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2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写景的文章接触的不多,同时我们班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不高,虽在课堂上都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对于文本的深度认识还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因此对于这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我希望能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朗读形式进行指导,提升他们的兴趣,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进一步感知,并且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理解黄河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
活动2【讲授】借助朗读,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1.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并且出声自读。
2.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把你圈划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
3.就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语句,选择1~2处班内交流。(选好交流代表,也可以考虑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朗读,一个同学负责解说。)
活动3【讲授】 观看视频,进一步直观感受壶口瀑布,尝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通过刚才的交流、朗读,我们已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汹涌,也能初步感受到壶口瀑布给人带来的一种雄壮、刚柔并济之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近距离的再去感受一下。(2分钟左右视频短片)
2.环节过渡:“天下黄河一壶收”,虽然我们没有亲临壶口,但是通过同学们圈划,朗读和视频的观看,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壶口瀑布那惊涛拍岸的气势。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刚才你所圈画的语句,尽量读出这种气势,同时思考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写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
3.学生散读并思考。
活动4【讲授】深入探究写作意图,感悟主旨
1.全班交流思考题
2.环节过渡: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读借景抒情类的散文,我们不仅仅要关注那些优美的写景句子,体会景物的特点,更要善于透过文字,看到背后隐含的情感及其写作意图。
3.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借壶口来喻人?
活动5【讲授】总结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而我们中华民族也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民族精神。
活动6【作业】作业
1、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段,朗读并背诵。
2. 找一篇写景散文阅读并作批注。
课件10张PPT。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崖口悬瀑布,半空白皑皑壶口瀑布 梁衡
1.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并且出声自读。
2.以4人一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把你圈划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体现的?
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直观感受,初步领会意图。
1.视频短片近距离感受壶口瀑布。
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刚才你所圈画的语句,尽量读出这种气势,同时思考作者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这样淋漓尽致的描写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 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是什么?
为什么要借壶口来喻人? 探究意图,感悟主旨。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它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自然品格,孕育出中华民族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伟大品格。而我们中华民族也要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民族精神。 1、摘录文中最打动你的语段,朗读并背诵。
2. 找一篇写景散文阅读并作批注。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