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3:27:38

文档简介

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为什么用“美丽”形容袁隆平;着重理解“永远执著的美丽”的含义,
2、通过品味语言,理解袁隆平真正美丽的精神内涵,感受袁隆平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
2学情分析
对于兰生复旦的学生来说,都有较好的基础,对于语文的理解能力较好,针对教材的中心思想都能有一个初步的把握,根据以往文本解读的教授,大部分同学在预习时候都能够将重点放在11自然段中,并且能抓住“义无反顾”“扎”“没有什么不是”“整整两年”等词语来分析出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稍好一些的同学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关注到12-15段中袁隆平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因此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如果把重点放在“执着追求”上同学们会感到些许乏味,因为老师分析的学生也能够分析得出,因此想要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抛出一个问题是学生通过预习而没有注意到的,以此来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便把“美丽”一词提到前面来解读,由袁隆平形象上不美丽引入作者为什么要用“美丽”一词来修饰袁隆平,再联系前四个自然段中带着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考,从而转入文本的分析,这样的引入让学生的思维运转起来,更能够勾起他们对于知识的求知欲。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着重理解“永远执着的美丽”的内涵。
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用“美丽”形容袁隆平。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2004年袁隆平院士荣获感动人中人物的颁奖词,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读一下: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过渡:
如今,袁隆平的毕生梦想实现了,现在80%的水稻都是源自与他的杂交水稻,这样功勋卓著,成绩斐然的袁隆平,作者是来如何写他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曲志红的《永远执着的美丽》
二、解读1-4段。
从题目看,作者用了“美丽”这个词来形容袁隆平。那我们先来看看,接近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在形象上,美丽吗?
预设答案:
——不美丽。因为美丽一词通常形容女子,年轻貌美的。而袁隆平已是古稀之年,所以形象上用美丽以此不恰当。
过渡: 很好,从形象看的确袁隆平不等于美丽。作者自己也这样认为,所以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语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你可以用“精干”“活力充沛”“睿智”“幽默”一些词来形容他,但是就是不能用“美丽”。
总结:从形象上来说,袁隆平是没有可能与“美丽”一词拉扯在一起的。
追问:非但没有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为什么作者说没有必要呢?
预设答案:
——“古老的土地上创造非凡的奇迹” “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有这样卓著的贡献、卓越的成绩,用“美丽”一词来概括实在太苍白了,实在是“浅薄的”“无谓的”“媚俗的”。
总结:在贡献上,美丽一词是无法与之并列的。
文章1-3小节,作者同我们的思考是一样的,先否定用美丽,再用递进来进行否定。但是,就在袁隆平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作者“忽然听到”“突然发现”“竟然和和美丽又那么直接的关系。”
提问: “忽然”“突然”“竟然”这三个词语表现此时作者这样的心情?
预设答案:
——惊讶,惊喜,恍然大悟的。
总结: 就在今天,就在这里,作者对袁隆平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作者认为,不但有可能将美丽与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必须要与“美丽”发生关系,或许只能用“美丽”这个词,才能诠释他。
过渡: 那么作者是如何认识袁隆平的,美丽一词又和袁隆平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散度全文,来谈谈你的认识?
三、解读“美丽”“执着”“永远”
提问: 当袁隆平第一次与“美丽”发生关系是在什么时候?
预设答案: ——童年时代——农学美得“我”要去学农——憧憬美
“美丽”的种子在童年的时候就深深扎在了袁隆平的心中。这种对于美丽的憧憬让他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不解之缘是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把“让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自己终身的追求。
过渡: 这样一颗“美丽”的种子,要使它生根发芽,袁隆平作了哪些努力?有着怎样的行动?
预设答案:
——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始终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具体表现:现实农村的情况,没有让他生在城市里的人退缩,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他都一定要走到底。看出他对于实现梦想的执着。
——他“义无反顾”地“扎”字,看出他对待事业的全心投入。
——“没有什么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强调一切都是围绕杂交水稻来运转,看出他对于事业的执着。
——“整整两年”时间之久;“顶着烈日”条件艰苦;“踏遍所有稻田”付出艰辛;“14000个稻穗中选择一株”难度之大。
——“几十年的育种生涯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家常便饭”在文中的意思是:平常的。几十年的时间都是如此巨大的付出,这种付出已经是十分平常的。没对这巨大的困难,袁隆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袁隆平一百个困难也不屈服,坚持不动摇。
朗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段落朗读一遍,刚才我们找出的字词句要重读。
总结: ——青年——几十年如一日地行动——创造美
过渡: 袁隆平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没有退缩没有动摇,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追求。当困难克服后获得成功之后,当面对荣耀、辉煌、名利的时候,袁隆平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齐读16小节。
追问: 这一段中你又找出了那些表达情感的词语?
明确: 丝毫:名利,荣耀并没有使他改变。依然、从···到···、无时不、都表现了他仍旧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在成功的光环下并未改变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我们可以说他——淡泊名利。
追问: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这一句话中“这些”具体指的是哪些?
明确: 13段辉煌、14段荣耀、15段名利。
追问: 这些都是说他取得的重大成就,跟表现他的执著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 他的成功越是重大越能体现出袁隆平的淡泊名利!
总结: 如今,在写这篇文章时,71岁的袁隆平已到古稀之年,就停止创造美丽了吗?
——古稀之年——培育超级稻,造福全人类——扩大美丽
时隔十四年,已经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又传来了好消息。
【引入PPT材料】
——耄耋之年——实现高产,提出新目标——突破美丽
总结:
从童年时代憧憬美丽,再用自己的行动几十年如一日地创造美丽,在耄耋之年提出新目标突破美丽,这样的一生是“美丽”的一生,你能不用“美丽”一词来形容他吗?所以作者认为只有用“美丽”而且必须用“美丽”一词来形容他。
板书:美丽
然而,仅用“美丽”一词形容他够用吗?袁隆平的这份美丽是用自己的一生的行动来践行的,因此非但是美丽的,而且是执着的美丽着。
板书:执着的美丽
可是,作者认为用执着的美丽来形容他还是不够,袁隆平从童年时代一直到耄耋之年,在时间的跨度上一直在追求美丽,因此必须在要加上“永远”一词才能真正地诠释他。
板书:永远执着的美丽
袁隆平的一生只要是生命不息,美丽不止!
四、作业布置
1、随文仿写
要点:采访一位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或者熟知的一位长者等
(1)抓住一个关键词语贯穿整个展现人物的过程。
(2)抓住人物的几个细节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点播:
(1)这篇通讯的展开过程仅仅围绕着“美丽”展开:憧憬美丽、创造美丽、扩大美丽、突破美丽;
(2)人物的几个细节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六岁郊游感受到美丽确定志向、与新婚妻子踏遍当地所有稻田寻找研究稻穗、“超级稻”培育三天一报数据等细节的表现,对丰富人物感情特点起到重要作用。
【板书:】
永远 执着的 美丽
童年时代——农学美得“我”学农————憧憬美丽
青年时代——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创造美丽
古稀之年——培育超级稻,造福全人类——扩大美丽
耄耋之年——实现高产,提出新目标———突破美丽
【教学反思:】
依循作者的思路解读文本
——《永远执着的美丽》教学反思
课结束以后,我对于《永远执着的美丽》这篇课文又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从最开始准备这一课,到如今上完,前前后后改了很多次教案,每一次修改都对文本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最开始我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了“执着”上面,带着学生从文章的字词句中来体会袁隆平永远执着的精神,具体的体现为他遇到困难时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功成名就时他淡泊名利、追梦不止。以此来总结出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着美丽的梦想、美丽的行为以及美丽的精神。但是上下来,又有了新问题,文章为什么要以“美丽”这个词来形容他,“美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而“执着”甚至是“永远执着”是修饰“美丽”的,在不断地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把文章的重点放在了为什么作者要以“永远执着的美丽”这个词来形容袁隆平?
于是我又把文章的重点放在挖掘美丽的内涵,美丽具体体现在哪里?从课文中得知袁隆平第六段中袁隆平六岁的时候美丽的种子就在他心里扎根,在他看来最美丽的事情便是“满园”“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花草和果实。“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太美丽的农学美得“我”要去学农,学农的目的就是要让世界到处,处处都是花艳果香的景色。从六岁到六十多岁,这个美好的梦想一直不曾放弃。尽管现实的农村是落后、贫瘠和疮痍的,看是在寻找美丽的他没有以此害怕,反而是让他更加坚定,他要把“疮痍化为美丽”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解决吃饭问题的梦想很美丽。有了这样的梦想,袁隆平义无反顾在创造着美丽,面对困难他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所以美丽的内涵还包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行动。同时在功成名就之后,在袁隆平仍然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曾放弃,因此他矢志不渝、追梦不止的精神同样是美丽的。因此再次修改的教案就是挖掘“美丽”的内涵——解决吃饭问题的梦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行动;矢志不渝、追梦不止的精神。
可这样上下来问题又来了,落实了美丽了,那么“永远”和“执着”这个定语又如何落实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两个词来修饰“美丽”呢?
在与张大文老师的探讨中,发现文章的作者实际上对用“美丽”一词形容袁隆平是否恰当也做过思考,就在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作者最开始也认为用“美丽”一词来形容袁隆平是没可能的,甚至是没有必要,但是在对他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以后发现,不但“美丽”这个词有可能而且很有必要,甚至是非用“美丽”这个词来形容袁隆平不可。因为“美丽”一词是与袁隆平的一生相伴的,他就是美丽的化身,他就是美丽的使者。
因此这一次就把授课重点放在,袁隆平与“美丽”一词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作者非将它与袁隆平拉扯在一起?
再次探寻课文,发现在袁隆平六岁那年,美丽这个种子就已经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从童年时代就一直在憧憬着美丽。为了这个实现美丽,袁隆平在付出常人所不能的努力,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创造着美丽,甚至在古稀之年仍然没有停止追求美丽的脚步,要将杂家水稻推广全世界,造福全人类,即使到了古稀之年还想要扩大美丽。所以作者非要用美丽这个词来形容袁隆平。
这样上下来似乎整节课有了依托,有了主线,可是“美丽”解决了,为什么还要用“永远执着”来形容“美丽”呢?
在与黄建荣老师的探讨中我得知,袁隆平从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古稀之年——耄耋之年,在时间上一直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因此美丽要用永远来修饰,从袁隆平童年时代将美丽作为自己的梦想,到青年时代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再到古稀之年要培育超级稻,造福全人来,再到如今已耄耋之年的袁隆平又实现高产,提出新目标,他用他自己的行动来践行着“执着”着“美丽”。因此在黄建荣老师和李晴老师的启发下终于确定了文章的三条线——“永远”、“执着”、“美丽”。
可是,就这样上下来,还是不免有遗憾。袁隆平从童年时代憧憬美丽一直到如今耄耋之年袁隆平不断地在创造美丽,扩大美丽,如今还在理想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用“美丽”一词来形容他已经不够,袁隆平要突破美丽,虽然课上完了,但是对课文的认识再张老师的点评下又进了一层,原来,作者为什么要用“永远执着”来修饰美丽,这样一位美丽的使者,他在不断地创造美丽,扩大美丽,如今用“美丽”一词修饰袁隆平已经不够,所以用“执着”来修饰,“执着”也不足够,所以用“永远”来修饰。
这样看来,整篇文章就在这个题目的解读之下完成了。一个大问题抛出,然后带领同学们一步一步地完成课文的解读,按照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理解、认识袁隆平。
通过研读文本,我知道了遵循作者思路,依照作者意思来探究文本的重要性。
课件10张PPT。永远执著的美丽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永远执著的美丽 ≠美丽形象上: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贡献上:“古老的土地上创造非凡的奇迹”“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美丽竟然与美丽有着那么直接的关系袁隆平美丽综合新华社2014年10月11日电:百亩平均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成功实现超级杂交稻第四期公关目标。
从2000年第一期目标的亩产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的亩产800公斤、2011年第三期亩产926.6公斤,到2014年的亩产1026.70公斤,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14年里取得了“四连跳”。
84岁的袁隆平说:“ “今年,我们提前实现了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个指标。”过了第四期,有人问他,超级稻还有没有止境,“我说,从理论上讲,水稻产量潜力还很巨大。”
  袁隆平透露,他建议农业部和科技部立项第五期超级稻,指标按国际标准,每公顷16吨,计划到2020年以前实现,争取3年内取得突破。
作业布置1、随文仿写
要点:采访一位学习、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或者熟知的一位长者等
(1)抓住一个关键词语贯穿整个展现人物的过程。
(2)抓住人物的几个细节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点播:
(1)这篇通讯的展开过程仅仅围绕着“美丽”展开:憧憬美丽、创造美丽、扩大美丽、突破美丽;
(2)人物的几个细节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六岁郊游感受到美丽确定志向、与新婚妻子踏遍当地所有稻田寻找研究稻穗、“超级稻”培育三天一报数据等细节的表现,对丰富人物感情特点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