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1.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历史意义。(家国情怀)
(
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
(
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理解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937年5月,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毛泽东在苏区党代表会议上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指出这是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 能实现。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对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 为什么说中国 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探究新知
【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情境探究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 组织者和推动者?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并梳理出时间轴
情境探究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提出者,对全国抗战方 略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背景】1938年5月,为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 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内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从理论上说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 失道寡助;中国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对全国抗 战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必胜的决心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和信心 。
情境探究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最坚定的维护者?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说一说
在全民族抗 日战争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又一次举起团结抗战到底的旗帜。在国民党发动 严重反共高潮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维护了统一战线的团结抗战大局 。
情境探究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施行了哪些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和材料说一说
【政治上】根据 地抗日民主政权,按照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民主政权中各占 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原则,实行民主建政。
【经济上】推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 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各阶级抗战 积极性。
【作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根据地民主政 权成为全国政权建设的模范。
情境探究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 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坚强核心,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贰】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情境探究:为何说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南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和史料探究,说一说
【材料】毛泽东在闭幕词中说:“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
【背景】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 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 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 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 作的指针。
【意义】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叁: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情境探究:说一说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的经过?
【学生活动】
【胜利前的国际战场的有利局势】
【欧洲】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太平洋战场】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代表在德国 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并规定《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美国】8月6日和9日,美国 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苏联】8月8日,苏 联政府对日本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
【中共】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 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 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 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华民族赢得 崇高的声誉。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情境练习】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政治中的成熟,能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狂风恶浪,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材料旨在说明( A )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D.抗战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2.中共七大确定了全党在军事工作方面的任务。根据指示,从1945年5月起,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武装发起反攻,取得了作战主动地位。截至9月2日,人民军队共解放县以上城市150座。这反映出中共七大( B )
A.转移了党的工作重心 B.为抗日胜利准备了条件
C.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D.总结了抗战的丰富经验
3.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 A )
A.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入侵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抗日战争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C.源于英勇的民族抗争 D.宣告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布置作业】《胜利的欢呼——1945年街头一幕》
【任务说明】假如你是1945年重庆街头一名报童,挥舞《大 公报》号外高喊“日本投降了!”。请描述你看到的场景
【任务要求】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要有细节描写,如人群反应、标语内容等,并简析抗战胜利对普通民众的意义,100字以内。
(
板书设计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
本课教学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内容时,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了中共在抗战中的领导作用,但部分学生对“中流砥柱”的深层含义理解不足,需结合具体战役强化实证教学。关于中共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学生能掌握会议意义,但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认识较浅,可补充贴近生活的案例辅助理解。在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环节,学生兴趣较高,但容易忽略国际形势的影响,需通过时间轴对比深化全球视角。今后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案例选择和跨学科整合,提升历史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