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16 19: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 历史
课题: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动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知道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都江堰。
学习难点: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学习探究
【课前预习】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1)战国初年,晋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 取代。
(2)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
2.社会状况
(1)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 转变为 。
(2)战争特点:当时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著名战役: 、 、 。
(4)战争结果:个诸侯国实力此消彼长,魏、楚、齐、 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商鞅变法
1.背景: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确立新的 。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等。
2.目的:以求__________,为 , 积极创造条件。
3.时间、人物:公元前______年,______任用______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政治上:①确立 制,由国君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________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①废除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统一 。
(3)军事上: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影响:使 大为增强,提高了 ,秦国一跃成为 ,为以后 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战国时期, 的使用和 得到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手工业: 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3.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出现 。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4.水利工程:战国后期, 国蜀郡郡守 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
(1)地位:是一座 的水利工程,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2)作用:①当时: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 。②现今: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与 的集中体现。
【合作探究】
任务一:随着频繁的战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
任务二:材料: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治秦”具有什么特点?
任务三:阅读教材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商鞅变法每条内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展示交流】
小组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链接中考】
1.“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筒车
2.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3.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教学反思】