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利哈乔夫
在车厢内喧哗…
你碰到过类似情况吗?
毫无节制地点餐
铺张浪费…
随地乱扔垃圾…
插队…
“教养”到底是什么?
核心素养
-01-
-02-
-03-
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重点)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难点)
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活动一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
(1906—1999)
文化身份
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
工作与荣誉
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
关心青少年教育,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代表作品
《善与美书简》
《思考俄罗斯》
《俄罗斯文化》等
作品出处
这篇《论教养》选自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贸( mào)然 涵( hán )养 恪(kè)守
汲( jí )取 箴(zhēn)言 彬彬(bīn)有礼
大发雷霆( tíng) 自吹自擂(léi )
矫揉( jiǎo róu )造作
活动二
探究任务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你自主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的论题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有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注意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句段,找出论题。
(2)浏览课文,注意文章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结合论题,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做到有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成果展示
第 2 段
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论 题
第 11 段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尾 段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教养最重要的一点
活动三
合作探究一
有同学读过《论教养》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论教养”,可是从第13段开始,作者开始谈论“风度”,这是不是跑题了?请你通读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过程安排
(1)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文旁批注和问题提示,注意结合关键语段,如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等,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小组合作,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3)讨论交流: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
成果展示
第 1 段
提出教养来自何处。
第 2-12 段
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 13-18 段
优雅风度——教养的重要表现。
严谨的结构
缜密的逻辑
成果展示
风度 、优雅 与 教养 有怎样的关系?
更多指的是外在表现
更强调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尊重加上智慧,一个人就有了风度,
而优雅举止即成了一个人自然而然的外在表现
本文循着教养——风度——优雅举止这一线索娓娓道来,叙议结合,层层深入地阐发了对教养的深刻认识。
合作探究一
本文作者例举了大量事例,请你阅读第5—12自然段,找出“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例子,并思考: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过程安排
(1)自由默读第2—15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找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例子,想一想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2)讨论作者先写“无教养”再写“有教养”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和效果?
(3)小组讨论并形成小组结论,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探讨。
成果展示
无教养的表现
1.不帮妻子做家务;
2.常对妻女大发雷霆;
3.漠视亲人的心理和愿望;
4.忽视父母需要;
5.在家里随心所欲;
6.不顾及家人的自尊心。
有教养的表现
1.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礼貌待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
6.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具体而又普遍的生活现象
对比论证
成果展示
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直到成为一种生命自觉。
教养非一日养成,需要教育和培养。利哈乔夫这篇《论教养》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示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布置作业
-01-
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02-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来表达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论教养
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怎样做到有教养
无教养的表现
有教养的表现
举 例 论 证
对 比 论 证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论教养》 主备教师
课 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论教养》是利哈乔夫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帮助人们理解教养的真谛。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简练生动,是一篇可以作为典范的议论文。
教学目标 1.结合旁批注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教养”的真正含义,领悟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重点) 2.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运用生动的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难点) 3.联系生活中的正反实例进一步理解“教养”对为人处世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各种场景中人们没有教养的行为图片。引导思考:你碰到过类似情况吗?“教养”到底是什么?
活动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文艺学家、文化史家。生于圣彼得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卒于圣彼得堡。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从1938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俄罗斯的 20 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 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作品出处
这篇《论教养》选自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贸( mào )然 涵( hán )养 恪( kè )守
汲( jí )取 箴( zhēn )言
彬彬( bīn )有礼 大发雷霆( tíng )
自吹自擂( léi ) 矫揉( jiǎo róu )造作
活动二:自我研学,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你自主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的论题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有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过程安排
(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注意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句段,找出论题。
(2)浏览课文,注意文章出现频率高的词汇,结合论题,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做到有教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3.成果展示
思路:
第2段:但是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11段: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尾段: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教养最重要的一点:尊重
活动三: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有同学读过《论教养》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文章的题目是“论教养”,可是从第13段开始,作者开始谈论“风度”,这是不是跑题了?请你通读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2.过程安排
(1)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文旁批注和问题提示,注意结合关键语段,如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等,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2)小组合作,给文章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3)讨论交流:风度、优雅与教养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总结。
3.成果展示
行文思路:
第1段:提出教养来自何处。
第2-12段: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13-18段:优雅风度——教养的重要表现。
严谨的结构、缜密的逻辑
风度、优雅与教养的关系: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谈吐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怎样打扮才合适,综合构成一个人是否优雅有风度,这也是教养的具体体现。有些人错误地认为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和附庸风雅,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理解风度和优雅的真正内涵——那就是要“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在许多场合要注重礼仪,行为得当,“动作举止、衣装服饰、走路的步态,一切都要有分寸,力求优雅。”优雅的本质是“社会共享的”,而不仅仅是“徒有其表的举止”。
作者认为,“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甚至珍惜动物,珍惜花草树木,珍惜当地的美丽风光,珍惜你居住地的历史,等等”,以敬重的态度对待他人、环境,再加以得体的言行举止和随机应变的智慧,一个人就能够成为有风度而又优雅的人。
简言之,风度和优雅的底色就是教养,是心灵世界真善美的折射。文章就此展开的论述层层推进,解释了风度和优雅源于教养,教养的核心就是敬重、珍惜和爱,做有教养的人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合作探究二
1.探究任务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本文作者也例举了大量事例,请你阅读第5—12自然段,找出“无教养”的例子和“有教养”的例子,并思考: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过程安排
(1)自由默读第2—15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找出“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例子,想一想这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2)讨论作者先写“无教养”再写“有教养”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和效果?
(3)小组讨论并形成小组结论,派代表发言,全班一起探讨。
3.成果展示
无教养的表现:
(1)不帮妻子做家务。
(2)常对妻女大发雷霆。
(3)漠视亲人的心理和愿望。
(4)忽视父母需要。
(5)在家里随心所欲。
(6)不顾及家人的自尊心。
这都是具体而又普遍的生活现象。
有教养的表现: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说起,连续列举六种不适当的表现,说明这就是真正缺乏教养的人,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有了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两段文字正面阐释有教养的人的具体表现:礼貌待人、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言而有信重承诺、表里如一且稳重随和等。这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从反面立论,得出正面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阐释。
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课堂小结
本文立论富有现实意义,主线明晰,从教养来自何处,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作者例举的生活现象具体而又有普遍性,所发的议论切中事理的本质,极易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作为一个现代人,教养是修炼自身的必需,也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保障,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直到成为一种生命自觉。
教养非一日养成,需要教育和培养。利哈乔夫这篇《论教养》告诉我们,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而且可以得之于自我修行和养成。只有把培养优雅风度、追求高尚人格作为人生目标,自觉践行得体文明的处世方式,才能拥有教养。
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示例:
同意作者的观点。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布置作业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小作文来表达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