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20 14:34:34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知识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XRXR×XrY B.XrXr×XRY
C.XRXr×XrY D.XRXr×XRY
2.摩尔根通过实验研究基因的传递情况,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结果是(  )
A.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全部为雌性
D.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白眼个体中雌雄比例为1∶1
3.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样,都采用了演绎和推理的方法
C.摩尔根所作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
D.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WXW
4.摩尔根在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之后,又发现了果蝇体色的黄色等突变性状。他发现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a)为显性,之后开展了一组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群体的性别比例为1∶1,因为含X和Y的配子比例为1∶1
B.该对等位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判断B项是否正确可设计一次杂交实验,亲本为黄色雌性和灰色雄性
D.图示亲本中,灰色果蝇为杂合子
知识点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两种
B.哺乳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
C.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着性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6.(2024·阜宁一中高一月考)一男孩患红绿色盲,其家族中均无红绿色盲患者。该男孩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母→父亲→男孩
D.外祖父→母亲→男孩
7.(2024·高邮一中高一月考)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关于这种疾病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性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8.(2024·淮安高一月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D.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全为男性
9.(多选)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B.6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10.(2024·仪征一中高一月考)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现有一女性患者与一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女性患病率为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是XAXa
B.正常男性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该女性患者的母亲一定是患者
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
11.(多选)(2024·金湖一中高一月考)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型均为灰身直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考虑两对相对性状,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
C.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若F1分叉毛与直毛果蝇随机交配所得分叉毛子代均为雄性
12.(多选)(2024·宝应一中高一期中)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Ⅲ3的基因型是XbY,Ⅲ2基因型一定是XBXb
B.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C.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Ⅰ3或Ⅰ4
D.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
13.(2024·连云港高一期中)果蝇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研究小组以4个纯系果蝇为亲本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               (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常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材料。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等位基因B、b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       定律。
(2)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    种。
(3)实验一中,F1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实验二中F1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
(4)让实验二中F1雌雄果蝇交配产生F2,F2中紫眼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3,则F3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    (分数表示)。在生产实践中,若通过子代性状判定性别,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特点为             (使用同型/异型,显性/隐性等词描述)。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B 根据题意,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亲代雌果蝇一定为纯合体,由此排除C和D项;若选A项,则子代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眼色会不同。因此,只有当雌性亲代为隐性个体,雄性亲代为显性个体时,才符合题中条件,即XrXr×XRY。
2.C 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全为红眼,能说明果蝇眼色性状中红眼为显性性状,并不能证明眼色基因的位置,A错误;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为雄性,可以说明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且与性别相关,但无法确定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当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时,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的现象,可以验证摩尔根的假说,C正确;如果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F1的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白眼将全为雄性,D错误。
3.D 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和XWXw,D错误。
4.A 该群体的性别比例为1∶1,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含X和Y的比例为1∶1,而不是群体中的X和Y配子比,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群体中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A错误;当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则F1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Y∶XaXa∶XaY=1∶1∶1∶1,B正确;通过正反交可以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当正反交结果一致时,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当正反交结果不一致时,则位于X染色体上或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正确;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亲本灰色果蝇都为杂合子,D正确。
5.D 生物的性别通过性染色体决定的方式有XY型和ZW型,另外还有染色体倍数决定、环境条件决定、基因决定等,A错误;哺乳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但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不都是XY型,B错误;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C错误。
6.B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患红绿色盲男孩,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系家族,由其祖父传给父亲,由父亲传给自身,X染色体来源于母系家族,因此该男孩红绿色盲基因不能来自父亲,A、C不符合题意;该患红绿色盲男孩X染色体来源于母系家族,由其外祖父或外祖母通过该男孩的母亲提供,已知其家族中均无红绿色盲患者,外祖父色觉正常,因此该男孩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即外祖母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7.D 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男性患者(XDY)与女性患者(XDX-)结婚,其女儿基因型为XDX-,都是患者,A错误;男性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但女儿(XDXd)都患病,B错误;女性患者(XDX-)与正常男子(XdY)结婚,其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的基因型为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患病,C错误;患者的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dY,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XD),D正确。
8.C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B正确;非同源区段Ⅰ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患病率高于男性(显性纯合子),C错误;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全为男性,表现为限雄遗传,D正确。
9.BD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分析系谱图可知,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其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A错误;图中6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个体,而4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1号个体,B正确;图中1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错误;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10.C 现有一女性患者(XAX-)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XaY)结婚。①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Y(儿子正常),后代女性患病率为100%,与题意不符;②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Xa(女儿正常)、XAY(儿子正常)、XaY(儿子正常),后代女性患病率为50%,与题意相符,因此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A正确;人群中男性的基因型及表型为XAY(视力正常)、XaY(视力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患病,B正确;该女性患者(XAXa)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如果XA来自父亲,双亲的基因型可以是XaXa、XAY,表型都正常,C错误;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且男性全正常,但女性中存在患病和正常的,因此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D正确。
11.AD 根据F1的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根据F1雌果蝇均为直毛,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用A和a表示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用F和f表示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FXf、AaXFY。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XFXF∶XFXf∶XFY∶XfY=1∶1∶1∶1,可见,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2(AA+aa)×1/2XFXF=1/4,B正确;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F1分叉毛果蝇的基因型为XfY,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FXF、1/2XFXf,它们随机交配所得分叉毛子代的基因型为XfXf、XfY,其中XfXf为雌性,D错误。
12.ABC 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图中Ⅲ3的基因型是XbY,Ⅱ1基因型为XBY,Ⅱ2的父亲Ⅰ4基因型为XbY,因此Ⅱ2基因型为XBXb,故Ⅲ2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A错误;Ⅱ1基因型为XBY,Ⅱ2基因型为XBXb,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错误;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Ⅱ2,而Ⅱ2的色盲基因又来自Ⅰ4,C错误;Ⅲ1基因型为XBY,Ⅲ2基因型及概率是1/2XBXb或1/2XBXB,故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13.(1)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体型小,易饲养和管理 X (基因)自由组合 (2)4 (3)AaXbY AaXBXb和AaXBY (4)1/9 同型隐性纯合、异型显性
解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上的实验材料具备的优点包括:体型小,易饲养和管理;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只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和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又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故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AAXbXb、AAXbY、AaXbXb、AaXbY)。(3)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F1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是AaXBXb(雌性紫眼)、AaXbY(雄性红眼)。实验二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都是紫眼,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1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4)实验二中F1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雌性紫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2∶1∶2∶1,产生配子A∶a=2∶1,XB∶Xb=3∶1,F2雄性紫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AaXBY=1∶2,产生配子A∶a=2∶1,XB∶Y=1∶1,F2中紫眼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3,则F3中A_的概率为2/3×2/3+1/3×2/3×2=8/9,XbY的概率为1/4×1/2=1/8,故F3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8/9×1/8=1/9。在生产实践中,若通过子代性状判定性别,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特点为同型隐性纯合、异型显性。
3 / 3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导学 聚焦 1.阐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3.分析并归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知识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选择黑腹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实验现象
  
(1)F1全为红眼,红眼是    性状。
(2)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    定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    相关联。
(4)测交结果符合孟德尔测交实验的比例。
3.实验假设和解释
(1)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于      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解释
    雄配子 雌配子        
XW XWXW(红眼雌性) XWY(红眼雄性)
Xw XWXw(红眼雌性) XwY(白眼雄性)
4.验证假设
(1)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交配
P    红眼♀ × 白眼♂
(2)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交配
(3)白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交配,子代中雌雄表型都是白眼。
5.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            。
6.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7.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摩尔根确立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理论。(  )
(2)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所以该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3)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发现F2中白眼果蝇全部是雄性的。(  )
(4)果蝇杂交实验中,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  )
(5)黑腹果蝇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WXW、XWY。(  )
(6)果蝇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但含有多个基因。(  )
探讨 分析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根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什么?
(2)果蝇关于眼色(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总共有几种?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雌雄果蝇交配的方式有几种?
(3)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还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吗?为什么?
(4)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白眼,另一方为红眼,杂交后F1中雄果蝇均为白眼,雌果蝇均为红眼,请回答:
①写出上述过程的遗传图解。
②若让F1中的雌雄果蝇交配,F2的表型和比例是怎样的?
X、Y染色体的区段
(1)X、Y染色体含同源区段,如图中A、C段;非同源区段(仅X或Y染色体独有区段),如图中B和D段。
(2)用野生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果蝇的表型为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可排除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图示如下:
1.(2024·淮安高一月考)在摩尔根所做的野生型果蝇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结果是(  )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2.(多选)(2024·灌云一中高一月考)摩尔根将野生型(红眼)雌果蝇与白眼突变体雄果蝇进行杂交,F1均为红眼,F1雌雄交配,在F2中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2∶1∶1。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可以确定红眼为显性性状
B.根据F2表型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
C.摩尔根将白眼雄果蝇与F1测交,其结果为红眼雌性∶白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1∶1∶1∶1,根据该结果可以验证他的假设
D.该实验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知识点(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方式的种类
(3)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2.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实例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3)其他伴性遗传病实例
3.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遗传给儿子。(  )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世代遗传的特点。(  )
(5)某女孩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其母亲色觉正常,则该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父亲。(  )
(6)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等。(  )
探讨一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下图是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用b表示,图中阴影表示患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4、6、13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
(2)14号成员的致病基因是由第Ⅰ代中的    号传递来的。
(3)据图可知,该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
探讨二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如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Ⅱ2、Ⅱ4、Ⅳ1的基因型依次是什么?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原因是什么?
(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吗?为什么?
(4)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有何特点?
探讨三 分析伴性遗传的应用实例,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如果一对夫妇中丈夫正常而妻子患红绿色盲,那么对于生育孩子医生应该给出什么建议?原因是什么?
4.如果一对夫妇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而妻子正常,那么对于生育孩子医生应该给出什么建议?原因是什么?
5.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鸡羽毛的芦花与非芦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其子代在早期时,就能根据羽毛来区分鸡的雌雄吗?
(2)现在有一只基因型未知的芦花雄鸡,如何确定它的基因型?
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1.如图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红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的(  )
A.甲的2号,乙的2号和4号
B.甲的4号,乙的2号和4号
C.甲的2号,乙的1号和4号
D.甲的4号,乙的1号和4号
2.(多选)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基因的位置,正确的是(  )
A.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B.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
C.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Ⅰ上
D.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
(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            。后来,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2)某种遗传病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具有该病的男性和正常女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的发病情况分别是怎样的?
(3)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相关的基因型有哪些?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吗?请设计一组实验说明。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 易培养  繁殖快  遗传操作  四对  决定性别
X  Y  XX  XY
2.(1)显性 (2)分离 (3)性别 
3.(1)X染色体 (2) XWXW  XwY  XW  Xw  Y XW Y 
5.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6.线性 
7.(1)√ (2)× (3)√ (4)√
(5)× 提示:黑腹果蝇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XWXw、XWY。
(6)× 提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2个DNA分子。
互动探究
(1)提示:遵循。因为F1全部为红眼,F2中红眼和白眼的个体数量比为3∶1。
(2)提示:5种;6种。
(3)提示:不能,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遗传图解为:
与实验现象不符。
(4)①提示:
②提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1∶1。
学以致用
1.B A项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但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B项能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最早出现的实验现象,B符合题意;C项属于测交实验,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D项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这是在摩尔根利用测交实验验证假说中出现的,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不符合题意。
2.BC 根据F1的表型,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F2表现出果蝇眼色与性别相关,根据结果只能推断出眼色基因不在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要推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还需要其他证据,还有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错误;若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也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C错误;摩尔根实验结果只证实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1)决定性别 (2) 同型  异型  两栖类  鱼类
昆虫  异型  同型 (3) 蜜蜂、胡蜂和蚂蚁
乌龟  雄性  雌性  常
2.(1) 连锁  X  隐性  Xb  XB  红绿色盲  等位  Xb  XB ⑩XBXb  XbY  携带者
色盲患者  全部是红绿色盲  XBXb  Xb
XBXb  XbY  正常  携带色盲基因  正常
色盲患者
(2) 多于  交叉遗传  致病  母亲  女儿
父亲  儿子
(3)凝血功能障碍 促凝因子 磷
3.(1)× 提示:有些生物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
(2)√
(3)× 提示: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时才是红绿色盲患者。
(4)× 提示: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5)× 提示:也可能来自其母亲。
(6)× 提示:具有连续遗传现象,且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互动探究
1.(1)XbY、XBXb、XBXb或XBXB (2)1 (3)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2.(1)提示:Ⅱ2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Ⅳ1的基因型为XbXb。
(2)提示: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而又一定遗传给女儿。
(3)提示:有关。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而女性有2条。
(4)提示: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具有世代连续性;③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3.提示:应该生女孩;因为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红绿色盲,而女孩均表现正常。
4.提示:应该生男孩;因为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正常,而女孩均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
5.(1)提示:ZBW×ZbZb→ZBZb、ZbW,后代雄性全为芦花,雌性全为非芦花。
(2)提示:让该芦花雄鸡与多只非芦花雌鸡杂交,若后代都为芦花鸡,则其基因型为ZBZB;若后代中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则其基因型为ZBZb。
学以致用
1.B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家系中,7号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即6号,而3号个体正常,因此,7号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4号个体。乙家系中,7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5号和6号,5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2号,6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4号。
2.ACD 用B、b表示相关的基因。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B、XBYb或XBYB,后代的表型中雌性为隐性(XbXb)、雄性为显性(XbYB)或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b)或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也为显性(XbYB)。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则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后代的表型为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
【过程评价·勤检测】
思维启迪
(1)X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线性
(2)提示:男孩都正常,女孩都是患者。
(3)提示:共七种: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有关联;如基因型为XaXa与XAYa的两人婚配后,后代中女性都表现为显性性状,男性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7 / 7(共89张PPT)
第四节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学 聚
焦 1.阐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3.分析并归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 摩尔根选择黑腹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 实验现象
(1)F1全为红眼,红眼是 性状。
(2)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 定律,红眼和白眼受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
相关联。
(4)测交结果符合孟德尔测交实验的比例。
显性 
分离 

别 
3. 实验假设和解释
(1)假设:白眼基因(用w表示)、红眼基因(用W表示)位
于 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解释
X染色体 
   雄配子 雌配子    
XW XWXW(红眼雌性) XWY(红眼雄性)
Xw XWXw(红眼雌性) XwY(白眼雄性)
XW
Y
4. 验证假设
(1)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交配
6.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7.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线
性 
(1)摩尔根确立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理论。 ( √ )
(2)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所以该基因
在遗传中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 )

×
(3)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发现F2中白眼果蝇
全部是雄性的。 ( √ )
(4)果蝇杂交实验中,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 ( √ )
(5)黑腹果蝇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WXW、XWY。
( × )
提示:黑腹果蝇中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XWXw、XWY。


×
(6)果蝇的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
DNA分子,但含有多个基因。 ( × )
提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2个DNA分子。
×
探讨 分析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根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
律?为什么?
提示:遵循。因为F1全部为红眼,F2中红眼和白眼的个体数量比
为3∶1。
(2)果蝇关于眼色(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总共有几种?从基因型
的角度分析,雌雄果蝇交配的方式有几种?
提示:5种;6种。
(3)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还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
杂交实验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遗传图解为:
与实验现象不符。
(4)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白眼,另一方为红眼,
杂交后F1中雄果蝇均为白眼,雌果蝇均为红眼,请回答:
①写出上述过程的遗传图解。
提示:
②若让F1中的雌雄果蝇交配,F2的表型和比例是怎样的?
提示:红眼雌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1∶1∶1∶1。
X、Y染色体的区段
(1)X、Y染色体含同源区段,如图中A、C段;非同源区段(仅X或
Y染色体独有区段),如图中B和D段。
(2)用野生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果蝇的表型为雌性
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可排除眼色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
同源区段上,图示如下:
1. (2024·淮安高一月考)在摩尔根所做的野生型果蝇与白眼突变体
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
验结果是(  )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
1∶1
B. 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
为雌性
解析: A项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但不能判断白
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B项能说明这一对性状的
遗传与性别有关,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这是在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最早出现的实验现象,B符合题意;C项属
于测交实验,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不符合题意;
D项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这是在摩尔根利
用测交实验验证假说中出现的,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的实验结果,D不符合题意。
2. (多选)(2024·灌云一中高一月考)摩尔根将野生型(红眼)雌
果蝇与白眼突变体雄果蝇进行杂交,F1均为红眼,F1雌雄交配,在
F2中红眼雌性∶红眼雄性∶白眼雄性=2∶1∶1。下列相关说法错
误的是(  )
A. 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可以确定红眼
为显性性状
B. 根据F2表型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
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
C. 摩尔根将白眼雄果蝇与F1测交,其结果为红眼雌性∶白眼雌性∶
红眼雄性∶白眼雄性=1∶1∶1∶1,根据该结果可以验证他的假设
D. 该实验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析: 根据F1的表型,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F2表现
出果蝇眼色与性别相关,根据结果只能推断出眼色基因不在常染色
体和Y染色体上,要推断出“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
区段,Y染色体没有其等位基因”还需要其他证据,还有可能位于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错误;若控制眼色基因在常染色体或
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也会出现上述实验结果,C错误;摩尔根
实验结果只证实了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
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知识点(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 性别决定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方式的种类
(3)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2.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实例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3)其他伴性遗传病实例
3.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无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
性别决定有关。 ( × )
提示:有些生物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
色体上有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
(2)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遗传给女儿;Y染色体来自父亲,
遗传给儿子。 ( √ )
×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
患者。 ( × )
提示: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时才是红绿
色盲患者。
×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世代遗传的特点。 ( × )
提示: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5)某女孩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其母亲色觉正常,则该红绿
色盲基因一定来自其父亲。 ( × )
提示:也可能来自其母亲。
×
×
(6)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男女患病比例基
本相等。 ( × )
提示:具有连续遗传现象,且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
探讨一 分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理解能力
1. 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致
病基因用b表示,图中阴影表示患者),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4、6、13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2)14号成员的致病基因是由第Ⅰ代中的 号传递来的。
(3)据图可知,该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


XbY、XBXb、
XBXb或XBXB 
1 
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
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
儿 
探讨二 分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2. 如图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请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家族中Ⅱ2、Ⅱ4、Ⅳ1的基因型依次是什么?
提示:Ⅱ2的基因型为XBY;Ⅱ4的基因型为XBXb;Ⅳ1的基因型
为XbXb。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原因是什么?
提示:男性的X染色体遗传自母亲,而又一定遗传给女儿。
(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吗?为什么?
提示:有关。男性只有1条X染色体,而女性有2条。
(4)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有何特点?
提示: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具有世代连续性;③男
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探讨三 分析伴性遗传的应用实例,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如果一对夫妇中丈夫正常而妻子患红绿色盲,那么对于生育孩子医
生应该给出什么建议?原因是什么?
提示:应该生女孩;因为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患红绿色盲,而女孩均
表现正常。
4. 如果一对夫妇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而妻子正常,那么对于生
育孩子医生应该给出什么建议?原因是什么?
提示:应该生男孩;因为该夫妇所生男孩均正常,而女孩均患抗维
生素D佝偻病。
5. 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鸡羽毛的芦花与非芦花是一
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回
答下列问题。
(1)你能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其子代在早期时,就能根据羽毛
来区分鸡的雌雄吗?
提示:ZBW×ZbZb→ZBZb、ZbW,后代雄性全为芦花,雌性
全为非芦花。
(2)现在有一只基因型未知的芦花雄鸡,如何确定它的基因型?
提示:让该芦花雄鸡与多只非芦花雌鸡杂交,若后代都为芦
花鸡,则其基因型为ZBZB;若后代中有芦花鸡和非芦花鸡,
则其基因型为ZBZb。
伴Y染色体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
为患者,女性全正常,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2)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
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1. 如图是两个有关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红
绿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Ⅰ代中的(  )
A. 甲的2号,乙的2号和4号
B. 甲的4号,乙的2号和4号
C. 甲的2号,乙的1号和4号
D. 甲的4号,乙的1号和4号
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家系中,7号的红
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即6号,而3号个体正常,因此,7号
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4号个体。乙家系中,7号的红绿色盲基因
来自5号和6号,5号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2号,6号的红绿色盲基因
来自4号。
2. (多选)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
变。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基因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B.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
段Ⅱ2上
C.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
段Ⅰ上
D.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
段Ⅱ2上
解析: 用B、b表示相关的基因。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
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B、
XBYb或XBYB,后代的表型中雌性为隐性(XbXb)、雄性为显性
(XbYB)或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b)或雌性为
显性(XBXb)、雄性也为显性(XbYB)。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
上,则隐性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显性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XBY,后代的表型为雌性为显性(XBXb)、雄性为隐性(XbY)。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
于 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 。后来,摩尔根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排列。
(2)某种遗传病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具有该病
的男性和正常女性婚配,后代男孩、女孩的发病情况分别是怎
样的?
提示:男孩都正常,女孩都是患者。
X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线性 
(3)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相关的
基因型有哪些?这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联吗?请设计一组
实验说明。
提示:共七种:XAXA、XAXa、XaXa、XAYA、XAYa、XaYA、
XaYa;有关联;如基因型为XaXa与XAYa的两人婚配后,后代中
女性都表现为显性性状,男性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教师备用栏目】
1. 摩尔根利用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获得F1,F1相互交配
获得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1中的雌果蝇和雄果蝇均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B. F2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C. F2中只有雄果蝇能出现白眼性状
D. F2的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3雄果蝇中白眼占
解析: 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为B、b,摩尔根利用纯合红眼
雌果蝇(XBXB)和白眼雄果蝇(XbY)杂交获得F1,F1中的雌果蝇
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均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A
正确;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
B正确;F2中只有雄果蝇能出现白眼性状,雌果蝇都是红眼,C正
确;F2的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 XBXB和 XBXb,红眼雄
果蝇基因型为XBY,相互交配,F3雄果蝇中白眼占 ,D错误。
2. (2024·涟水一中高一月考)下列关于伴性遗传(不考虑变异)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
B. 含有X染色体的配子可能是雄配子或雌配子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的儿女皆患该病
D. 血友病A通常表现为隔代遗传
解析: 性染色体决定了生物的性别,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遗传总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
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故含有X染色体的
配子可能是雄配子或雌配子,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和母亲皆患该病,男性患者的
儿子可能正常,C错误;血友病A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
表现为隔代遗传,D正确。
3. (2024·南京高一月考)下列哪项是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
都具有的特征(  )
A. 隔代交叉遗传
B. 患者家系世代连续
C. 男性和女性患病概率一样
D.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世代相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综上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致病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
4. 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白
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
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
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填“遵循”或
“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由是

遵循 
F2中红眼和白眼的
数量比是3∶1 
解析:据题意可知,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即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3∶1,说明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
假设(假设1),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
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该测交方案应该是让F1中
的 果蝇与F2中的 果蝇交配。
红眼雌 
白眼雄 
解析: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W、w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XWXW、XwY,F1的基因型为XWXw、XWY,若用测交(F1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交配)方案检测基因确实仅在X染色体上,应该选择让F1中的红眼雌果蝇(XWXw)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XwY)杂交。
(3)根据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
因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
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哪种假设成立
(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杂交方
案:选用
为亲本进行杂交。预期结果与结论:如果F1
,则假设1成立;如果F1
,则假设2成立。
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 
雌果蝇全是红
眼、雄果蝇全是白眼 
雌雄果蝇全
是红眼 
解析:判断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常用雌隐雄显(纯合子),因此选用测交所得的白眼雌果蝇(XwXw)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XWY或XWYW)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雌果蝇全是红眼、雄果蝇全是白眼,说明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WY,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即假设1成立;如果F1雌雄果蝇全是红眼,说明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WYW,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即假设2成立。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是显性,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现用一对果蝇杂交,一方为红眼,另一方为白眼,杂交后F1
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眼色相同,
那么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A. XRXR×XrY B. XrXr×XRY
C. XRXr×XrY D. XRXr×XR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题意,F1中雄果蝇与亲代雌果蝇眼色相同,因此,
亲代雌果蝇一定为纯合体,由此排除C和D项;若选A项,则子代
雌果蝇与亲代雄果蝇的眼色会不同。因此,只有当雌性亲代为隐性
个体,雄性亲代为显性个体时,才符合题中条件,即XrXr×XR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摩尔根通过实验研究基因的传递情况,能够验证白眼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结果是(  )
A. 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B. 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为雄性
C. 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红眼
全部为雌性
D. F1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白眼个体中
雌雄比例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亲本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雌雄果蝇全为红
眼,能说明果蝇眼色性状中红眼为显性性状,并不能证明眼色基因
的位置,A错误;F1红眼雌雄果蝇交配,F2红眼∶白眼=3∶1,且
白眼全为雄性,可以说明果蝇眼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
律,并且与性别相关,但无法确定眼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B
错误;当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而Y染色体不含其等位基因时,
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雌性全为红眼,雄
性全为白眼的现象,可以验证摩尔根的假说,C正确;如果眼色基
因仅位于X染色体,F1的红眼雌果蝇与F2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白
眼将全为雄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
误的是(  )
A. 果蝇的眼色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 豆杂交实验一样,都采用了
演绎和推理的方法
C. 摩尔根所作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 只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wY
D. 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有XWXW
解析: 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和XWXw,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摩尔根在证明果蝇的白眼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之后,又发现了果
蝇体色的黄色等突变性状。他发现果蝇的体色灰色(A)对黄色
(a)为显性,之后开展了一组果蝇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群体的性别比例为1∶1,因为含X和Y的配子比例为1∶1
B. 该对等位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 判断B项是否正确可设计一次杂交实验,亲本为黄色雌性和灰
色雄性
D. 图示亲本中,灰色果蝇为杂合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该群体的性别比例为1∶1,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
子中含X和Y的比例为1∶1,而不是群体中的X和Y配子比,含X的
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
以群体中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A错误;当亲本基因型为
XAXa和XaY,则F1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Y∶XaXa∶XaY=
1∶1∶1∶1,B正确;通过正反交可以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性染色
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当正反交结果一致时,则位于常染色体上,
当正反交结果不一致时,则位于X染色体上或X与Y染色体的同源
区段上,C正确;无论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亲本灰色果
蝇都为杂合子,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知识点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5.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性别决定的方式只有XY型和ZW型两种
B. 哺乳类、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
C. 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会随着性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生物的性别通过性染色体决定的方式有XY型和ZW型,
另外还有染色体倍数决定、环境条件决定、基因决定等,A错误;
哺乳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但两栖类和昆虫的性别决定方
式不都是XY型,B错误;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只能在男性中表现出来,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2024·阜宁一中高一月考)一男孩患红绿色盲,其家族中均无红
绿色盲患者。该男孩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是(  )
A. 祖父→父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母→父亲→男孩 D. 外祖父→母亲→男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患红绿色盲男
孩,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Y染色体只能来自其父系家族,由其
祖父传给父亲,由父亲传给自身,X染色体来源于母系家族,因此
该男孩红绿色盲基因不能来自父亲,A、C不符合题意;该患红绿
色盲男孩X染色体来源于母系家族,由其外祖父或外祖母通过该男
孩的母亲提供,已知其家族中均无红绿色盲患者,外祖父色觉正
常,因此该男孩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外祖母,即外祖母是红绿
色盲基因的携带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2024·高邮一中高一月考)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
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下列关于这种疾病的分析正确
的是(  )
A.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 男性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 女性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 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设相关基因用D、d表示,男性患者(XDY)与女性患者
(XDX-)结婚,其女儿基因型为XDX-,都是患者,A错误;男性
患者(XDY)与正常女子(XdXd)结婚,其儿子(XdY)都正常,
但女儿(XDXd)都患病,B错误;女性患者(XDX-)与正常男子
(XdY)结婚,其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X-Xd,儿子的基因型为
XDY、X-Y,儿子女儿均有可能患病,C错误;患者的正常儿子的
基因型为XdY,正常女儿的基因型为XdXd,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
带其父母传递的致病基因(XD),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2024·淮安高一月考)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
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C. 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
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D. 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基因控制
的,则患者全为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A正确;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位于X染色
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B正
确;非同源区段Ⅰ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
(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患病率高于男性(显性纯合子),C错
误;若某疾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全为
男性,表现为限雄遗传,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 (多选)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 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B. 6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 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 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分析系谱图可知,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其红绿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A错误;图中6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个体,而4号个体的红绿色盲基因来自1号个体,B正确;图中1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错误;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1/4,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2024·仪征一中高一月考)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
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现有一女性患者与一不
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女性患病率为50%。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A. 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是XAXa
B. 正常男性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C. 该女性患者的母亲一定是患者
D. 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现有一女性患者(XAX-)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
(XaY)结婚。①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
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Y(儿子正常),后代女性
患病率为100%,与题意不符;②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
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Xa(女
儿正常)、XAY(儿子正常)、XaY(儿子正常),后代女性患
病率为50%,与题意相符,因此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人群中男性的基因型及表型为XAY(视力正常)、XaY(视力正常),可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患病,B正确;该女性患者(XAXa)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如果XA来自父亲,双亲的基因型可以是XaXa、XAY,表型都正常,C错误;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1∶1,且男性全正常,但女性中存在患病和正常的,因此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多选)(2024·金湖一中高一月考)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
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表型均为灰身直
毛的果蝇杂交,F1的表型及比例如图所示(不考虑X、Y染色体同
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 考虑两对相对性状,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4
C. 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若F1分叉毛与直毛果蝇随机交配所得分叉毛子代均为雄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根据F1的雌雄个体中,灰身∶黑身均为3∶1,说明灰
身对黑身为显性,且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
错误;根据F1雌果蝇均为直毛,雄性个体中直毛∶分叉毛=
1∶1,说明直毛对分叉毛为显性,且性状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因此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用A和a表示控
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用F和f表示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则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XFXf、AaXF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XFXF∶XFXf∶XFY∶XfY=1∶1∶1∶1,可见,F1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1/2(AA+aa)×1/2XFXF=1/4,B正确;直毛和分叉毛这一相对性状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F1分叉
毛果蝇的基因型为XfY,直毛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FXF、1/2XFXf,
它们随机交配所得分叉毛子代的基因型为XfXf、XfY,其中XfXf为雌
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 (多选)(2024·宝应一中高一期中)如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Ⅲ3的基因型是XbY,Ⅲ2基因型一定是XBXb
B.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C. 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Ⅰ3或Ⅰ4
D. 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为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红绿色盲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图中Ⅲ3的基因型是XbY,Ⅱ1基因型为XBY,Ⅱ2的父亲Ⅰ4基因型
为XbY,因此Ⅱ2基因型为XBXb,故Ⅲ2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
XBXB,A错误;Ⅱ1基因型为XBY,Ⅱ2基因型为XBXb,他们再
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B错误;Ⅲ3的色盲基因来自
Ⅱ2,而Ⅱ2的色盲基因又来自Ⅰ4,C错误;Ⅲ1基因型为XBY,Ⅲ2
基因型及概率是1/2XBXb或1/2XBXB,故Ⅳ1携带色盲基因的概
率为1/2×1/2=1/4,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2024·连云港高一期中)果蝇的眼色有紫色、红色、白色三种,
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
上。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
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研究小组以4个纯系果蝇为亲
本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
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果蝇具有
(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常被作为遗传学实验的材
料。根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等位基因B、b位于 染色体
上,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
定律。
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体型小,易饲养和管
理 
X 
(基
因)自由组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果蝇作为遗传学上的实验材料具备的优点包括:体型小,易饲养和管理;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只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和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又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控制果蝇眼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
有 种。
解析:果蝇在基因a纯合时表现为白眼,同时具有基因A、B时表现为紫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为红眼,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故果蝇群体中红眼个体基因型最多有4种(AAXbXb、AAXbY、AaXbXb、AaXbY)。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实验一中,F1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实验二中F1
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 。
解析:实验一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紫眼雄性杂交,F1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是AaXBXb(雌性紫眼)、AaXbY(雄性红眼)。实验二中纯合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都是紫眼,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1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AaXbY 
AaXBXb和AaXB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让实验二中F1雌雄果蝇交配产生F2,F2中紫眼果蝇随机交配
产生F3,则F3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 (分数表
示)。在生产实践中,若通过子代性状判定性别,则亲本果
蝇的基因型特点为 (使用同型
/异型,显性/隐性等词描述)。
1/9 
同型隐性纯合、异型显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实验二中F1紫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2,F2中雌性紫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2∶1∶2∶1,产生配子A∶a=2∶1,XB∶Xb=3∶1,F2雄性紫眼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Y∶AaXBY=1∶2,产生配子A∶a=2∶1,XB∶Y=1∶1,F2中紫眼果蝇随机交配产生F3,则F3中A_的概率为2/3×2/3+1/3×2/3×2=8/9,XbY的概率为1/4×1/2=1/8,故F3中出现红眼果蝇的概率为8/9×1/8=1/9。在生产实践中,若通过子代性状判定性别,则亲本果蝇的基因型特点为同型隐性纯合、异型显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