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老山界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9 老山界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3:2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9
老山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顺序记叙事件、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能力目标:感受生动的环境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老山界》是一篇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色彩的回忆性散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领悟课文所表现的人物精神和阐述的道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旨的重要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活动2【讲授】讲授
二、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
呜咽
点缀
澎湃
咀嚼
篱笆
酣然入梦
苛捐杂税
说明:字词的落实,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疏通。
三、整体感知,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
请你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
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
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说明:本文条理清晰,根据时间、地点的转换展开故事,,是七年级学生进行叙事文训练的范文。同时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体悟;解答山之难表现在什么地方,也就水到渠成的认识红军战士的形象。
四、朗读感悟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
(1)第13--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
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
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
像波涛在澎湃
说明:星夜爬山的描写极为精彩,作者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老山界的雄伟奇观,运用多种修辞,不仅突出高山的险峻,而且也写出战士翻越高山是的壮美情怀,突出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的寻找、朗读、品悟加深了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四、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写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其二:生动的环境描写把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明: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
活动3【活动】活动
朗读课文
活动4【练习】练习
学习写一段环境描写
活动5【测试】测试
完成课后练习
活动6【导入】作业
1朗读全文,选择一段你认为精彩的段落背诵。。
2
课外阅读其他有关长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