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课件+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上

文档属性

名称 【高效课堂】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课件+教学设计 -统编版九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17 09:22:57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在古代,读书人通过入仕为官,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然而宦海沉浮,有金榜题名的风光,就会有贬谪外放的低谷。
有的文人将贬谪后的所思所想诉诸于文章
情境导入
凄清如《小石潭记》
旷达如《岳阳楼记》
学习《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有的文人则将情感隐藏于诗歌之中
了解贬谪诗,熟读并背诵诗歌。

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古人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审美熏陶,培养他们的家国患意识。

(重点)
(难点)
核心素养
知人论世 夯实基础
活动一: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作者简介
刘长卿诗中所写的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重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贾 生(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译文: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知识链接
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刘长卿因“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发生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长沙过贾谊宅》。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从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因此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写作背景
欣赏诗歌诵读:
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诗文朗诵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zhé huàn)/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zhǎng)卿
朗读正音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zhāo)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zhàng)江边。
韩愈
朗读正音
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活动二:
探究任务
结合课文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两首诗歌的大意。
过程安排
(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2)逐句疏通大意,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3)疏通大意后,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4)将成果朗诵给同桌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成果展示——重要词意
长沙过①贾谊②宅
三年谪宦③此栖迟④ ,万古惟⑤留楚客⑥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⑦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⑧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刘长卿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参考译文
成果展示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你被贬至长沙在此居留了三年,万古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成果展示——重要词意
①左迁:贬官。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
韩愈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成果展示——重要词意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一封③朝奏④九重天⑤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⑦ ,肯⑧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⑨ ,好收吾骨瘴江边⑩ 。
韩愈
参考译文
成果展示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合作探究 深入思考
活动三:
探究任务
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语言,分析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四小组,朗读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结合背景赏析相关诗句,说说写了什么,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3)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内容解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赏析:点出本诗诗眼“悲”,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首 联
内容解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赏析:围绕题目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之情,油然而生。
颔 联
内容解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赏析:诗人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身的命运。一个“犹”字举重若轻,号称仁义道德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昏庸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对刘长卿谈得上恩遇?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反语和双关的巧妙运用,极尽诗人的感伤之情。
颈 联
内容解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这两句刻画出一幅生动的图画:诗人茕茕孑立,独自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尾句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将自怜之意表达得酣畅淋漓。
尾 联
内容解析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首 联
内容解析
颔联两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赏析:赏析: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苍迈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颔联
内容解析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赏析:“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颈 联
内容解析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尾 联
活动小结
《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课堂小结
情感特点:贬谪诗的写作都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政治原因,或进谏被逐、或奸佞谗陷、或变法失利,加上贬谪本身对诗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诗人的人格气质性格等因素,使得贬谪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
阅读方法:阅读贬谪诗,需要我们联系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诗歌内容及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贬谪诗的情感。
贬谪诗
1.课堂作业——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在《长沙过贾谊宅》中
“ ”两句莫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②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1.课堂作业——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在《长沙过贾谊宅》中
③“ ”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题。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④“ ”两句表面写怜贾谊,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课堂作业——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①诗歌直接反映诗人直言进谏后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是: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②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课堂作业——理解性默写
布置作业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
③诗中以景物来喻前途坎难料的句子是“ ”,这两句诗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
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2.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基础作业:
课后背诵并默写古诗。
拓展作业:
小组合作,整理学过的贬谪诗文,做一个文集,配上点评的文字。
板书设计
《长沙过贾谊宅》——借古讽今——内心悲愤、失意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抒胸臆——怨愤之情,刚直不阿
贬谪诗课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里面的两首古诗。《长沙过贾谊宅》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因上书劝谏迎佛骨劳民伤财,结果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忠而被贬却九死而不悔,仍然“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教学目标 了解贬谪诗,熟读并背诵诗歌。 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古人的人生价值观,进行审美熏陶,培养他们的家国患意识。(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古代,读书人通过入仕为官,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然而宦海沉浮,有金榜题名的风光,就会有贬谪外放的低谷。有的文人将贬谪后的所思所想诉诸于文章,凄清如《小石潭记》,旷达如《岳阳楼记》;有的文人则将情感隐藏于诗歌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刘长卿和韩愈在遭贬后心情如何?又是如何表达的?
活动一:知人论世 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字文房,河间人,今属河北。天宝年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尉,摄海盐令,因事下狱,贬为藩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被诬,贬睦洲(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善写五律,以“五言长城”自负。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著有《昌黎先生集》。
背景简介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因“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发生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
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想到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吟咏出这首七言律诗。
刘长卿诗中所写的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为被权贵中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虽然被召回京城,但是得不到重用,之后担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亦抑郁而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从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因此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韩湘跟上来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知识链接
贾生
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
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
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情感主旨: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4.诗文朗读
(1)情境诵读
播放古诗情境课文诵读版,入情入境,带领学生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音。
②注意断句和节奏。
(2)朗读正音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zhǎng)卿
三年/谪宦(zhé huàn)/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zhāo)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zhàng)江边。
活动二:自主探究 整体感知
探究任务
结合课文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思考两首诗歌的大意。
1.过程安排
(1)反复诵读两首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2)逐句疏通大意,遇到有阻碍的字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3)疏通大意后,将大意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4)将成果朗诵给同桌听,要做到语句优美,情感充沛。
2.成果展示
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应指导。
《长沙过贾谊宅》
(1)重要词意: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2)参考译文:
你被贬至长沙在此居留了三年,万古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重要词意:
①左迁:贬官。
②蓝田: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③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④朝奏:早晨上奏。
⑤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⑥圣明:指皇帝。
⑦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⑧肯:岂肯、哪能。
⑨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⑩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2)参考译文:
首联: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
颔联: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颈联: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尾联: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第二课时
活动三:合作探究 深入思考
探究任务
这两首诗歌都是诗人贬谪路上所作。阅读背景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分别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态度。
1.过程安排
(1)全班分为四小组,朗读两首诗歌,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2)结合背景赏析相关诗句,说说写了什么,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3)指定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发言,形成小组结论。
(4)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小组成果。
2.成果展示
《长沙过贾谊宅》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赏析:写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赏析: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日斜时”的倍觉黯然的气氛。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赏析:诗人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身的命运。一个“犹”字举重若轻,号称仁义道德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昏庸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对刘长卿谈得上恩遇?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反语和双关的巧妙运用,极尽诗人的感伤之情。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在一起,深化了咏叹的主题。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赏析:这两句刻画出一幅生动的图画:诗人茕茕孑立,独自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结尾故为设问,自怜之意溢于言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首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析:“朝奏”,点明获罪的原因是“自取”,是尽职尽责;“路八千”指出贬所的遥远偏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颔联:两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赏析: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苍迈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3)颈联:“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赏析:“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4)尾联:赏析“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3.活动小结
《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借古讽今,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叙述了诗人忠而获罪并被远谪的遭遇,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课堂小结
《长沙过贾谊宅》中,诗人刘长卿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诗人韩愈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忠而被贬的宦游经历,抒发了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以及革除弊政的决心。
贬谪诗的写作都会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政治原因,或进谏被逐、或奸佞谗陷、或变法失利,加上贬谪本身对诗人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诗人的人格气质性格等因素,使得贬谪诗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阅读贬谪诗,需要我们联系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诗歌内容及表达特点,准确把握贬谪诗的情感。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理解性默写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两句莫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把自己与贾谊和屈原两位先哲的遭遇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主题。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两句表面写怜贾谊,同时也表达了自怜之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歌直接反映诗人直言进谏后命运发生急剧变化的句子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表达了诗人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使人见到他的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诗中以景物来喻前途坎难料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与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课后作业
基础作业:课后背诵并默写古诗。
拓展作业:小组合作,整理学过的贬谪诗文,做一个文集,配上点评的文字。
【板书设计】
贬谪诗:
《长沙过贾谊宅》借古讽今——内心悲愤、失意不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直抒胸臆——怨愤之情,刚直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