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语言,理解“永远的执著”课题的含义,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2、进一步加深对“通讯”这种新闻文体特点的了解。
2学情分析
上课前,学生对袁隆平并不了解,可以通过视频先让学生“知道”袁隆平。这样因为有画面,可以比较直观地让学生看到袁隆平的外貌形象,以及他的贡献,有助于学生理解袁隆平的“美丽”。
3重点难点
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来感受人物,了解通讯的特点。
理解袁隆平美丽的精神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永远执著的美丽
1、学习语文书87页的知识卡片“通讯”,简单说说什么是通讯,它有什么特点?
通讯是一种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比较具体,信息量大,表现手段多,时效性不强。
2、放一段介绍袁隆平的视频。
师:从外形来看,这位老人与“美丽”的联系实在看不出来,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永远执著的美丽》这篇课文,找一找他的“美丽”。
活动2【讲授】永远执著的美丽
二、熟悉文本
1、有感情地散读课文,积累词语,初步熟悉文本。
2、检查阅读情况
可参看课后“积累”。
3、查阅字典,何谓“美丽”?
明确:美丽,使人看了产生快感的,好看。
4、“美丽”一词在全文中共出现几次?你觉得看完全文,能否为袁隆平重新定义一下美丽的含义?
明确:共出现10次。文中的美丽指一种为追求理想执著不懈、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
三、理解文本
请你抓住以下关键句,品味语言。
(1)……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
(2)……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3)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
(4)古稀之年……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明确:
(1)美丽指色彩的缤纷鲜艳。儿时的袁隆平就萌生了美好的理想。
(2)“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美丽的第二重含义。袁隆平历经千难万险,逐渐成熟,走向成功。
(3)美丽的第三重含义,那是袁隆平取得的成功和荣誉。民以食为天,这也是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教师补充:第十四段介绍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老师给大家具体化一下这个数字,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约3000万,那么养活整个上海是绰绰有余了。
(4)文末的淳美是美丽的第四重含义,这是一种大美,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孜孜以求,是去执著地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
四、感悟文本
袁隆平荣获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当时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同学们共同讨论: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历史,历经沧桑巨变,始终散发光彩?
明确:袁隆平具备了一下这些品质: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淡泊名利,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拉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简朴,即使已是百万富翁,生活依旧简单。
由此可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美丽的成功
五、结束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们也能放飞自己的美丽梦想,执着的追求美好的人生目标,并能获得成功!
活动3【练习】永远执著的美丽
六、课堂作业
请你根据文本,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袁隆平简介”,互相交流(如课内无法完成,可课后完成)。
活动4【作业】永远执著的美丽
七、课后作业
1、抄写词语
2、印发《“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人物通讯文章,进一步熟悉通讯。
活动5【活动】永远执著的美丽
[板书设计]
永远执著的美丽(通讯)曲志红
人物——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美丽:色彩的缤纷鲜艳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成功和荣誉
执著地做好一件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