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明湖居听书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明湖居听书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3:04:00

文档简介

32 明湖居听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
2学情分析
基础较差,能动性理解力较低
3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4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新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把这部作品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刘鹗,字铁云,江苏人。1888年因治理郑州段黄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买谷赈济北京饥民,后因私售仓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台上、台下的反应来理清结构:(见PPT)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一)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前写戏院盛况,琴师的演奏,黑妞演唱,观众议论,烘托白妞高超技艺。 1、戏院盛况 (1)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2)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戏院嘈杂场面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2、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写琴师用先抑后杨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写黑妞从外貌与演唱两方面,目的在于: (1)为写白妞设伏笔,可以省去笔墨。 (2)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然后用观众评论(第245页)使文章绝路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之高、绝妙。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二)正面描写:出场、演唱、反映三方面写。
1、白妞出场 先写肖像,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棰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2、白妞说书 描写白妞说书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五个部分: (1)初不甚大:演唱开始 (2)越唱越高:演唱发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静:演唱的结束
使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作者具体地从听众的感受出发,用大比喻,以人们的感觉、视觉形象,赋予声,细致描写,多处用此。
人参果:舒畅 熨斗熨:伏贴
钢丝:尖细、高亢、有力
登泰山:险、奇、不断升高
黄山飞蛇:轻快、回环、多变
东洋烟火:形色兼备,多姿多彩
(1)用感觉设喻:通感 (2)用视觉设喻:通感 (3)用容易体会的声音设喻:比喻 说唱的音乐转瞬即逝,作者却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说书的或高或低或缓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来。从发展、跌宕、高潮、结束,其音乐的过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让人赞叹其技艺的精湛。 作者为了突出白妞演唱还用了对比手法,层层烘托步步映衬。节选部分共写三个人物,无论琴师、黑妞都是为了写白妞的演唱技艺。 小结:“水涨船高”、“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四处无一处写白妞,实则处处写白妞,这就是铺垫,就是侧面描写,从而烘托的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整篇课文就是以鲜花样凸现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铺垫,浑然一体,鲜明生动。 二总结课文: (一)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分别分析如下:
2 . 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写琴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3 . 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 4 . 白妞说书; ⑴白妞登台: 貌不惊人 但一举一动,一顾一盼, 就使观众为之倾倒。( 动作、眼睛) ⑵白妞说书: 运用大量形象、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声音: 低─高─极高─陡然一落愈低愈细─无声─忽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霍然一声、 人弦俱寂 说唱 ,听觉: 感觉妙─伏贴─畅快─暗暗叫绝 ─屏气凝神不 敢少动─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本文的比喻句,使难以捕捉的没有实体形象的声音美,变成了可见、可感的实体形象,借助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引起读者丰富多彩的联想,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5、 听众评价: 借一湖南少年之口用了两个典故。 (二)《明湖居听书》一节不涉及谴责的内容,是该书中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所称道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对白妞说唱所作的直接描写。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但作者却写得很成功。他选用可见到的形象、可经历的事情、可体验的感觉作喻体,使读者借助其他感官来体会声音的美妙。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现在的修辞学上称之为“通感”。课后还要对文中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特别是“通感”的修辞手段细心体会
课件16张PPT。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刘 鹗(铁云)作者简介刘鄂(1857-1909),字铁云,
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丹徒人。研究过数学,水利学,曾在上海行医,经商。1888年黄河郑洲段决口,他参加治理黄河,因功升任知府。庚子后,因向俄军买太仓谷赈饥民而遭弹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里。图文资料: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曾朴的《孽海花》
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刘鹗的《老残游记》 《明湖居听书》选自第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鲁迅先生评论:“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第二回
历山山下古帝疑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初读文本:
作者在明湖居先后听了哪几段演出?你认为哪一段最精彩?
琴师弹奏黑妞演唱白妞演唱琴师弹奏肖像:初奏:轮指:甚为丑陋不甚留神入耳动心欲扬先抑黑妞演唱肖像:演唱:
(动作)朴素洁净字字清脆
声声宛转外貌:“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动作:丁当、点、盼
眼睛:如秋水:清澈纯净
如寒星:明亮
如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黑白分明,圆润 灵动白妞出场初不甚大(开始)熨斗熨过 (触觉)
吃了人参果( 味觉)
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视觉)
一条飞蛇在黄山 (视觉)放那东洋烟火 (视觉)陡然一落
愈低愈细
(跌宕发展)忽又扬起
(高潮)人弦俱寂
(结束)越唱越高
(发展)
白妞说书以为妙境
服帖畅快
暗暗叫绝
尖细、高亢、有力
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轻快、回还、多变
有爆发力,多姿多彩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声音变化阶段描写语句和角度观众反应感受“通感”也叫“移觉”:“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修辞方式。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精读,理解内容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动笔作答):
1、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
2、文中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其他人?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3、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共同的作用?刘鹗明湖居听书1、课文主要写白妞说书,为什么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表演?
☆ 写琴师的精彩弹奏,为下文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衬托了白妞的高超技艺;写黑妞的表演,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明湖居听书作用:为白妞的出场作铺垫,侧面烘托白妞演唱的精妙绝伦。2、除了琴师和黑妞还有没有写其他人?
是怎么描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观众: 白妞出场前----慕名来看白妞演唱
白妞出场---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静
演唱后的评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明湖居听书作用:从侧面渲染白妞演唱艺术的精湛。小结归纳:粉笔板书明湖居听书侧面描写琴师弹奏:不同凡响黑妞演唱:以为观止观众评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正面描写白妞出场:“秀而不媚
清而不寒”白妞说书:运用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