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卖 炭 翁白居易作者简介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之称。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是一首叙事诗,到底叙什么呢?什么叫“宫市”呢?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这首诗揭露了这种残酷的剥削方式。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 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外貌。着重从颜色加以点染
“满面尘灰”指脸上的颜色
“苍苍”(灰白色)指头发耳边鬓角的颜色。
“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艰辛。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问,后自答,说明老人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问:“一尺雪”说明什么?这两句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卖炭翁的?
明确:雪大,路必难行。行动。
问:“衣正单”的老人为什么要在最严寒的拂晓就“驾炭车”而 行呢??
明确:说明老人满怀希望,想卖个好价钱,实现“衣食”的愿望,卖炭心切。问:“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辗冰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冰冻路滑道难走,车速必然很慢。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多么不容易啊!小结:这一节写卖炭翁烧炭、运炭的艰辛。作者分别从外貌、心理、行动三个方面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时也表现诗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诗人掉转笔锋,故事情节也急转而下。“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黄衣使者白衫儿”,作者通过对他们衣着(“黄衣”“白衫”)的描写,点明来者的身份,原来是宫使和他的爪牙。 问: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叱”“牵”。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言炭的数量之多,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问:“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年龄特征-----卖炭翁
职业-----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南山中
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心理-----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衣正单-——愿天寒(矛盾心理------“可怜”)可怜的人,
辛勤劳作,仅为糊口;
衣衫单薄,却期待着天寒。为下文写宫使
抢炭的罪行做铺垫
人物分析宫市宦官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
(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
(对比:地位悬殊)艺术特色(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 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