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联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16 15:00:10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
地理科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出虚线力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婴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3铅笔,并指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选择题
I[A][B][c][D]
6[A][B][C][D]
11 [A][B][c][D]
I6[A][B][C][D]
2[A][B][C][D]
T[A】[B][C][D]
1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4[A][B][C][D]
9[A][B][c][D]
14[A][B][c][D]
5[A][B][C][D]
1O[A][B][C][D]
15[A][B][C][D]
二、非选择题
17.(18分)
(1)(6分)
(2)(6分)
(3)(6分)
ㄖ囚■


18.(18分)
(1)(6分)
(2)(6分)
(3)(6分)
19.(16分)
(1)(4分)
(2)(6分)
(3)(6分)

囚■囚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地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D 2.A 3.C 4.C 5.B 6.D 7.B 8.A 9.C 10.B 11.A
12.B 13.D 14.C 15.D 16.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18 分)
(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水汽充足;(2 分)山峰、沟谷相间分布,水汽受地形
阻挡抬升冷却,形成云海;(2 分)山区夜间易形成逆温层,利于云海的维持。(2 分)
(2)白天沟谷通过太阳辐射吸收热量,并受到临近裸岩石壁的散射和太阳光反照的共同作
用,形成沟谷热岛;(2 分)
沟谷地形封闭,空气流动性差,白天地表吸收热量难以散出,热量积聚;(或高海拔处地形
凸出,气温受周围空气的调节作用强,地表热量易被带走,白天升温幅度较小;)(2 分)
夜晚,地表辐射冷却,密度大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至谷底,形成逆温层。(2 分)
(3)林冠截留降水,植被蒸腾作用与林内蒸发增加;(2 分)枯枝落叶减缓地表径流,增加
下渗;(2 分)通过截留与下渗,延缓地表径流形成,削减洪峰流量;(2 分)降水更多地转
化为稳定的地下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18.(18 分)
(1)同: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且集中在北半球冬季;(2 分)异:旧金山降水时间长于洛杉矶,
降水量高于洛杉矶;(2 分)原因:旧金山纬度更高,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更长,降水
量更大,降水时间更长(2 分)
(2)大盆地秋冬季节陆地冷高压强盛,西部沿海气压较低,气压差异显著;(2 分)气流吹
向沿海地区经过山口,狭管效应使风力增强;(2 分)越过山脉,受到重力作用气流下沉,
风速增大。(2 分)
(3)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2 分)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火场,吸引“倒
火”向火场方向燃烧;(2 分)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都已燃烧殆尽,山火熄灭。(2 分)
19.(16 分)
(1)11 月-次年 3 月冰厚持续增加,11 月份平均冰厚最小,3 月冰厚达到最大;(2 分)冻
结初期(11 月-次年 1 月)冰厚增速较快,后期(1 月-3 月)增速较慢。(2 分)
(2)青海湖面积广、水体深,蓄水量多,水体热容量大;(2 分)盐度较腹地淡水湖高,结
冰时间晚,融冰时间早;(2 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气候较腹地湿润,对气温变化
响应慢于腹地湖泊。(2 分)
(3)加速。(2 分)
大风吹散积雪,部分冰面裸露,冰面获得太阳辐射增多,湖冰融化加快;(2 分)
沙尘覆盖,地表反射率降低,升温快,下层积雪和湖冰消融加快。(2 分)
高三年级地理科答案第1页共1页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
地理科试卷
答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巷是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狭窄巷道或廊道,巷高而窄,利于通风换气,
改善内部小气候,故被称为“绿色”空调。图1示意我国某村传统民居及冷巷位置,图2
为某调研小组在该传统民居的内院花园、晒坝(晾晒农产品的平地)、冷巷三地24小时
内的全时段气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内院花园
冷巷
气温C
晒坝
401
444444

36


32
28
24
9:0012:0015:0018:0021:000:003:006:00时间
图1
图2
1.冷巷被称为“绿色”空调的主要原因是
①内院花园气压比冷巷高
②冷巷日照时间较短,气温低
③内院花园升温比冷巷慢
④冷巷狭管效应明显,散热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根据图2中气温观测数据推测
A.①代表晒坝
B.②代表冷巷内
C.夜晚通风换气效果更好
D.白天晒坝地面辐射最弱
溶解性有机碳作为水体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是表征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最敏感的
指标。冻土的季节性融化会驱动土壤中封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通过地表径流输送至
河流,提高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来,叶
尼塞河流域气温增加明显,研究发现,叶尼塞河河流的径流量及溶解性有机碳输移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图3为叶尼塞河流域多年气候资料季节变化示意图,图4为叶尼塞河季
节径流量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1页/共8页
气温
160
径流量占比(%)
0100102000
降水
00
10
12345678
91011i23)
口春季■夏季 秋季口冬季
图3
图4
3.叶尼塞河溶解性有机碳输送量在春季达到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冻土融化释放
②人类活动干扰
③春季地表径流输送多
④夏季生物固碳能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叶尼塞河溶解性有机碳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是
A.温室效应减缓
B.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C.苔原面积萎缩
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降低
我国中低纬度常见的低压槽,常向偏北方向开口。而槽底大致向北凸出、呈现“倒V”
型的低压槽称为倒槽。2025年9月24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形成强
降水天气,图5为24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005
083
990
995
68
温度(℃小30,
一站点
1000
露点(℃)27
2风向和风力
图5
5.此时,台风中心北部的低压倒槽
A.气流顺时针辐散下沉
B.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
C.水汽来自北部冷空气
D.西北方向为偏南气流
高三年级地座科试卷第2贝/共8页2025-202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
地理科试卷
答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冷巷是我国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狭窄巷道或廊道,巷高而窄,利于通风换气,
改善内部小气候,故被称为“绿色”空调。图 1 示意我国某村传统民居及冷巷位置,图 2
为某调研小组在该传统民居的内院花园、晒坝(晾晒农产品的平地)、冷巷三地 24 小时
内的全时段气温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 1 图 2
1.冷巷被称为“绿色”空调的主要原因是
①内院花园气压比冷巷高 ②冷巷日照时间较短,气温低
③内院花园升温比冷巷慢 ④冷巷狭管效应明显,散热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根据图 2 中气温观测数据推测
A.①代表晒坝 B.②代表冷巷内
C.夜晚通风换气效果更好 D.白天晒坝地面辐射最弱
溶解性有机碳作为水体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是表征全球碳循环中最重要、最敏感的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1页/共 9页
指标。冻土的季节性融化会驱动土壤中封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通过地表径流输送至
河流,提高河流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来,叶
尼塞河流域气温增加明显,研究发现,叶尼塞河河流的径流量及溶解性有机碳输移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图 3 为叶尼塞河流域多年气候资料季节变化示意图,图 4 为叶尼塞河季
节径流量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 3 图 4
3.叶尼塞河溶解性有机碳输送量在春季达到峰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冻土融化释放 ②人类活动干扰
③春季地表径流输送多 ④夏季生物固碳能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叶尼塞河溶解性有机碳变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是
A.温室效应减缓 B.促进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C.苔原面积萎缩 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降低
我国中低纬度常见的低压槽,常向偏北方向开口。而槽底大致向北凸出、呈现“倒 V”
型的低压槽称为倒槽。2025 年 9 月 24 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形成强
降水天气,图 5 为 24 日 8 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2页/共 9页
图 5
5.此时,台风中心北部的低压倒槽
A.气流顺时针辐散下沉 B.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
C.水汽来自北部冷空气 D.西北方向为偏南气流
6.福建地形对此次暴雨产生增幅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 阻挡水汽输送,导致气流绕行
B. 改变台风倒槽的移动路径和速度
C. 吸收太阳辐射,加剧局地升温
D. 偏东气流遇地形抬升,水汽上升
冰川物质平衡能够反映一段时间内冰川的物质和能量收支情况。青藏高原大部分地
区冰川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对降水的敏感性。受“高原放大效应”影响,青藏高原
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持续增暖。西风和季风是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
性因素。图 6 示意青藏高原 2000—2021 年年均冰川物质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3页/共 9页
图 6
7.青藏高原 2000—2021 年年均冰川变化的特点是
A.东南部冰川增长强烈,西北部冰川增长较少,冰川总面积在增加
B.东南部冰川退缩强烈,西北部冰川退缩较少,冰川总面积在减小
C.东北部冰川增长强烈,西南部冰川增长较少,冰川总面积在增加
D.东北部冰川退缩强烈,西南部冰川退缩较少,冰川总面积在减小
8.季风影响区冰川退缩强烈,西风影响区部分冰川趋于稳定甚至前进。造成这种差异的
主要原因是
A.季风区气温升幅较大,西风区降水量稳定
B.季风区冰川面积较小,西风区冰川面积较大
C.季风区降水量减少,西风区降水量增加
D.季风区降水量增加,西风区气温降低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4页/共 9页
孔雀河是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一条重要绿色屏障,也是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
程”的重要水源地,但自调水工程实施以来,孔雀河下游部分河道常年断流,沙漠化日
益加剧。图 7 示意 1971 年与 2021 年孔雀河部分河段潜水(地下水)分布,图 8 为孔雀
河下游监测样地布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 7
图 8
9.图 7 中孔雀河甲河段
A.自西向东流,河水补给地下水 B.自西向东流,地下水补给河水
C.自东向西流,河水补给地下水 D.自东向西流,地下水补给河水
10.孔雀河生态输水能力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与 K1 样地、K2 样地相比,K3 样地河道残留河水矿化度高,地下水埋深较浅,最可
能原因是 K3 样地
A.地势低洼 B.用水量少 C.蒸发较弱 D.植被稀少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5页/共 9页
2024 年 10 月中下旬,地中海西部海域形成超强气旋,发展壮大后对周围地区的大气
产生强烈干扰,位于西班牙东南部的瓦伦西亚遭遇强降水天气,图 9 为强降水时高空气
压场分布图(单位:hPa)和西班牙及其周边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 9
12.地中海气旋夏季罕见,秋季多发的原因
A.夏季海温较低,上升气流较弱 B 秋季副高减弱,上升气流较强
C.夏季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足 D.秋季西风带南移,水汽骤增
13.瓦伦西亚本次出现强降水的关键因素不包括
A. 西南方存在强低压中心,大气辐合上升运动显著
B. 受偏东风控制,气流经地中海海面后,水汽增加
C. 位于迎风坡,受周边山地阻挡,气流抬升
D. 受暖流影响海温升高,蒸发强烈,水汽增加
呼和浩特机场(40°51'N,111°23'E)位于阴山支脉大青山(山高 1000m)南侧,
受大气环流和地方性山谷风影响。图 10 左侧为该机场累年逐时各风向段出现的频率(%)
等值线图,右侧为静风逐时出现的频率(%)折线图(方位角是从指定点的指北方向线开
始,按照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UTC 为世界标准时间)。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6页/共 9页
图 10
14.某年春分日,该机场静风出现频率最高时
A.太阳高悬于机场东南方 B.机场太阳高度正在上升
C.航站楼影子指向偏东方 D.机场飞机影子正值最长
15.图中①②③④为谷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某日,一架飞往呼和浩特的航班于北京时间 3:00 到达,降落时飞机机头最大概率
朝向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低山丘陵区,山峰海拔大
多不超过 500 米,以 “顶平、身陡、麓缓” 的丹霞地貌为特色。区内植被覆盖率达 87%,
其中锦江画廊游览区的沟谷两侧分布徒步步道,植被尤为茂密,是夏日避暑好去处。此
外,丹霞山常年云雾缭绕,尤其在雨后天晴的清晨,云海景观磅礴浩瀚,丹崖赤壁于其
间若隐若现,蔚为壮观。
材料二:研究发现,受微地形影响,丹霞山地表温度分布独特:白天沟谷受到热辐射、
邻近两侧裸岩石壁的多次散射和太阳光反照的共同作用,气温高于山峰(沟谷热效应),
夜间山峰气温高于沟谷(山顶热效应),高海拔区域昼夜温差反而较小。
(1)分析丹霞山常见云海景观的原因。(6 分)
(2)说明丹霞山随海拔升高昼夜温差减小的原因。(6 分)
(3)分析丹霞山沟谷两侧的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调节作用。(6 分)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7页/共 9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每年秋季至次年初春季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沿海低地会出现一种来自于
内陆大盆地的干热风,被称为“圣安娜风”,一般为东北风,风速经常高达 80km/s 至
120km/s,被当地人称作“魔鬼风”,其引发的火灾对当地影响巨大。
材料二:以火灭火是在风力较小的地区采用“点倒火”的方式来达到快速灭火的一种方
式。图 12 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图 11
图 12
(1)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降水的异同,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6 分)
(2)分析秋冬季节“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的原因。(6 分)
(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以火灭火的原理。(6 分)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8页/共 9页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
景下,过去数十年间青海湖出现了封冻日期推迟、解冻日期提前、冰封期缩短的情况,
但青海湖冰封期的减小速度要小于高原腹地的其他湖泊。2022 年 2 月 5 日至 3 月 1 日,
科研人员在青海湖开展观测活动,研究了积雪、沙尘和裸冰三种表面覆盖条件下湖冰的
变化特征。图 13 为青海湖多年平均冰厚变化示意图,图 14 为观测期不同表面覆盖下湖
冰反照率示意图。
图 13
图 14
(1)据图 13 描述青海湖在图示期间平均冰厚的变化特征。(4 分)
(2)分析青海湖冰封期的减小速度小于高原腹地其他湖泊的原因。(6 分)
(3)推测大风和沙尘天气对湖冰消融过程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 分)
高三年级地理科试卷第 9页/共 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