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0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突破练40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0 08: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突破练40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2024河北承德二模)下图反映了1681—17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情况。据此可推知(  )
A.英国生产方式面临革新压力
B.东印度公司成立便利了英国侵略中国
C.价格革命对英国影响较深远
D.对华贸易逆差推动英国经济政策调整
2.(2024九省联考安徽模拟)从18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册子、传单、文摘,这些印刷资料越来越廉价,面向普通城市民众成千上万地兜售。同时,城市生活中书信往来频繁,起草遗嘱、契约,经手汇票,阅读通知广告的场合也日益增多。这可用以说明(  )
A.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
B.出版业成为当时主导产业
C.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
D.政治革命改变了媒介形式
3.(2024天津河西区一模)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减少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 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 040千磅降到13 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4.(2024江西吉安六校联考)下表呈现了1849—1913年德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及变化(比重:%)。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时间 1849— 1858年 1871— 1879年 1890— 1899年 1900— 1904年 1910— 1913年
第一 产业 55 49 41 41 35
第二 产业 25 29 35 35 38
第三 产业 20 22 24 24 27
A.科学技术的创新    B.机器工业的兴起
C.国内政局的变动 D.世界市场的形成
5.(2024四川宜宾二模)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铸造“沙弗林金币”,随后又宣布英镑纸币可随时、无条件兑付该金币。1825年,英国要求其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直到1917年的百余年间,英国政府一直维持着沙弗林金币的稳定。英国此举(  )
A.增强了经济扩张的力度
B.反映出国内民主制度的完善
C.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
6.(2024山东淄博三模)1909年,英国颁布《劳工介绍法》,规定劳工部应当在全国各地资助设立劳工介绍所和青年职业顾问委员会,向青少年提供职业指导;1910年颁布的《就业选择法》规定地方教育当局要为17岁以下的青少年提供职业指导。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缓解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C.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D.应对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7.(2024山东枣庄一模)下面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著名文件内容的摘录。该文件是(  )
●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目标
●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
A.《共产党宣言》
B.《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C.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
D.《四月提纲》
8.(2024山东潍坊一模)下图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充当人类的伟大领袖的权力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肯定了“理性至上”的原则
B.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
C.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D.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9.(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848年,《共产党宣言》提出“最近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1890年,恩格斯把“最近目的”调整为“为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这主要反映了(  )
A.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局限性
B.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自我革命
D.巴黎公社实践留下深刻教训
10.(2024山东青岛一模)1871年3月26日,巴黎公社中央委员会在公报中说:“我们热诚希望和解,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想实现联合,以达到我们努力追求的目的。因此,我们曾向反对我们的人开诚布公地伸出友谊之手。”这表明巴黎公社的领导者(  )
A.放弃了暴力斗争的革命方式
B.尝试以和平的手段实现目标
C.极力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
D.积极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
11.(2024广东佛山顺德模拟)巴黎公社刊印和发行了《公报》和《公告》两种报刊,并将各种法令、声明、通告、决议,甚至公社会议上讨论的问题,都及时刊登在《公报》和《公告》上,张贴于街头路角。这表明巴黎公社(  )
A.重构国家行政管理模式
B.创新社会舆论监督形式
C.重视公社社员民主权利
D.宣传政权社会主义性质
二、非选择题(14分)
12.(2024湖南岳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史料1 1776年,法国学者马布里在《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一文中,指出必须建立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
史料2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强调:“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群众给历史规定了它的‘任务’和它的‘业务’。”
史料3 现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通过论证《共产党宣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指出:“我们可以把《宣言》称作马克思后来全部著作——不包括1848年以前出版的任何其他著作的序曲。它不仅预示了要发挥的课题和遵循的路线,而且预示了它必将遇到许多困难。”
材料二 1870年,墨西哥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了第一国际墨西哥支部。1871年以后,许多法国革命者到拉丁美洲寻求政治避难,他们来到拉丁美洲后就与拉丁美洲的工人结合起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古巴的巴利尼奥等人于1900年建立了古巴第一个劳动者的政党——人民党,1905年改名为社会主义工人党,公开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流亡阿根廷的法国人多马士于1872年首先建立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后来相继建立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支部,并得到马克思的亲自关怀和通信指导。1919年,巴西爆发了6万工人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干涉苏俄的罢工。乌拉圭的社会党于1920年决定改名为共产党,同时加入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古巴、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洪都拉斯、秘鲁、萨尔瓦多、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等国家成立了共产党。
——摘编自程洪《试论俄国十月革命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进行合理解读。(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答案:
1.A 据材料可知,1681—17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的货值中,白银占所输出货值的比例总体提高,说明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劣势地位,其对华商品竞争力不强,英国生产方式亟须改变,故选A项;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价格革命是指因美洲金银涌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英国经济政策调整,且此时英国实行的仍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华贸易逆差”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印刷技术的一系列革新,使得印刷品在城市民众中普及,市民往来信件频繁,遗嘱、契约、通知、广告等形式增多都体现了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C项;“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变革推动民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没有其他行业作比较,无法判断出版业成为“主导产业”,排除B项;出版业发展、民众知识水平提高的原因是“技术变革”(工业革命),不是“政治变革”,并且此时的“媒介形式”仍然是报纸、杂志等,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发行量增加、逐渐普及,排除D项。
3.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欧洲、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商品输出量急剧减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9世纪初以后,工业革命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伴随着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与英国形成了竞争的态势,故选D项;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化纤面料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石油化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排除B项;19世纪中期,虽然其他国家对英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冲击,但其殖民霸权并未旁落,排除C项。
4.A 1849—1913年,德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比逐步降低,第二、三产业占比逐步提高,这一变化主要源于科技创新,故选A项;机器工业兴起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国内政局的变动仅发生在1871年前后,不适用于所有时间段,C项以偏概全,排除;德国的产业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是源于国内的变化,不应从世界角度找原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A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推动英镑成为广泛使用的货币,有利于英国的经济扩张,A项正确;金本位制不能使民主制度完善,排除B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排除C项;英国要求殖民地统一使用英镑是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不利于殖民地经济独立发展,排除D项。
6.D 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英国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劳工和青年提供就业指导,这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并提高青年人的就业技能,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提供了人才,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政府干预经济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排除A项;大萧条开始于1929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材料仅体现政府提供就业指导,这并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
7.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文件要求欧洲各国工人运动应联合起来,与《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的宗旨相符,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巴黎公社《告法国人民书》主要论述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公社人民的斗争,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四月提纲》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B 该思想家的主张提出了人人平等,消灭特权,全民参与选举等理想化的构想,但并未触及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核心问题,这符合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特点,故选B项;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材料中的主张并没有体现“理性至上”的原则,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张解决社会阶级矛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与材料中的主张并不一致,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到世界,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与材料中的思想无关,排除D项。
9.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巴黎公社运动宣告失败,经济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暂时无法完成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任务,因此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奋斗目标进行了调整,故选B项;调整“最近目的”的做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性的体现,排除A项;调整“最近目的”是马克思主义者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做出的合理调整,而非自我革命,排除C项;巴黎公社运动带来的教训只是促进“最近目的”调整的原因之一,排除D项。
10.B 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曾经尝试与资产阶级联合,试图通过和平的手段达到他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故选B项;巴黎公社属于暴力革命,排除A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发动农民、缺少工农联盟,排除C项;巴黎公社没有促进国际工人阶级联合,第一国际促进了国际工人的联合,排除D项。
11.C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将各种重要信息及时刊登并张贴,提高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使公社社员能够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决策过程。通过公布会议内容和决议,公社鼓励社员参与政治讨论和决策,体现了对社员民主权利的尊重,让社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和监督公社事务,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信息的公开透明,而非行政管理模式的重构,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不是创新社会舆论监督形式,而是强调对社员民主权利的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排除B项;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项说法错误,排除。
12.参考答案 (1)史料1概述了18世纪的法国学者马布里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平等的共和国的主张,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勾画了未来的理想社会蓝图,属于空想社会主义。
史料2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和“群众”关系的论述,蕴含着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思想,说明《共产党宣言》发表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已初步形成。
史料3是西方经济学家对《共产党宣言》的评价,指出《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后马克思诸多著作的思想发端。这一评价有待商榷,实际上《神圣家族》就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则史料都是文献史料,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2)示例观点:近代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欧洲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阐述: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先进的生产方式从欧美地区扩展到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工人阶级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在拉丁美洲诞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拉丁美洲也成立了国际支部,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许多法国革命者因政治避难来到拉丁美洲,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将其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欧洲的政党政治理念也传入拉丁美洲,乌拉圭、古巴等国纷纷成立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斗争的武器。
总之,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工人运动深受欧洲的社会运动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拉丁美洲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