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秋学期开学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关于这一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并决定以其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B.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以下有关抗美援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时间:1950年—1953年
B.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过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五战五捷,把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D.意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史,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图(图1)、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图(图2),关于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表1
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C.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前
D.土地改革开始前
5.“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A.武汉
B.南京
C.上海
D.重庆
6.1953年4月3日,农业部长邓子恢在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可能
A.肯定了合作化运动完成的重大意义
B.
嘉奖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C.批评了合作化运动中的急躁冒进
D.对土地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做重要指示
7.图片承载历史,反映时代特征。下列图片史实,能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的是
8.在中国宪法发展历程中,某部《宪法》序言中规定国家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部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共同纲领》
C.1982年宪法
D.《临时约法》
9.中共“八大”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是
A.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热情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订
10.“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的一首民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863”计划中的生物技术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11.习近平主席说:“他离开50年了,但他的精神永恒。见贤思齐,我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他”就是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雷锋
12.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社会上新生成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最主要的历史反思是
A.缺少民主与法制
B.毛泽东错误的判断
C.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1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明确提出民主和法制
D.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14.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图3图4)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15.图5
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16.我们美丽的家乡盐城,属于对外开放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7.小明同学围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进行了知识整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十二大,做出从中国实际出发和“三步走“的战略
B.中共十三大,阐明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开始进入初级阶段
C.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特区姓“资”不姓“社”……发展才是硬道理
D.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8.某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
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
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B.统一大业逐步推进
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D.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19.“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这首诗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有
A.虎门销烟的抗争决心
B.“九二共识”促成港澳问题解决
C.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中国能够雪耻是因为国力提高
20.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上述的观点看,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21.1972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这一年10月的《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A.伊藤博文
B.福田赳夫
C.大平正方
D.田中角荣
22.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23.买买提在新疆维吾尔族语中有“穆罕默德”之意,在维吾尔族中不少人的名字都有买买提这几个字。维吾尔族信奉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4.安东尼自豪地称地中海是“我们的海”,请你判断他应该生活在
A.埃及法老时代
B.希腊伯利克里时代
C.罗马共和国时代
D.罗马帝国时代
2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二、材料解析和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计50分。
26.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将工业化作为重要的历史任务,为此已奋斗了半个世纪。18分
材料一
1953年我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面对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超英赶美”。为达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使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指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结果如何?(4分)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请列举两项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27.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古今中外,有许多重大的改革(变革)与土地密切相关。14分
【中古期经典的土地措施】
材料一
7世纪前半叶,日本土地兼并盛行,部民制衰落,贵族们为争夺土地,不断战争。……政变后,中大兄皇、中臣镰足等,革新政权,仿中国建年号为大化,以“法式备定”的唐制为蓝本,有步骤地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材料二
8世纪上半期,随着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大量自由农民破产,地方割据势力日益强大……查理·马特懂得仅仅镇压内乱、驱逐外敌,并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根本改变墨洛温王朝无条件封赠土地的制度,实行有条件的分封……。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360百科
【新中国灵活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日本大化改新中与土地有关的内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查理·马特土地分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在此前后土地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材料四中的协议书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该政策在土地方面的规定与人民公社化最大的不同是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们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
——1949年周恩来
材料二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首脑,聚集万隆,讨论……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受帝国主义的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空前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火星上来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
材料四
2014年APEC峰会13年后重回中国,此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会议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重点议题达成了广泛而深入的共识。
——摘编自APEC
CHINA
2014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的外交秉持了怎样的方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两点与会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求同存异”方针中“异”的内容是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哪一重大外交成就
次年中国外交史上另一件“改变世界形势”的重大外交成就是什么
(4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APEC”的中文名称和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地点。(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处理未来的国际关系?(2分)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D
C
A
C
B
A
A
B
A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D
A
B
D
D
B
D
D
A
二、材料解析和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计50分。
26.18分
(1)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分)
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2)举措:大办工业或大炼钢铁。 (2分)
结果: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等。
(任1点即可,2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4分,答案必须体现变化)
措施:发展乡镇企业;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任2点即可,4分)
(4)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要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要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等。
(任1点即可,2分)
27.
14分
(1)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4分)
(2)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2分)
(3)原因: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2分)
变化:从私有制变成公有制;(2分)
(4)尝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不同:分田到户;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经营自主权等。(任1点即可,2分)
28、18分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
(2)问题:保卫和平;
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等;
(任2点即可,4分)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等。(任1点即可,2分)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分)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尼克松访华)
(2分)
(4)名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2分)
地点:上海;
(2分)
(5)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任1点即可,2分)
农户户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表
类别
耕地(亩)
牛(头)
犁(只)
房屋(间)
数量
19.48
0.43
0.73
4.17
表1
图2
图1
A.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
B.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C.土地改革耕者有田
D.上山下乡工农结合
图5
图3
海南经济特区
图4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