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17: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叙述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概述红军长征的过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研读史料,概括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归纳总结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体会先烈们的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解长征精神(家国情怀)
3
2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学上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学习难点: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1
探究新知
目录

红军反“围剿”与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反“围剿”
与战略转移

博古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闽浙赣
湘鄂边、洪湖
川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震惊
全力剿共!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1928~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图
一、长征的原因
观察表格,思考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行动为什么失败?
1934年10月16日.晴
突然接到命令,午后四时出发。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军数战失利。.....连队思想混乱,埋怨情绪较大。大家都反映我们吃了堡垒对堡垒,工事对工事,死打硬拼的亏。
萧峰《长征日记》
国民党兵力 红军兵力 领导人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 4万 毛泽东 诱敌深入,避敌主力,各个击破 成功
第二次 20万 3万 毛、朱 成功
第三次 30万 3万 毛、朱 成功
第四次 30万 7万 周、朱 成功
第五次 50万 8万 要求在根据地外战胜敌人 失败
李、博
根本原因: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请为“左倾”进行定义。
主观上:脱离实际
行动上:冒险盲目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 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二、红军长征的开始
红军何时开始长征的?突围的情况如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谁提出了什么建议?
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冲破敌人封锁线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后,红军总人数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老村民搬运红军尸首3天3夜,当时一眼望去,殷红的鲜血将碧绿的湘江染成了“赤水河”。江中到处飘浮着红军密密麻麻的尸体,顺流而下,竟一时堵住了水流。当地百姓为纪念死难红军,流传下“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
改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934.10
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
【情景再现】
毛泽东
请大家给以上发言人的观点进行分类。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博古
3人支持
17人支持
遵义会议
主要错误在于博古李德
不顾自身实力的冒险主义;
不知灵活变通的教条主义;
排斥不同意见的宗派主义;
“左”倾错误的具体表现
一、遵义会议的概况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①纠正“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1935.1
贵州·遵义
二、遵义会议的意义
意义:
①开始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和失利
国民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导致长征、血战湘江损失惨重等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失利走向胜利
长征取得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14年
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自我革命)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上的
重大决议
会前的处境
会后的革命形势
红军长征的胜利

黑夜的幕已垂罩在金沙江边,
天险的长江原来如此天险!
半肠小道在高山向江的斜面蜿蜒而下,
对河山洞内炮孔枪眼挖遍。
倾泻的水流,
像万马奔腾,
深黄的江水,
谁知深浅!
——曙霞
一、长征的经过
通道
4
4
5
6
7
8
9
10
根据课本和视频片段,找出遵义会议后红军的行军路线和重要事件。
小组合作活动
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二、长征的意义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本,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材料一 我们党领导红军......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材料三 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在漫长的艰苦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说说长征的故事
七根火柴
半截皮带
合作探究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
遇到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充满信心、乐观积极;
继续发扬革命先辈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的优良传统;
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
课堂小结
“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开始:1934.10,从瑞金出发,血战湘江,强渡乌江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原因
意义
经过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精神
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内容、意义)
后期历程:
吴起镇会师
爬雪山、过草地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河
胜利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打乱追剿)
(突围)
激战腊子口
1935年10月
情境练习
1.(2025·山东中考)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导致材料中“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D
情境练习
2.(2025·河南中考)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是( )
A.血战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
情境练习
2.(2025·河南·三模)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B
布置作业
情境设定: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
乌蒙磅磷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氓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苦不苦,想一想长征二万五
思考: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
自然环境恶劣;
物资的匮乏;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强大的革命信念支撑;
③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THANKS!
谢谢观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