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我要的是葫芦 课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0 09:24:11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一课时








任务一
初读课文
巧记生字
初读课文
①听课文范读,听清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识记生字
比赛
谢谢
盯着

xiè

dīnɡ
sài
màn

ɡuài
葫芦
芦苇
以后
奇怪
慢慢地
识记生字
葫芦
偏旁归类:
看图识字:
草字头:葫、芦
竖心旁:怪、慢
识记生字
熟字识记
形近字比较识记
叮-口+目=( )
加一加:
换一换:
赛——比赛
寒——寒冷
艹+胡=( )

炉-火+艹=( )  


以后
谢谢
芦苇
葫芦
盯着
比赛
奇怪
慢慢地
任务二
抓住首尾
梳理因果
品读课文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理解字义
“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种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
“谢”的解释有:
①表示感激;
②道歉或认错;
③辞去,拒绝;
④凋落,衰退。
小试牛刀
A
长叶 → 结果 → 开花
B
结果 → 开花 → 长叶
C
长叶→ 开花 → 结果
C
长叶 → 开花 → 结果
以下哪个选项是小葫芦正确的生长过程?
品读课文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品读课文
那么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看图说不同。
理解字义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掉落呢?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任务三
认真书写
展风采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zhòng
结构:左右
部首:禾
笔画:九
组词:种花 种树
书写指导:左竖短,右竖长。“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中”框形扁方,宽窄适中,竖画稍长,居中直下。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果”横画平行均匀,竖画从“曰”中心直下;撇捺均在横竖相交处起笔,左右对称。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笔画:十二
组词:一棵 几棵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竖提端正,长短适中,中点宜小,靠上,撇画起笔稍高于竖提,右点稍长。
结构:左右
部首:人
笔画:四
组词:以后 以前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冫”点提距离适中;横钩靠上撇下部起笔,下撇对准横钩左端起笔;撇捺舒展,捺画长短得当。
结构:左右
部首:冫
笔画:六
组词:次数 多次
指导书写
xiǎng
书写指导:“相”横画均匀,竖画正直,左右紧靠。“心”卧钩呈月牙形,三点间距大致相等,点画位置恰当。
结构:上下
部首:心
笔画:十三
组词:想法 思想




第二课时








任务一
朗读感悟
探究联系
探究联系
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蚜虫
探究联系
种葫芦的人看到这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
蚜虫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对比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叹号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探究联系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盯”能不能换成“看”?
不能。盯:注视,集中视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盯”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什么是“自言自语”?
理解词义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是“自言自语”?
自己和自己说话。
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千言万语、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不言不语
甜言蜜语、豪言壮语
品读感悟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对比朗读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邻居看到了,说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着急
对比朗读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的人又说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疑惑、不理解、奇怪
对比朗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对比朗读
下面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
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任务二
领悟道理
拓展想象
领悟道理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领悟道理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①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拓展想象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接着编故事。
任务三
认真书写
展风采
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
lín
书写指导:左右大致等宽。“令”下点和中点与撇画起笔对齐。“阝”上端比左部低,弯钩自然,竖画正直、稍长。
结构:左右
部首:阝
笔画:七
组词:邻居 邻里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 “尸”上框大小得当,撇画斜度、长短适中。横画稍长,竖画宜短;“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
结构:半包围
部首:尸
笔画:八
组词:居住 居民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 “口”位置偏上,上宽下窄,大小适中。“巴”横向笔画平行,短竖居中,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
结构:左右
部首:口
笔画:七
组词:好吧 去吧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头部稍小,中横宜长,竖钩端正。“口”稍靠上安放。
结构:上下
部首:大
笔画:八
组词:好奇 奇异
指导书写
guài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竖画正直,两点居竖画中上部。“圣”横撇与捺左右舒展;“土”竖画正对横撇与捺的相交处。
结构:左右
部首:忄
笔画:八
组词:责怪 奇怪《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14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却饱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葫、芦”等8个生字,会写“种、棵”等10个字,积累“从前、以后”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语:智慧树爷爷的院子里种了好多有趣的植物,最近呀,一棵葫芦藤吸引了所有小动物的目光——藤上挂着绿绿的小葫芦,圆滚滚的真可爱!可慢慢的,葫芦藤上长了蚜虫,叶子开始变黄,有小动物提醒种葫芦的人赶紧治蚜虫,他却摆摆手说“我要的是葫芦,蚜虫没关系”。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最后他能收获大大的葫芦吗?今天咱们就当“森林故事小老师”,带着小松鼠、小兔子一起读《我要的是葫芦》,找找故事里藏着的“小秘密”,帮小动物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吧!
学生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指导学生读好“葫芦”中的“芦”是轻声。
任务一: 初读感知,巧记生字
过渡:让我们打开课本,翻到64页,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读之前,请听清楚要求——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听课文范读,听清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交流识字好方法
葫(hú)芦 芦(lu)苇 谢(xiè)谢 (yǐ)以后 盯(dīnɡ)着 比赛(sài) 奇怪(ɡuài) 慢(màn)慢
“盯”读后鼻音;“赛”读平舌音;“芦”在“葫芦”中读轻声。
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葫、芦;竖心旁:怪、慢
②看图识记:葫芦
③熟字识记。
加一加:艹+胡=葫
换一换:炉-火+艹=芦 叮-口+目=盯
④形近字比较识记“赛”:赛—寒
读得这么好,老师奖励你们玩一个“摘葫芦”游戏。
任务二:抓住首尾,梳理因果
1.师:现在把生字词送回课文。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重点指导: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评1: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漏字添字。你再来读一读。这个长句,谁来挑战一下?
评2:你读的真好。这个长句,你也读得很流利。谁还想试试?
师:你读得既流利又有节奏,(出示停顿)让我们一起学着来读一读。
今天老师想和你们合作,给这篇课文配上连环画插图。
这课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从哪里看出来?把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交流反馈:
【品读第二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1)细长的葫芦藤
师:老师先把葫芦藤画下来(板画)。接着画什么呢?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圈一圈,再来说。(课件先出示“葫芦藤”被圈出,学生补充后面三种事物)“葫芦藤”、“绿叶”、“小花”、“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
师:(贴一两片叶子)这样够吗?(不够,再贴两张)这样呢?还是不够,
为什么呀?(板贴词条:长满了绿叶)你能不能用朗读把长满的感觉读出来?真好,你重读了“长满”,谁还想试试?(读得好的贴几片叶子)。我仿佛看到了叶子层层叠叠的样子。(男女生赛读)
就像这样,叶子一片叠着一片,密密麻麻,几乎看不见缝隙,就叫做——长满了。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雪白的小花
师:长满了绿叶后,还开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品读第三句】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理解“谢”字,出示字典里的意思选择:a.表示感激b. 道歉或认错c. 辞去,拒绝 d.凋落,衰退
“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种解释。
小试牛刀做个选择题巩固一下吧
师:看,细长的——,长满了——,雪白的——,难怪种树人夸它——
①你们觉得这些小葫芦可爱吗?请你夸一夸。还可以加上动作来夸一夸吗?
②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种葫芦人喜欢吗?
是啊,他太喜欢了,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实在是喜欢极了,所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师带读)
师:第一幅连环画完成啦,让我们拿起书,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齐读)
5.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那么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看图说不同。(叶子、葫芦、人)
(1)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掉落呢?
(接话接出蚜虫)蚜虫我们很熟悉,在《棉花姑娘》一课中见过,它的牙很厉害,是专门啃植物叶子的害虫,难怪是虫字旁,右边加一个牙。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就——
要点:抓住“慢慢地”、“一个一个”读好这个过程的缓慢。
师:原来葫芦多么可爱啊,现在葫芦黄了,落了一地,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失落、惋惜的语气齐读。
为什么种葫芦的人那么喜爱小葫芦,到最后却什么也没留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画出来。
任务三:认真书写展风采
观察结构,练习书写
提示要领:一看结构;二看宽窄、高低;三看重点笔画
重点讲解:“种、棵、以、次、想”
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任务一:朗读感悟,探究联系
课文中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为什么?
都是蚜虫在作怪,你觉得这是怎么样的蚜虫?(填空)
种葫芦的人看到这些蚜虫,心里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感叹号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指导读好这句话,还可以加上手势来表示自己的满不在乎。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种葫芦的人的神态、动作,理解“盯”的意思
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不能)盯:注视,集中视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盯”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言自语”
什么是“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答,老师补充:千言万语、只言片语、三言两语、不言不语、甜言蜜语、豪言壮语)
这句话他是自言自语说的,那要读得轻声些。个别读。
他边自言自语,边做了一个动作?(盯)演一演这个动作。边动作边读。
小结:我们通过抓住提示语,把这句话读好了。
邻居看到了,说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邻居话里有感叹号,表示他心情?(着急)
种葫芦的人又说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种葫芦的人话里有两个问号?说明(感到疑惑、不理解、奇怪)。
同桌合作朗读。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好语气。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用问句,语气就更加强烈了。对比朗读,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
任务二:领悟道理,拓展想象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重读:“更”“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等词语,语速放慢,声音轻一些,读出种葫芦的人的难过。
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
总结寓意。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交流,小结归纳:①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接着编故事。
小结:本单元我们一起开展了“森林智慧小课堂”,大家也摘得了“道理小达人”的勋章,恭喜各位同学。
任务三:认真书写展风采
观察结构,练习书写
提示要领:一看结构;二看宽窄、高低;三看重点笔画
重点讲解:“邻”“怪”“治”
练习书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