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C
9
A
B
B
C
A
1.风能、太阳能和核聚变能都是清洁能源,因此“清洁无污染”是三者共有的特点。但风能、电能发电
受天气和昼夜影响不稳定,而“人造太阳”可在受控条件下持续稳定地释放能量,实现全天候、高密度的能
源输出,因此“能量较稳定”是其显著优势。C、D两项明显错误,核聚变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科学工程之
一,涉及高温、强磁场、材料科学等多个尖端领域,技术门槛极高。相比之下,风能和太阳能的技术已相对
成熟,门槛较低。
2.EA$T是实验装置,其目标是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而非满足当前能源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不是
其选址的考虑因素,A错。核聚变的原料(如氘、氘、锂)并不需要在装置所在地开采。氘可从海水中提取,
锂资源主要分布在特定矿区,合肥并非此类资源富集区,B错。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机构,在等离子体物理、核科学、超导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
长期积累。EAST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建设,依托于本地强大的科研团队和协作网络,便于人才聚集、技术攻关
和国际合作,C对。虽然大型装置需要一定空间,但EAST建在科研园区内,对地形要求并不像航天发射场或大
型风电场那样依赖广阔平坦的自然地形。合肥地处江准丘陵,地形并非特别开阔,且“地形平坦”不是此类
高技术实验室选址的决定性因素,D错。
3.能源安全的核心是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自主可控性,特别是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避免
受制于资源分布和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大量依赖进口,且资
源分布不均。而“人造太阳”使用的核聚变燃料一一氘可从海水中提取,氚可通过锂再生,原料在地球上极
为丰富且分布广泛。一旦技术成熟,我国可利用本土资源实现大规模、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从根本上减少对
特定地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自给率和战略安全,A对。虽然“人造太阳”具备持续稳定供电的潜力,
这是其技术优势,但“支撑高耗能产业发展”更多属于经济层面或产业政策影响,而非“能源安全”的核心
内涵。能源安全更关注“有没有”“稳不稳”“能不能自主”,而非“用在哪里”,B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属于生态环境效益,虽然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重要,但不直接等同于“能源安全”。能
源安全侧重供应保障,环保是附加优势,C错。D选项属于经济带动效应,是技术进步的衍生价值,而非对“能
源安全”的直接影响,D错。综上,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最核心的影响是实现能源来源的本土化、广泛
化和自主化,故正确答案为A。
4、9月上旬地球公转在A、B所示位置,月全食时日、地、月在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
B正确。
5、北京时间9月8日02:00,180°经线对应9月8日6:00,全球在9月8日的占比24分之6,即1/4,
9月7日占3/4,A错。伦敦地方时为18:00(9月7日),为傍晚,非正午,B错。阿根廷(60°W)时间为9
月7日14:00,太阳位于西北天空,日影应朝东南,C正确。拍摄时间为凌晨2:00,夜间无日光,不存在“日
影”,D错。
6、根据满月时,月亮偏东升偏西落,与白天太阳方位类似,子夜时正南,凌晨02:00拍摄红月亮,此
时月亮应在西南方位靠近南方,机位应在偏北侧。
7、C选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较大。
8、台风的能量来源于暖海水蒸发释放的潜热。南海北部在夏秋季节海面温度普遍高于26.5°C(台风维
持的临界温度),可达28-30°C,且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高温高湿的海洋表面持续为台风提供能量,
是其能生成、维持或增强强度的根本条件,A对。海底地形对台风强度影响极小,B错。副热带高压可以影响
台风路径,但其稳定性并不是直接影响台风强度的主要因素。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范
围有限,且主要影响陆地近地面气温,无法显著加热广阔海洋。
9、①遥感(RS)一一用于实时监测:③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一为减灾预案提供依据。D对。
10、修剪后的草本植物覆盖于梅树周围,经微生物分解后转化为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B项错误,覆盖
第1页共3页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5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恶卡
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1月2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俗称“人
造太阳”)在安徽合肥成功实现了1066秒的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果打破此前的
世界记录。“人造太阳”通过模仿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将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聚变成氨,释
放出巨大能量,且产物无污染、原料来源广泛(氘可从海水中提取,氚可通过锂元素制备)。
图1示意实验室里的EAST装置,据此完成1一3小题。
店
EAT全克
图1
1.与风能、太阳能相比,“人造太阳”能源的显著优势是()
A.清洁无污染
B.能量较稳定
C.开发成本低
D.技术门槛低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5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2.EAST装置选择在合肥建设布局,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广阔
B.矿产资源丰富
C.科研协作条件好
D.地形平坦开阔
3.未来“人造太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资源地域限制,有望实现能源自主供应
B.提供稳定能源供应,支撑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D.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2025年9月7日夜间至8日凌晨,一场备受瞩目的月全食在夜空上演,我国大部分地区可
见其全过程。期间,月球进入地球本影时,形成了壮观的“红月亮”。北京时间9月8日02:00,
摄影爱好者张先生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拍摄到“红月亮”高悬于鼓楼上方的夜空(如图2)。
图3为山海关鼓楼及周边区域的方位图。据此回答4一6题。
N
图2
图3
4.此次月全食,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B.
C.
D
5.张先生拍摄红月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处在9月7日的占比是四分之一
B.伦敦太阳高度角达到全天最大
C.阿根廷(60°W)物体的日影朝向东南
D.拍摄地物体的日影朝向东北方
6.结合图2和图3,拍摄红月亮与鼓楼同框的机位最可能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5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