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范进中举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 》第 回,作者是 朝的 。他写的这部书是 体的长篇讽刺小说,共 回,主要描写 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揭露 的腐朽。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避讳( ) 锭子( ) 腆着( ) 相公( )
解元( ) 亲家( ) 带挈( ) 星宿( )
wǎn( )发 jiǎo( )幸 桑zǐ( ) 作yī(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吩咐 盘缠 今非昔比 狗血喷头 平头百姓
B.簇拥 攀谈 果不奇然 不由分说 尖嘴猴腮
C.踱步 商酌 喜从天降 仅具贺仪 鬼迷心窍
D.见教 兀自 不省人世 久仰大名 万贯家私
4.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屠户把银子__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了回去,往腰里______,口里说道……
A.放 伸 收 装 B.捏 舒 伸 装
C.攥 收 伸 放 D.攥 舒 缩 揣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在称谓方式上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
B.“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C.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D.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
6.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 )
(2)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3)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4)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里,
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
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⑤可以肯定的是,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 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 D.③①⑤②④
8.对下面各句表现的人物性格有误的一项是(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表明胡氏对丈夫病情的关心和考虑怎样治病的心理。
B.“当下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提两只鸡来的”。这几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几时才得好?’”这句表现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心理。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见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来骂。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9.请给以上两个文段各拟一个简洁精练的小标题。
文段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两段文字在刻面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1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胡屠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12.联系全文和社会背景,分析文中“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这一细节的作用。
1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请从选文中找出两点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文城市的基本理念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人的精神凝聚、审美培育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行动指南。
中国式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是值得认真面对并加以格外珍视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着很多非常优秀的城市人文类型故事。所以,中国的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在新的前行中,在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还会有更多来自“他者”的鲜活元素加入。这是我们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一个关键点。
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最关键的事情,是如何将人文城市理念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要怎样结合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寻找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进而将这一体系推进到实践中去,成为指导中国城市更好发展、营造更被普通民众认可和乐于安居的新家园的指导性原则。
如果我们能够将已经比较成熟的大量有关人文城市的理论,继续分解为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的中国化的对应研究,可能还会催生相当丰富的新成果。中国的很多城市设计、规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文化阙如问题,一些城市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城市面目一味趋洋、仿古、求奇,文脉模糊,文化识别性缺失。一些城市的发展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过分注重城市外貌的宏伟壮观却忽略了人们的真实生活需求等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观念在做支撑的呢?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合理解释。
我们希望在整理和总结中国当代的城市发展经验和实践得失中,能够逐步形成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但是建立这一理论体系的前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吸取他人的教训。我们将“人文”的概念应用于对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在这一评价视域中,将以城市文化的发展质量标准和人文尺度,以及城市的人文发展状况的角度,去评价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
(陈宇飞《人文城市理念的中国化实践初探》)
材料二:
自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以来,我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是什么关系?这次演讲,我主要从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的关系切入,希望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认知人民城市的理论内涵、更加准确地把握人民城市的历史发展规律、更加深刻地了解建设人民城市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继而为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人民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提出,最早见于 2015 年12 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这次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此前,关于城市建设的目的,常用的表述是“以人为本”。但由于“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可以指现实中的任何个体、阶层或群体,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不容易确定到底“以哪个人、哪个阶层或群体为本”。而把“以人为本”深化为“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城市建设一定是人民至上,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某些个人或少数团体。可以说,人民城市申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本质在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人文城市”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提出在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新型城市”的概念,并具体分为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三类。其中人文城市主要针对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冲击,如把历史建筑、文化遗产、旧城老城等“一拆了之”。新型城市既是对城市粗放型建设发展的有力矫正,也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出场做了必要的铺垫。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文城市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我国新型城市主要形态之一的人文城市,梯次推进、普遍发展,为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参照。人文城市直接关乎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等根本性和深层次问题,因此也就成为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尺度。如果把人民城市比作一首诗,那么人文城市就是诗眼。深入研究和总结人文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以为正确认识、客观评估、积极引领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一把钥匙。人文城市作为城市文化本质发育最好,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发展最为协调平衡的新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着凝神铸魂、文化赋能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刘士林《人文城市是人民城市的理想形态——刘士林在湖南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猛追湾片区地处成都市成华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该市非常繁华的工业片区,拥有丰厚的工业文化积淀。然而,随着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整个片区从建筑到景观都破损严重,出现交通拥挤、公共空间狭小、年轻人逃离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18 年,成都市成华区启动实施猛追湾城市更新项目,对交通进行重新规划、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梳理,保留沿河具有片区记忆的商家并进行软硬件提升,将滨河路,望平街等街区进行有机更新,实现文化印记的新潮表达,采取“修旧如旧”手法保留了沿河剃头铺子和古戏园,老街区释放了“新活力”,将原本单一的川剧、茶坊一条街改造为业态丰富的滨河商业街区,在保留文化元素基础上推动“空间+服务+配套”一体化更新升级,让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能在城市更新空间里找到自己的小天地,让市民和游客在这里能慢下脚步、静下心来。
(王晓霞《让“猛追”的脚步更加优雅——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片区“变形记”》)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读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实践的关键点,是在中国传统人文观念和涵盖范围中加入来自“他者”的现代鲜活元素。
B.中国一些城市的新建设缺乏人文意味和文化魅力,对此现象应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出导致该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
C.从城市人文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评价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状况,是“人文”这一概念用于此类评价的一种体现。
D.“人文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的时间早于“人民城市”,但二者都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城市发展观。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人文城市理念的构成、内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中国化转换,建立中国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中国城市就会更好发展。
B.我们能够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理论体系,前提是我们借鉴了世界其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并吸取了它们的教训。
C.由于“以人为本”中“人”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对“人”和城市建设目的的定位都不容易精准地确定。
D.新型城市一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凝神铸魂、文化赋能等方面作用,它就能成为城市文化本质发育最好的人文城市。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列举中国一些城市在设计规划、发展重点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了读者对拥有人文城市理念的必要性的认识。
B.材料一主要围绕人文城市理念中国化这一核心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C.材料二第一段提出问题,同时说明演讲的切入点和目的,这有助于让听众了解演讲的意图和大体思路,进而引发听众思考。
D.材料二对“人民城市”与“人文城市”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处等都作了言之有据的交代,体现了演讲者严谨的态度。
17.材料二最后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如何做到语言表达既形象又严密?请简要说明。
18.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片区的“变形”,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城市理念?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惇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复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惇,下令来日进兵。
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操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前面,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斜刺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19.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本文中曹操的形象和你在历史上学的曹操一致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去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儒林外史》,三,清,吴敬梓,章回,五十五,封建知识分子,科举制度。2.huì dìng tiǎn xiàng jiè qìng qiè xiù 绾 侥 梓 揖 3.A 4.D 5.C 6.(1)比喻 (2)夸张 (3)对比、比喻 (4)反复、夸张 7.D 8.A 9.老丈人血喷亲女婿 胡屠户讨好范举人
10.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11.胡屠夫是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
12.刻画了邻居嫌贫爱富、前倨后恭、阿谀奉承的性格特征;揭示了范进悲剧命运产生的社会原因。
13.如范进考试前去借钱,“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夫扯衣服的细节,与中举前的痛骂判若两人,一个无耻、势利的小人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蕴含了鲜明的讽刺意味。
14、A 15、C 16、B
17、①把人民城市比作诗,把人文城市比作诗眼,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②运用类比,揭示人文城市从属于人民城市的关系,表达既形象又严密。
18.①保留并改造具有片区记忆的商家、文化印记的街区,体现了对文化识别性的注重,以文化发展为核心的人文城市理念。
②推动“空间+服务+配套”一体化更新升级,为不同人群创造活动空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满足群众真实生活需求的人文城市理念。
19.概括地说,一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
20.杨修:才智敏捷,聪明过人,而又自仗才高,放任不羁;曹操:奸诈忌才,阴险狠毒,刚愎自用。
21.不一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不等同的。
22.一方面由于杨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利害得失,任意为之。另一方面是由于曹操的嫉贤妒能,阴险奸诈。
23.主要有两点:A、让事实说话。作者对曹、杨的性格特点不是通过评论来表现,而是用一件又一件的事实来反映的。每件事同时表现了曹、杨两个人物,生动形象。B、在记叙的顺序上,本文很好地运用了插叙,比顺叙更引人入胜,曲折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