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天时不如地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2学情分析
预备年级上学期没有文言文,这篇是比较长,有比较难,类似于议论文。所以要突出字词。
区里提倡阅读领航,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所以以学生小组学习为主。第一课时重在字词以及文脉梳理。第二课时以写法为主。
3重点难点
学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
1、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你来推测孟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二、出示目标。
掌握基本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三、自读课文,疏通字词。
1、小组内自读、互读课文。
2、发放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单字词部分。
四、小组交流任务单字词部分。
让每一小组负责讲解自己段落的字词,并回答其他小组提问。
五、再读课文,翻译句子,梳理文脉。
1、让学生结合字词,口头翻译句子。
2、让学生找出段落核心句,完成任务单文脉部分。
3、让学生分析核心句之间的关系。
六、当堂检测。
出示字词句等题目,让学生口头完成。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分层作业基础题。
天时不如地利任务单
字词部分
第一段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及解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及解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及解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及解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脉部分
1、重点句子翻译(口头)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文脉梳理
(论点)第一段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第四段核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时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学生。
二、出示目标。
学习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
三、分析第二段的逻辑关系。
1、让学生背诵本段。
2、提问:天时不如地利的依据是什么?
3、如果取得胜利呢?得出来的结论会是什么?
4、由此你有什么启示?
四、小组交流完成任务单上的逻辑部分。
让学生完成任务单:地利不如人和的推论过程。
五、对比分析,深入思考写作方法及用意,完成任务单写法部分。
1、影响战争的因素比较孙子和孟子的观点的不同。
2、提问:孙子并没有说三者有递进关系,
3、孟子为了突出递进关系,用了哪些方法?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六、再读课文,体会递进及排比的效果。
1、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分析递进、排比的表达效果。
七、当堂检测。
让学生用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的学习收获。
八、作业。
1、默写全文。
2、分层作业提高部分。
3、仿写一段话
用到递进及排比。
(不)应该有月考
任务单
逻辑部分
第三段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根据能推出论点吗?(如果不委而去之,结果会怎样,结论还成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部分
1、孟子认为影响战争的因素有(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其中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认为影响战争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谁的观点?
4、孟子突出人和的目的是什么?
5、为了突出人和,他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又有什么效果?(从修辞和写法两个角度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材料《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兵学圣典”。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