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3
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把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
2、把握愚公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及其意义。
2学情分析
《愚公移山》是沪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融知识性、思辩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寓言故事。通过理解把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把握愚公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及其意义。七年级学生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寓意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而且同学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这是一个有利的先决条件。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重在“读”,本课依托于多种形式的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深入理解、质疑探究、评价思辩等,既完成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把握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把握愚公形象,理解愚公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愚公之“诚”的具体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由学生演讲故事导入课文
2、请一生读课文,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明确字音,理解词义。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活动2【讲授】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请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
根据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
明确故事内容。
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提问: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帝感其诚,二山被移。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愚公之“诚”具体体现在哪里?21教育网
明确:面对巨大困难,执着移山。
2、提问:愚公具体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正是愚公坚持移山的那一份执着才感动了天帝。
3、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明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大致理解“诚”的意思。
明确愚公遇到的实际困难:
山体高大
年老力衰
助力较少
工具简单
往返漫长
2)通过对课文智叟愚公对话的深入解读,明确愚公之“诚”的具体内涵。
3)思考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在尊重学生认知和能力的起点上,结合文本呈现的特点,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课文内容,把握愚公形象,理解体会愚公之“诚”的具体内涵。21cnjy.com
活动4【讲授】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回顾课堂所学
通过作业强化重点。
活动5【作业】《愚公移山》课后练习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
解释加点字词
1、冀州之南
(
)
2、年且九十
(
)
3、惩山北之塞
(
)(
)
5、杂然相许(
)
6、且焉置土石何?(
)(
)
7、虽我之死
(
)
8、亡以应
(
)
9、一厝朔东
(
)
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翻译下列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用原文回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2)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
。
2、结尾处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你认为这个“诚”指的是什么?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
、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