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顶碗少年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2 顶碗少年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4:3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顶碗少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阅读文本,梳理内容,通过圈画、品析关键词句,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新设计
本文写得平实简约,在阅读理解上难度不大,故梳理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就不是一个难点,但文章对少年三次表演的一些细节描写很精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朗读、圈画,从而体会少年的人物形象,进而让学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3学情分析
七1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在梳理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挖掘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还很欠缺,容易忽略文中一些精心刻画的细节描写,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描写,让学生在读、比较中感悟,以此来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4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教师:去年素质教育活动时学生去白玉兰剧场看过一场杂技表演,询问学生还记得吗?并请学生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表演项目
学生回忆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2【测试】预习检测
检测学生词语掌握情况,指名认读、解释。
如:肩胛
摇撼
歉疚
惊羡
萦绕
鞠躬
惊心动魄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活动3【测试】整体感知
1、请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顶碗少年在演出中两次失败,但仍努力拼搏,第三次终于成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请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
顶碗少年杂技表演本领(),但仍失败(),这是因为(),第三次成功了,原因是().。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在交流填空题的过程,产生思维的碰撞,为下面的研读课文打基础。)
活动4【讲授】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上面填空题的情况,相机引导
1、指名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2、3节,圈画文中描写关于少年杂技表演本领的语句,同时,找出少年前两次表演失败的原因。
(1)、学生圈画少年前两次表演的语句,如:“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一会儿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高高一叠”、“惊羡”、“忽”、“难度较大”、“一会儿”、“一个接一个”、“艰难”等关键词语感受少年的技艺高超,表演动作难度大。
(2)让学生交流少年表演失败的原因
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少年表演最后一组动作时的描写
如:“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让学生明白是因为动作难度大而导致失败的。
2、现在我们来看看面对这两次失败,少年的表现如何?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边读边圈画出描写顶碗少年的语句:
如:(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让学生齐读这一句,分析人物心理
从他的神态、动作描写中看出第一次顶碗失败少年很镇定,有信心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二次:从他的神态中看出少年此时已丧失信心,勇气锐减,紧张不安
追问:请同学们揣摩顶碗少年此时的心理
少年可能会想:怎么又失败了,看来是我技艺不精,我还能表演下去吗?
3、提问:少年第三次表演成功,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扣住文本分析
教师:少年是在表演最后一个高难度动作时失败的,也就是说如果少年最后一个动作表演成功,那这场表演就成功了。引导学生关注少年表演最后一个动作时的描写。
A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B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C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明确:少年每一次失误点一样吗(2)三次写碗的摇晃和少年的应对,第一次:“突然”表示失误的意想不到,第二次用急忙,表示失误的无可挽回,第三次用轻轻,表示少年的沉着,
从中我们感受到正是少年的沉着镇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最终战胜自我,取得胜利的。
4、提问:少年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因素外,还有什么原因?
明确:老人的鼓励和安慰
可引导学生揣摩老人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老人可能会说:孩子,你要相信自己,你是有实力的。
或孩子,你的演艺水平很高,只要你定下心来,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5、文中还叙述了谁?起什么作用?
请大家圈画出描写观众的语句进行分析
如:第2节,“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第3节“台上,并没有慌乱”
“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
第4节“场子里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在大声的喊”
明确:观众的失望给少年增加了压力,更加剧了他的不自信,使少年表演的难度更大,离成功越远。
第5节“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总结:描写观众是为了侧面衬托突出少年的形象,使得少年的形象更丰满。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多次沉浸文本,沉入文本的情境,通过对文中一些精心刻画的细节描写的品读,来把握人物形象,进而为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服务。)
活动5【活动】领悟写作意图
提问: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首尾,可让学生讨论
教师:这篇课文题目是顶碗少年,作者向读者描写了少年顶碗的三次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顶碗少年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难道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限于此吗?
教师:表演顶碗的是个少年,可能跟我们在座的同学年龄相仿,对于成长中的我们能从顶碗少年的身上学习到什么呢?
明确: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
活动6【讲授】教师小结
这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笔触一起欣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顶碗表演,同时也有不少收获
1、本文题目是顶碗少年,作者通过对他一次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技艺高超,又通过对一些细节描写的精心刻画,让我们感受到少年的沉着、镇定,善于吸取教训,同时又通过对观众、老人的描写来侧面烘托少年的形象,至此一个丰满的少年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
2、我们从顶碗少年失败失败再成功的经历中仿佛看到了一个强者的成长之路,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关键看我们敢不敢面对,是选择退缩还是迎难而上,另外我们自身有没有具备一些克服困难的素质,也就是我们有没有为迎难而上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再次梳理文本,加强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领悟。)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作者赵丽宏从这场表演中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那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中再次把握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