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3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4:4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动描写事物的手法,借助仿写,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文中蕴含哲理的语言,理解课文对生命内涵的关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领悟在聆听中关注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2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温情的哲理散文。在作者桂文亚热切的期盼中,在她诗一样的语言里,在她如叙家常的说理中,我们领略着作者笔下丰富奇妙的声音世界、富有情味的声音游戏、因你的笑声而充实的世界声音。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向少年儿童述说着: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是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关注生命内在价值、自我成长的一种方法。生活中的声音时刻在耳边响起,组成了一个丰富的天地,激发学生善于倾听,学会做一个耳聪目明的聪明人,让生命个体更鲜活,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在于:发出你的“声音”充实、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诚然,本文的作者是从儿童的视角引导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声音世界,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声音,懂得用自己的“声音”改变世界。但是,毕竟文章的重点内容在阐发作者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的思考,如何让学生深切地理解、真切地感受作者地看法,需要教师带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地教,深入浅出地教。
3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文中蕴含哲理的语言,学习并掌握生动描写事物的手法。
难点:用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领悟在聆听中体现生命的价值。
4教学过程
猜声: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单是声音就有千万种,老师考考大家,让大家猜猜这些是什么声音,(放多媒体:笛子、钢琴、风铃、水滴),再猜一个——
预设回答:
没有声音啊,我怎么听不出来啊。
过渡:
同学们,那是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起风时,蒲公英的头发互相轻触着,发出沙沙的细响;那是八十只蚂蚁在枫叶上的声音,簌簌;那是一朵小小雪花,飘落在孤灯上融化的声音,吱。那是想象的声音吗?(仿学生)我怎么出来呢?
等我们学习了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桂文亚的这篇美文后,你一定会听见的。
读声:
我们看课文,作者还写了哪些声音?她为什么能听到这些声音?为什么有些人听不到这些声音?带着这三个问题,各自朗读课文,圈画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1.作者描绘了哪些声音?
A.风声、动物的声音(小狗、小金鱼、金丝雀、猫、鸡)、水——大自然动植物的声音;
B.摇摇篮的声音、冲奶粉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弟弟被打屁股的声音。汽车声、马达声、抱怨声——人类活动的响声;
追问:
这些声音和蒲公英梳头、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吗?
过渡:
蒲公英梳头、蚂蚁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是难以觉察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声音。作者为什么能听到这些声音呢?
2.她为什么能听到这些声音?
她是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
(用心听,然后辅之以视觉,进行思考)
点拨:作者认为怎么样做才算“用心”听了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到一些词语来说说呢。
明确:分辨、感受、选择、思考
追问:“分辨”“感受”,作者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因为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或愉快或嘈杂,激发起我们多样的情感。
追问:为什么要“选择”?
明确:因为人有种情况就是长期习惯或者抗拒某种声音,这种声音就消失了,因此为了防止不当的“过滤”,要进行适当的选择,选择那些对我们有利的声音,即使是“忠言逆耳”,但对我们的“行”有利,就不应被“过滤”掉。
追问:是不是选择好听的、愉悦的、让人舒服的声音?
明确:是为我们好的声音。
小结过渡:经过分辨、感受、选择、思考的听声过程,作者说就可以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啊?明确:成长为聪明人。
追问:“聪”是什么边旁?聪明人是怎样的人?
明确:耳聪目明心亮。
3、为什么有些人听不到这些声音?
追问:那么耳不聪目不明心不亮用文中的其他词语说说看。
明确:充耳不闻,就是塞住耳朵不听;视而不见,就是睁开眼睛不看;无动于衷,“衷”是内心的意思,就是内心对外界事物没有触动、没有感受。
追问:就是作者所说的什么人?
明确:木头人。
提问:木头人到底听得到鸟叫虫鸣吗?
明确:“只是一种‘声音’”,声音没有与声源、意思相联系,没有耳听八方、眼观四路,他听到的只是一种没有内涵的声响,没有身心感受的声音,仅是听到声音的躯壳是不够的,它代表这一种声音的意思。因此这个声音是有特殊含义的。
提问:作者说木头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木头人“内心世界封闭退缩”,现在我们要让木头人变成聪明人,应该怎么做呢?
明确:要主动接收声音世界,开放内心世界。我们要善用耳朵,让我们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
过渡:我们再来一起听听作者描绘的各种声音。
品声:
教师示范读。
请从课文1-8段中作者展示了那么多声音,你最喜欢听其中的哪些声音?你听到了什么?读一读,品一品。
(一)1-3节
预设回答1: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通过比喻写出蒲公英头发轻触的细响。
肯定:
抓住修辞来赏析,很好。
朗读:“金黄的”“沙沙的”形容词形象地表现蒲公英头发的蓬松柔软,念得轻一些。“转眼间”“全被”表现出风儿的调皮捣蛋,念得活泼些。
一个人念。
预设回答2:
你听过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他们全逃散了!
“噗!”我想读得短促一点,我感觉酸果是突然落下的,蚂蚁的惊叫我会读得比较慌张,因为酸果落下的声音虽然很细微,但对微小的蚂蚁来说却特别大。
朗读:读出情趣。把它当作一个童话故事来读。它的情节很有戏剧性,带有喜剧效果,刚开始显得轻松愉快,接着形势变得很危急,最后有惊无险,令人庆幸。
拟声词和惊叹词怎么读。
肯定:你们都读出了童心童趣,听着你们的朗读,让人不由得替80只活泼可爱的蚂蚁着急、担心。
全班来念“不好,炸弹来啦!”
预设回答3: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呀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朗读:把“小小”、“轻轻”、“微微”、“满足”、“温柔”这几个形容词读得很好,她读得很轻,正好符合冬夜宁静祥和的氛围,显得富有诗意。
把“轻轻地、轻轻地”读得很好,让人自然地联想到雪花飘落时的情态。
把结尾的省略号读出来,让人感觉意犹未尽,感觉雪花已进入甜甜的梦乡
学生打分。
小结:
1-3节好像无声的,实际有声吗?(有。)找文中的依据。(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风吹蒲公英、蚂蚁走动、雪花飘下都在动,所以有声音。只不过这些声音太小,我们平时听不到罢了。)
作者将微小的声音写得那么美,她怎么做到?(想象了情节)找找三节中的颜色。(金黄色的蒲公英、褐色的蚂蚁、红红的枫叶、红色或黄色的小酸果、白色的雪花、橙色的孤灯,暖色组成了温馨、纯美的画面)作者将听觉幻化成视觉,用通感让我们“看”到这些声音,读者就可以通过想象听这些温馨可爱的声音。
(二)5-7节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树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扫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能听见些什么吧?
预设回答1:
这一段用四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界不同风的特点,可见作者平时很留意生活,观察也很细致。用排比的手法写风吹的声音,显得很有气势。
肯定:抓住关键字词来品析,很好。
朗读:读出气势。
我仿佛听到了不同的风吹过时的不同声音。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泼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能听见些什么吧?
预设回答2:
动物们都自得其乐,作者带着新奇的眼睛在看在听。
点拨:
这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活泼泼的世界啊。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盆子里,当清道夫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能听见些什么吧?
预设回答3:
溪流、大雨、水滴、水沟、水龙头,好像听到了水在大自然的轮回。
(三)第8节
1.小结过渡:
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声音,老师觉得有第一节的声音实在太好了,不品品,实在可惜。看第8节。同学要说了,“老师,这一节……”“是的,这些打从你出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就在听的,你不得不听”的声音,我们再来听听看。
2.教师讲读:
“说得明白一些儿,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不是你愿不愿意、高不高兴听外面的声音,而是外面的声音要你学着听见、听懂。是声音选择了你的耳朵,你必须学着去听,学会听见。
“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风儿轻月儿明知道要睡觉了;你学着听“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知道有得吃了;你学着听“爸爸打喷嚏的声音”,知道有得抱了。哄你睡、喂你吃、抱着你,都是为了你,你在这如空气般的爱的包围中慢慢成长,你一定会听见这爱的声音,这人世间最宝贵的声音。
3.看分号后面——(让学生讲出知道的内容)
预设回答:
你“学着听开门”的响声,知道有人来了;你学着听关灯的响声,知道要睡觉了不能哭了;你学着听上楼梯的响声,爸爸下班回来了;你学着听电话铃的响声,知道妈妈就要过去接电话,和话筒里的人说话了;你学着听弟弟被打屁股的响声,知道弟弟也不乖了、淘气了,摸自己的屁股,那里也曾经被打过。
4.小结提升:
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生活在你周围的人和事发出的声音,这些你怎么会听不到?如果哪一天你的生活中没有了这些声音,会怎么样?——你无非行尸走肉。让我们重新学着听一遍吧!
教师示范读第8节。
这些声音虽然不好听,但带着爱、温馨和生命的鲜活,它提醒着你,你正幸福地活着。你听见了吗?作者不断地问你:你听过吗?你总听过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作者用这些问句层层地在撞击着你的耳朵你的心灵,同学们,你听见了吗?你一定会听见的!
绘声:
过渡:用心听,一定从难以察觉的、习以为常的声音中听见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说给我们听。
也仿用作者的问答方式展开。“你听到什么的声音吗?”后面用两三句话展开。
多媒体上:
你听过的声音吗?
总结:
“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就是耳聪目明心亮的你接通了外在声音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时候,你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甚至“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你以你充实强大的力量带动了这个灵动的世界,和你一起欢笑。这个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我们只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我们——一定会听见的。
作业:
写下你倾听到的声音。
推荐阅读萧乾《吆喝》。
板书:
分辨感受选择思考
木头人接受声音世界聪明人构造奇妙世界你一定会听见的
开放内心世界带动灵性世界
充耳不闻耳聪
视而不见目明
无动于衷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