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情境化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无忧】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情境化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八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17: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战争结果及俄国割占领土史实。能说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主权的破坏。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通过史料分析英国在中国贸易状况,认识战争本质。结合地图归纳列强侵略路线及领土割让范围,培养历史空间思维。通过表格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通过圆明园文物流失、领土割让史实,增强民族危机意识和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感。从 “落后就要挨打” 的历史教训中,树立以史为鉴、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家国情怀)
(
教学重点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
教学难点
)
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影响。
(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内容 :展示中国流失于大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视频。
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些文物的流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
提示 :引导学生联想外国入侵抢掠文物,圆明园被烧毁的历史事件。
过渡语 :外国的入侵造成了大量文物被抢夺被损毁,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只剩下断壁残垣。这一切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次鸦片战争,了解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
探究新知
(二)新课讲授
1.战争背景
展示内容 :展示 19 世纪中期英国对华贸易额图表、英国贸易受挫原因的史料、清政府拒签修约要求等资料和图片。
教师提问 :英法在鸦片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为何这么短的时间内又找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请大家结合课本内容和展示的材料,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引导学生从英法等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的角度思考,如英国对华贸易额增长缓慢,要求修约被拒等。
过渡语 :英法等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以莫须有的借口再次发动侵略战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场战争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
2.战争经过
(1)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展示内容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标注英军炮轰广州、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等地点)。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11 页,结合形势图,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有哪些?清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了什么让步?
提示 :引导学生从英法联军的行动路线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内容等方面回答。
过渡语 :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使得中国又一次在战争中落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
(2)条约内容
展示内容:《天津条约》签订后开放的口岸形势图,《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相关条款信息。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1页内容,找到相关信息,将条约内容填写完整。
提示:结合课本11页内容,梳理条款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过渡语:《天津条约》的签订本以为可以平息战争,但侵略者却并不满足既得利益,依然步步紧逼,得寸进尺。
(3)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展示内容 :展示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的形势图、圆明园被烧前的繁华图片与被烧后的残垣断壁图片对比、《北京条约》签订场景图片。
教师提问 :英法联军为何要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失去了什么?
提示 :引导学生思考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为了掩盖罪行,《北京条约》使中国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等。
过渡语 :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下,圆明园化为灰烬,清政府又一次妥协退让。而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3.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展示内容 :展示清朝疆域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对比、马克思关于俄国攫取利益的论述、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示意图及面积数据。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地图,说说有什么变化?俄国是如何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
提示 :引导学生从领土范围的变化、俄国签订的条约等方面回答。
过渡语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获得了巨大的领土利益。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4.战争影响
展示内容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开放口岸对比图,两次鸦片战争的表格对比。
教师提问 :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请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和战争的影响是什么?与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提示 :引导学生从开放口岸的范围、中国主权的丧失、社会性质的变化等方面回答。
过渡语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更是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全过程,从战争的背景、经过到影响,看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暴行,也感受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这场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更加顽强的反抗精神。
布置作业
情境设定 :假设你是 1860 年跟随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随军记者,亲眼目睹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大事件。现在请你以记者的身份撰写一篇现场报道,向外界传递你所看到的一切。(字数 300 字以内)
任务要求 :讲解报道内容要求(设计标题,事件概述、现场见闻、记者点评)。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现场报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教学过程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通过图表、地图等展示,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战争背景、俄国侵占中国领土范围等内容;情境任务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生的历史书写能力。但存在不足,如学生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的区别容易混淆,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引导还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对条约内容的对比讲解和价值观教育的渗透,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