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伤仲永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用文言词,掌握重点实词的特殊用法;感悟语言简洁、传神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理解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阶段,有详有略叙述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读懂故事。反复朗读,品读字词,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理解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2学情分析
《伤仲永》是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的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借助注释和文言文工具书能够对这篇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有所理解,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大的困难。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传神的字词所蕴含的意义,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同时,学以致用,照镜子,谈启发,让学生从方仲永的经历汲取教训: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3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理解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阶段,有详有略叙述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以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导入,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学习的重要,活到老,学到老。)
2、走进作者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活动2【讲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
2、交流预习: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解题: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你从标题中读出了什么?
(作者为方仲永的经历感到哀伤、惋惜,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最终“泯然众人”。)
(2)体现出“伤仲永”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泯然众人矣)
4、梳理层次,完成表格: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获知此事的途径和详略处理。
(1)表格三个阶段:5-12岁: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详) 12、13岁: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一般(略) 19、20岁:“泯然众人”,普通人(略)
(2)梳理中关注重点字词,尤其是词类活用
归纳:词类活用的几种形式:
即书诗四句(名词用作动词)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用作状语)
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活动3【讲授】品析语言,感受仲永之“奇”
1、朗读课文,说说方仲永的天资才华体现在哪里?文中是围绕哪一个字来表现方仲永的才华?
2、方仲永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点字词:“忽啼”,“未尝”。方仲永从来没见过文具却忽然求之,拿起笔就能写诗歌,诗歌有思想性符合道德要求,指物作诗能够马上完成,文理有过人之处。)
3、作者写方仲永家“世隶耕”有什么作用?
4、作者详写方仲永的不凡天资,对方仲永的“奇”写得很具体,对于方仲永“泯然众人”却没有具体展开,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效果?
(前面对“奇”的表现越详细,捧得就越高,后面写得越简略,越显出情感的失落。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从高高在上一落九泉之感,结局惨淡,让人更觉得有天才陨落之悲,更加突出了后天不学习的恶果。)
活动4【讲授】讨论交流,探究主旨:剖析仲永之“伤”
1、作者王安石为什么而哀伤惋惜呢?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1)家庭原因:父亲唯利是图,目光短浅,“不使学”
(“世隶耕”:世代文化不高,目光短浅;“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炫耀,被尊重,有利可图,贪财短视)
(2)社会环境:同乡人的不良心态,听闻盛名便趋之若鹜
(“稍稍”:同乡人的态度前后有细微对比,慢慢地变化,也是有利可图;“以钱币乞之”:既有对人才的尊重,但难免有那些想要捞取名利的人,并非真正地尊重、重视人才。)
(3)个人原因:方仲永自身不学习,没有学习进取的强烈意识。
2、王安石借方仲永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后天教育对发展才能、人才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3、课文只有两段记叙文字,那王安石是怎么评价这件事的呢?
补充王安石原文第三段: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受之天:天资、天赋;受 之人:后天教育:众人:平凡人)
王安石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强调了后天教育对发展才能、人才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活动5【活动】启发迁移、激励自我
1、照镜子,谈启发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和方仲永相比,你和他有什么不同?
(我们拥有足够优越的后天教育环境和资源,我们并非神童,天资或许普通,但世间万事再难,终究抵不过“勤苦”二字。)
2、多媒体展示:我们怎么处理先天天资和后天教育?
(1)勤能补拙: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2)笨鸟先飞:飞得慢的鸟先行动。比喻做事慢、能力差,才力不如别人的人,怕落后,就比别人先走一步。
(3)天道酬勤:“天道”,是老天爷。“酬”,酬报,回报。老天爷会酬报勤奋的人。勤奋的人总会出成绩,有出息的。
3、多媒体展示:天才是什么?
(1)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课件29张PPT。“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庄子》伤仲永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主要作品《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朗读课文: 注意红色字词的含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整体把握、梳理层次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家,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隶:属于 尝:曾经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文: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署上)自己的名字。(焉:代词)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异:对……感到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名词用作动词 书:写)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的一种,是指某些形容词和名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文: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一:整个 ,全部 ; 是:这 )4、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 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人还花钱讨取仲永的诗作。(或:有人)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1、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宾客: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的意动用法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
2、名词用作状语 日:每天)6、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译文: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已故的父亲)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余:我 从:跟从
7、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文: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符合、相当)。8、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译文: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焉:代词,指代方仲永的情况)
归纳:词类活用的几种形式
1、即书诗四句(名词用作动词)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用作状语)
3、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的意动用法)
4、邑人奇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伤仲永原文第3段:
王子 曰:仲永 之 通悟,受之天也。其 受之天 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 为 众人;今夫 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 而已 耶?
受之天:天资、天赋
受 之人:后天教育
众人:平凡人
原文第3段:
王子(即王安石)曰:仲永 之 通悟(通晓、领悟能力),受之天(天资天赋)也。其 受之天 (天资天赋)也,贤于材人(一般有才能的人)远矣。卒(最终)之为众人(平凡的人),则 其受于人者(后天教育) 不至(没有得到)也。原文第3段:
彼其 (像他那样)受之天(天资非凡)也,如此其贤(聪明有才)也,不受 之人(后天教育),且 (尚且)为 众人(平凡普通人);今夫 (那些)不受 之天(天资非凡) ,固(本来,原本)众人,又 不受之人(后天教育) ,得(能够)为 众人(普通人) 而已 耶? 最后一段的议论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强调了 。归纳:主题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得到后天教育),强调了后天教育对发展才能、人才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后天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启发迁移,激励自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李世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端正)衣冠(衣服帽子);
以古(历史上的成败)为镜,可以知 兴(兴盛)替(衰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是非对错) 。
——唐太宗李世民
照镜子,谈启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唐太宗李世民
和方仲永相比,你和他有什么不同?
1、勤能补拙:
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
2、笨鸟先飞:
飞得慢的鸟先行动。比喻做事慢、能力差,才力不如别人的人,怕落后,就比别人先走一步。
3、天道酬勤:
“天道”,是老天爷。“酬”,酬报,回报。老天爷会酬报勤奋的人。勤奋的人总会出成绩,有出息的。扩展 迁移:天才论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爱因斯坦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