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目前,人类已经实地考察的宇宙天体是( )
A. ab B. de C. fg D. hi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 1 5 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 亿千瓦)的 3750 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
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 2 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浅层地能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浅层地能的主要能量来源最可能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地球内部
凌日是指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则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凌日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金星凌日”时,金星与太阳、地球近乎排成一条直线,这体现的行星运动特征是( )
A. 同向性 B. 共面性 C. 近圆性 D. 连续性
023 年 3 月 24 日(农历初三)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 “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月掩金星”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7. 与“月掩金星”现象密切相关的条件是( )
A 天体运动速度时刻变化 C 月球体积比金星大 B. 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D. 地月距离远小于金地距离
下列能够正确反映“月掩金星”现象的图示是( )
A. B.
C. 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C.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乙的末期( )
A.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 恐龙灭绝 C. 出现被子植物 D. 爬行动物盛行
北京时间 12 月 4 日 13 时 29 分,2023 年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地球开始上演。我国某科研队在日食发生前三天出发前往全食带考察。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食甚是太阳被月球遮去最多的时刻。下图是日全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科研队出发时的农历是( )
A. 初一 B. 十二 C. 十五 D. 廿七
在全食带的食甚阶段,科研队观测不到(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6 月 27 日,6 月“天象剧场”迎来谢幕演出——月掩土星。遗憾的是,中国公众与这幕星空“捉迷藏”无缘,不过当天深夜可以在东方天空欣赏到土星与一轮下弦月“相依相伴”的画面(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与土星相比,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宇宙环境安全 C. 体积质量较大 D. 光照条件稳定
2024 年 5 月 3 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5 月 8 日 10 时 12 分,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 月 2 日 6 时 23 分,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预选着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距离着陆后嫦娥六号探测器最近的行星是( )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土星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将要发射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 B. 降落在我国境内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C. 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D. 升空分离后的长征五号火箭推进器
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原因是( )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 B. 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
C. 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D. 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填字母);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填天体名称)。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名称)。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性,还具有 性和 性。
若地球在 H 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变为炽热的“火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体积将会变小
简述图中展示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G 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由 E 到 F 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
在以下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 )
A. 成都 武汉 B. 拉萨 贵阳 C. 石家庄 乌鲁木齐 D. 包头 杭州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出于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地面光伏发电通过将太阳能面板铺设在地面上或建筑屋顶,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河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东北地区屋顶光伏发电总量季节差异较大。图 1 为屋顶光伏面板景观图,图 2 为该小组成员绘制的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示意图。
该小组成员认为四川盆地太阳辐射不足,不建议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设备,请说出四川盆地太阳能资源匮乏的影响因素。
强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是一把“双刃剑”,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强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说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开发太阳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指出我国东北地区光伏发电总量最低的季节,并推测原因。
1. B 2. B3 A 4. A5. C 6. B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A 13. A 14. B 15. C 16. B
17(1) ①. 太阳 ②. D ③. 月球
①. 火星 ②. 木星
①. 同向 ②. 近圆 ③. 共面
(4)A (5)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日地距离适中。
18(1)A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 位于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
(2)太阳辐射量增加。由东向西降水减少,日照强度增加、时数增长。 (3)B
19(1)海拔较低,大气层厚;盆地地形封闭,水汽不易扩散;降水量大且云雾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有利影响:为当地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光照充足,作物光合作用强,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不利影响:威胁人体健康。加速物品的损耗。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大气污染小,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强;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且地价低;地形地貌多样,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季节:冬季。原因: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不足;气温低,积雪覆盖,光电转换效率低;冬季多雾、霾、逆温,削弱作用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