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题目的含义,提高语言的赏析能力、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执著的美丽”的含义,体会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客观上由于学生对袁隆平的事迹缺乏一定的了解,又对60年代那场大饥荒没有什么概念,从小到大未能真正体会什么是饥饿,所以对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感悟不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将搜集和整理袁隆平的事迹作为预习作业提前布置了下去。针对本校学生基础水平不是很高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字词积累环节。另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交流“美丽”内涵,理解袁隆平身上的精神品质,以及做美丽的欣赏者还是创造者等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来感受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袁隆平美丽的精神内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人们常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他推行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了粮食总产量。那么另外一个“平”是指谁呢?
(生回答袁隆平)
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的哪项发明对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回答杂交水稻)
袁隆平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的起因是什么?中间经历了哪些过困难和艰辛?他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退缩放弃还是勇往直前?功成名就之后的袁隆平是躺在成功的光环上睡大觉还是依然风尘仆仆地奔走于田地间?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永远执著的美丽》这篇文章。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前准备
a.【正音正字】
睿ruì 勋xūn 瘠jí 疮痍chuāngyí 憧憬chōngjǐng 蕴yùn 翱áo
b.【积累词语】
享誉世界 功勋卓著 横空出世 风华正茂 风雨飘摇 国是艰难
不解之缘 大失所望 家常便饭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 梦寐以求
风尘仆仆 不善言辞 功成名就 有生之年 古稀之年
带任务阅读,圈画出表现袁隆平“执著”精神的语句。
(学生自主圈画,课上交流)
读后感悟,问题设置如下:
a.袁隆平儿时的理想和长大后的追求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起因?二者与美丽又各有什么关联
(总结:儿时的理想是学农,起因是6岁郊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此时袁隆平只是美丽的欣赏者;长大后袁隆平坚持研究杂交水稻,起因是树立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理想,此时袁隆平是要做美丽的创造者。)
b.联系我们自身,谈谈我们是要做美丽的欣赏者还是美丽的创造者?为什么?
(总结:真正的美丽是做美丽的创作者,齐白石的绘画、莫言的小说、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罗丹的雕刻、莎士比亚的戏曲集等等,这些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作家们之所以美丽,也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不朽的作品,为人类社会留下了“美丽”的艺术瑰宝。而科学家的一项项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创造也是他们的“美丽”作品。)
活动3【讲授】深入文本,重点研读
1.纵观袁隆平的一生,他是如何“永远”执著的?
(永远“执著”,表现袁隆平在童年时代学农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在面对落后、贫瘠和饥饿的时候,他又将“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在杂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干扰时又百折不挠,从未放弃,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执著于水稻育种事业,投身“超级稻”研究,童年时代的园艺场之梦在古稀之年依然相随,“我们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童年的梦想与古稀之年的梦想相呼应相辉映,“永远”执著,就是指袁隆平为了梦想而不懈追求,永远没有放弃,直至成功。 )
2.“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在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始终不渝。)
3.下列各句中,数据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三十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
(“三十多年”充分证明了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保持极大的优势,长期无人打破,袁隆平创造的杂交水稻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②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被广泛推广运用,不但实现了“所有人不再挨饿”的理想,更说明他的研究成果为世界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他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
4.作者插叙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这段插叙,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时的美丽梦想,表明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现了袁隆平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
活动4【讲授】四、拓展延伸、揭示主题
1.文章前3段说“美丽”与袁隆平无缘,而全文却表现他的“美丽”,这是为什么?
(文中说袁隆平心目中的“美丽”,源自他选择学农之路见到的美丽景象。文章着重表现袁隆平在追寻“美丽”过程中显示的性格美、心灵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永远执著的“美丽”。而文章前3段完全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内在“美丽”;这样的开头,欲扬先抑,具有独特的美。)
2.“美丽”一词用在袁隆平身上有什么特殊含义?袁隆平身上有哪些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本文“美丽”还指袁隆平的精神:永远执著,不懈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但是要实现理想则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需要坚定执着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面对挫折不悲观、不失望,要做美丽的欣赏者,更要做美丽的创造者。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要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永远执著的美丽(人物通讯)
人物——袁隆平——崇高而执著的人生追求
少年:对园艺场美丽的憧憬
青年: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老年:培养超级杂交水稻,造福全人类
↗理想美: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美丽
↘
精神美:坚定执著、不接追求、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做美丽的欣赏者,更要做美丽的创造者
活动7【作业】作业设计
1.写一个自己的“执著的美丽”的故事。(300字左右)
2.通过图书馆、网络,了解更多袁隆平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