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口技(林嗣环)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30 口技(林嗣环)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3: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
口技(林嗣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虞初新志》相关常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3、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作用,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2学情分析
《口技》相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一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及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我首先根据我所教班特点设想在字词的教学上不必做过多的纠缠,而是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释疑。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在文章的赏析上,整个过程让学生在阅读,在思考,在讨论,在寻找。让学生了解本文以
“善”字立骨的特点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让学生有所收获。
3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品味关键词句,来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2、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作用,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师:结合《卖油翁》、《核舟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妙笔生花的引领下去欣赏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活动2【讲授】
师:播放PPT,解题、了解《虞初新志》相关常识。
回去已经请同学们预习了,现在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时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点评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回家已经让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疏通了文章的大意。有没有不了解的字词句。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特殊用法
善,擅长。宴,宴请。间,夹杂。
2.古今异义
但,只是。少,稍微。虽,即使。
名,说出。股,大腿。走,跑。
3.一词多义
妙:众妙毕备
妙,妙处
以为妙绝
妙,好
绝:以为妙绝
绝,极
群响毕绝
绝,消失
师:在扫清了阅读障碍之后,接下来请同学们合作读文章的二、三、四自然段,这次的要求是:读出层次。提示一下,这三个自然段每段都有两个层次,我不知道怎样分,但我相信你们知道。男生读完一层之后就停下来,女生继续读。
(生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能告诉我你们这样读的依据吗?
从描写的角度去考虑呢?前面是正面描写,后面是侧面描写。
师:口技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先看看文中对口技人表演的正面描写。
师:课文对口技人表演的正面描写主要集中在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而这三个自然段正好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你们能说说是哪三个场景吗?
(由睡到醒
醒而复睡
失火救火)
师:请大家仔细品读这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认为好在哪里?
先看第一个场景:由睡到醒
学生交流:声音又远到近、从静到动、人又少到多、又分到合。
再看第二个场景:醒而复睡
学生交流:我认为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写得好?因为写出了老鼠活动的声音。这里用老鼠活动的声音来突出当时环境的安静。
师: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动写静
最后看第三个场景:失火救火
学生交流:我认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泼水声”写的好。
数量上从一人,到百千人,百千儿,百千犬。
种类上从一个人呼喊声,到各种各样的声音。由少到多。
师:很好,如此繁杂的声音,多端的变化,却是从口技人的一张嘴里发出,你觉得口技人的表演怎么样?
用文中的一个字
善!
师:对,就是善。大家刚才的赏析就是围绕善字展开的,这是对口技表演者的正面描写。
仔细品味,全文无处不善。请同学们合作探究,仔细找出还有那几处的地方表现了口技人表演之善。
(生自由交流讨论)
观众的反应表现了善。
师:这是侧面描写,不直接描写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而是从听众的种种表现,从最初的赞叹,到其后的沉迷,到最后的信以为真,的确从侧面烘托了口技人表演效果的善。
生:还有口技人所用的道具。
师:口技人用了哪些道具?
生: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师:这里连用四个一,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强调,突出道具的简单。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是简单的重复吗?
生:不是,是首尾呼应,反复强调。
师:文中还有一句作者的评价,“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把它贯穿在文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显出林嗣环对口技者的精湛技艺的情不自禁的佩服,这也是一善。
师:其实,大家刚才的交流都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也才有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尽情品味、尽情描述的“善”。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口技艺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长期的观察与揣摩,靠的是无数次的勤学苦练,再加上精巧构思上展现的聪明智慧。这启发我们,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学苦练基础上的创新。
师:课文《口技》给我们做出了绘声绘色描写场景的精彩范例,其善于抓住中心作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给我们作出了示范。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为口技人高超的技艺拍手叫好同时,也为作者高超的文学表达能力赞叹不已。接着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