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
清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文中生动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画和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清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及其坚定的革命志向。
2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志士仁人的壮志情怀,为避免对于人物的枯燥化理解,因此本文从“趣事”入手,通过对文本的圈划、分角色朗读、品味,以读促悟,更好的走近革命者的内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清贫”的内涵和本质。感受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及其坚定的革命志向。
难点: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以讲述于谦的故事引出另一个于谦式的人物——方志敏。集体背诵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让同学们谈一下对这首诗歌的感悟,从而引出于谦所具备的清廉品质。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清”——清廉;“贫”——贫穷。“清贫”: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正是为了表现了方志敏为革命坚贞不屈以经历苦难为荣的崇高气节。21教育网
2.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感受人物性格特征。(抓住关键词语)
3.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方志敏的清贫的?他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4.朗读第1段和最后两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方志敏的“清贫”的?
活动3【活动】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第一遍朗读时其余同学圈划出文章中对于两位国军士兵和方志敏描写的词汇,从神态、动作的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后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与节奏。(注意区分两个国军士兵的区别,老国军的狡猾、多疑,小国军的气急败坏,方志敏的从容镇定)
活动4【练习】质疑拓展
1.想一想:文章第九小节对于方志敏“传家宝”的补充交代有无必要?如果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辩一辩:有人说方志敏是“清”而不“贫”,你怎么看?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于古今中外名人的“清贫”故事,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清贫”的随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