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4:4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山中访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走近自然的童心与热爱生活的情感。
2.
(知识目标)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特色。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走近自然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对第6段的理解。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懂文章需要读出共鸣”(5分钟)
1. 回顾上一节课:掌握了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了文脉、了解这类散文的朗读方式。
2. 有谁告诉我,文章怎样才算是读懂了?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今天,要告诉大家一种阅读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读一篇课文。我的意见是:“读出自己”。读出自己就是让自己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把自己放进书里或文章里。例如上学期我们读《希腊古典神话》,有的同学就很欣赏阿喀琉斯和太阳神的对话,一个敢于挑战神的战士,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这些读者,都无比钦佩他的勇气,这就是作者和我们的共鸣。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二、教师范读,感知作者愉悦心情(10分钟)
教师范读全文,学生倾听并圈画:
1.用一两个词概括“我”进山访友过程中的心情。
2.作者在文中访问了哪些朋友?
(学生活动:交流朋友名单)
教师明确:1.愉悦、欢欣
(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
2.第3段古桥;4段树林、鸟儿、露珠;5段山泉、白云、瀑布、悬崖、云雀;6段石头、落叶、小花;7段阵雨、山洞、蚂蚁。
三、把握特点,体悟作者生活态度(25分钟)
1.讨论:在这些朋友中,作者敬重的朋友有谁?要说出理由
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回答,答案不唯一。
A.自己先默读圈划B.小组一人说一处,由组长同学记录。
(学生先思考,再讨论)
2.引导学生找到我与朋友交流的句子,说出景物的特征,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理解“我”对山中友人不同的评价,进而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师明确:
(1)古桥:古老坚韧、有时间积淀
重点句:你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拟人,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良师益友的敬重之情)
学生朗读:既然你认为作者敬重的是老桥,请你把这种敬意读出来吧。
(2)树:融为一体
重点句:我闭上眼睛……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通过神奇的想象,自己愿意与大自然合二为一,思考生命,延续生命。)
⑶“山泉”清澈;“溪流”轻柔婉转;“白云”洁白;“瀑布”雄浑;“悬崖”智慧、“云雀”纯洁
以上可看出作者既渴望纯净的心灵;又赞美正直的品格和智慧的头脑。这正是一种表里如一的处世态度。(拟人,并运用了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石头、落叶、小花:第6节写出了对过去(对石头的敲打)、未来(对落叶的凝思)和现在(摘一朵小花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觉)的认识和思考,使文章内涵更为丰富。
(4)蚂蚁:共患难
3.
从“我”对山中众友的评价来看,“我”追求怎样的生活态度?
教师明确:
纯洁善良、正直和智慧的人,追求宁静和谐、亲近自然的生活。
四、总结
1.总结的话:本文表达的不仅是一次脚上的远足,更是一种精神的远足,从“朋友”那里得到心灵和精神的慰藉和启迪,课文里的众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朋友。
2.播放学生在自然中采橘子和挖山芋的图片(可根据课的时间选择播放与否)
活动3【作业】作业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要求:
(1)代入下面三个词语:白云
夕阳

(2)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要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4)不要超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