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 一枚新教的复制品或许是在尼德兰所印,描绘了一名红衣主教和一名咧开嘴笑的傻瓜结合起来了。
——(美)勒纳《西方文明史》德国图林根埃斯勒本的马丁·路德雕像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马丁·路德行纪
XXXX出版社1.1483年11月,出生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埃斯勒本小镇。
号称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只是二千五百多个地方政权的联合体。…… 真正有势力的是五十个主教诸侯和三十个世俗诸侯,以及百余个伯爵,七十个高级教士(主教或修道院长)和六十六座帝国城市。
——朱孝远
《宗教改革与德国近代化道路》 13世纪,当教皇的权势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为神圣罗马皇帝加冕,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并且可以解除一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教会的利益,他也可以宣布该法律无效,禁止人们服从。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德国的教会神职人员从大主教、主教到最低级的神甫,都必须把收入的一部分上缴教皇。神职人员在上任的第一年必须把全年的薪金贡献给教皇……教会的其他收入也部分地流入教廷金库。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政治分裂,加重对德国的榨取。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2.1505年,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修道。 (天主教的善功论主张)实行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的生活;履行“圣礼” ……这是最重要的善功,它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 ……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持的……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3.1510年,首次赴罗马朝拜。 “向你致敬,神圣的罗马!殉道者的血使你神圣荣耀!”
——李平晔《人的发现》 “谁第一次去罗马,他去找骗子;第二次,他染着骗子气;第三次,他自己就成为骗子了。”
——李平晔《人的发现》4.1512年,被任命为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利用大学图书馆研究古文圣经。 当路德读保罗的使徒书时,发现一行短句“义人必因信得生”,恍然有所悟:人不是靠自己的善行,而是靠信仰上帝而得以免罪。
——丁建弘《德国通史》5.1517年10月,在维腾堡的教堂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掀起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6)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了上帝的赦免。……
(36)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
(67)赎罪券,照宣讲者所说的,是最大的恩典;其实所谓“最大”,不过是指它们为最大的牟利工具。
6.1520年,撰写文章宣传他的宗教改革观点。①即令没有圣礼,信心也能救人。
②人人可以当教士。
③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上都是在全职侍奉上帝。
④ 《圣经》是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
⑤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俗世的事应由俗世当局处理。
⑥除了圣洗礼和圣餐礼之外,应该放弃其他五件圣事。马丁路德的“天职观”
上帝所接受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用修道的禁欲主义超越尘世道德,而是完成每个人在尘世上的地位赋予他的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8.1525年6月,与修女凯瑟琳结婚,先后生育6个孩子。 “如果父亲为孩子洗尿布或做别的事,上帝、天使及天地万物都将为此微笑。” 7.1521年,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将其中“因信称义”译为 “唯独因信称义”。9.1546年2月, 在故乡埃斯勒本逝世。 知识链接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认为《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他提出“先定论”,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加尔文教徒在英国和北美被称为清教徒。知识链接
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
问题探究
一、探寻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图铜矿矿主汉斯奥古斯丁修道院教皇出行兜售赎罪券维腾堡大学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2.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天主教会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5.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6.德意志地区文化的发展(大学)问题探究
一、探寻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13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善功论发展完善,规定为三个内容,即遵守《圣经》上记载的十条诫命;接受新约《福音书》上所说的基督的 “劝勉”,实行禁欲,过贫穷和独身的生活;履行“圣礼” ,他说这是最重要的善功,他是使人获得上帝恩典的有效途径。 ……而“圣礼”是必须由教士主持的……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因行称义 “(马丁·路德)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上帝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人的功德与善行,而在于上帝对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称为义人。信徒通过祈祷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通。因而路德宗认为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需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摈弃之列。”?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因信称义 “如果父亲为孩子洗尿布或做别的事,上帝、天使及天地万物都将为此微笑。” ①即令没有圣礼,信心也能救人。
②人人可以当教士。
③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上都是在全职侍奉上帝。
④ 《圣经》是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
⑤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俗世的事应由俗世当局处理。
⑥除了圣洗礼和圣餐礼之外,应该放弃其他五件圣事。因信称义人皆教士圣经权威君权神授简化仪式家庭神圣职业神圣 当路德把神圣的东西降低到世俗的水平时,他也同时把世俗的东西提高到神圣的地位。……驱散了罗马教会加之于神职人员头上的神圣光环,而将它们降至俗人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把日常生活中一切正当的手艺和职业提高到善功和圣事的高度……
——赵林《西方宗教文化》因信称义圣经权威人皆教士职业神圣家庭神圣君权神授宗教领域世俗领域简化仪式精神上的自由世俗生活自由宗教领域世俗领域信徒间的平等问题探究
一、探寻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二、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三、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1.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2.天主教会的神学权威、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天主教会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5.文艺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6.德意志地区文化的发展(大学)因信称义
圣经权威
人皆教士
简化仪式
君权神授
家庭神圣
职业神圣1517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1500年14、15世纪17、18世纪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运动兴起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政体建立加尔文等宗教改革问题探究
一、探寻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
二、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三、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后 记 我就站在这里,我不可能站在别的立场上!
——马丁·路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