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永远执著的美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理解课题的含义,进而感受袁隆平崇高的人格魅力。
2.了解通讯这种新闻文体的特点。
2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通讯报道,文章的语言简洁、生动、凝练而传神,教师在教学时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品味课文的语言,尤其要抓住课文标题“永远执着的美丽”,品味语言中折射出的人物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考虑到七年级学生语言赏析能力较弱的特点,于是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抓住关键词反复揣摩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一个赏析语言的途径。另外,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通讯报道这种文体,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去体会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这种活动,来还原通讯报道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通讯的特点。
3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人物超凡的,“永远执著”的精神风貌。
理解文中“美丽”的涵义;2、洞悉袁隆平精神的内核。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人口逐年增多,而耕地面积却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少,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这可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呀。然而,有一个人,不畏难,坚持研究了50多年,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请听,最新消息——我国杂交水稻产量创世纪记录 亩产988.1公斤!
了不起啊,太了不起了!袁隆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简介袁隆平及课文背景(PPT)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就立志从事农学研究。从1964年至今,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农田,研究起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难题。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自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大面积播种开始,他的杂交水稻已在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无偿地推广,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
2001年2月19日,他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他接受了首都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社”“北京日报”“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等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新华社记者曲志红采访当天就写成了《永远执着的美丽》这篇影响甚广的通讯。
三、揭题解题
1、齐读课题“永远执著的美丽”(注意“著”字读音);
2、永远: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
执著: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还隐含了在所追求目标(东西)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失败中积累成功的要素,直到达成目标。
美丽: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
3、进一步确定课题中相关词语的意思。
“美丽”一词的意义从它前面的“的”字可以断定该取名词的一项,即“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那么,标题就可以理解为:文章要歌颂的是——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境界。
四、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散读课文,同时思考“永远”“执著”等词在文中的具体涵义。
2、分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用“……时,……”(教师随手板书之)格式说话,要求体现“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
3、学生说后教师小结式示范:(PPT)
①6岁的他来到园艺场时,脑海中生成了五彩缤纷的梦——我要学农。
②大学毕业来到贫瘠、落后、满目疮痍的农村时,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追求!
③进行杂交水稻试验时,他经受了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甚至挫折和磨难,他都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意志更坚。
④功成名就时,他不仅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乐天年,却依然心仪着他的试验田,依然凝视着杂交水稻试验。
⑤功成名就时,他又立下宏愿:育成超级稻,养活中国人!造福全人类!
⑥畅想未来时,他的心又诗意地飞翔:我真想稻穗下乘凉。
4、师生读、说、议,通过解析“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等词语,深刻感受袁隆平执著美丽的精神。
(此环节要把读做扎实:满含深情地读议论句,读抒情句,读记叙句。)
(适时板书关键词:志向远大 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 淡泊名利 痴迷事业)
5.内容与中心小结。
五、探究写法
感受了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我们再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是一篇通讯,是作者通过面对面的采访当事人,然后根据当事人的回答,经整理后如实报道出来的。那我们能不能从作者报道的内容推出他当时都提了哪些问题呢?
1、从作者的“提问”入手,还原作者获取材料的原貌。(先写下来再进行交流)
(请同学们针对课文第4——8段、第9——12段、第13——14段、第16——20段进行现场模拟提问。提问可以不按课文顺序;但必须结合课文内容;)
2、从课文布局入手,弄明白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很显然,课文从第4段开始,是作者曲志红要记写的主体部分,也能反映“袁隆平的美丽就在于永远执著”这一主题,那么,为什么还要安排第一、二、 三段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三段“变形朗读”:学生分别读第1、2段的第一句话,老师紧跟着加上“因为”后,学生再接着读第3段。这段变形阅读的内容就是“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因为’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同学们,你们看,作者明明要歌颂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美丽”,为什么前面两段还反复说他与“美丽”无关呢?
(明确:曲志红一方面是在尽可能地告诉读者,自己所说的“美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俗所说的美丽漂亮之类,从而把题意解释得更透彻,更准确;另一方面,反复的“抑”,是为了下文的“扬”,是在更高层面来歌颂袁隆平精神的。匠心何其高超呀,“曲笔”用得多美呀。)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曲志红头一天采访,第二天,这篇报道就见诸报端了。我敢断定,当天晚上,曲志红为了赶这篇稿子,一定是通宵未眠。
3、结合教材第87面的“知识卡片”,加深对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的了解。
学生齐读教材第87面的“知识卡片”,并作简单的读书笔记。
(这环节简单做做读书笔记即可:在第一段开头“通讯”二字前标注“①定义”,在第二行“与消息相比”前标注“②特点”,在第二段开头“通讯”二字前标注“③分类”。)
4、文体特点小结
人常说,新闻记者要有像狗鼻子一样灵敏的嗅觉,才能发现更多更美的新闻。袁隆平的事迹传开后,记者刘建祥、李振湘合作写下了人物通讯《当代神农氏》;记者欧阳国忠写下了人物通讯《一个值一千亿的名字》;记者曲志红则敏锐地意识到袁隆平的精神之美之感人,就在于他历经半个世纪而不放弃,孜孜以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于是,迅疾写下了这篇著名人物通讯《永远执著的美丽》。
六、深入品味
1、可是,同学们,天下“永远执著”的人和事很多很多,为什么“隆平精神”显得尤为可贵呢?
(此环节侧重理解袁隆平为了祖国和世界人民的切身利益而奋斗的充满大爱、博爱的精神内核。)
2、全文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袁隆平的永远执著才能找到最完美、最高尚的答案。大爱博爱是袁隆平执著追求的骨架,是动力源泉,是“隆平精神”最珍贵的内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金贵的内核,他的奋斗,拼搏,才能历经几十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金贵的内核,袁隆平的精神才会更加熠熠闪光,光耀世界,光耀未来。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毕生为穷人服务而赢得全世界尊敬怀念的特雷莎修女,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改变了人们当今生活方式的乔布斯……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永远执著的“隆平精神”必将永存人间!
七、作业(三选二)
1、袁隆平的“寻梦”过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300字左右读后感)
2、课外阅读人物通讯《当代神农氏》《一个值一千亿的名字》。
3、以今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写一条50字以内的新闻。
课件13张PPT。永远执著的美丽简历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从小就立志从事农学研究。从1964年至今,他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农田,研究起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难题。1975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一批早熟高产稻破土而出。自1976年杂交水稻成功大面积播种开始,他的杂交水稻已在全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无偿地推广,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他的杂交水稻,亩产,2004年突破了800公斤!2011年9月18日突破了900公斤,达926.6公斤!2013年9月29日又达到了988.1公斤 。 袁隆平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那天,他接受了首都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众多记者的采访。新华社记者曲志红采访当天就写成了《永远执着的美丽》这篇影响甚广的通讯。
你是如何理解课题的含义的?永远执著 的 美丽永远: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
执著: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还隐含了在所追求目标(东西)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在困难和失败中积累成功的要素,直到达成目标。
美丽: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好看。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 )
“美丽”一词的意义从它前面的“的”字可以断定该取名词的一项,即“使人看了发生快感的”。那么,标题就可以理解为:文章要歌颂的是——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境界。
1、学生自由散读课文,思考“永远”“执著”等词在文中的具体涵义。
2、分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用“…… 时,……”格式说话,要求体现“袁隆平永远执著”的精神。6岁的他来到园艺场时,脑海中生成了五彩缤纷的梦——我要学农。
大学毕业来到贫瘠、落后、满目疮痍的农村时,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将“让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追求!
进行杂交水稻试验时,他经受了各种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甚至挫折和磨难,他都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意志更坚。
功成名就时,他不仅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乐天年,却依然心仪着他的试验田,依然凝视着杂交水稻试验。
功成名就时,他又立下宏愿:育成超级稻,养活中国人!造福全人类!
畅想未来时,他的心又诗意地飞翔:我真想稻穗下乘凉。五彩缤纷的美梦:我要学农诗意地畅想:稻穗下乘凉藏梦立壮志:让所有人不再挨饿功成名就话心愿:育超级稻,养活中国人;造福全人类寻------------→找-----------→美丽(愈发淳美)写法探究1:从作者的“提问”入手,还原作者获取材料的原貌 请同学们:
针对第4——8段、第9——12段、第13——14段,第16——20段进行提问。
要求:提问可以不按课文顺序,但必须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先写下来,再进行交流,小组分工,看看哪一组提的问题最快最好)写法探究2:
很显然,课文从第4段开始,是作者曲志红要记写的主体部分,也能反映“袁隆平的美丽就在于永远执著”这一主题,那么,为什么还要安排第一、二、三段呢?
人常说,新闻记者要有像狗鼻子一样灵敏的嗅觉,才能发现更多更美的新闻。袁隆平的事迹传开后,记者刘建祥、李振湘合作写下了人物通讯《当代神农氏》;记者欧阳国忠写下了人物通讯《一个值一千亿的名字》;记者曲志红则敏锐地意识到袁隆平的精神之美之感人,就在于他历经半个世纪而不放弃,孜孜以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于是,迅疾写下了著名人物通讯《永远执著的美丽》。 亲爱的同学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袁隆平的永远执著才能找到最完美、最高尚的答案。大爱博爱是袁隆平执著追求的骨架,是动力源泉,是“隆平精神”最珍贵的内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金贵的内核,他的奋斗,拼搏,才能历经几十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金贵的内核,袁隆平的精神才会更加熠熠闪光,光耀世界,光耀未来。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毕生为穷人服务而赢得全世界尊敬怀念的特雷莎修女,让我不由地想起了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改变了人们当今生活方式的乔布斯……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永远执著的“隆平精神”必将永存人间! 作业:(三选二)
1.袁隆平的“寻梦”过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300字左右读后感)
2.课外阅读人物通讯《当代神农氏》《一个值一千亿的名字》。
3.以今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写一条50字以内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