位置不变,所以其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阻力和阻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是秤的杠杆原理,其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中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
A.增大“重”时 ,应把“权”向A端移
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
C.提纽向右移时,B端下沉
D.增大“重”时,应换用更小的“权”
【答案】A
【详解】A.增大“重”时 ,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变大,“权”大小不变,则力臂需要变大,即应把“权”向A端移,故A符合题意;
B.“权”小于“重”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标”一定大于“本”,故B不符合题意;
C.提纽向右移时,A端力与力臂的乘积变大,则A端下沉,故C不符合题意;
D.增大“重”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杠杆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变大,应换用更大的“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骑车出行不仅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下列有关自行车结构及骑行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匀速转弯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刹车时自行车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C.地面对自行车的摩擦力不一定总是阻碍自行车前进
D.车把上的刹车把手属于费力杠杆
【答案】C
【详解】A.自行车匀速转弯时,速度方向是变化的,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自行车具有惯性,刹车时自行车由于惯性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
C.用力蹬脚踏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这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故C正确;
D.车把上的刹车把手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为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C。
11.骨骼、肌肉和关节等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人体中最基本的运动大多是由肌肉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如图所示,小科用手提起哑铃,这一动作可以认为桡骨在肱二头肌的牵引下绕着肘关节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受到的重力
B.此杠杆的支点为A点
C.肱二头肌对前臂的牵引力是阻力
D.用手提起哑铃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答案】D
【详解】A.用手提起哑铃,此杠杆的阻力是哑铃对手的压力,哑铃受到的重力是哑铃受到的力,不是杠杆受到的力,故A错误;
B.此杠杆的支点为C点,A点是动力作用点,故B错误;
C.肱二头肌对前臂的牵引力是使杠杆转动的力,是动力,故C错误;
D.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是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是阻力臂,用手提起哑铃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所示,可绕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点挂一个重为的物体,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三点沿圆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
【详解】设拉力的力臂为l,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Fl=GlOD,则拉力F=,
因为G,lOD不变,lOD=l=r,所以F=G,由于F1、F2、F3的力臂都是圆的半径,故F1= F2= F3=G.
故C正确.
13.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将(  )
A.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逐渐变小
【答案】D
【详解】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且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此时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知,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变小,动力臂不变,则动力变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所示,小雪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提升物体,使物体在2s内匀速上升了0.1m。已知物体重为1N,动滑轮重为0.25N,不计绳重和摩擦。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1m/s B.拉力F的大小为0.625N
C.拉力F做功为0.125J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D
【详解】A.由图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2h=2×0.1m=0.2m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拉力做的功W总=Fs=0.625N×0.2m=0.125J,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有用功W有用=Gh=1N×0.1m=0.1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物体A在大小为2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不计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及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滑轮是定滑轮 B.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0.4瓦
C.使用此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4N
【答案】D
【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滑轮固定在物体A上,跟随物体一起移动,为动滑轮,故A错误;
B.拉力移动的速度v=nv物=2×0.2m/s=0.4m/s
则拉力的功率P=Wt=Fst=Fv=2N×0.4m/s=0.8W
故B错误;
C.此滑轮为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可以省力,故C错误;
D.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nF=2×2N=4N
故D正确。
故选D。
16.如图所示,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的拉力F1=F2,则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ηB、ηC,斜面两边的摩擦力分别为fB和fC,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B>fC B.fB<fC C.ηB<ηC D.ηB=ηC
【答案】B
【详解】AB.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分别沿斜面BA和CA运动,可认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斜面越陡,则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则fB<fC故B正确,A错误;
CD.由题知同一物体升高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W有=Gh可知有用功相同;因为CA>BA,拉力相同,根据公式W总=Fs可知F2做的功多;有用功相同,F2做的总功多,由η=可知,其机械效率低,即ηB>ηC,故CD错误。
故选B。
17.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动滑轮把重力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的自重及摩擦),所用的拉力F甲和F乙,拉力的功率分别是Р甲和P乙,拉力所做的功分别是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是甲和乙,则(  )
A.甲=乙 B.F甲=F乙
C.P甲>P乙 D.W甲<W乙
【答案】D
【详解】B.由图甲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由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可知F甲=G甲=G
由图乙可知,又因为一般情况下G动<G,所以,则拉力F甲>F乙
故B错误;
D.因为两物体重力相同,提升相同的高度,所以W甲有=W乙有
由于图乙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功,所以使用动滑轮做的总功多,即W甲<W乙
故D正确;
C.因为所用时间相同,由可知P甲<P乙
故C错误;
A.由可知η甲>η乙
故A错误。
故选D。
18.如图所示的圆盘,第二个圆的半径为第一个的2倍,第三个圆的半径为第一个的3倍,以此类推。该圆盘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圆心转动。现在不同位置上同时分别挂上一个钩码(钩码的质量相等),则可以让圆盘不发生转动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乙、丙
【答案】C
【详解】由于两侧钩码的质量相等,拉力相等,故动力与阻力相等,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两侧力臂相等时,杠杆能保持静止,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甲图,动力和阻力都作用在3圈上,动力臂和阻力相等都是3L,圆盘能平衡,故甲符合题意;
乙图,左侧力臂2L,右侧力臂3L,圆盘不能平衡,故乙不符合题意;
丙图,左侧力臂2L,右侧力臂3L,圆盘不能平衡,故丙不符合题意;
丁图,左侧力臂3L,右侧力臂3L,圆盘能平衡,故丁符合题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如图所示为《墨经》中记载的古代提升重物工具“车梯”,车梯工作时相当于滑轮组。假设利用此车梯匀速提升重为500牛的物体上升4米,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所指的部件相当于滑轮组中的动滑轮
B.提升物体过程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16米
C.提升物体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50牛
D.提升物体过程中人拉绳子做功2000焦
【答案】C
【详解】A.图中①所指的部件工作时,随物体一起运动,可以省力,相当于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一共有4段绳子承担重物,提升物体过程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提升物体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提升物体过程中人拉绳子做功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起吊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
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小
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渐渐变大
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
【答案】B
【详解】吊臂的杠杆示意图如下所示:
ABC.如图,l1不变,吊臂被顶起的过程中l2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逐渐减小,故B正确,AC错误;
D.如图,,所以吊臂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B。
21.工人要把货物搬到汽车上,如图所示,用400牛的拉力,将重为500牛的物体,在5秒内匀速拉上1米高的车内,木板长为2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400焦 B.拉力做的总功为1000焦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200焦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50牛
【答案】D
【详解】A.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500N×1m=500J故A错误;
B.拉力做的总功W总=Fs=400N×2m=800J故B错误;
C.拉力做的额外功为W额= W总- W有=800J-500J=300J故C错误;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故D正确。
故选D。
22.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l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答案】D
【详解】A匀速运动,B保持静止,则A、B所受合力均为零,对B有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则A、B间摩擦力为5N,对A有绳子的拉力等于A、B间摩擦力和A与地面的摩擦力之和,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则当拉力为24N时,绳子对A的拉力为12N,则可求A与地面间摩擦力为f=12N-5N=7N,物体A的速度为0.2m/s,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则滑轮移动速度为0.1m/s,则拉力功率为P=Fv=24N×0.1m/s=2.4W,2s内绳子对物体A做功为W=F绳s=12N×0.2m/s×2s=4.8J
故选D。
23.如图所示为小区里的高层电梯工作示意图,轿厢重4500N,重为500N的小明乘坐电梯匀速上升60m,用时60s,,忽略绳重与摩擦,电动机中的滑轮为定滑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的平均速度为1.05m/s
B.动滑轮A重500N
C.若乘坐电梯的乘客增多,动滑轮A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D.若轿厢匀速运动的速度增大,动滑轮A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答案】C
【详解】A.小明乘坐电梯匀速上升60m,用时60s,电梯的平均速度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n=2,,F=3000N,则
解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1000N,故B错误;
C.若坐电梯的乘客增多,箱体重力不变,动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均忽略不计,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增加,由,可知,该电梯机械效率将变大,故C正确;
D.由,可知,机械效率与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轿厢匀速运动的速度增大,机械效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24.如图所示,重为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是,物体在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的速度移动,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内拉力做的功是 J。
【答案】 62.5% 2880
【详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滑轮组做的总功为,滑轮组的效率为
[2]1min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
25.在“测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物块所受重力G为1.4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是2.8牛。则该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
【答案】 不变 75
【详解】[1]由图知道,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2]若OA∶OB=2∶3,则拉力和物体上升的高度之比为2∶3,则杠杆的机械效率
26.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50N的水平拉力F拉重力为400N的木箱,使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前进了4m,若木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80N。则A点处的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为 J,此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答案】 320 80%
【详解】[1]因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箱受到的拉力即A点处的拉力F拉=f=80N
该力在此过程中做的功W有=F拉s物=80N×4m=320J
[2]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2,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ns物=2×4m=8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绳=50N×8m=400J
此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7.如图所示,在两个等长、等高但材质不同的甲、乙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分别将质量为m和2m的A、B两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顶端。此过程中,甲、乙两斜面上的拉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斜面的机械效率分别为、,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则 ; ; (以上三空均选填“<”“=”或“>”)。
【答案】 = < >
【详解】[1]由题知,两斜面等长,将A、B两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顶端,则s相等,拉力均为F根据可知,甲、乙两斜面上的拉力所做的功相等,即总功相等,。
[2]由题知,两斜面等高,且,根据可知,有用功,斜面的机械效率,由此可知,。
[3]由可知,用甲斜面提升物体时做的额外功较多,,由可知,。
28.如图所示,在住宅中通常用固定在墙上的三角支架ABC放置空调外机。如果A处固定的螺钉脱落,则支架会倾翻造成空调外机坠落事件。已知AB长80cm,AC长50cm,室外机的重力为500N,重力作用线正好经过AB中点。
(1)在图中画出三角支架A处所受的水平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
(2)计算三角支架A处所受的水平作用力F的大小(支架重力不计) ;
(3)为了避免A处螺钉受力太大而脱落,导致支架倾翻空调外机坠落,安装师傅会将室外机向 (填“A”或“B”)靠近一些,理由是 。
【答案】(1)见解析
(2)400N
(3) A 见解析
【详解】(1)由图知C为支点,空调机压力使得杠杆顺时针转动,A点的拉力阻碍转动,因而必须水平向左;根据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距离,画图如图
(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带入数据为,解得F=400N。
(3)[1][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G和L1不变的情况下,减小L2,可以使F减小,安装师傅会将室外机向A靠近一些。
29.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长的斜面,把1200N的重物提高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若实际用力为5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推重物时,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
【答案】 400N 80% 100N
【分析】(1)斜面很光滑,所以人的推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根据W=Fs计算施加的推力。
(2)利用公式W有=Gh求出有用功,利用W总=Fs求出总功,再利用公式计算机械效率。
(3)首先根据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求出推物体所做的额外功,再根据W额=fs计算摩擦力。
【详解】(1)斜面很光滑,所以,人做的有用功等于重物重力所做功,则:
推力做的功W总=W有=Fs=Gh=1200N×1m=1200J,
推力;
(2)人所做的总功:W总'=Fs=500N×3m=15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3)摩擦力做的功W额=W总'-W有=1500J-1200J=300J,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
【点睛】本题考查机械效率以及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使用的升降衣架,它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组合来方便地晾起衣服。每个滑轮重1牛,横梁和衣架总重量为10牛。当晾衣架上所挂衣服重量为60牛时,小明同学用力F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了1m,不计绳重和摩擦。
(1)该升降衣架的6个滑轮中,动滑轮有 个;
(2)小明所用拉力的大小为多少牛?
(3)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多少?
【答案】 2 18N 0.8m/s
【详解】(1)[1]由图可知,使用升降衣架时下面的两个滑轮会随所挂衣服一样运动,所以6个滑轮中有两个动滑轮。
(2)[2]不计绳重和摩擦,每个滑轮重1N,升降衣架中动滑轮重G动=2N,所挂衣服重G=60N,横梁和衣架总重量G′=10N,由图可知,承担重物绳子的段数n=4,拉力的大小
(3)[3]物体上升的速度
拉力F移动的速度为
vF=4v=4×0.2m/s=0.8m/s
31.如图所示,GA=10N,GB=20N,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向右匀速滑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物体A的速度vA=0.2m/s,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
(1)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2)拉力F的功率为 W。
【答案】 2 1.2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当A向右匀速滑动,A、B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对A受力分析有
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知道
FA+f1=F ①
FN=GA=10N ②
对B受力分析有
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知道
FB= f1′ ③
FNB=FN′+GB ④
其中FN与FN′、f1与f1′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
FN=FN′
f1=f1ˊ
根据题意知道
FB=2N
则由③知道,物体B受到A的摩擦力大小为2N。
(2)[2]对于滑轮组,则弹簧秤的示数为FB,由于滑轮组的绳子股数n=2,则
FA=2FB=2×2N=4N
由①知道
由于
所以,拉力F的功率为
三、探究题
3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物体种类 物重G/N 斜面高h/c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cm 机械效率
1 木块 4 15 1.1 90 60.6%
2 小车 4 15 90

(1)如图所示,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 ;
(2)根据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约为 (结果精确到0.1%)。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 ;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约为 N(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刻度尺 95.2% 见解析 0.43
【详解】(1)[1]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和受到的拉力,用刻度尺测量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长度,则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2][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则第2次实验时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F=0.7N,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比较两次的机械效率可知,第2次的机械效率较大,而两次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小车所受的摩擦力较小,由此可得出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摩擦力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4]由第1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沿斜面拉木块做的有用功
W有=Gh=4N×0.15m=0.6J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1.1N×0.9m=0.99J
额外功
W额=W总-W有=0.99J-0.6J=0.39J
由W额=fs得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33.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和绳重忽略不计)。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偏离竖直方向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实验序号 物体的重力(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牛)
1 1.0 0.6 4 1.0 0.7 7 1.0 0.8
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 6 3.0 1.8 9 3.0 2.3
(1)第1次实验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实验中所用动滑轮的重力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如果家里安装日光灯,你认为更合理的为图 (填“甲”或“乙”)。
【答案】(1) 83.3% 0.2
(2)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
(3)甲
【详解】(1)[1]图a中绳子股数n=2,第1次实验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2]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G动=2F-G=2×0.6N-1.0N=0.2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可知,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同一重物时,测力计与竖直方向夹角不同,拉力的大小不同,并且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
(3)根据得出的结论“拉力与竖直方向夹角越大,拉力也越大”可知,图乙绳子承受的拉力大,应该选用甲图比较合理。
34.兴趣小组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每个钩码重均为)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甲图所示,此时杠杆 (填“处于”或“不处于”)平衡状态。
(2)同学们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分析后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①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②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为了验证哪个结论正确,他们继续进行实验。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动杠杆,如图丙所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 的现象。由此他们得出结论②是错误的。
(3)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方法证明①结论是正确的。他们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相当于杠杆),圆盘可以绕着圆心转动(转轴阻力忽略不计)。如图丁所示,若已知以为圆心的三个同心圆的半径关系,,则在点悬挂4个钩码,需要在点挂上 个钩码才能使圆盘平衡。为了改变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他将挂在点的钩码先后挂在 两个点,又进行了两次实验,发现圆盘仍在图示位置平衡。此发现加深了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的认识。
【答案】(1)处于
(2)不同
(3) 6 G、P
【详解】(1)杠杆虽然右端下沉,但是杠杆保持静止,杠杆在力的作用下静止或缓慢匀速转动的状态,都称为杠杆的平衡状态,所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用弹簧测力计分别竖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动杠杆,由图丙可知,斜拉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斜拉时结论②不成立。
(3)[1]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在C点悬挂4个钩码,由杠杆平衡条件得4G×OC=nG×OD,
即4G×3OA= nG×2OA,
解得n=6,所以需要在D点挂上6个钩码才能使圆盘平衡。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得,左边力与力臂保持不变,右边力也保持不变,要使圆盘仍然平衡,则右边的力臂也必须保持不变,即他可以将挂在D点的钩码先后挂在G、P两个点又进行实验,确保力臂不变。
35.现有一把刻度尺、 一个弹簧秤、一重力为G的物块从长度为S的木板、木块A。请设计一个“探究斜面的额外功(W额外)与斜面的水平长度(L)是否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某老师将弹簧测力计将重力G=5.0N的物块从长度S=0.50m的木板搭成一个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在实验中,调整斜面的高度为h=0.20m,将物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0N,则有用功为 J,机械效率为 。
(2)概述实验的步骤、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额外功(W额外)的表达式为 。
(3)将物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额外功W额外与斜面的水平长度L(木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长度—工具所限,测量的为近似值)有如下关系:
L(m) 0.45 0.40 0.35 0.30
W额外(J) 0.90 0.80 0.70 0.60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
【答案】(1)1 50%
(2)调节斜面的水平长度,将物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测量拉力F,斜面水平长度L,物重G,斜面高h W额外功=FL–Gh
(3)斜面的长不变时,斜面的额外功与斜面的水平长度成正比
【详解】(1)有用功W有用=Gh=5N×0.20=1J,总功W总=Fs=4N×0.5m=2J,斜面的效率η==50%;
(2)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将重力为G的物块从长度为S的木板搭成一个高度为h的斜面底端匀速拉至斜面顶端,拉力大小为F.在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的重力为G,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的拉力为F. 斜面的长s、斜面的高度h,总功为:W总=FS;W有用=Gh;W额外=W总 W有用=FS Gh.
(3)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斜面的长不变时,斜面的额外功与斜面的水平长度成正比。
四、解答题
36.如图甲所示,滑轮组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105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图乙是滑轮组工作时的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
(1)在5秒内物体上升的高度是 m。
(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 。
(3)拉力F的功率是 W。
(4)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答案】(1)1
(2)总功
(3)30
(4)见解析
【详解】(1)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
n=3
物体上升的高度
(2)纵坐标表示拉力的大小,横坐标为绳端移动的距离,所以二者乘积Fs为总功。
(3)拉力所做的总功
W=Fs=50N×3m=150J
功率为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7.小明到某山区旅游时,发现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如图所示),当地人借助这种装置可以将较重的物体很轻便地搬运到二楼上面,对此小明充满好奇,经主人同意后,小明借助该装置,用很小拉力1分钟就能将质量为80千克的重物匀速提升了3米,请根据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可简化看成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则属于动滑轮的是 (选填“A”或“B”)。
(2)重物上升3米的过程中,小明对重物做的功为 焦耳。
(3)主人介绍滑轮B的质量为5千克,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过程中,求小明做功的功率。
【答案】 B 2400 42.5W
【详解】(1)[1]提升物体时,A的轴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B和物体一起移动,属于动滑轮。
(2)[2]重物重力
G=mg=80kg×10N/kg=800N
小明对重物做的功
W有用=Gh=800N×3m=2400J
(3)[3]动滑轮B的重力
G轮=m轮g=5kg×10N/kg=50N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为
拉力端移动距离
s=5h=5×3m=15m,
小明做的功
W总=Fs=170N×15m=2550J
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38.如图甲是用滑轮组提升货物的示意图。在拉力的作用下,货物被匀速竖直提升。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求
(1)如果在大小为牛的拉力作用下,秒内,物体上升了米,则拉力做的功率是多少?
(2)编号为 (选填“①”或“②”)的曲线能反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所受重力的变化关系。
(3)除通过改变提高机械效率外,提高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具体方法还有: 。
(4)根据乙图中的数据,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少牛。
【答案】(1)见解析
(2)①
(3)减小动滑轮重力和摩擦
(4)见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绳子股数n=2
拉力做功功率为
(2)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G动相同时,G物越大、η越大,由图象知,编号为①的曲线能反映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货物所受重力G物的变化关系。
(3)克服滑轮组的动滑轮重力以及摩擦所做功是额外功,所以除通过改变G物提高械效率外,提高该滑轮组的械效率的具体方法还有:减小动滑轮重力和摩擦。
(4)由图象①知,当提升货物重力为1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

可得
解得G动=100N
39.如图甲为轻质梯子,小金将梯子靠在墙上,爬至梯子中点B,手捧所需物体,此时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F如图所示。已知CD长度为3m,AD长度为1m,不计墙壁对梯子的摩擦力。
(1)以A为支点,作出力F的力臂。
(2)小金质量为45kg,物体质量为3kg,求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加F为多少牛?
(3)小金取到物体后,匀速往下走的过程中,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加F大小如何变化,请列式分析。
【答案】(1);(2)80N;(3)支撑力F逐渐变小
【详解】解:(1)过A点,作支撑力F的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即为作出力F的力臂,如图所示:
(2)小金质量为45kg,物体质量为3kg,小金的总重力为
G =mg=(45kg+3kg) ×10N/kg=480N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GL2 解得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F为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小金取到物体后,匀速往下走的过程中,L2逐渐变小,而总重力和动力臂都不变,所以支撑力F逐渐变小。
答:(1)见解析;
(2)墙壁对梯子的支撑力F为80N;
(3)支撑力F逐渐变小。
40.在拓展课上,小泉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他用该滑轮组在4秒内将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米。人的拉力为18牛,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答案】 解:s=2×2米=4米
W=Fs=18牛×4米=72焦 解:F=W/S=72/4=18 解:f=0.35G=0.35×100牛=35牛,F轮=2X18-35=1牛
【详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2,故绳端移动的距离是:s绳=ns物=2×2m=4m,所以,人的拉力所做的功是:W=Fs绳=18N×4m=72J;
(2)根据题意知道,拉力F做功时间是t=4s,则做功的功率是:P=W/t=72J/4s=18W;
(3)由于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f=0.35G=0.35×100N=35N;
又因为物体匀速移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故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是:F拉=f=35N,
由于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所以,由F=(G动+F拉)/n可知,动滑轮的重力是:
G动 =nF-F拉=2×18N-35N=1N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功率公式、做功公式、滑轮组绳子拉力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滑轮组公式的灵活运用。
41.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用来取水的机械,如图所示。若接水槽离取水处高4m,水轮上有12个取水筒,一个取水筒每次可取水4kg,筒车旋转一周所用时间为60s。(接水槽离倒水处的高度忽略不计,g取10N/kg)
(1)若筒车质量为100kg,与地面的接触面积1m ,枯水季节时,筒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少;
(2)若该筒车工作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为多少;
(3)若流水对筒车所做的功转化效率为80%.则流水冲击筒车的功率为多少。

【答案】(1)103Pa ;(2)1920J ;(3)40W
【详解】解:(1)筒车质量为100kg,与地面的接触面积1m ,根据压强公式
可得压强为
(2)根据功的公式可得,该筒车工作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为
(3)根据功率公式可得功率为
流水对筒车所做的功转化效率为80%,则流水冲击筒车的功率为
答:(1)若筒车质量为100kg,与地面的接触面积1m ,枯水季节时,筒车对地类的压强为;
(2)若该筒车工作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为;
(3)若流水对筒车所做的功转化效率为80%.则流水冲击筒车的功率为40W。
4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在保证绳子未断的情况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动滑轮重 80牛,摩擦及绳重不计)
(1)物体重为200N,在10s内被匀速拉升1m。求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多少?(精确到 0.1%)
(2)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答案】(1)28W;71.4%;(2)52kg
【详解】解:(1)由图可知,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2h=2×1m=2m
拉力做功功率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根据公式,可得
G最大=2F最大-G动=2×300N-80N=520N
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
答:(1)拉力做功的功率为28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1.4%;
(2)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52kg。
43.小科的质量为48千克,俯卧撑和引体向上是小科热爱的两项体育运动。俯卧撑时他所受的重力可视为集中在E点,静止支撑时如图甲所示,此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引体向上人整体上升高度约为0.6米,如图乙所示。请分析计算:
(1)如图甲所示,静止支撑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为多少
(2)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多少焦
(3)若小科在60秒内完成10个引体向上,小科引体向上做功的功率为多少瓦
【答案】(1)300N;(2)288焦;(3)48W
【详解】解:(1)由图甲知道,此时人体相当于一个杠杆,阻力大小等于人的体重,即
由图知道,动力臂
阻力臂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道,静止支撑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2)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上升高度为0.6m,则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W=Gh=480N×0.6m=288J
(3)完成10个引体向上做的总功
则小科引体向上做功的功率
答:(1)静止支撑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F为300N;
(2)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88J;
(3)小科引体向上做功的功率为48W。
44.条凳(如图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当小朋友单侧就坐时,凳子没有翘起来;当大人单侧就坐时,另一端会翘起来造成安全事故。小科想知道最大多少质量的人坐上去是安全的?于是小科利用家里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他利用卷尺测得该条凳凳面长度为1.8m,登脚间距为1.0m,对称安装在凳面上(如图乙)。然后将电子秤放到其中一边的凳脚下,显示示数为7.2kg。(假设条凳质量均匀分布;g取10N/kg)
(1)请求出该条凳的质量为多少?
(2)估测某人臀部宽度为0.3m,假设臀部边缘与凳子边缘齐平,人对凳面的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中心。请求出在安全情况下,条凳单侧最大能够承受人的压力为多大?
(3)如果你作为安装师傅,从安全角度考虑,你将如何改进?并陈述改进的理由。
【答案】(1)14.4kg
(2)
(3)见解析
【详解】(1)电子秤显示示数为7.2kg,则一边凳脚的压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即
则该条凳的重力
该条凳的质量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可得

条凳单侧最大能够承受人的压力为。
(3)将凳脚向外侧移动一段距离进行安装。在阻力不变情况下,通过减小动力臂,增大阻力臂,从而增大动力。使凳子一侧受到较大压力时,而不会翘起来。
4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 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
(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
(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
【答案】解:(1) P=300W η=83.33%
(2)W=187.5
(3)p=600Pa
【详解】(1)由图可知在2 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
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
P总===F3v′3=40N×7.5m/s=300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00%=×100%=×100%≈83.33%
(2) 1 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
W=F2s2=50N×3.75m=187.5J
(3)设动滑轮重为G动,∵F3= (G物+G动),∴动滑轮重:
G动=3F3 G=3×40N 100N=20N
在0 1s内,拉力F1=30N,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F支+3F1=G+G动,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支=G+G动 3F1=100N+20N 3×30N=30N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30N,对地面的压强:
P===600Pa
答:(1)在2 3s内,拉力F的功率为3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3%;
(2)在1 2s内,拉力F做的功为187.5J;
(3)在0 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600P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舟共理工作室·周承秉
声明:未经著作权人及本平台书面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实施复制、传播、信息网络传播等侵权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微信、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进行转发、分享、转载)。一旦发现上述侵权情形,将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侵权主体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