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口技(林嗣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能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并通过课上交流,准确翻译本文并掌握重要实词含义。
能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
能准确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析第1和第5节在文中的作用。
能圈划出描写宾客反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七年级上第七单元《技艺超群》中的第3课,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林嗣环的《口技》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无穷魅力。这篇文章虽是文言文,但内容较为浅易,且课后注释较多,只要学生利用好课后注释以及工具书,翻译不是难点。但是如何能真正进入文本,使同学们既感受到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又感受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这是教学的难点。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感觉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用朗读的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加之,我所任教的七(3)班学生活泼好动,用朗读的形式符合学生性格特点,故本课教学难点拟为能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翻译本文并掌握重要实词含义。能准确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能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感受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以及作者的精湛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口技(林嗣环)
备注
一、导入
读到林嗣环先生的《口技》,好像在看一个这几年很红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无疑,350多年前京城里的这位口技艺人放在今天是当之无愧的“达人”。
请同学说说对于口技的了解。
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同学讲述对于“口技”的了解。
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自然进入本文的故事中。初步朗读,解决字音。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全文主要围绕着一句话展开。请同学找到并圈划这句话。翻译。掌握重要实词:善(擅长、善于)。
划分段落。并说说依据。
(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表演前。
第二部分(第2—4节):表演中。
第三部分(第3节):表演后。)
三、重点研读这三个部分。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1、首先研读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1)、朗读第1小节,说说写了些什么?
(2)、怎么理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朗读第5小节,说说作用。
2、重点研读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具体写了口技艺人的表演,但也有写宾客的表现。请找出相关语句圈划并朗读、翻译、分析其作用。(明确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及作用)
(2)、宾客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口技艺人表演了三个场景。请分别概括。
(3)可以发现这三个场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口技艺人模仿得惟肖惟妙,列数一下第一个场景中出现的声音。朗读第1小节。
(4)作者把这许许多多的声音写得层次井然,三个场景也通过时间词有序连接,注意圈划表示时间的词语。
(5)指名朗读最为精彩的第4小节。
读完请其他同学点评。
四、分小组朗读第4—5小节。进一步感受精彩的口技表演以及作者的精湛的写作技巧。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写作意图:赞扬了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师补充)
3、找到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并圈划翻译。
4、仔细思考,划分段落并说说划分依据。
1、朗读第1小节。
写了:表演前的准备状态。(表演时间、表演场地、表演摆设以及表演道具)其中,表演道具是重点写的。
2、写宾客表现,营造演出前紧张气氛。
3、与第1小节首尾呼应。强调了道具的简单。更突出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找到描写宾客的语句圈划,朗读,翻译,掌握重要实词含义。
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
概括口技艺人表演的三个场景。(即概括第2到第4小节的内容。)
列数第一个场景中的口技艺人模仿的声音。朗读第1小节。
圈划表示时间的词语。
朗读,点评。
分小组朗读、点评。
因为本文故事内容浅易,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应该可以做到。这一环节重在引起学生关注第一句,尤其知道“善”字是有统摄全篇的作用的,从整体上把握本文。
研读三个部分,了解第1小节和最后1个小节的作用。分析第2部分时,重点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
最后,还是通过朗读来感受口技表演的精彩。用小组朗读的方式更使所有同学都能投入进来。
活动2【作业】活动二
背诵第4—5小节。
完成课后的表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