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6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06 15:2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秋天的怀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所表现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和形象。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美文,编者将这篇文章放入“两代人的沟通”这一单元,显然除了母爱我们还可以从“沟通’的主题来学习本文。作者风华正茂之时因病瘫痪,这固然是人生的灾难。而母亲要照顾生病的儿子,自己又患上肝癌,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灾难。然而面对人生灾难,儿子暴躁厌世,母亲坚韧顽强,两者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最终儿子在母亲“要好好活着”的反复叮咛中,在母亲坚韧精神的感染下,选择了勇敢面对人生,两者达成了对生命理解的一致性。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两代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进一步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3重点难点
1.重点:圈画、品析句子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形象。
2.难点:
领悟文章所表现的母爱,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有一位青年,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疾了双腿;有一位母亲,当他精心照顾伤残的儿子时自己却患上了绝症。这对母子如何面对生活、走出困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怀念》。
活动2【讲授】把握母亲形象
1.学生朗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2.(1)双腿残疾后“我”成了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词语概括)?
(2)“我”的“暴怒无常”,具体表现在哪里?“我”为何会“暴怒无常”呢?
3.面对我的“暴怒无常”母亲又是怎样对待的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呢?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总结:无私、宽容……
活动3【讲授】深入感悟
1.儿子认为“活着什么劲”,母亲希望儿子“好好儿活”,两者如何互相沟通达成理解呢?
看花
(1)母亲为什么要让我去看花?
(2)从全文来看,面对母亲“看花“的要求,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2.儿子最终是否理解了母亲的临终牵挂?他以怎样的方式来告慰母亲,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情呢?
(1)请试着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整。
(2)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朗读第6段,分析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黄色的花淡雅……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总结看花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活动4【活动】感悟启示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
2.完成“导读”练习
活动6【活动】把握母亲形象
1.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身患重病的母亲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并帮助儿子学会勇敢面对生活。
2.(1)暴怒无常(根源:对生活失去希望)
(2)动作描写:“望、(突然)砸;听、(猛地)摔;捶打、喊。”
3.(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通过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母亲面对儿子失去生活信心时,强忍内心的痛苦,以及鼓励儿子好好生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母亲伟大无私的母爱。
“偷偷、悄悄”为了让儿子尽情宣泄心中的痛苦。同时害怕儿子自己伤了自己。
(3)“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4)“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主要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看到“我”重新找回生活勇气后“喜出望外”的心情。
4.作者的母亲是位伟大而无私的母亲。
活动7【活动】深入感悟
1.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看花
(1)母亲让我去看花是因为我“暴怒无常”,“暴怒无常”的原因是对生活失去希望。想让我出去散散心。
花是美的象征,是美好生活的象征。“看花”意味让“我”直面人生,看到生活的希望。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好好儿活”。这也就是母亲让我去看花另一原因。
(2)拒绝看花——
答应看花
——和妹妹一起看花
“拒绝看花”对生活绝望。
“去看花”意味着“我”已经走出困境,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即“要好好儿活”
2.(1)母亲“好好儿活!”
(2)不同颜色的菊花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说明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感激和自责。
活动8【活动】感悟启示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