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1)瘫痪(tān huàn / tān ruǎn) (2)憔悴(qiáo cuì / jiáo cuì)
(3)分歧(fēn qí / fēn qǐ) (4)荫蔽(yīn bì / yìn bì)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看着母亲日渐chuí cuì( )的面容,我心里一阵酸楚。
北海的菊花正开得 làn màn( ),我们去看看吧。
夕阳下,湖面波光lín lín( ),景色宜人。
我nì xiào( )着,没有回答,只希望母亲能找到我。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听到我们班获得了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学们都喜出望外,欢呼起来。
B.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工程师们翻来覆去地试验,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
C. 弟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妈妈让他自己组装,他真是自作自受。
D. 在家庭会议上,我们经过讨论,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大家都各得其所。
4.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秋天的怀念》通过记叙“我”与母亲相处的几件小事,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与伟大,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愧疚之情。
B. 《散步》一文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揭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
C. 《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散文诗,都借助具体的意象(金色花、荷叶)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但前者想象奇特,后者则更侧重于现实中的观察与感悟。
D.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不礼貌的,我们应该学习朋友“下车引之”的宽容态度。
5. 默写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撒盐空中差可拟。
(2)____________________,未若柳絮因风起。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友人怒骂陈太丘“非人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元方反驳友人“无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本单元,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正如《散步》中所说,一个家
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综合性学习。(8分)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班级准备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主题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个最让你感动的亲情瞬间,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会最后,请你作为主持人,说一段结束语,呼吁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选段,完成7-10题。(15分)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
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7. 选文第一段中,母亲面对“我”的暴怒,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中画线句子“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这句话独立成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散步》选段,完成11-14题。(13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 面对散步时的“分歧”,“我”的决定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决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选文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家庭伦理道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15-17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相委而去( )
(3)尊君在不( )
(4)下车引之( )
16.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你如何看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写作(50分)
18. 请以“那一次,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记事方法,如抓住细节、写出波澜等。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4分) (1)tān huàn √ (2)qiáo cuì √ (3)fēn qí √ (4)yīn bì √ (每小题1分)
2. (4分) (1)憔悴 (2)烂漫 (3)粼粼 (4)匿笑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3. (3分)C (“自作自受”指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语境中弟弟拆玩具并非做错事,而是出于好奇,用词不当。)
4. (3分)D (元方“入门不顾”是因为友人失信且无礼在先,元方的行为虽略显孩子气,但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并非完全错误。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文本主旨。)
5. (8分)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或: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第3小题答出核心意思即可。第4小题答出核心意思即可。)
6. (8分)
(1)(2分)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2)(3分)最让我感动的是《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为了不让“我”伤心,在说“跑”“踩”这些字时忽然停住的场景。这个细节让我看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小心翼翼的呵护,她宁愿自己承受痛苦,也不愿触碰儿子内心的伤痕,这种深沉的母爱令人动容。(能指出具体事件2分,能结合内容说明理由1分,言之成理即可。)
(3)(3分)同学们,亲情是冬日里的暖阳,是黑夜里的星光。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无私的爱。感恩不应只停留在言语上,更应体
现在行动中。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父母分担一件家务,与他们多一次倾心的交谈,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用我们的成长和懂事,去回报这份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语言流畅,有号召力,紧扣主题即可得满分。)
二、 阅读理解(共40分)
(一)(15分) 7. (4分) 母亲先是“悄悄地躲出去”,然后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安慰“我”。(2分)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宽容、隐忍和深沉的爱。(2分)
8. (4分) 因为“我”双腿瘫痪,已经无法再“跑”和“踩”,这些字眼会深深刺痛“我”的心。(2分)母亲比“我”更敏感,说明她时刻把儿子的痛苦放在心上,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体现了母爱的细腻与深沉。(2分)
9. (4分) 母亲是一个坚韧、慈爱、细心、隐忍、有智慧的女性。她默默承受着病痛和儿子的双重打击,却始终用微笑和鼓励去温暖儿子,用对生活的热爱去感染儿子,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文本即可得满分)
10. (3分) 内容上:用极其平静、简短的语气,宣告了母亲的突然离世,与前文母亲为“我”的喜出望外而高兴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我”内心的震惊、悲痛与巨大的失落感。(2分)结构上:独立成段,使这句话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自然引出下文对母亲的怀念。(1分)
(二)(13分) 11. (3分) “我”决定走大路。(1分)因为“我”认为母亲年事已高,陪伴她的时日已经不多,应该优先满足母亲的愿望,这体现了“我”的孝心。(2分)
12. (3分) 因为小路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景色更美,更有意思,更能让孙儿开心。(2分)这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以及她内心的善良、慈爱和为下一代着想的奉献精神。(1分)
13. (4分) “我”和妻子背上的是代表着过去(母亲)和未来(儿子)的两个人。(2分)他们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传承,承载着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因此,背起他们,就如同背起了整个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责任和亲情的深刻感悟。(2分)
14. (3分) 体现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的传统家庭美德。
(答出“尊老爱幼”或类似核心意思即可)
(三)(12分) 15. (4分) (1)约定 (2)舍弃 (3)对别人父亲的尊称,这里指陈太丘 (4)拉,牵拉 (每小题1分)
16. (4分) 记叙了陈太丘的朋友因失信迟到,反而在陈太丘之子元方面前辱骂陈太丘,被元方据理力争,指出其“无信”“无礼”而感到惭愧的故事。
17. (4分) 示例一:我认为元方的行为是恰当的。因为友人失信在先,又当着孩子的面辱骂他的父亲,这是“无信”又“无礼”的表现。元方虽然年幼,但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对不礼貌的行为进行反驳,他的“入门不顾”是对友人无礼行为的自然反应,体现了他的聪慧和刚正。(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3分。)
示例二:我认为元方的行为略有不妥。虽然友人有过错,但他已经认错并“下车引之”,表示了歉意。元方作为晚辈,应该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直接“入门不顾”显得不够宽容,有失风度。(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 写作(50分)
18. 评分标准:
1. 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2分。
2. 错别字: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3分为止。
3. 标点: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 书写:卷面整洁,书写美观,可酌情加1-2分;卷面脏乱,书写潦草,可酌情扣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