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壶口瀑布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壶口瀑布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3:22:51

文档简介

15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课文的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所抒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七(1)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总体较为均衡,没有文本解读能力极为突出的学生,但存在极个别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散文文体的篇目作为讲读课文,是初中阶段第一次遇到。所以学生解读散文的方法,主要取决于之前对于“环境描写”中关键词、修辞、写景角度等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由于难度较深,我将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以优辅差,合作探究。
本单元的主题是“山水清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山水的特点,感悟其神韵风采。山水之“韵”是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因而要通过品读文章语言,体会山水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本文作者并非仅对壶口瀑布作表层的铺陈渲染,他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他赞美了中华民族刚柔相济、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优美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特点和黄河雄壮豪迈的气势。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她从遥远的青藏高原而来,一路奔腾,途经陕晋两省,在此处创造了伟岸的奇观——壶口瀑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衡的脚步,一起观赏“壶口瀑布”。(播放图片) 学生活动预设 听导语,看图片,思考问题:为什么取名“壶口瀑布”呢?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形象的导语,创造神秘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活动2【活动】预习检测,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预设
1.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写道: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简介壶口瀑布】
2.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活动预设
2. 明确: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畏惧、震撼,并来得及没有好好欣赏和体会)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文体,并深入对文本的思考。在读中感悟作者第一次观赏壶口瀑布的感受。
活动3【活动】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师活动预设:
1. 第二次访壶口瀑布,作者依照水的位置来写水的形态,体现了他观察的顺序。先写 上的水,再写 的水,接着写 的 水,最后写 的水。
2. 合作朗读
学生活动预设:
1. 明确:河道、冲入壶口、龙槽边沿、两边滩壁。
2. 明确:个读接续。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通过读,以读带悟,来引发思考,推动之后小组合作环节的进行。
活动4【活动】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预设:
1. 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第二次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同步学案】
2. 作者写了石头的哪些形态?为什么写水,要写到石头?
学生活动预设:
明确: 1. 根据导学卡自由赏析。
2. 用侧面描写手法,写石头是为写水的刚毅力量。就如作者所说:“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会怒不可遏。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设计意图:训练归纳鉴赏能力。
活动5【活动】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教师活动预设:
1. 作者是如何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分层作业P22/4)
2.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预设:
1. 明确: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似相通:水流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正如人遇到不同处境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之水,再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
2.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深入感悟文章内涵,提升总结。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预设: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生活动预设:
明确: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
设计意图:从课内迁移课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抒发的情感,结合自身的经验知识,产生共鸣。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基础题:分层作业P21/1;P22/2-5
提高题:仿照文中多角度写景、修辞等用法,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动态自然之景。(要求:写出特点;300字左右)
拓展题:仔细观察课文中壶口瀑布的照片(有条件的也可找来有关音像材料),结合课文的描述,为照片写一段说明文字(100字左右)。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因人而异地得到锻炼、提高。
活动8【讲授】教师小结
小结:《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河道上的水 刚
冲入壶口的水 柔 博大宽厚
枯水季 龙槽边沿的水 刚 遇强则抗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两边滩壁的水 柔 勇往直前
打在石上的水 刚
课件20张PPT。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黄河
壶口瀑布宜川县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梁衡壶口瀑布天下黄河一壶收
为什么取名“壶口”呢?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课文第三自然段)壶口瀑布介绍 壶口瀑布是我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壶口两岸,苍山挟持,万里黄河至此,河床由3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50多米,浩渺的黄河水骤然收成一束,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因其形状似一把壶的口子,故而得名。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周围自然景观奇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预习检测,初步感知
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同步学案】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次访壶口瀑布,作者依照水的位置来写水的形态,体现了他观察的顺序。先写 上的水,再写 的水,接着写 的水,最后写 的水。
冲入壶口河道龙槽边沿两边滩壁合作朗读依照位置写水的内容,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访壶口。 【注意读出气势来】雨季的壶口瀑布这样令人胆战心惊,那么枯水季的壶口又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面前呢?【同步学案】
小组合作要求:
1. 先齐读两遍所探究语段
2. 再完成表格
3. 最后在小组内进行赏析【哪些词、哪些句分别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怎么写的,好在哪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阅读第五节,思考问题:作者写了石头的哪些形态?为什么写水,要写到石头? 用侧面描写手法,写石头是为写水的刚毅力量。就如作者所说:“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会怒不可遏。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感悟文本,理解主题作者是如何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分层作业P22/4)

作者将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两者的相似相通:水流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形态,正如人遇到不同处境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之水,再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
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赞美壶口瀑布的诗句
黄河天下险,
壶口最惊人。
飞流撼天地,
涛声泣鬼神。当堂检测(分层作业P25/1)《壶口瀑布》写作者在不同季节两次去看黄河瀑布的不同感受。作者写第一次在雨季看壶口瀑布,不仅从视听角度表现了瀑布的壮景,又穿插了自己的感受:被瀑布强悍的气势所震撼,感到害怕,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更好地表现雨季壶口瀑布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气势。作者写第二次在枯水季节看到的瀑布景色:先写处于__________ 处的洪流,其特征是_________; 再写处于__________处的水流,其特征是________ ;最后以“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收束本段。除了拥有与雨季同样惊心动魄的气势外,枯水季节的瀑布还给人以_______________的印象,作者从中领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龙槽冲向壶口凝重而猛烈两边的滩壁纤细柔美曲折变化、跌宕多姿壶口瀑布正如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样,以其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
人的丰富多彩的情感,以水的多种形态再现了人的丰富情感。
作业布置基础题:分层作业P21/1;P22/2-5
提高题:仿照文中多角度写景、修辞等用法,写一段自己熟悉的动态自然之景。(要求:写出特点;300字左右)
拓展题:仔细观察课文中壶口瀑布的照片(有条件的也可找来有关音像材料),结合课文的描述,为照片写一段说明文字(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