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
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重点文言文字词;
2.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3.感受愚公精神之伟大,理解愚公精神对我们的启示。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传说,以文言文形式出现。文章围绕愚公移山的故事展开,情节纯属虚构。本文所讲述的故事许多人都已经听说过,但是初一年级的孩子,对于这样的故事也只是听说而已,具体内容的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掌握,以及本文所要弘扬的愚公精神内涵的认识等方面了解基本空白,对文章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面对愚公提出的移山问题,不同的人表现不同,各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愚公与智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借一个简单的事件来弘扬一种精神,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深入探究,意味深长。
鉴于以上分析,设置的主要任务是:一、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重点文言文字词;二、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三、感受愚公精神的伟大,理解愚公精神给我们的启示。21cnjy.com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对比写作方法,感受愚公精神之伟大;
难点:结合当今社会现状,理解愚公精神对当今人们的启示。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提问学生重点文言文字词的掌握情况。
活动2【活动】品读文章,梳理情节,分析形象
为什么愚公移山会“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首先请学生翻译这句话,复习文言文字词句的理解;
(2)小组讨论原因。
明确:A、劳力贫弱;
B、工具简陋;
C、路途遥远;
D、山的高大。
【追问1】面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样的困难,愚公并没有退缩,这说明愚公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坚韧执着,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目光长远
【追问2】面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样的困难,人们对愚公移山分别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从文中找出依据。21教育网
明确:A、子孙们支持(“杂然相许”“杂曰”)
B、遗男帮助(跳往助之)
C、妻子质疑、担心(“以君之力”句)
D、智叟讥笑(“笑而止之”“甚矣,汝之不惠”)
【追问3】智叟是从哪些方面讥笑愚公的,愚公又是从什么角度反驳的?
明确:智叟从劳动力乏弱、山高大两个方面来讥笑的,将高大的山与弱小的劳动者成鲜明对比;愚公则是将无穷无尽的劳动力与不会增加的大山作对比,说明移山必将成功的道理。
【追问4】愚公和智叟的这段对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智叟只是一时被说服了,其实愚公的话漏洞百出。第一,愚公的后代子孙说不定有人不愿意移山了;第二,愚公的子孙也可能因为天灾人祸而断绝。21·cn·jy·com
教师小结:所以,智叟的嘲笑也是愚公面临的一大困难。
活动3【活动】学习对比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情节,让愚公最终成功了,智叟失败了?
明确:作者“偏向”愚公。
【追问1】除了故事情节的设置,还有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愚公的偏向?
明确:A、“愚公”,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智叟”,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B、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让山神将两座大山搬走。
【追问2】愚公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致使作者对其如此偏爱?
明确:愚公目光长远、坚韧执着,有着伟大的魄力和坚强的毅力。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置情节,让愚公最终成功了,智叟失败了?
明确:作者“偏向”愚公。
【追问1】除了故事情节的设置,还有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愚公的偏向?
明确:A、“愚公”,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智叟”,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B、用浪漫主义的笔法,让山神将两座大山搬走。
【追问2】愚公身上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致使作者对其如此偏爱?
明确:愚公目光长远、坚韧执着,有着伟大的魄力和坚强的毅力。
活动4【活动】感受愚公精神的伟大,思考其给予当今人们的启示
不同的时代,愚公精神也有着不一样的内涵,毛泽东要求弘扬“愚公精神”,是希望大家不怕苦难,坚定不移地搞社会主义建设;当今社会,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你认为当今社会还有弘扬愚公精神的必要吗?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但是,人们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变得越来越虚浮,越来越不踏实,在这样一个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不能潜心学习、努力科研,反而更加重视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目光,没有坚持的毅力。而这些正是“愚公精神”的内涵。所以,当前弘扬“愚公精神”仍然迫在眉睫。www.21-cn-jy.com
活动5【作业】作业设计
观察生活,搜集能体现“愚公精神”的人或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