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诵、音乐等方式创设情境,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利用地图建立起黄河流域的整体感。
三、教学重点:掌握黄河概况和开发治理。
教学难点:对黄河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黄河颂》。
师:有人把河流称为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黄河以她的壮观与宏伟气魄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民,今天让我们走近母亲河——黄河。
(二)黄河概况
师:今天游黄河,先来阅读书本查查资料,说说黄河的概况。温馨提示:可以从以几个方面:发源地、注入的海域、长度、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有哪些重要支流、流过的省区和流过的地形区等。
环节1、快嘴说发现
师:李白有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黄河之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图册找出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
生:黄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入渤海。
环节2、巧手绘干流
师:黄河的干流自西向东流,和我们中国汉字中的哪个字形状比较接近呢?
生:几字
师:对,黄河呈现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河流弯曲,有黄河九曲回肠的说法。请同学们用笔描出黄河的干流。
环节3、感恩母亲河
师:那黄河全长多少?是我国的第几长河?
生:54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让学生找出黄河依次流经省市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9个省市区。
师:流域大,哺育人多,不愧为伟大的母亲。让学生找找黄河的伟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出示:引黄灌溉图,水利工程图,黄河代表性的景观图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黄河水力、土地、旅游等资源丰富
环节4慧眼识黄河——上中下游各段有什么特征?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我们就顺流而下吧!
上游——黄河水电站地图
师: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水电站?提示学生,水电站发电依靠什么?读地形图发现这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海拔差距有多少?差距大,表明水的落差大,那么水能就大。
生:多峡谷,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就成了上游上游的重要特色。
中游——出示壶口瀑布和黄河水
师:黄河水为什么是“黄”的?
生: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师:什么原因导致的黄土高原的变化?
呈现: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
师:黄河流经质地疏松,易受侵蚀的黄土高原,加上黄河流域多暴雨,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含沙量大是黄河最突出的水文特征。
下游——地上河
师:演示地上河的形成经过,并讲解:我国最高的地上河在河南开封附近一段。此处
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有10米以上,而且,河床每年不断在增高。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地上河”现象
生:泥沙沉积。
师:泥沙从哪里来的?
生:我认为从中游来,那里有黄土高原,这种土土质松,河水一冲,都冲到下游去了。
师:你分析的有道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
沙沉积,呈现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图、大量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过渡句: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需要我们每一代中国人精心的保护它,才能创造出更多
的的文明!
环节5出谋划策治理黄河
呈现:黄河每年输入海洋的泥沙达4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1高宽各1米的长提,其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那如果要治理黄河的话,关键在于治沙
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师:
总结治理措施:上游:禁止砍伐树木
兴建
;中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根本措施);下游: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师:现在,我国在地上河治沙问题上有了一项新的举措。就是在黄河下游:人工扰沙。出示图片与原理。解说:人工扰沙实质就是借助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由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水形成的“人造洪峰”河水势能,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同时以人工扰动河床泥沙,实现河床下切,从而最大限度输沙入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示治理后的黄土高原图片。
(三)关注“五水共治”
师:山河秀美的水乡浙江,2013年吹响新一轮全面治水的号角。省委作出了“五水共治”重大决策。按照“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路线图,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质变。为重现美丽水乡,谈谈我们个人应怎样“治污水”和“抓节水”。
生讨论: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畅谈具体建议和措施。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培养诗歌的爱好。
2.体会诗歌中美好的形象,以及运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3.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品析诗歌语言,体会美好的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幻灯片上的星空图片。师:在一个宁静的夏夜遥望星空,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师:但有一个人他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借那幽幽闪星寄托自己的忧愁。我们就来感受诗人与宇宙的私语。《天上的街市》
请学生大声朗读题目,再读题目,要求读出感情。
师: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读,读出情感来。
朗诵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
学生讨论:轻松、愉快、舒缓
划分诗歌节奏,重音、停顿
出示幻灯片明确节奏划分
教师示范朗读(配乐《梁祝》)
学生练习朗诵,老师读得好的地方学一学,读得不好的地方改一改。
四位学生分节表演朗诵
学生配乐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多次的朗读已经初步感受了诗歌的情感,对郭沫若的这首诗评论家给予高度的评价,昨天我看到了这句话与大家共享。
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
品味探究
1.师:境界,也就是诗歌的意境,你觉得诗人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境界?
生:恬静、静谧、美好、缥缈、奇幻……
2.师:这种恬静、静谧、美好、缥缈、奇幻的意境来源于美好的形象,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形象?
生:街灯、明星、流星、牛郎织女、珍奇
(引导学生找出了“意象”,接着就是如何“泡开意象”的问题)
3.师:我们说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哪些词或句体现了这些形象的美好?
学生思考
师:这众多的形象,最主要的是什么?它的美好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民间故事概要,抓住修饰这些意象的关键词语来分析,深入体会意象)
生:“来往”、“闲游”,牛郎织女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闲适安宁的。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是被王母娘娘压迫、迫害的,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故事全然没有了民间故事的悲凉、痛苦的感觉,给人温馨、向往的感觉。
师:牛郎织女的新编故事的温馨、浪漫、美好的感觉还通过哪些词体现?
生:天河是“浅浅”的,是“不甚”宽广的。
师:“浅浅”、“不甚”,如果换成“茫茫”和“甚”有什么不一样?
生:美好就失去了。
生:流星是一朵的,很美!
师:为什么不用“颗”?(朵与颗的比较)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
“朵”是用于花,花是美好的,用朵更让人觉得流星的美好和浪漫;“朵”更富有诗意……
师:“珍奇”,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美好、富足、繁荣……
师:街灯和明星的美好体现在哪?做一个换词游戏。
“闪”与“点”互换:星星是“闪”的,像人的眼睛一样,富有美感,也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明”与“现”互换:明星是由暗到亮的过程,也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
(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联想)
4.诗人眺望星空,产生了联想和想象,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平和洁净、缥缈美好的世界。诗人为什么要营造这样的一个世界?
学生思考(不少学生会讲出当时的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出示幻灯片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
师:“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让诗人幻想天上美好温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且这种信念是坚定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升华诗人的情感)
四个“定然”,一个“定”
学生齐读:
“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
定然是/
世上没有的/
珍奇。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定然/
在天街/
闲游。
师:同学们读得坚定不移,铿锵有力,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到来真的如你们一样坚定?他有没有些许的迷茫呢?
预设:
1.诗行的停顿:两个“我想”,“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造成诗情表达上的停顿,“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不信”和“你看”。诗人无法彻底进入幻想世界的焦灼。
2.“流星”这个意象虽美丽,但稍纵即逝,用于比喻幸福有天然的危险性。
3.街灯是“远远的”,远的不是天上的明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街灯,“天上的明星”反而是近在眼前如现实生活中无处不见的街灯。诗人的矛盾心情显而易见,现实世界是远的,梦幻世界是近的。
4.“缥缈”一词,意为虚幻不存在的事物。诗歌的第一小节所营造的意境美轮美奂,天上人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诗人的一句“缥缈”的空中让人清醒。
师:诗人对理想世界是执著追求的,但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彷徨,对现实的无助。清醒者的艰难挣扎。
配乐表演朗诵(《梁祝》)
画外音:
我经常在海边彷徨,祖国的黑暗现实使我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对理想未来的迷茫刺激着我的心。在一个夜晚,我走在海边,仰望美丽的天空,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那遥远的世界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女生和男生轮流读,四个“定然”,一个“定”全班齐读。
画外音:
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那似乎是天国乐园的景象,《天上的街市》,但天上的街市你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