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一对好朋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听唱法、模唱法等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周金霖 教材 人音版小学音乐
教材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旋律朗朗上口,节奏平稳且富有律动感,采用了简单且易于记忆的音符组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演唱能力,能让学生轻松地跟唱并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氛围。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音乐有初步感知和兴趣,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尚浅,节奏感、音准需培养,不过他们模仿力强,喜欢唱歌跳舞,通过多种形式可更好激发音乐潜能,感受音乐魅力。
学习目标 (素养) 【审美感知】准确掌握歌曲《一对好朋友》的旋律、节奏,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做到音准、节奏无误。 【艺术表现】聆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旋律模唱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逐步提升其歌唱水平。 【文化理解】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好朋友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受友谊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友谊、关爱朋友的情感意识。
重难点 歌曲中若存在如切分节奏等相对复杂的节奏型,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会有难度。 2.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意识,让他们在演唱时能够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与歌声配合,增强演唱的表现力,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喜洋洋与懒洋洋、海绵宝宝与派大星、哪吒与敖丙)、引导学生辨认图片中的动漫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关系?由此导入课题《一对好朋友》 参与课堂,识别图片中的人物,并说出其关系。 用低段学生感兴趣的动漫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环节二 乐理新授 节奏编创 1.聆听歌曲,思考问题。 歌曲中出现的一对朋友分别是谁。(小伢伢和小妞妞) 他们又在做什么?(放牛、赶鸭子) 2.再次聆听,思考问题。歌曲是情绪是怎样的? 天真地 3.咱们先去探索歌曲中出现的一些节奏吧!课件展示以下有关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认真聆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的主人公,根据歌词内容找出主人公分别在做什么。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用学过的词语表达歌曲的情绪。 用走、跑、快跑等文字表述的方式学习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全十六节奏型 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学生可以有目的的进入学习主题。 利用语文中表现情绪的词语描述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 用生活中的熟悉的方式建立对节奏的了解并应用于节奏编创。
环节三 感悟体验学唱歌曲 节奏已经稳稳拿捏,现在,让旋律与歌词携手共舞,咱们一句一句的踏入美妙的学唱旅程吧! (1)第一乐句: 用“lu”跟钢琴模唱旋律 注意:前八后十六节奏 0:表示空拍,演唱时需要停顿。 接着加入歌词演唱 (2)第二乐句 用“du”跟钢琴模唱旋律,拟声词可直接唱 注意:附点节奏 接着加入歌词演唱 (3)第三乐句 用“wu”跟钢琴模唱旋律,衬词可直接唱 注意:反复记号从记号处开始反复 倚音(装饰音):可以使音乐更加俏皮、活泼 完整演唱歌曲 分乐句都唱的很不错呢,完整的唱出这首歌,展示吧! 非常不错,接下来咱们试试分组演唱歌曲。 唱了这么几遍,会发现这首歌曲律动感非常强,咱们给它加上一些身体律动表演怎么样? 分乐句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方式哼唱,感受旋律的魅力。 第一乐句注意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前八后十六节奏,以及简谱中空拍的表现形式。 第二乐句注意小附点节奏型,在旋律中体验小附点节奏的魅力。 第三乐句注意在完整演唱歌曲时反复记号如何重复;跟老师的钢琴哼唱,感受倚音和不加倚音的区别,体会倚音的俏皮可爱。 在歌唱体验中,感受节奏旋律的律动。 用不同的哼唱方式学习旋律,提升了学生学唱歌曲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也需要不同的新刺激才能牢牢抓住。 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课的歌曲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音乐素养。
环节四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对好朋友》,希望你们也能和身边的同学,像歌曲中的“小伢伢、小妞妞”,“小鸭、小牛”一样成为好朋友,像你这样的朋友。
板书设计 一对好朋友 天真地 倚音 反复记号
作业设计 1.将《一对好朋友》唱给自己身边的朋友。 2.和自己的朋友一起编创《一对好朋友》的身体律动。 基础作业达到会唱,在唱会的基础上加入身体律动,巩固歌曲。
教学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