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B.我国以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得到解决
C.我国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时代社会发展状况影响社会矛盾
2.(2024北京房山区一模)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选,可以看出,两次会议( )
公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内 容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开始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公报论述我国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C.目标是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024天津部分区期末)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这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强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
B.是人民群众强烈获得感的源泉
C.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4.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切实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拥有的公共服务产品、可享受的公共服务改革成果逐渐增多,促进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质性地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这些成就( )
A.表明民族地区率先实现脱贫
B.反映了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促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5.(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下面是1988—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图。材料中曲线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
A.火车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迅猛
B.思想解放促进了经济体制开始改革
C.超美赶欧现代化步伐的加速
D.改革开放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6.2018年计算机及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比重从6.5%增长到18.4%,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5.7%增长到15.4%,机械设备制造业从5.19%增长到10.19%。2020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15.1%和33.7%。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行业居全球第一。这些数据说明我国( )
A.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
B.中高端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
C.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领先世界
D.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7.(2024海南模拟)自2005年起,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已连续14年上调,其中2005—2015年每年按照上一年平均水平10%的比例增长。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872元增长至2018年的1 865元。这反映出当地( )
A.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B.社会保障体系完备
C.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D.政府财政困难加重
8.(202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022年4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明晰了职业教育定义范畴,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层次。由此可见,这次修订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B.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劳动者
C.适应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D.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9.(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下表是我国卫生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这反映了我国( )
年份 1981 1990 2000 2010 2015
人均预期寿命/岁 67.8 68.6 71.4 74.8 76.3
婴儿死亡率/% 34.7 32.9 32.2 13.1 8.1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 88.9 53.0 30.0 20.1
A.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确立
B.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
C.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
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0.(2024广东东莞期末)21世纪初期,英语热持续升温,2007年底全国有899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分布在167所高校。外语教育多元化( )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C.服务于经济文化发展
D.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
11.(2024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下图为2005—2020年中国缴纳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走势,中国所承担份额超越日本升至第二位。这可以实证( )
A.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中国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C.中国加快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D.中国是全球发展的主导者
12.(2024重庆巴蜀中学月考)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2022年在巴厘岛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再次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主要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
A.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
D.注重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14分)
13.(2024皖吉黑滇四省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分配制度明确指出,“人民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男女同工同酬”。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
答案:
1.D 根据材料可知,当今中国生产力有所发展,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这一现实状况影响了当今的社会主要矛盾,故选D项;我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排除A项;中共八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未得到完全解决,排除B项;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
2.D 根据材料可知,两次会议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初步探索”不符,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未论述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事业费增长,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排除A项;经济发展是人民群众强烈获得感的源泉,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无关,排除C项。
4.D 根据题干材料“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实质性地享受到均等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可知,我国坚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D项正确;民族地区并没有率先实现脱贫目标,排除A项;题干材料未涉及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无关,排除C项。
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8年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的结果,D项正确。高速公路和火车机车制造业并无关联,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经济建设而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超美赶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等产业都属于中高端技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中上游,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中国中高端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部分产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反映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也未体现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排除C、D两项。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保障体系完备和范围不断扩大,排除B、C两项;材料未涉及政府财政状况,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可知,修订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使职业教育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职业教育法的修改和完善,而不是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排除A项;B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材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关,排除D项。
9.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这表明我国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确立、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排除A、B、C三项。
10.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和非通用语专业,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使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这说明外语教育多元化服务于经济文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与文化传承无关,排除A项;我国外语教育多元化是为了适应经济文化发展,而非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排除B项;外语教育多元化并不能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排除D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2005—2020年中国承担联合国会费比例提升,超越日本升至第二位,说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加快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排除A、C两项;“主导者”说法错误,排除D项。
12.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两次提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建议,为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说明新时代中国积极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C项正确。中国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主导力量”的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深化,收入分配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由农村扩展到城市,改变收入分配单一形式,与所有制形式相适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