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11课 五四运动(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第11课 五四运动(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17: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1课
五四运动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情境导入
“列强出卖了我们”
他们出卖我们什么了?
面对“列强的出卖”,为什么青年学生会选择站出来?
学习目标
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
3
2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 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五四运动的史事,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感悟五四精神。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学习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1
探究新知
目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视频中提到的创办杂志的人是谁?他所创办的杂志叫什么?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虽然清朝统治已被推翻,但封建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许多中国人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祭孔活动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 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假如你是当时的青年该如何做?
二、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民主、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从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内容?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抨击?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 提倡民主与科学
3. 文学革命
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 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何谓民主?何谓科学?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
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1917年,胡 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 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 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 文学。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和材料,说说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北大青年们最早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而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傅斯年、罗家伦等人。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 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礼
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
的爆发

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正是从1894-1911年聚集的,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五四运动》浮雕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高200厘米,长354厘米,作者是著名雕塑家滑田友。浮雕生动再现了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的场面。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 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 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正当要求:
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青岛主权
巴黎和会
No
拒绝
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顾维钧
陆征祥
消息传到国 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 发了!
导火线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归纳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
过 程 时间
中心
主力
形式
结果
口号
1919.5.4 - 6.3
1919.6.5-6月底
北京
上海
学生
工人阶级
集会、罢课、游行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大批学生被捕
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放人、免职、拒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中流砥柱
工人阶级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
二十一条
反帝反封建
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中方
①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②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外方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四、五四运动的结果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回答五四运动取得了那些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思考:为什么不是彻底的胜利?
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有何意义?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
1919年沈泊尘作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
1919年马星驰作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
一、五四运动的性质
材料1: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材料2:“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3: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中国历史》
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革命性
广泛性
进步性
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1: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便“出发往民间去”,开始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这样,中国就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2: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
——《五四100年》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840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名称 任务 领导阶级 最终目标 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
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三、五四运动的精神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过去100多年了,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
开始标志: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
意义:
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心:
主力:
北京
学生
上海
工人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情境练习
1.(2025·河南·中考真题)1919—1920年,全国学生刊物有400多种,刊登内容均采用白话文;一些著名的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话文刊登作品。材料表明( )
A.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呼声
B.传统文化滋养了新文学发展
C.文化出版助力白话文普及
D.文学革命促进国民思想觉醒
C
情境练习
2.(2025·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北京的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B.6月,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C.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D.它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
布置作业
情境设定:面对今天的人生考题和时代考验,把五四精神作为理想信念的牢固根基,当代青年如何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请发表你们的青春宣言!
THANKS!
谢谢观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