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主父偃
(智慧担当)
桑弘羊
(理财专家)
董仲舒
(儒家大咖)
卫青
(武力担当)
霍去病
(武力担当)
猜猜我是谁?我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22岁亲政。这些都是帮我出谋划策的臣子。
汉武帝刘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汉武帝
秦始皇
何为“大一统”
“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巩固
秦朝确立
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领导,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汉武帝继位初期西汉面临的社会危机,提高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学生能够掌握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并能够对这些措施进行初步评价,认识到它们对于西汉国力逐渐强盛的重要作用。
3.通过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明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大一统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思考国家大一统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意义。
学习目标
壹
削弱地方势力
文景之治
汉景帝
汉文帝
汉高祖
建立汉朝(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汉武帝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史记》
国家真的无事吗?
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削弱地方势力
【自主学习】通读课本,找一找汉武帝即位初面临哪些问题?
政治上
思想上
经济上
军事上
【问题1】
势力强大
横行
【问题3】
学说活跃
思想不统一
【问题2】
私人 ,
经营权在地方
【问题4】
来自北方 的袭扰
(P67第一段)
(P68第一段)
(P69第一段)
(P70第一段)
诸侯王
豪强地主
铸币
盐铁
诸子百家
匈奴
一、削弱地方势力
吴王刘濞,拥有庞大的铸钱产业,而且吴地靠近东海,既有丰富的铁矿,也有海盐的生产地,盐、钱、铁三业,让刘濞富甲宇内,他结交各国,逐渐成为一股足以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方权贵力量。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吴
汉景帝:
削藩
七国之乱
b
如何彻底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
一、削弱地方势力
观看视频,思考汉武帝采用什么措施来解决诸侯实力强大的问题?
一、削弱地方势力
2025/10/16
10
材料1-1
主父偃像
酎(zhòu)金夺爵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酎金即诸侯献给朝廷祭祀的贡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材料1-2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奸猾:奸邪势力)
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教材67-68页内容,分析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措施:①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王国势力;②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名为推恩德,实为削其国
一、削弱地方势力
推恩令实施前后王国大小变化
假如你是汉武帝……
假如你是一个诸侯王……
假如你是诸侯王的一个普通的儿子…
阻力小
成本低、达目的
感恩戴德、效果好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一、削弱地方势力
2.地方豪强问题
①.迁豪强:
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势力被削弱。
②.建立刺史制度: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材料:主父偃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汉书 主父偃传》
一、削弱地方势力
贰
加强经济管控
材料四:
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五:
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2.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商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1.国家财政困难
材料反映出汉武帝初期经济面临哪些问题?
二、加强经济管控
阅读课本68页,概括汉武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手工业表现
农业:
②播种工具楼(lóu)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手工业:
①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纺织、冶炼、 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汉代耧车(模型)
耧车,汉朝出现的播种工具,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三道工序一次完成。
相关史事 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他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
二、加强经济管控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具体措施
私人铸币
豪强控制盐铁经营权
农民弃农从商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
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向商人征收车船税
五铢钱
“铢”重量单位,
一两的1/24为一铢。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国家财政得到改善,为汉武帝政策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经济一统
二、加强经济管控
2.商业表现
叁
汉武帝在思想上有什么烦恼?如何解决?
尊崇儒术
1.背景:汉初,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比较松弛,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思想混乱,不利于国家治理。
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释义:现在人们学习和继承不同的学说,持有不同的议论,诸子百家遵从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致使朝廷不能建立固定统一的法令制度。
严刑峻法
以法治国
施行仁政
以德治国
与民休息
无为而治
三、尊崇儒术
1.目的:
2.人物:
3.措施:
4.影响: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为稳固统治,统一思想
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
③儒士也进人各级政权机构。
三、尊崇儒术
“焚书坑儒”
“尊崇儒术”
加速了秦朝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
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态度
否定,排斥
肯定,尊崇
三、尊崇儒术
肆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派谁北击匈结果如何?
北击匈奴
和亲政策
北击匈奴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底气是什么?
国力的变化(由疲弱到强盛),经过“文景之治”,使西汉强盛起来
匈奴屡次犯境,边疆人民生活苦痛
四、北击匈奴
作用:解决了匈奴南扰的问题,巩固了边疆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结果: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四、北击匈奴
时间:
战役:
将领:
结果:
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
①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归附,部分西迁。
②西汉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
西汉与匈奴战争示意图
漠北战役
四、北击匈奴
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说一说汉武帝采取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一系列巩固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 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四、北击匈奴
汉武帝与秦始皇相比较,你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怎样的帝王?
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政治上,他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经济上,他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思想文化方面,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过: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得国库空虚;但他面对自己造成的危局,深刻反省。颁发《轮台罪己诏》以检讨承认过失,并且停止征伐,实行休养生息的宽民政策。
【政治】
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经济】
铸五铢钱
盐铁官营
【军事】
北击匈奴
开疆拓土
【思想】
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改善财政
奠定经济基础
解除外部威胁
开疆拓土
加强思想控制
儒学居主导地位
从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王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主父偃
董仲舒
卫青、霍去病
课堂小结
实战演练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 )
A.使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
C.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D.打破地方豪强垄断政权的局面
b
实战演练
2.汉武帝采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诸侯坐大问题,这一做法比晁错削藩更巧妙,成为历代处理藩王问题的典范。“这一做法”是( )。
A.实施“推恩令” B.实行盐铁官营
C.建立刺史制度 D.大举反击匈奴
a
3.诏令文书作为以皇帝名义颁布的古代高级别公文,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汉代中后期,皇帝诏令多阐述儒家理念,甚至大量引用儒家经典。这反映出当时( )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政令推行比较顺畅
C.儒家思想受到尊崇 D.皇权得到空前强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