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2知识点 7题型)讲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同步讲练(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2知识点 7题型)讲义(含解析)-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同步讲练(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2:44:32

文档简介

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
内容导图
预览
)
(
新知要点探究
)
知识点1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空间向量的夹角
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a=b,则∠AOB叫做向量a,b的夹角,记作〈a,b〉
范围 0≤〈a,b〉≤π
向量垂直 如果〈a,b〉=那么向量a,b互相垂直,记作a⊥b
注意点:对空间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有:①〈a,b〉=〈b,a〉;②〈-a,b〉=〈a,-b〉=π-〈a,b〉;③〈-a,-b〉=〈a,b〉.
2.(1)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则|a||b|cos〈a,b〉叫做a,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a,b〉.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0·a=0.
(2)运算律
数乘向量与数量积的结合律 (λa)·b=λ(a·b),λ∈R
交换律 a·b=b·a
分配律 (a+b)·c=a·c+b·c
3.向量的投影
(1)如图①,在空间,向量a向向量b投影,由于它们是自由向量,因此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α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共线的向量c,c=|a|cos〈a,b〉向量c称为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向量.类似地,可以将向量a向直线l投影(如图②).
(2)如图③,向量a向平面β投影,就是分别由向量a的起点A和终点B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得到向量向量称为向量a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这时,向量a的夹角就是向量a所在直线与平面β所成的角.
注意点:
(1)向量a,b的数量积记为a·b,而不能表示为a×b或者ab.
(2)向量的数量积的结果为实数,而不是向量,它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其符号由夹角θ的范围决定.
①当θ为锐角时,a·b>0;但当a·b>0时,θ不一定为锐角,因为θ也可能为0.
②当θ为钝角时,a·b<0;但当a·b<0时,θ不一定为钝角,因为θ也可能为π.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不满足消去律和结合律.即a·b=a·cb=c,(a·b)·c≠a·(b·c).
知识点2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是θ,e是与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
(1)a·e=e·a=cos θ.
(2)a⊥b a·b=0.
(3)当a,b同向时,a·b=;
当a,b反向时,a·b=-.
(4)a·a=|a|2或|a|=.
(5)|a·b|≤.
(6)cos θ=.
以上性质说明,可以从向量角度有效地分析有关垂直、长度、角度等问题.
(
思路方法总结
)
1、求两个向量的夹角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1)结合图形,平移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夹角定义来求,但要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角的大小;(2)先求,再利用公式求,最后确定.
方法二:①根据题设条件在所求的异面直线上取两个向量(即直线的方向向量);
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
③利用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或角的大小.
2、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步骤:
第一步: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
第二步:利用向量的运算规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为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第三步:根据向量的方向,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
第四步:代入求解.
3、空间向量的模长
在空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中,特别地,所以向量的模:.
将其推广:
4、利用向量法证明垂直关系的步骤
第一步:将已知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第二步:用已知夹角和模的向量表示所证向量;
第三步:结合向量数量积公式及运算律证明向量的数量积为0;
第四步:将向量问题回归到几何问题,得到几何结论.
(
典例·举一反三
)
题型一 数量积的概念及运算律
1.设、为空间中的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有下列各式:
①;②;③;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B. C. D.
2.已知,是空间中的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题型二 求向量的数量积
3.已知向量是空间中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则的值为( )
A.0 B.-20 C.20 D.40
4.已知向量和的夹角为,且,,则等于( )
A.12 B. C. D.
5.棱长为的正四面体中,点是的中点,则( )
A. B. C. D.
6.《九章算术》中的“商功”篇主要讲述了以立体几何为主的各种形体体积的计算,其中堑堵是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如图,在堑堵中,分别是的中点,是的中点,,则( )

A.4 B.5 C.6 D.8
7.已知是棱长为的正方体,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三棱锥中,,则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9.已知四棱柱的底面是矩形,,,,为棱的中点,则 .
10.已知空间向量满足,,,,则的值为 .
题型三 向量的夹角及应用
11.已知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
A. B. C. D.
12.空间四边形中,,,则的值是( )
A. B. C. D.0
13.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中,以顶点为端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则与夹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14.设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则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15.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题型四 向量垂直问题
16.已知a,b是异面直线,,分别为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且,,⊥,则实数k的值为( )
A. B.6 C.3 D.
17.已知向量满足条件:,,且与互相垂直,则( )
A.30° B.45°
C.60° D.90°
18.已知长方体,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一定不为0的是( )
A. B. C. D.
19.如图,在正四棱锥中,,点为的中点,.若,则实数为( )
A.2 B.3 C.4 D.5
20.如图,四面体OABC各棱的棱长都是1,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记.

(1)用向量表示向量;
(2)利用向量法证明:.
题型五 利用数量积求模
21.已知空间向量两两夹角均为,其模均为1,则( )
A. B. C.2 D.
22.如图,二面角的大小为,棱上有两点,线段,,,.若,,,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 D.
23.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则 .
24.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中,,,,,,求的长.
25.如图,正三棱柱中,底面边长为.
(1)设侧棱长为,求证:;
(2)设与的夹角为,求侧棱的长.
26.如图,已知线段平面,平面,且,D与A在的同侧,若,求A,D两点间的距离.
2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中,M,N分别是,上的点,且,.设,,.
(1)试用,,表示向量;
(2)若,,,求的长.
题型六 投影向量
28.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29.如图,,分别是圆台上、下底面的两条直径,且,,是弧靠近点的三等分点,则在上的投影向量是( ).

A. B. C. D.
30.在空间四边形中,,则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31.已知平面非零向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存在非零向量使得,则
B.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是
C.已知向量与的夹角是钝角,则k的取值范围是
D.若{,}是它们所在平面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且不是基底,则实数
题型七 数量积最值范围问题
32.正四面体的棱长为,点,是它内切球球面上的两点,为正四面体表面上的动点,当线段最长时,的最大值为( )
A.2 B. C.3 D.
33.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是圆柱的轴截面,为上底面圆内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12
34.如图,平行六面体中,以顶点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均为1,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则( )
A.
B.
C.四边形的面积为
D.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35.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空间内任一点满足,则下列关于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最小值为 B.最大值为 C.最小值为 D.最大值为
36.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为棱上的动点,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数量的取值范围为 .
37.已知正四面体的边长为2,点M,N为棱BC,AD的中点,点E,F分别为线段AM,CN上的动点,且满足,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38.在三维空间中,定义向量的外积:叫做向量与的外积,它是一个向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且、和构成右手系(即三个向量的方向依次与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向一致,如图所示);(2)的模(表示向量、的夹角).
在正方体中,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与共线
C. D.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值相等
39.给定两个不共线的空间向量与,定义叉乘运算:.规定:
①为同时与,垂直的向量;
②,,三个向量构成右手系(如图1);
③.
如图2,在长方体中中,,,则( )

A.
B.
C.
D.
40.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4,M,N,G分别是棱,BC,的中点,设Q是该正方体表面上的一点,若.

(1)求点Q的轨迹围成图形的面积;
(2)求的最大值.1.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
内容导图
预览
)
(
新知要点探究
)
知识点1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空间向量的夹角
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在空间任取一点O,作=a=b,则∠AOB叫做向量a,b的夹角,记作〈a,b〉
范围 0≤〈a,b〉≤π
向量垂直 如果〈a,b〉=那么向量a,b互相垂直,记作a⊥b
注意点:对空间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有:①〈a,b〉=〈b,a〉;②〈-a,b〉=〈a,-b〉=π-〈a,b〉;③〈-a,-b〉=〈a,b〉.
2.(1)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则|a||b|cos〈a,b〉叫做a,b的数量积,记作a·b,即a·b=|a||b|cos〈a,b〉.零向量与任意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0·a=0.
(2)运算律
数乘向量与数量积的结合律 (λa)·b=λ(a·b),λ∈R
交换律 a·b=b·a
分配律 (a+b)·c=a·c+b·c
3.向量的投影
(1)如图①,在空间,向量a向向量b投影,由于它们是自由向量,因此可以先将它们平移到同一个平面α内,进而利用平面上向量的投影,得到与向量b共线的向量c,c=|a|cos〈a,b〉向量c称为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向量.类似地,可以将向量a向直线l投影(如图②).
(2)如图③,向量a向平面β投影,就是分别由向量a的起点A和终点B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得到向量向量称为向量a在平面β上的投影向量.这时,向量a的夹角就是向量a所在直线与平面β所成的角.
注意点:
(1)向量a,b的数量积记为a·b,而不能表示为a×b或者ab.
(2)向量的数量积的结果为实数,而不是向量,它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其符号由夹角θ的范围决定.
①当θ为锐角时,a·b>0;但当a·b>0时,θ不一定为锐角,因为θ也可能为0.
②当θ为钝角时,a·b<0;但当a·b<0时,θ不一定为钝角,因为θ也可能为π.
(3)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不满足消去律和结合律.即a·b=a·cb=c,(a·b)·c≠a·(b·c).
知识点2 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设a,b是两个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是θ,e是与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
(1)a·e=e·a=cos θ.
(2)a⊥b a·b=0.
(3)当a,b同向时,a·b=;
当a,b反向时,a·b=-.
(4)a·a=|a|2或|a|=.
(5)|a·b|≤.
(6)cos θ=.
以上性质说明,可以从向量角度有效地分析有关垂直、长度、角度等问题.
(
思路方法总结
)
1、求两个向量的夹角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1)结合图形,平移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夹角定义来求,但要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角的大小;(2)先求,再利用公式求,最后确定.
方法二:①根据题设条件在所求的异面直线上取两个向量(即直线的方向向量);
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问题转化为向量夹角问题;
③利用数量积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或角的大小.
2、求空间向量数量积的步骤:
第一步:将各向量分解成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组合形式;
第二步:利用向量的运算规律将数量积展开,转化为已知模和夹角的向量的数量积;
第三步:根据向量的方向,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
第四步:代入求解.
3、空间向量的模长
在空间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中,特别地,所以向量的模:.
将其推广:
4、利用向量法证明垂直关系的步骤
第一步:将已知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第二步:用已知夹角和模的向量表示所证向量;
第三步:结合向量数量积公式及运算律证明向量的数量积为0;
第四步:将向量问题回归到几何问题,得到几何结论.
(
典例·举一反三
)
题型一 数量积的概念及运算律
1.设、为空间中的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有下列各式:
①;②;③;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判断①、②、③;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可判断④.
【详解】对于①,,①正确;
对于②,向量不能作比值,即错误,②错误;
对于③,设、的夹角为,则,③错误;
对于④,由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可得,④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运算性质判断等式的正误,属于基础题.
2.已知,是空间中的任意两个非零向量,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性质逐一分析各选项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对A:因为,所以,故选项A错误;
对B:因为,故选项B错误;
对C:因为,故选项C正确;
对D:因为,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题型二 求向量的数量积
3.已知向量是空间中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则的值为( )
A.0 B.-20 C.20 D.40
【答案】A
【分析】先转化为坐标,再应用数量积坐标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由向量是空间中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
所以
.
故选:A
4.已知向量和的夹角为,且,,则等于( )
A.12 B. C. D.
【答案】D
【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公式得到答案.
【详解】.
故选:D
5.棱长为的正四面体中,点是的中点,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向量线性运算法则和数量积的性质可得,结合数量积定义可得结论.
【详解】因为,
所以,
又,,,,
所以.
故选:A.
6.《九章算术》中的“商功”篇主要讲述了以立体几何为主的各种形体体积的计算,其中堑堵是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如图,在堑堵中,分别是的中点,是的中点,,则( )

A.4 B.5 C.6 D.8
【答案】C
【分析】连接,将待求表达式转化进行运算简化.
【详解】
连接,由棱柱性质,侧棱平面,平面,则,
故,又,
.
故选:C
7.已知是棱长为的正方体,与相交于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CD
【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逐项检验即可得结论.
【详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对于A,因,则,故A正确;
对于B,因则,故B错误;
对于C,因则,故C正确;,
对于D,因,则,故D正确.
故选:ACD.
8.在三棱锥中,,则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C
【分析】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得到,从而说明,即可求解.
【详解】,

,即,所以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C
9.已知四棱柱的底面是矩形,,,,为棱的中点,则 .
【答案】
【分析】计算出、的值,将用、、表示,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可求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

因此,.
故答案为:.
10.已知空间向量满足,,,,则的值为 .
【答案】
【分析】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求解.
【详解】∵,
∴,
∴,
∴.
故答案为:.
题型三 向量的夹角及应用
11.已知向量,,满足,且,,,则与的夹角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可得出,两边平方,进行数量积的运算即可求出的值,进而可得出的值,从而可得出的值.
【详解】解:∵,
∴,且,,,
∴,,
∴,
∴,且,
∴.
故选:B.
12.空间四边形中,,,则的值是( )
A. B. C. D.0
【答案】D
【分析】利用,以及的数量积的定义化简的值,
【详解】,故
所以.
故选:D.
13.如图所示,在平行六面体中,以顶点为端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则与夹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设向量,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求得和,且,结合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设向量,且,
可得,
则,所以,

所以,
且,
所以.
故选:B.
14.设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点,且满足,,,则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得到,,进而求出,根据,即可判断B的大小;利用上述方法求得,,即可判断C和D的大小,进而可以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为锐角,
同理:,,D和C都为锐角,
∴为锐角三角形.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与向量数量积的运算,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常考题.
15.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1)求证:;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1)利用向量的基底表示计算,设,,,根据它们的模长相等和两两之间互相垂直可得数量积为零,将和表示成,计算得,可得;(2)将表示为的形式,然后计算,以及它们的模长,再代入计算余弦值即可.
【详解】设,,,
根据题意得,且
∴,.
∴,
∴,即.
(2)∵,∴,,
∵,
∴.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点睛】利用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需要注意:
(1)选择向量的基底,在空间中需要选择不共面的三个向量作为基底向量;
(2)判断基底向量的模长以及计算出它们两两之间的数量积;
(3)将所求向量表示为基底向量的形式,即,然后计算所求向量的数量积即可.
题型四 向量垂直问题
16.已知a,b是异面直线,,分别为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且,,⊥,则实数k的值为( )
A. B.6 C.3 D.
【答案】B
【分析】,分别为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且⊥,则==1,0,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数量积为0,化简整理解关于k的方程,即可得到.
【详解】,分别为取自直线a,b上的单位向量,且⊥,
则==1,0,
0,
即为,
解得.
故选:B.
17.已知向量满足条件:,,且与互相垂直,则( )
A.30° B.45°
C.60° D.90°
【答案】B
【分析】由向量的垂直的数量积表示求得,从而由数量积的定义可得,再得出角的大小.
【详解】因为与互相垂直,所以,
,
又,所以.
故选:B.
18.已知长方体,下列向量的数量积一定不为0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当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时,可证AD1⊥B1C可判断A;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可证AC⊥BD1可判断B;由长方体的性质可证AB⊥AD1,分别可得数量积为0,可判断C;可推在△BCD1中,∠BCD1为直角,可判BC与BD1不可能垂直,可得结论可判断D.
【详解】选项A,当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时,可得AD1⊥A1D,而A1D∥B1C,可得AD1⊥B1C,此时有,故正确;
选项B,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可得AC⊥BD,,,
平面BB1D1D,可得AC⊥平面BB1D1D,故有AC⊥BD1,此时有,故正确;
选项C,由长方体的性质可得AB⊥平面ADD1A1,平面ADD1A1,可得AB⊥AD1,此时必有0,故正确;
选项D,由长方体的性质可得BC⊥平面CDD1C1,平面CDD1C1,可得BC⊥CD1,△BCD1为直角三角形,∠BCD1为直角,故BC与BD1不可能垂直,即,故错误.
故选:D.
19.如图,在正四棱锥中,,点为的中点,.若,则实数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分析】由题知和均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均相等,进而利用为基底表示,再根据求解即可.
【详解】解:因为四棱锥是正四棱锥,
所以,四边形为正方形,,
因为,
所以和均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均相等,
所以,,
因为点为的中点,,
所以,
因为
所以,,
即 ,解得.
故选:C
20.如图,四面体OABC各棱的棱长都是1,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记.

(1)用向量表示向量;
(2)利用向量法证明:.
【答案】(1)
(2)证明详见解析
【分析】(1)根据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求得正确答案.
(2)通过证明来证得结论成立.
【详解】(1)连接,则
(2),
所以

所以.

题型五 利用数量积求模
21.已知空间向量两两夹角均为,其模均为1,则( )
A. B. C.2 D.
【答案】B
【分析】转化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可求出结果.
【详解】
.
故选:B
22.如图,二面角的大小为,棱上有两点,线段,,,.若,,,则线段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利用向量线性运算得,两边平方得到方程,即可计算线段的长.
【详解】∵二面角的大小为,,,
∴,.
由题意得,,

∴,
∴,即线段的长为.
故选:B.
23.如图所示,已知平面,则 .

【答案】12
【分析】首先表示向量,平方后,利用数量积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
因为平面,平面,
所以,,
所以,
则.
故答案为:
24.如图所示,平行六面体中,,,,,,求的长.
【答案】.
【分析】设,,,则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把用基底表示出来取其模长即可.
【详解】设,,,这三个向量不共面,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
又,,,,.
.
故答案为:
25.如图,正三棱柱中,底面边长为.
(1)设侧棱长为,求证:;
(2)设与的夹角为,求侧棱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根据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表示与,结合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计算,即可得证;
(2)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表示数量积及模长,根据夹角可得模长.
【详解】(1)由已知得,,
平面,
,,
又是正三角形,
,


(2)由(1)得,
又,


解得,
即侧棱长为.
26.如图,已知线段平面,平面,且,D与A在的同侧,若,求A,D两点间的距离.
【答案】.
【分析】利用空间向量的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得到,两边平方,再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计算,开方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
,所以与的夹角为,
因为,,
所以
,所以,即A,D两点间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数量积公式,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和运算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中,M,N分别是,上的点,且,.设,,.
(1)试用,,表示向量;
(2)若,,,求的长.
【答案】(1)
(2)
【分析】(1)由空间线性运算即可求解;
(2)由(1)平方即可求解.
【详解】(1)
.
(2)

,,
即.
题型六 投影向量
28.已知向量满足,,且,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可求得,根据投影向量定义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
,,
,,.
故选:C.
29.如图,,分别是圆台上、下底面的两条直径,且,,是弧靠近点的三等分点,则在上的投影向量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作出在上的投影向量,从而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如图,取在下底面的投影C,作,垂足为D.
连接,,,则,在上的投影向量是.
设上底面的半径为r,则,.
故在上的投影向量是.
故选:C

30.在空间四边形中,,则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四面体中,用向量加法法则表示,再结合投影向量的计算方法求解.
【详解】在四面体中,因为,
设,且,,
则,
在上的投影向量为.
故选:B
31.已知平面非零向量,,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存在非零向量使得,则
B.已知向量,则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是
C.已知向量与的夹角是钝角,则k的取值范围是
D.若{,}是它们所在平面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且不是基底,则实数
【答案】BD
【分析】选项A可由向量的运算性质判断;选项B根据投影向量的定义判断;选项C将向量的夹角转化为数量积进行运算;选项D根据共线向量基本定理进行运算.
【详解】选项A,,则,所以或,所以A错误;
选项B,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为,所以投影向量为,B正确;
选项C,,则,所以;当与共线时,,,则k的取值范围是,C错误;
选项D,不是基底,即共线,则存在,使得,,故,或,所以D正确;
故选:BD.
题型七 数量积最值范围问题
32.正四面体的棱长为,点,是它内切球球面上的两点,为正四面体表面上的动点,当线段最长时,的最大值为( )
A.2 B. C.3 D.
【答案】C
【分析】画出大致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形结合可得.
【详解】设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球心为,为的中心,为的中点,连接,,则在上,连接,则.
因为正四面体的棱长为3,所以,所以.
设内切球的半径为,则,,解得,
当为内切球的直径时最长,此时,,

因为为正四面体表面上的动点,所以当为正四体的顶点时,最长,的最大值为,所以的最大值为.
故选:C.
33.如图,边长为4的正方形是圆柱的轴截面,为上底面圆内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12
【答案】D
【分析】变形,结合图形得到当与重合时取值最小值,求出答案.
【详解】
,当且仅当与重合时,等号成立,
故的最小值为12.
故选:D
34.如图,平行六面体中,以顶点为端点的三条棱长均为1,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则( )
A.
B.
C.四边形的面积为
D.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答案】ABD
【分析】A、B选项通过空间向量的模长及数量积进行判断即可;C选项通过空间向量求出,进而求出面积即可;D选项作出平行六面体的高,求出相关边长,即可求出体积.
【详解】,则,故,A正确;
,,,故,B正确;
连接,则,,即,同理,故四边形为矩形,
面积为,C错误;
过作面,易知在直线上,过作于,连接,由得面,易得,故,,,故平行六面体的体积为,
D正确.
故选:ABD.
35.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空间内任一点满足,则下列关于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最小值为 B.最大值为 C.最小值为 D.最大值为
【答案】BC
【分析】设的中点为,连接,由,可得点在以为球心,以1为半径的球面上.又设,由题可得,据此可得答案.
【详解】设的中点为,连接,则,则,
即点在以为球心,以1为半径的球面上.
如图,因为,所以.
因为正四面体的棱长为,所以,,又,
所以.设,
则.
因为,所以.
故选:BC
36.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为棱上的动点,则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数量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分析】设,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法则可得,知向量在向量方向上投影数量为,进而求得其取值范围.
【详解】由已知E为棱上的动点,设,
因为,
所以

所以向量在向量方向上投影数量为,
又,,

所以向量在向量方向上投影的数量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
37.已知正四面体的边长为2,点M,N为棱BC,AD的中点,点E,F分别为线段AM,CN上的动点,且满足,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
【答案】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取定空间的基底,利用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表示向量,再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结合二次函数求出最小值.
【详解】在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中,由点M,N为棱BC,AD的中点,得,
由点E,F分别在线段AM,CN上,,令,则,
所以
,又,
,,


当时,,所以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思路点睛:取定空间的一个基底,表示向量,再利用向量运算求解.
38.在三维空间中,定义向量的外积:叫做向量与的外积,它是一个向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且、和构成右手系(即三个向量的方向依次与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向一致,如图所示);(2)的模(表示向量、的夹角).
在正方体中,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与共线
C. D.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数值相等
【答案】C
【分析】由向量外积的模的定义,代入计算,即可判断A,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即可判断B,由向量外积的定义,即可判断CD
【详解】对于A,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中,,
则.
因为,且,所以,
所以,
所以,所以A正确;
对于B,在正方形中,,又因为平面,
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
同理可证,再由右手系知,与同向,所以B正确;
对于C,由、和构成右手系知,与方向相反,又由模的定义知,,
所以,则,所以C错误,
对于D,设正方体棱长为,,
正方体表面积为,所以D正确.
故选:C.
39.给定两个不共线的空间向量与,定义叉乘运算:.规定:
①为同时与,垂直的向量;
②,,三个向量构成右手系(如图1);
③.
如图2,在长方体中中,,,则( )

A.
B.
C.
D.
【答案】ACD
【分析】根据新定义空间向量的叉乘运算依次判断选项;根据新定义计算等号左右两边可判断;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结合新定义以及数量积的定义可判断.
【详解】对于,同时与,垂直,,
且,,构成右手系,故成立,故正确.
对于,,,则,故错误.
对于,,与共线,且方向相同,
,与共线,且方向相同,
,与共线,且方向相同,
所以,与共线,且方向相同,
所以,故正确.
对于,,,
所以,故正确.
故选:.
40.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4,M,N,G分别是棱,BC,的中点,设Q是该正方体表面上的一点,若.

(1)求点Q的轨迹围成图形的面积;
(2)求的最大值.
【答案】(1)
(2)
【分析】(1)根据线线平行得四点共面,进而可得Q的轨迹是正六边形OFNEMG,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2)根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即可结合图形求解最值.
【详解】(1)因为,∴点在平面上,
如图,分别取,,的中点,

连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故,
又由正方体可得,,,,
故,,故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
故,故四点共面,同理可证四点共面,
故五点共面,同理可证四点共面,
故六点共面,由正方体的对称性可得六边形 为正六边形.
故点的轨迹是正六边形,
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4,所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所以点的轨迹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2)如图,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得
当位于时,此时在上的投影最大,


∴的最大值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